国际特赦组织 | “口袋罪”寻衅滋事罪为何让每个人都面临危险?
寻衅滋事罪是一个“口袋罪”——定义广泛且含糊的罪名,像一个大口袋一样,什么都可以往里装。 不仅维权人士、媒体人,甚至有不少平民百姓、普通网民都因此被囚。 而且近年来这个罪名的使用似乎有上升的趋势。
阅读更多口袋罪“非法经营罪”受害者耿潇男
口袋罪是中国刑法学界对于某些构成要件行为具有极大开放性的罪名的俗称,这些罪名往往界定不清、外延模糊以至于难以界定有罪与否的罪名,因此被形容成一个“大口袋”,什么行为都可以往里面装。该词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在中国刑法学界流行,往往指代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的流氓罪、投机倒把罪和玩忽职守罪。之后,中国刑法进行了多次修正和改革,旧的三大口袋罪已经不再,然而又出现了新的口袋罪,比如“寻衅滋事罪”、“非法经营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和“提供侵入、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程序、工具罪”等。
在实践过程中,这些罪名往往成了中共当局打压异己、迫害异见人士的工具,因此饱受诟病。知名的“口袋罪”的案例有“赵连海案”、“张展案”和“耿潇男案”等等。
CDT视频 CDT播客 CDT大事记 404文库 CDT电子报 CDT征稿 版权说明
支持我们
发布者小熊维尼 | 9月 17, 2019
寻衅滋事罪是一个“口袋罪”——定义广泛且含糊的罪名,像一个大口袋一样,什么都可以往里装。 不仅维权人士、媒体人,甚至有不少平民百姓、普通网民都因此被囚。 而且近年来这个罪名的使用似乎有上升的趋势。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