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其仁

周其仁:中国公立机构改革之经验

   中国公立机构改革之经验   周其仁   中国公立机构的改革,如果有什么经验的话,主要就是一点,就是在改革中突破了原来的全盘公有化。在过去很长时间,全盘公有化本身成了至高无上的目标,至于全盘公有化是否适合发展的需要,公有化究竟采用何种具体形式,反而没有评价的尺度和检验的办法,也不能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动而变革。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最重要的进展,就是在公立机构改革上突破了这一点。   怎样做到的呢?是两个层次的开放。   第一个层面是思想要开放,不能用僵化的教条捆住自己的手脚。无论衣食住行、通讯、教育医疗或者更广泛、更多层次的文化要求,都是人类基本的要求。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经济和文化要求,才需要选择合适的组织。我们应该从实际出发找寻合适的满足需要的发展道路,而不能把其他国家在某一个时期、某一个阶段适用的东西,变成一个僵化的教条强加给我们自己。   要感谢过去全盘公有化令人失望的后果。譬如医疗服务,到“文化大革命”时全盘公医化就达到了顶峰,政府把所有医院变成公立机构,把所有医护人员作为国家医疗服务人员“包”下来,统办医疗服务。效果好不好呢?不好。   其他领域也有类似的现象。公有化程度越来越高,形式越来越单一,但社会的经济发展并没有如期望的那样好。供应短缺成为常态,甚至不能满足老百姓最基本的衣食住行要求。这就是中国改革的由来。既然全盘公有化没有解决问题,那就不妨试试别的模式,反正只要已有模式不能令人满意,就可以改,也应该改。这是思想的开放。   开放的第二个层面,就是允许引进多样化的组织形式,只要不违背整个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框架,很多经济文化活动的组织形式可以开放。   中国公立机构的改革不是关起门完成的,而是释放出一个多元的、公有和非公有机构并存的环境,然后推进公立机构的改革。反正任务和功能都是一样的,无非就是用有限资源提供更多更好的产品与服务。现在的中国差不多人手一部手机,这就是改革的结果。过去那种邮政局独家垄断电信服务的方式,难道就是公有制唯一的存在形式吗?现在改了,改成若干家国家控股公司彼此竞争的模式,不是明显改善了公立机构的服务效能吗?   当然,国有公立机构的改革极不平衡。原因很多,其中一个关键就是怎样处理好政府和公立机构之间的关系。过去的全盘公有化,其实就是全盘的行政直接控制,似乎不是官办、不是官营,就不算公立。   从组织特性看,政府到底特殊在什么地方?特殊在唯有政府拥有合法的强制力。哪一种社会都需要拥有合法强制力的政府,否则就不会有基本的社会秩序,但是政府的强制力也不能过度利用,尤其不能滥用。过去的全盘公有化的一个教训,就是在很多领域过度运用了政府之力,结果一方面在无需强制力的地方不恰当地用了强制力,许多社会服务做得很差,而因为有独家的强制力护身,即使很差的服务也得不到及时改进。另一方面,在真正需要政府发挥独特优势的地方,政府却没有足够的力量提供非其莫属的服务。   经验上看,哪个领域政府不直接管价格,那个领域供给满足需求的程度就高一些。政府直接管制价格的,通常供求问题就比较大。为什么呢?因为价格是在供求各方自愿交易的基础上形成的,是非常重要的资源配置的信号。价格高,消费者当然不高兴,但价格高了既可以调节需求,也可以刺激供应。给一点时间,供求关系就可能平稳。   如果价格高了政府就出手直接管价格,那就有另外的效果。因为供给被压住了,因为没有积极性。更多的情况是人为压价会引起供给的减少。譬如管制包子的市场售价,结果包子售价看似不变,但包子馅变小了,倒霉的还是消费者。再强制管,他连包子馅变小的包子也不供应,干脆退出,对社会又有什么好处呢?   包子馅的变化还比较容易监管,遇到商品和服务的质量难以考核的,质量变化难以检测的,就可能有大麻烦。牛奶里的蛋白质含量不容易查,政府在高通胀时期压制牛奶涨价,可是生产牛奶的成本还在涨,怎么办?有人就有动力寻找替代。加上道德失守等因素,把难以检测的物质兑入牛奶,后果就极其严重,甚至把一个非常好的产业也打得人仰马翻。   教育、医疗都是高度依赖品质的服务,而教育和医疗服务的品质非常难以检测。所以,在这两个领域里用强力管制物价,麻烦会非常大。把物价管住的最大代价,是无法充分动员服务的供给,当期的缺少积极性,潜在资源不乐意转进来,不能动员资源,将来服务的量不行,质更不行,那还拿什么去满足人们越来越高的需要呢?   政府的合法强制力要为什么服务呢?要为确立基本的社会秩序服务,谁也不能侵犯其他人的合法权利,这件事要用合法强制力来保障。这里面的内容很多,譬如传染病,我不治,可能害了很多人,所以公共防疫一定是政府的直接责任,非接受救治不可,患者没有钱,政府用税收资源付,这不是管得太多,而是非管不可。普通的医疗服务就不一定要政府直接去办了,但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办医疗,都要确保医疗服务和药物的安全,谁搞假医假药都不行,因为侵犯他人生命财产,这个环节不能放任。   谈到公立医院的改革,现在还没有多少经验。要允许探索、鼓励实践。同时,应该也有必要参考其他领域公立机构改革的经验。医院当然不同于钢铁厂、汽车制造商和皮鞋店,有其特殊性,但作为体制和组织的改革,与其他领域公立机构的改革也有某种共性。片面强调行业的技术特殊性,容易自缚手脚,最后反而妨碍行业的健康发展。中国改革开放就是实践探索的过程,也是经验的积累过程。要充分动员有限的资源,满足中国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和经济各方面的要求,非有探索和实践的勇气不可。多少其他领域这难那难的局面,不是改观了吗?坚持改革,坚持从实际出发的探索,公立医院的改革就大有希望。    (本文根据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周其仁教授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第六届中国健康产业高峰论坛上的讲话整理而成,经本人修订。赵奕整理) 

阅读更多

王烁:三网融合的三个误解

三网之中,电信网、广电网为物理网络,互联网为信息网络,其实不在同一层次。说三网合一或者融合,略失疏放,但在电信改革将起、互联网在中国狂飙突起之时,它成为时代最强音,寄托了人们对于打破电信业垄断的热烈期待,更视基于新兴网络的信息自由流动为自然而然。   第二个误解:三网融合能戏剧性地重构既有的信息基础设施行业。   自本世纪初修改电信法以来,在美国,电信网与广电网的双向准入法律上已没有障碍。怎么样呢?10年之后,有电信公司提供视频服务,也有有线电视网提供电信服务,消费者有了更多选择,但没有一家电信公司成为重要的电视网经营者,也没有一家有线电视公司占有有意义的电信市场分额。商业逻辑使电信商与有线电视公司集中于有竞争力的领域。真正戏剧性的,是创新型互联网信息服务公司崛起。   第三个误解:三网融合需要政府强有力推进才能发生。   这是最大的误解。三网融合没有按照周其仁教授所建议地那样发生,并不意味着中国互联网世界没有收获融合的成果。打开浏览器,登录任何一个主要门户网站,用户可以获得从文本、音频到视频、动画和所能想象的其他内容服务,用户还可以创造这些内容。只要带宽在,只要带宽所承载的互联网内容创新继续生长不被钳制,谁关心这些带宽在中国主要是由电信网络提供?谁关心广电网基本上自绝于这些创新?恐龙本就应该呆在侏罗纪。   10余年前提出的那个三网融合已经过时,但基于互联网的内容创新与演化已经发生,在发生,还会发生,不要扼杀它就好了。政府强力推进已经过时的三网融合,不仅是一个时空倒错的错误,其目的也完全翻转了。这是我们想要的结果吗? 发表评论 | 查看原文 更多收获,请注册财新网 | 深入交流请登录思享家(i.caing.com) | 关注财新网微博 更多精彩内容: 财新网首页 | 金融 | 商业 | 宏观 | 政经 | 海外 | 读书 | 杂志 | 视听 | 博客 | 世博 | English 财新传媒系列刊物订阅 | 电邮订阅 | 财新全媒体 for iphone | 手机访问:http://m.caing.com

阅读更多

没收炒房利润能否打压房价?

没收炒房利润能否打压房价?
 
童大焕
 
    茅于轼先生不久前在《新京报》上撰文认为“住房涨价所得应归公”,遭到《中华建筑报》副总编辑朱时均及笔者等人的抨击。估计茅先生没有…

阅读更多

如此辛苦为哪般

  如此辛苦为哪般  ——汇率与货币系列评论之五
  周其仁  经济观察报 2010年5月17日星期一  周其仁个人网站:http://zhouqiren.org/
  我们的调查表明,人民币汇率实际形成的基

阅读更多

周其仁:中国还需要做对什么?

  周其仁:中国还需要做对什么?
  ——答《中国青年》记者赵涛问  周其仁个人网站:http://zhouqiren.org/
  “渐进”变成“渐渐不容易推进”,中国前行的障碍是改革的动力问题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404文库】“再找演员的话,请放过未成年”(外二篇)

【404媒体】“等帘子拉开,模特已经换上了新衣”(外二篇)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