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

潘采夫 | 这个世界没好过——虚拟采访鲁迅先生

2011年09月26日 08:21:11   刊发于《东方早报》“准鲁迅谈”特刊。       2006年,是鲁迅逝世70周年,我受命制作了纪念特刊《纪念的狂欢——一半是塑造,一半是还原》,其中一个“亮点”,就是对鲁迅先生的虚拟采访,我就当今社会请教他问题,他以自己作品中原文作答。后来这个采访没有刊出,一直在网络间“漂”着,今年我将它收入了文化集子《贰时代》。5年过去,有些东西变了,但更多的是没变。到了鲁迅诞辰130周年,也是逝世75周年,编辑老师又想起了我那篇稿子,嘱我写出下篇。把新近发生的一些问题请教鲁迅先生,看看先生何以教我。于是在原来访谈的基础上,又写出几千字来。从70年到75年,从新京报到东方早报,也是一段缘分,很值得纪念。     鲁迅先生笔下的中国,当然已和当下中国大有不同,但先生的批点并不过时,反而愈加入骨,刺痛我们的神经。这是因为,第一、中国有些东西变化了,有的变好,有的变坏,但有些东西并没有变,有一以贯之的根脉在里面,鲁迅给提炼出来,并经受住了时间的磨洗;二、鲁迅最为人称道的,是批判国民性,而国民性这个东西,是祖先赐给我们的礼物,想拒收或转送,没有那么容易。所以,鲁迅先生如果还生活在当下,当不会感到特别陌生吧,至于他会从事一份什么工作,是过得还行,还是有些惨淡,那就说不好了。       潘采夫:先生,今天是您诞辰130周年,离开这么久,您的感觉怎样?     鲁迅:我还从来没有过如此的远游。所谓激动,是没有的,不过看到街市依旧太平,中国还是那个中国,而内里还是我生活过的,欣慰还是有的。     潘采夫:听说先生门下吃鲁学饭的食客有两万以上。     鲁迅:哪里,愧不如曹雪芹,他吃的是草,却用奶汁抚养了全国一半的人口。     潘采夫:先生去世75年了,后来的人给了先生很高的评价,您想对他们说点什么?     鲁迅:让他们赞美去,我一个都不宽恕。     潘采夫:这些年,读经运动如火如荼,儿童读经成了时尚潮流,上海还曾开办了孟母堂。     鲁迅:尊孔,崇儒,专经,复古,由来已经很久了。皇帝和大臣们,向来总要取其一端,或者“以孝治天下”,或者“以忠诏天下”。我看不见读经之徒的良心怎样,但我觉得他们大抵是聪明人,而这聪明,就是从读经和古文得来的。古书实在是太多,倘不是笨牛,读一点就可以知道,怎样敷衍,偷生,献媚,弄权,自私,然而能够假借大义,窃取美名。———《十四年的读经》     潘采夫:有的大学里建了孔子像,两岸还都在举行盛大的祭孔活动,看来孔子复活有望。     鲁迅:我还听说有个叫蒋庆的小子自称儒教教主呢。     孔夫子之在中国,是权势们捧起来的,是那些权势者或想做权势者的圣人,和一般民众并无什么关系。然而对于圣庙,那些权势者也不过一时的热心。袁世凯、孙传芳、张宗昌都把孔子当作砖头用,但都明明白白地失败了。不错,孔夫子曾经计划过出色的治国方法,但那都是为了治民众者,即权势者所设的方法,为民众本身的,却一点也没有。———《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     潘采夫:韩医申遗成功了,中医也跃跃欲试。您有句话让中医的感情很受伤…..     鲁迅:我是曾经说过,“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的或无意的骗子”,如果因为这句话误了他们的申遗,我感到抱歉。如果中医可以,则气功、金钟罩、点穴也都可以申遗的。———《呐喊》序言       潘采夫:现在有人把批评家叫做表扬家,先生对韩寒、王朔怎么评价?有人说说他们继承了先生的衣钵。     鲁迅:凡批评家对于文人,或文人们的相互评论,各各“指其所短,扬其所长”固可,即“掩其所短,称其所长”亦无不可。然而那一面一定得有所长,这一面一定得有明确的是非,有热烈的好恶。假使被文人相轻这个恶名所吓倒,对于充风流的富儿,装古雅的恶少,销淫书的瘪三,不一律拱手低眉,不敢说或不屑说,那么,这是怎样的批评家或文人呢?———《文人相轻》     潘采夫:先生活着的时候,就有观点说先生应该获诺贝尔文学奖,这么多年过去了,为什么中国本土的作家总得不了奖呢?     鲁迅:这是因为我们不会说话,政治家最不喜欢人家反抗他的意见,最不喜欢人家要想,要开口。且看动物园的猴子,它们自有他们的首领;首领要它们怎样,他们就怎样。在部落里,他们有一个酋长,他们跟着酋长走,酋长的吩咐就是他们的标准。酋长要他们死,也只好去死,那是没有什么文艺,即使有,也不过是赞美上帝。唱赞美诗是得不了奖的。———《文艺与政治的歧途》     潘采夫:有个国家一级女诗人,写一手漂亮的梨花体,她诗歌的流传让低迷的诗坛一片沸腾,又掀起一次让诗歌走进群众的高潮。     鲁迅:这个梨花体,我是知道的,而且也写过几首。     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枣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秋夜》     潘采夫:先生写得很有韵味,看来优秀的散文完全可以和诗歌互相转化。先生还是写古体诗多一些吧。     鲁迅:新诗也还是有的,我做过国真体的诗,就是那首《我的失恋》:“我的所爱在豪宅,想去寻她兮没有汽车,摇头无法泪如麻。爱人赠我玫瑰花;问她什么:赤练蛇。从此翻脸不理我,不知何故兮———由她去吧。”     潘采夫:听说先生在看相方面很有造诣。     鲁迅:这是个谣传,我虽然说过“妥斯托耶夫斯基一付苦相、尼采一付凶相、高尔基简直像个流氓”之类的,但从来不给国人看相,以免被某个行当利用,打出“弘扬国粹从看相开始”的幌子来。       潘采夫: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快乐女声反响都不错,但有令下来,快乐女生明年要停办了。     鲁迅:我早说过,只有真的声音,才能感动中国的人和世界的人;必须有了真的声音,才能和世界的人同在世界上生活。———《三闲集》     潘采夫:先生在上海栖居多年,最近一个叫杨海鹏的,正在为他的妻子打官司,还围脖直播这场“一个人的战争”,先生对官司的结果怎么看?     鲁迅:海鹏是个壮士,但我并不觉得乐观,“声罪致讨的明文,那力量往往远不如交头接耳的密语,因为一是分明,一是莫测的。” (《南腔北调集•捣鬼心传》,《鲁迅全集》四卷476页)     潘采夫:还有一些人,在为别人的事情忙活奔走,或者出头说了几句公道的话,然而命运和结果也不太好。一位著名的海归科学家饶毅,就因为批评科学体制,在院士评选中第一轮就被刷下来了。     鲁迅:运命并不是中国人的事前的指导,乃是事后的一种不费心思的解释。(《且介亭杂文•运命》,《鲁迅全集》六卷102页)对于那种为别人奔走的英雄,我仿佛总能看到他们的结局。“你敢出来!出来!躲在背后说风凉话不算好汉!”但是,如果你上了他们的当,真的赤膊奔上前阵,像许褚似的充好汉,那他那边立刻就会给你一枪,老实不客气,然后,再学着金圣叹批《三国演义》的笔法,骂一声“谁叫你赤膊的”——活该。(《伪自由书•不负责任的坦克车》,《鲁迅全集》五卷104页)     潘采夫:那个科学体制就这样坚固吗?      鲁迅:老先生们保存现状,连在黑屋子里开一个窗也不肯,还有种种不可开的理由,但倘有人要来连屋顶也掀掉它,他这才魂飞魄散,设法调解,折中之后,许开一个窗,但总在伺机想把它塞起来。     (《书信•致曹聚仁》,《鲁迅全集》十卷147页)     潘采夫:先生一向批判封建礼教,尤其痛恨“孝”,自己却是一个孝子。到了今天,先生还是持这样的观点吗?     鲁迅:就实际上说,中国旧理想的家族关系父子关系之类,其实早已崩溃。这也非“于今为烈”,正是“在昔已然”。历来都竭力表彰“五世同堂”,便足见实际上同居的为难;拚命的劝孝,也足见事实上孝子的缺少。而其原因,便全在一意提倡虚伪道德,蔑视了真的人情。《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潘采夫:先生生前常下馆子,那时的饭馆和家里饮食虽不丰富,但也至少无害,现在看到毒奶粉、瘦肉精、毒大米、毒蔬菜之类,先生能吃得下吗?     鲁迅:底层的人们,也会互相伤害的。他们是羊,同时也是凶兽;但遇见比他更凶的凶兽时便现羊样,遇见比他更弱的羊时便现凶兽样…… (《华盖集•忽然想到七》,《鲁迅全集》三卷46页)     潘采夫:这让我想起了有的人抱怨社会不公,却挥刀奔向学校的小孩子。     鲁迅:勇者愤怒,抽刃向更强者;怯者愤怒,却抽刃向更弱者。(《华盖集•杂感》,《鲁迅全集》三卷38页)对手如凶兽时就如凶兽,对手如羊时就如羊!那么,无论什么魔鬼,就都只能到他自己的地狱里去。(《华盖集•忽然想到七》,《鲁迅全集》三卷47页)     潘采夫:强者向弱者,弱者向更弱者,这是一种全面的变坏,敬畏与信仰怎么突然丢失了?     鲁迅:然而看看中国的一些人,至少是上等人,他们的对于神,宗教,传统的权威,是“信“和”从“呢,还是”怕“和”利用“?只要看他们的善于变化,豪无特操,是什么也不信从的,但总要摆出和内心两样的架子来。(《华盖集续编•马上支日记》,《鲁迅全集》三卷241页)     潘采夫:有的地方权力部门,就开辟了食品蔬菜的特供渠道。     鲁迅:奢侈和淫靡只是一种社会崩溃腐化的现象,决不是原因。 (《南腔北调集•关于女人》,《鲁迅全集》四卷396页)     潘采夫:恐怕对学校教育这一块也要反思。     鲁迅:正是,读书人家的子弟熟悉笔墨,木匠的孩子会玩斧凿,兵家儿早识刀枪…… (《且介亭杂文二集•不应该那么写》,《鲁迅全集》六卷247页)对“教育当局“谈教育的根本误点,是在将这四个字的力点看错了;以为他要来办”教育“。其实不然,大抵是来做”当局“的。 (《而已集•反”漫谈“》,《鲁迅全集》三卷350页)     潘采夫:前些日子发生了动车追尾事故,先生应该知道了吧?先生认为这个事情的根本在于何处?     鲁迅:中国人的不敢正视各方面,用瞒和骗,造出奇妙的逃路来,而自以为正路。在这路上,就证明着国民性的怯弱,懒惰,而又巧滑。一天一天的满足着,即一天一天的堕落着,但却又觉得日见其光荣。     (《坟•论睁了眼看》,《鲁迅全集》一卷328页)     潘采夫:可是当初宣布那是世界顶尖,专利技术,还说要援助别的国家的。     鲁迅: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且介亭杂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鲁迅全集》六卷91页)     潘采夫:还有些人觉得自己很幸福。     鲁迅:人生最苦痛的是梦醒了无路可以走。做梦的人是幸福的;倘没有看出可走的路,最要紧的是不要去惊醒他。(《坟•娜拉走后怎样》,《鲁迅全集》一卷270页)     潘采夫:先生对爱国青年怎么看?     鲁迅:大约满口激烈之谈者,其人便须留意。 (《书信•致姚克》,《鲁迅全集》十卷181页)     激烈得快的,也平和得快,甚至于也颓废得快。 (《二心集•上海文艺之一瞥》,《鲁迅全集》四卷234页)     潘采夫:先生一向对青年甚好,但也上过青年的当,现在韩寒、郭美美、李天一、卢美美等,都是这个时代的青年,先生的观感如何?     鲁迅:今之青年,似乎比我们青年时代的青年精明,而有些也更重目前之益,为了一点小利,而反噬构陷,真有大出于意料之外者…… (《书信•致曹聚仁》,《鲁迅全集》七卷141页)     潘采夫:有人称先生为青年导师…….     鲁迅:我新近才看出这圈套,就是从“青年必读书”事件以来,很收些赞同和嘲骂的信,凡赞同者,都很坦白,并无什么恭维。如果开首称我为什么“学者”“文学家”的,则下面一定是谩骂。我才明白这等称号,乃是他们所公设的巧计,是精神的枷锁,故意将你定为“与众不同”,又借此来束缚你的言动,使你与他们的老生活上失去危险性的。(《华盖集•通讯》,《鲁迅全集》三卷20页)     潘采夫:先生知道右愤、左愤吗?     鲁迅:中国老例,凡要排斥异己的时候,常给对手起一个诨号,——或谓之“绰号”。     (《华盖集•补白》,《鲁迅全集》三卷79页)     潘采夫:先生对宽恕还是那么不“宽恕“吗?     鲁迅:有时也觉得宽恕是美德,但立刻也疑心这话是怯汉所发明,因为他没有报复的勇气;或者倒是卑怯的坏人所创造,因为他贻害于人而怕人来报复,便骗以宽恕的美名。     (《坟•杂忆》,《鲁迅全集》一卷300页)     潘采夫:有个不敬的话题,如果先生恰巧或在当下,先生将如何推广自己的主张,如何给报馆写文章呢?     鲁迅:凡有一人的主张,得了赞和,是促其前进的,得了反对,是促其奋斗的,独有叫喊于生人中,而生人并无反应,既非赞同,也无反对,如置身毫无边际的荒原,无可措手的了,这是怎样的悲哀呵,……     (《呐喊•自序》,《鲁迅全集》一卷5页)     潘采夫:如果那样,你能想象自己的样子吗?     鲁迅:人们灭亡于英雄的特别的悲剧者少,消磨于极平常的,或者简直近于没有事情的悲剧者却多。     (《且介亭杂文二集•几乎无事的悲剧》,《鲁迅全集》六卷293页)     潘采夫:先生写文章的时候,最瞧不起的对手是什么?     鲁迅:从指挥刀下骂出去,从裁判席上骂下去,从官营的报上骂开去,真是伟哉一世之雄,妙在被骂者不敢开口。     (《而已集•革命文学》,《鲁迅全集》三卷407页)     潘采夫:最后,先生还有什么可说的?     鲁迅:人生苦痛的事太多了,尤其是在中国。 (《华盖集•导师》,《鲁迅全集》三卷44页)       潘采夫     上一篇: 动车事故并没有过去   下一篇: 没有了 阅读数(34) 评论数( 0 ) 0 条 本博文相关点评

阅读更多

朝鲜日报 | 80后父亲“割皮救女”感动中国

“我没事,多取些皮,对我女儿好。” 上月22日,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友爱医院接受手术的杜金辉虽然疼得全身直冒汗,却对主刀医生说出了这样一番话。杜金辉把自己右下肢一半的皮肤植给了全身烧伤的五岁女儿然然。 主治大夫石龙杰说:“杜金辉选择了比全麻更痛苦、更危险的局部麻醉。虽然因取皮而疼得大叫,却还让‘多取些皮’。” 杜金辉是来自石家庄市灵寿县的一名农民工。他在离家40公里远的另一座城市做搬运工,妻子刘艳花在家中养鸡,以此维持上有年迈父母、下有两个孩子的六口之家的生计。 (新闻未完待续) 朝鲜日报中文网 chn.chosun.com 本文内容归朝鲜日报和朝鲜日报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摘编

阅读更多

共识网 | 杜君立:权力的困境

1   汉帝国崩溃以后,司马父子篡魏,如同当初曹氏父子篡汉。由暴力和阴谋的篡夺而来的魏晋时期堪称中国最为黑暗的时代。世族豪门权贵以恐怖高压来维持统治,不仅民众沦为刀俎上的鱼肉,而且士大夫阶层也没有任何安全保障。苏轼的《读晋史》一诗说:“沧海横流血作津,犬羊角出竞称真。中原岂是无豪杰,天遣群雄杀晋人。”   “竹林七贤”是魏晋时期的知识分子代表,也标志着中国第一次犬儒主义高潮。这些愤世嫉俗的文人放浪形骸,沉醉不醒,试图摆脱压抑的现实。《三国演义》中,祢衡脱光衣服击鼓骂曹绝非空穴来风。刘伶酒后就不穿衣服,被别人看见,他就说:“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室为裈衣,诸君何为入我裈中!”(《世说新语·容止》)“裈”就是“裆”。   《晋书》中记载:“阮籍嗜酒荒放,露头散发,裸袒箕踞。”喜欢裸体的阮籍常将官场比作人的裤裆,将聚于其间追名逐利的官吏比作虱子和跳蚤。他说,这些虱蚤隐藏苟且于裤裆的夹缝之中,自以为找到谋生与发达之路,将自己一生用于在裆里打转转,机关算尽,委曲求全。一旦“裆”失火,则坐以待毙,连逃生处都没有。   竹林七贤相聚的时候,经常一起喝酒唱歌。所谓唱歌,其实就是学驴叫,而阮籍学得最像。所谓喝酒,其实还有一群猪参加。“竹林七贤”与那个住在木桶里的第欧根尼一样,都是反体制的。嵇康靠打铁为生,吕安为人灌园,他们都拒绝加入体制去做官,结果被司马氏诛杀。   第欧根尼的伟大之处在于他创造了一种生活方式,并且身体力行——他决心象一条狗一样地生活下去,这就是犬儒主义。   据说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大帝慕名来拜访第欧根尼,问他想要什么恩赐。他在木桶里回答说:“只要你别挡住我的阳光”。亚历山大说:“如果我不是亚历山大,我愿意做第欧根尼。”亚历山大的这句话后来被罗斯福改为:“如果我不做总统,我愿意做广告人。”正如总统与广告人是两回事,亚历山大与第欧根尼象征着截然相反的两种生活方式:前者追逐权力,而后者放弃权力(权利)。   2   第欧根尼时代,东方的中国游士遍地,文才武功灿若星空,孔子孟子苏秦张仪毛遂荆轲们如过江之鲫,圣人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可见当时中国还是一个自由社会,但权力的威胁已经越来越严重,老子提醒人们:“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到了李斯时代,中国已经完全沦为一个权力社会——“己所欲施于人”之“施”就是权力,“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之“加”就是权力。   李斯依靠文字为生,是一个刀笔小吏。他不认为人应该“像狗一样活下去”,他认为人应该像老鼠一样活下去:“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厕所里的老鼠以粪便为生,整天担惊害怕,而官仓里的老鼠养尊处优脑满肠肥,心安理得得根本不像个小偷。他对老师荀子感叹道:“人生在世,卑贱是最大的耻辱,穷困是莫大的悲哀。一个人总处于卑贱穷困的地位,那是会令人讥笑的。不爱名利,无所作为,并不是读书人的想法。”   李斯后来果然成为秦国官仓里的权力之鼠,他为秦始皇献计献策,倡议焚书坑儒等等,一时权高位重炙手可热。直到有一天,李斯一家走在去刑场的路上,那时的李斯对儿子感叹说:“我再想和你去东门牵黄犬逐狡兔还行吗?”这只官鼠临死竟然羡慕起厕鼠来。   对秦始皇来说,赵高与李斯堪称青龙和白虎,如同毛万岁时代的康生与郭沫若,他们不仅都是书法家,而且都是一时无两的权力象征。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什么是权力?指鹿为马就是权力。当鹿遇见权力时它就是变成了马。   这一段故事几乎与2000多年后的《皇帝新装》有异曲同工之妙:众人都相信了眼前的鹿是一匹马,以至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皇帝因此开始斋戒悔过——上天惩罚他将马看成了鹿。在这段典故中,权力如同一种魔鬼的幻术,它不仅改变人的行为,更可怕的是,权力竟然可以改变人的思想。   鹿并不是权力的化身,赵高才是。赵高杀皇帝的时候,侍从们几乎都逃跑了。皇帝指责一个没跑的宦者说:“你怎么不早告诉我呢?”宦者道:“正因为我以前没有说才能活到今天。”在赵高的刀剑下,这个秦始皇的儿子哀求道:“我做一个小小的万户侯可以么?”被拒绝;他又哀求道:“我情愿做一名普通老百姓可以么?”仍然被拒绝。秦始皇的家业就这样完蛋了,5天后赵高也完蛋了,赵高的三族为赵高陪葬。   商鞅创造了贯穿中国2000多年专制统治的户籍禁锢制度。皇帝更替后,商鞅逃亡,竟没有一处敢收留这个始作俑者。因为“商君有令,任何人不能收留没有官府凭证者,否则主人也要连坐。”商鞅被捕后在咸阳车裂——这条刑法也是他发明的。历史就是这样充满嘲讽。   3   英国历史学家阿克顿勋爵研究历史得出的结论是:“权力,不管它是宗教还是世俗的,都是一种堕落的、无耻的和腐败的力量。”中国2000多年的专制政治营造了一个诡异的权力社会,或者说,这是一个从上向下扇耳光的社会,每个人都是这个权力金字塔的一部分。这好比树上的猴子,下面的忍受上面的屁股,上面的忍受更上面的屁股,层层叠叠。这种社会如同《爱丽丝梦游仙境》中的瓷国,看起来一切都坚硬无比,但其实脆弱不堪,轻轻一碰就成为一盘散沙。这好比叠扑克塔,到了一定阶段,稍有风吹草动就突然崩溃。覆巢之下无完卵,所有的人都成为殉葬者。   在汉帝国崩溃之时,90%的汉人在这场崩溃中死去,随之而来的“五胡乱华”几致汉文明灭绝,从此以后中国仅仅只是一个文化概念,而不再是民族概念。此后将近2000年间,至少有一多半时间里,作为人口主体的汉人和牲畜一样只是活在中国的奴隶。   权力社会如同大压小的扑克牌游戏,权力是唯一的社会规则和尺度,每个人都受到权力的支持或支配。权力常常体现为一种合法伤害权,要么是伤害者,要么是被受害者。一个人在某种时间某种空间是伤害者,但在另一个时间另一个空间却是被伤害者,这里没有公平恒定的规则和尺度。在中国历史中,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他可以对任何达官显贵生杀予夺,但他仍不能避免杀身之祸。即使铁腕如慈禧,亦不能逃避死后抛尸。   权力社会是一个弱肉强食的丛林社会,弱者只有任人宰割的境遇。这里没有永远的强者,任何强者都是相对的暂时的。或者说,在一个权力社会里,每个人都是弱者,大家都是权力的人质,随时都会被权力撕票。权力制造了一个被恐怖笼罩的社会,每个人心中都满怀恐惧,灾祸随时会降临到每个人头上。孙立平说:“我们最大的痛苦是没地方说理,令好人寒心的社会就是最坏的社会;中国需要一场社会进步运动,其目标是:制约权力、驾驭资本、制止社会的溃败。”   权力社会是一个巨大的弱势陷阱,任何人一旦进入权力社会,那么他也就踏入了权力困境,总有一天会沦为权力的牺牲品。从权力金字塔的最高权力者到金字塔底层的芸芸大众,在这个权力困境中,没有人不是弱者。从物质上看,中国人获得天堂地狱般分明;但从精神上,大家都一样没有未来。   在举世无双的强大秦帝国中,商鞅是弱者,韩非是弱者,李斯是弱者,赵高是弱者,子婴是弱者。如果说秦始皇是中国第一个皇帝,那么毛万岁就是中国最后一个“万岁”。刘少奇当年祈求让自己下乡去做一农民而不得,权倾天下的林彪竟落得死无葬身之地,毛万岁何等强梁亦不能荫护自己的遗孀。   权力社会制造了弱势陷阱,也制造了弱者心态。委曲求全和小人得志是权力社会的两种极端表现。权力的多变和脆弱使权力更加具有侵犯性和随意性,任何人在权力面前都毫无抵抗力和自我保护能力。或者说,权力使所有人都沦为弱者,这就是弱势陷阱。   30年前,随着毛万岁的生理死亡,中国从一人独裁的权力社会走向社团专制的权力社会,社团成为凌驾于社会、国家和法律之上的哥斯拉。社团不仅成为权力的来源和象征,而且也是财富的出处和归宿。任何社团以外的民众都沦落为权力的对象,“被”一度成为大多数中国民众的真实感受。在社团控制下的权力社会中,占人口绝大多数的非社团成员,面对法律的无助无奈,常常顾影自怜,喊出“弱势”的悲鸣。   在这种“权力困境”中,数亿农民无疑处于最底层,而社团以外和体制以外的大多数城市居民也逐渐加入进来,富士康跳楼者标志着大学生群体的沉沦,杀童事件警示了弱者与弱者之间的相残。   在中国2000多年来的权力社会中,每个人都是被权力伤害的弱者,而弱者唯一的救赎只能是权力,所以上访和太监一样,成为源远流长的中国特色。上访的拯救机理在于以皇帝的独裁权力压制官吏的专制权力,即以权力拯救来对抗权力伤害。当下中国已经使上访制度严重失效,因为至高无上的独裁权力已经不存在。社团化的专制权力不可能产生自我的约束和自我惩罚,这是权力的本性。   弱势不是财富的贫穷,而是权力的羸弱,或者说权利的匮乏。面对权力的伤害,一个无能为力得不到任何拯救的人就是“弱势”。在2000多年的中国历史中,没有人不是弱势,因为大家都处于一个巨大的“权力困境”中而不能自拔。   4   中国一个社团机构最近作了一个关于弱势心理的小型社会调查。该调查主要以社团成员为主,也包括一些知识阶层。调查显示,包括社团份子在内,有近半数认为自己是“弱势群体”,而网络调查显示,大多数网友认为自己属于“弱势群体”。这次调查并没有选择占中国主要人口的农民和底层市民,而主要针对有知识有文化收入较高的社会精英群体,但调查结果证明我们并没有跳出权力社会的“弱势陷阱”。   精英阶层的这种“弱势”不仅反映在调查中,同样也真实的体现在现实生活中:名声不佳的城管为了讨薪举行街头抗议,警察和法官身穿国家制服进行古老的上访,警察住宅区被暴力强拆,还有不绝于耳的官员自杀……曾以“人民网”的“万言书”轰动一时的福建连江县“防弹衣书记”黄金高,据说因他治理官员腐败,曾经接到26封死亡威胁信,后来据说他又因涉嫌受贿500余万元而被捕。   中国历史上流传下来很多典故,比如“伴君如伴虎”、比如“如履薄冰”,这都是权力文化的副产品。官大一级压死人,权力游戏的中国官场是如此险恶,哪个不试水者“弱势”。   在权力困境中,从“作法自毙”的商鞅到“请君入瓮”的酷吏周兴,最终结局都是木匠做枷自己戴。红色中国第一任公安部长罗瑞卿亲自主持修建了中国的古拉格群岛——专门关押政治犯的秦城监狱。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罗瑞卿大打出手,成为“镇压反革命运动”中的急先锋。庐山会议都彭德怀时,他充任第一打手;形势比人强,转眼文革,罗瑞卿竟和彭德怀关在一个牢房。“不应该把我和彭德怀关在一起,他还是做过几件反对毛主席的事情的,我拿什么来和他比?”罗瑞卿的妻子郝治平自杀失败后住进了丈夫为她建造的秦城。当初一起建造秦城监狱的公安部副部长杨奇清、财政部副部长胡立教和北京市公安局长冯基平,后来也都在秦城度过了一段最难忘的时光。   中国官方曾经搞了一个巨大的形象工程——希望工程,20年兴师动众感动中国,总共从可口可乐、摩托罗拉、宝洁、肯德基、索尼、三星、朗讯、沃尔玛、佳能等这些外国公司化缘了50多亿人民币,中国公众捐钱不到5%。事实上,许宗衡丢了深圳市长权力后,就被搜出其偷盗的20多亿;李华丢了四川移动总经理权力后,也被搜出其抢劫的20多亿。李华加上许宗衡,就够希望工程忙活20年的,可见权力在人面前时何等强势。许宗衡和李华莫名其妙身陷囹圄(双规),甚至连法律都靠不住,可见人在权力面前时何等弱势。   刚刚丢了北大光华学院校长权力的张维迎曾经很为中国官吏这个“弱势群体“鸣不平,他说:“官员是改革中受损最大的利益集团”;当然他也关注其他“弱势群体”:“穷人上不起学是因为学费太低”。   据说刘备的江山是哭来的。前些年,北大教授阿忆诉苦说自己“太穷了”,每月工资“只有”5000元。2009年,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贺铿和南京市代市长季建业也都一起哭穷,说自己的工资买不起房。自从文革以来,北大就以盛产奴才和流氓出名,北大的孔叫兽就说:“记者不敢歪曲报道司法人员,专门歪曲报道我们这种弱势群体。媒体是专门欺负弱势群体,包括欺负无权无势的民警。记者现在是我们国家一大公害,这些记者排起队来枪毙了,我一个都不心疼。”   2010年,“无权无势的”公安局长李刚和他儿子果然一起哭到了国家电视台——仅仅因为他们用汽车杀了人;被他们杀死的大三学生陈晓凤生前在笔记本上写道:“权力——改变别人命运的能力。”李刚门以一个关于弱势的丑闻和悲剧展现了权力对每一个中国人的诅咒。   一年前,社团的宣传部长伍皓被扔了一脸“五毛”,伍皓惊喜地连称“发财”。前几天的社团报纸上有一篇文章讥讽说:“网友都过了河,官员还在假装摸石头。”伍皓因此向报纸和文章作者各索赔10万元。伍皓竟然恬不知耻地说:“不是为了钱,是为了普及法治精神。”据说昨天伍皓忽然又决定不要钱了,因为他“挨了领导骂”。他说:“食人之禄,事人以忠。我今年40岁,真的从来没这次这么委屈。”   伍皓如同东方朔时代的跳梁小丑,将权力社会的每一个细节展现得毫发毕现:“食人之禄,事人以众”是中国千古不易的狗奴才誓言;张嘴领导闭嘴领导,即使挨骂也无比荣幸;因为权力威胁而放弃“法治精神”,忍辱负诟,等等这一切,充分体现了“像狗一样生活”。   在人面前,狗从来都是弱势的,当然,也有“狗仗人势”猖狂一时的时候。比如那个“北京来的”的林嘉祥就指着其他人类说:“你们算个屁!”建昌县社团的钟继祥书记就对记者放话说:“小心你的命!”   5   阿伦特在《人的境况》中说:“直到现代,没有什么比权力腐败更能得到普遍的认同了。”人们对权力的信任总是非常短命的,权力困境使社会陷入一种道德状态,强者希望通过权力的施舍和同情来帮助弱势,从而维护了权力的道德感。孟子说:“无君子莫治野人,无野人莫养君子。”从事统治的“君子”天生就具有道德优势,因此他们就是天生的权力者;而从事劳动的“野人”不仅是低贱的,而且他们是天生的被奴役者。道德社会是权力社会的一种镜像,它推崇秩序,甚至赞扬不平等。这种不平等来自于权力和道德,或者说来源于礼法。道德依靠礼,权力依靠法。礼即是意识形态和思想,“非礼勿听,非礼勿视”;法即是规矩和“王法”,而不是法律。法律是为了保护权利和多数人的最大幸福,王法是为了保护权力和少数人的最大幸福。   边沁发明了“分离理论”,他把道德与法律分离开来。边沁以“最大多数人的最大的幸福”为基础来定义法律——所有的法律都是反自由的:人类之所以有理由或有权以个人或者群体的身份对群体内其他成员的自由进行干涉,唯一的目的就是自卫。对一个文明社团内的任何成员而言,违背其意愿地公正地行使权力的唯一目的,就是防止其伤害到别人。他自己的优点或者肉体的或者道德的,都不是一个充分的正当理由。   对任何社会来说,行之有效的法律是不可或缺的。英国著名政治家埃德蒙?柏克批判法国大革命时说:非正义的法律是最恶劣的一种暴政。但即使很多反对非正义法律的人也不得不承认,法治是“完全符合人类利益的”。马基雅弗利堪称西方的韩非子,他坚持人性是邪恶的,“如果没有法律制约,人们就会按照自己灵魂深处的本来面目行事”。英国哲学家约翰?斯图亚特?米尔则认为,如果一个国家为了使民众变成一群听话的工具,那它无论怎样做都是反动的。   使法律行之有效的最好办法,是让大多数人感受到法律在保护他们的利益,而不是剥夺他们的利益。如果法律变成维护少数人特权的工具,法律将制造出严重的国家压力,社会就会陷于不稳定状态。   在现代发达国家中,法律确认每一个个体的人所拥有的“权利”,无论男人女人还是孩子残疾人,无论穷人还是富人,甚至包括动物和未出生的胎儿,都拥有不可剥夺的“天赋人权”。但在很多落后国家,普遍的观点认为,没有人一出生就拥有权利,一个人只有作为集体的一部分而存在的时候,他才有一定的权利,而且这种权利是与其应尽的义务密不可分的。“人权”理论认为“生命、自由和对幸福的追求”是天生的不可遏止的,这在漫长的人类野蛮时代和中世纪是不存在的。   2004年美国国庆典礼,总统乔治·W·布什说:“人类千万年的历史上最可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著作,不是政客的天花乱坠的演讲,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把统治者关进了笼子。我现在就是站在笼子里对你们说话。”诺贝尔曾经说:“我是世界公民,应为人类而生。”这个依靠战争崛起的富翁设立了世界和平奖,这种荣耀在美国属于总统,在中国只能属于一个囚犯。   6   当沦为奴隶的中国人被“高贵”的女真人剃成光头的时候,英国正处于历史上最恐怖的克伦威尔共和时代。丘吉尔对这个共和政权的评价是“英国自古以来最令人发指的政权”,中国历史教科书的评价是“军事独裁者”。克伦威尔的暴政包括:钳制言论出版自由、迫害保皇派、恐吓法官干扰司法独立、加强中央集权,限制地方权力。还有一些极端事例也被记录在册:严刑竣法,比如把通奸者处死;士兵在圣诞节随意闯入民宅抢肉;安息日不准到处溜达;禁止斗熊和斗鸡;不准搞体育活动;不准围着柱子跳低俗的舞蹈;不准在衣服上穿戴低俗饰品。   事实上,即使在克伦威尔一言九鼎的时候,英国政坛上也一直存在着反对派。这个独裁政权从来不能以“国家”和“正义”等光鲜名义掠夺国民的私产,人民享有宗教信仰自由,没有一个人作为政治犯被处死,无人未经审判被收容或受到劳教式的监禁。克伦威尔在他的著作中写道:“我们不想把一种思想强加于人”,“自然取得的东西比强硬手段获得的东西至少好一倍……你们通过武力实现的事情在我眼里一文不值。”这就是在英国史上“最令人发指”的“暴君”。   追根溯源,政治诞生于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的希腊时代。但斯巴达的军国主义说明,在18世纪之前的漫长历史中,人类只是奴隶而非公民。宪章运动胜利之后,英国普选所带来的广泛影响是,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年代,政府的目标不是统治者的荣耀,而是普通民众的福祉。这正如1992年克林顿打出的竞选口号——“笨蛋,问题是经济”。   作为正义和良知的产物,国家本来是保护每个人公民权利的一个工具;但根据希特勒的说法,国家只是保存种族的一种手段;根据共产党宣传的说法,国家只是一部分人统治另一部分人的工具。近代史学家法勒在《政府的历史》中说,最早的政府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500年的苏美尔文明时代。他认为,在19世纪末期之前的法国,没有人是被统治者,因为那时还没有明确的政府和固定的法律,也没有不变的疆域。法勒定义了国家的5个特征:具有民众普遍承认的领土;拥有官僚和军队;其他国家承认其主权;具有自觉的普遍文化认同;拥有公众参与分配和享有权利和义务的人口。如果仅就自觉的文化认同来说,那么可以说13世纪才有了英国,300年后有了法国,而到了18世纪才出现了西班牙。如果再加上公众参与这个国家特征的话,那么欧洲的国家产生时间还要更晚。按此观点看的话,那么中国到现在也还只是一个由社团统治的王朝而已。   法勒指出,直至现在,还有很多政府被当作统治者的个人财富,这就是所谓的帝国。17世纪的法国太阳王路易十四宣称法国是一个“联邦国家”,但他常将“朕即国家”挂在嘴上。所有的帝国都是掩藏在道德面具之下的不平等的社会共同体。列宁认为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形式,帝国主义是垄断的资本主义,它的特点是市场垄断化、政治寡头化;帝国政府的目的为了维持自身的统治,而不是为了公民的自由;少数富人剥削多数穷人。   7   如同是中国的倒影,瑞士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小国家,因为全世界的钱都在哪里,哪怕贪官暴君毒枭匪首的脏钱。瑞士每天在都开世界性大会,但瑞士人不以为然,他们只关心赚到了多少钱。瑞士是一个标准的权利社会,这里没有失控的权力,即使你是首相也没有人尿你。人们常常在超市里遇见国家元首,他正在排队。一个瑞士人如果想修改国家宪法,他可以发起签名活动,只要签够10万个就可以,瑞士有700万人。   在一个权力社会里,一个平民要是敢发起签名活动,甚至修宪,那一定会招致权力疯狂的报复,而不是法律的尊重和保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权力社会是不存在真正的法律的,但权力常常以法律的名义出现,这就叫暴政。   马基雅弗利曾经赞扬罗马共和国是“完美的共和国”。罗马时代的历史学家波利比阿认为,历史是一种周期性的政治轮回和政体循环,从君主政体到专制政体,再到贵族政体,再到寡头政体,再到民主政体和暴民政体。与这种轮回历史论相似,黄炎培先生曾在延安的窑洞里提出中国历史周期律,这后来被称为“黄炎培周期律”。   人类的历史常常被视为战争的历史或者政治的历史。战争意味着暴力,政治意味着权力。战争是政治的延伸,政治也是战争的延伸。所以战争与政治是统一的,暴力与权力也是统一的。从这种意义上说,人类的历史就是权力的历史。不同的社会结构意味着不同的权力分配机制,“黄炎培周期律”就是权力从解体到重组的周期性轮回。   西方社会的发展是从神权到人权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启蒙运动瓦解了神权和迷信,建立了理性的法治精神。如果说儒家不属于宗教的话,那么中国社会就从未产生过神权,特别是与政权对立的神权。中国从2000多年前就建立起了一个严密禁锢的权力社会,这是完全不同于西方世界的权力结构。在这种权力社会中,人依附于权力,人走茶凉,永恒的是权力。人们在对权力的角逐中沉浮,人始终没有获得对权力的胜利,或者说,权力从来没有依附于人而形成权利。   枪杆子政治与笔杆子统治形成中国式的权力哥斯拉,人成为匍匐在权力之下软体动物,这就是中国的“权力困境”。在意识形态崩溃之后,经济增长成为当代政府的主要合法性来源。90年代的中国已经彻底消灭了理想主义,成为一个彻头彻尾的世俗国家。中国政治的实质是去政治化和去公民化,如果说中国还有什么官方信仰的话,那么发财和维稳是这个传统世俗国家唯一的意识形态。   袁剑先生在《奇迹的黄昏》中指出:权力垄断一向是中国体制的特殊禀赋。这个禀赋不仅没有阻碍经济增长,反而成为30年经济高增长的重要支撑。凭借这种禀赋,中国一方面通过人为压低的“中国价格”在国际竞争中获胜,另一方面则是人民权利的极端矮化和萎缩。在这个意义上,中国经济高增长的一个关键秘密实际就是极端廉价的公民权利。秦晖将其称为中国特色的“低人权优势”。   在中国经济增长一路凯歌的表象之下,不仅环境破坏和资源消耗的成本巨大,还有被藏匿起来的社会分裂成本。社会分化不仅仅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结果,更是其条件。没有一个庞大的低工资低层,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就不能成立;不剥夺农民的土地以及其他弱势阶层的利益,中国所谓的经济交易成本就不足以降低。正是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这种内在要求,将中国在极短的时间中变成了一个贫富差距悬殊的国家。这一切都标志着权力在中国的胜利。   中国官方的发言人姜瑜曾经无限傲慢地说:“不要拿法律做挡箭牌。”在一个权力时代,国家的列车正在呼啸而去,中国制造的诺亚方舟拯救着世界,对着这一切令人兴奋的美景来说,我们大家都是微不足道的“弱势群体”。当历史远去的时候,我们都被遗忘在站台上……   不是笑话:社团干部开会研究一笔工程款的用途,是来修建一座学校还是修建一座监狱。意见不统一,最后社团大佬一语定乾坤:你们还有机会进学校么?于是很快意见达成一致:修建一个五星级花园式干部监狱。

阅读更多

李悔之 | 成都笑侠

一、”陈式劳改农场”的震 撼 “笑侠”,是成都行为艺术家老陈的绰号。 不过,真正认识笑侠的人都知道,“行为艺术”只是笑侠的“副业”——北京农业大学毕业的他,园林艺术才是他的“正业”。只是他多年来经常“不务正业”去搞“行为艺术”,有些人反而不知道笑侠“正业”是什么了。 笑侠身上太多传奇、感人故事了——假若他是一位共产党员、又让咱的倪萍同年去采访他的话,绝对能挖出无数“感动中国”的故事来。而且我敢保证:在采访过程中,咱的倪萍同年至少要掉下三老碗热泪来…… 笑侠在广场上展示“娱乐民主”理念。 这次参观笑侠的“陈式劳改农场”,最遗憾的是带上相机忘带储存卡,没能拍几张照片。只能插几张网友过去拍的几张图片以飨读者了 笑侠在“陈式劳改农场”   言归正传—— 8月28日,我坐火车从昆明抵达成都。下火车后,友人白约先生开车前来接我到宾馆。途中,与白约先生同来的张先生谈了笑侠的一个令我深为感动的生活细节——笑侠并非富人,对蒙难的同道面前却总是一副“山东及时雨”心肠。一次,笑侠与张先生等人去远方探望一位蒙难弟兄的家属,当得知张先生他们开了一个40元一天的客房时,笑侠脸上顿时顿时阴云密布,痛斥“太浪费了!”并明确表示:“明天开始不能住超过20元一天的客房!” “老陈对生活的要求太低了!”张先生感叹说。 “钱应当用在刀刃上”——笑侠第二天回答我的提问时这样说。 通过与白约和张先生的交谈,我了解到笑侠更多情况:笑侠不只总是弥勒佛一般笑容可掬,更有一腔正义感,以及一副侠骨柔肠——他“对同志春天般温暖”,只要得知同道有难或有所求,无论认识不认识,他总是尽力帮助。不只川蜀大地“那里同道有难,那里就能见到笑侠的身影”。他的身影还不时出现在川蜀之外。例如:他与齐鲁大地那位盲人律师素不相识,但得知对方有难,竟千里迢迢前往“送温暖”…… 晚上,我在宾馆久久难于入眠……尤其是笑侠“明天开始不能住超过20元一天的客房”声音,使我有点羞愧不安起来:在陈笑侠面前,40元一天的客房竟成了“享受”,而我住这间200元的客房意味着什么? 我之所以“有点羞愧不安起来”,当然是以笑侠的标准来度量自己的:咱不是享受“三公”待遇的“公家人”,也并非有些五角同志所讥讽的“美元党”(这一点咱们亲爱的、极是敬业的国安同志最清楚),花的不是昧心钱。然而,我为何不能像笑侠一样多节约一个铜板,以能将这些铜板用在该用的地方?…… 看来,要真正做一位“知行合一”者确实太难! 看来,“李悔之”这个笔名还真给咱起绝了:在每一件小事面前,都有值得“悔之”——反思和忏悔的地方。 想着想着,我便作出这样一个决定:明天不再去都江堰观光游览,而改为前往彭州市拜访笑侠的“陈式劳改农场”。 不愧是“笑侠”,接到我要求参观“陈式劳改农场”的信息后,笑侠回了这样一条信息:“欢迎,欢迎,热烈欢迎”…… 第二天,白约先生驾车与我前往笑侠的“陈式劳改农场”。成都到彭州只有几十公里,一个小时的功夫,“陈式劳改农场”便到了。在公路边的一个苗圃园,我见到了肤色黝黑,上身打赤膊、裤脚一高一低的笑侠。看到他一副老农打扮和弥勒佛一般笑容,我不由得开怀大笑起来——很久没有这样开心大笑了。 “耳闻不如目见”,尽管对笑侠的苦行僧生活有所听闻,但眼前的简陋仍然让我惊骇,暗想:“笑侠,你这‘农场主’怎了?一位北京林业大学毕业的高材生,好歹算一位知识分子嘛,这样的环境咱老李可一天也不能呆啊!” 然而,在如此环境中笑侠不但活得十分快乐,而且活得十分健康:身体十分壮实,黝黑脸膛上透射出的笑容是那样的“原生态”! 这里,我还想谈吃午饭的一个细节:由于成都正值高温,吃饭前我与白约先生都口渴难禁,于是白约先生要了三支“王老吉”饮料。然而,笑侠却将他那支退掉了,自己拿茶碗去开水筒上打了一碗白开水——虽然是白约先生请客!(白约先生坚决不让笑侠请客。)   简陋的得让人震撼的住所,及挂在床头上的“行为艺术”牌 。   二,“驯兽师”与“娱乐民主”   在这张标语中, 笑侠的“娱乐民主”精神 得到充分的展现   在笑侠的苗圃农场中转了一圈,再结合对笑侠事迹的了解,我不禁由衷叹服:“笑侠”确是名至实归,而非“伟光正”——浪得虚名! 笑侠又自诩为“驯兽师”——他把不受制衡和监督的国家机器称之为“野兽”,立誓要“驯服”它。但是,他历来坚决反对“对敌人像秋风扫落叶一样残酷无情”。他说:“我们要民主娱乐化,不能像他们那样动辄搞你死我活。纵然他们再无理,再残忍,我们也不以牙还牙,以眼还眼。而是据理和平抗争。以暴易暴,将陷入新的恶性循环之中。”   笑侠被“有关部门”同志“误伤”了。他回家后乐呵呵地告诉母亲:“是骑摩托车跌伤的”。   正基于“娱乐民主”原则,笑侠每当看到屡屡让他吃尽苦头的“有关部门”同志,他并不怒目相向,而是远远笑脸相迎,口中还直叫“哈罗”……有时,笑侠还用“西式大礼”迎接“有关部门”同志的到来:刚从苗圃农场干活出来的他,全然不顾自己身上浑身散发着臭汗味,忘乎所以地张开双臂,试图与“有关部门”同志来个西方狗熊式大拥抱。只是笑侠的友善被革命警惕性极强的“有关部门”同志断然“绝不”了。 当然,笑侠有时也会向“有关部门”同志表示不满。他抱怨道:为何总是来男阿sir?不来个女阿sir?难道你们不知老陈还没有夫人吗?(因为长期爱管闲事和“不务正业”,多年前笑侠被妻子“休了”)…… “训兽师”笑侠的“训兽”技术果真高超:在笑侠淡定自若、充满善意与坚韧的笑脸面前,“有关部门”同志公鸡般傲慢神态“与日俱减”……最后——也即是最近,当地“有关部门”与他达成这样的协议:笑侠“自愿”放弃该地苗圃经营权。 “你在这里折腾十年了,对得你住了。现在该挪挪地方了,我们的压力太大啊!”——当地“有关部门”负责人半是开玩笑、半是央求的语气对笑侠说。 笑侠模仿“有关部门”负责人话时一副不时眨眨眼睛,玩皮的神态,让我与白约先生会心开怀大笑起来…… 笑侠被“柔性逼迁”了。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竟容不下他微小的身躯……然而,他脸上仍然一副可掬的笑容。我凝神紧紧打量眼前这位可爱的笑侠:究竟是什么力量让你如此快乐?究竟是什么力量让你有如此博大胸襟?又是什么力量让你如此坚如磐石?…… 呵呵,笑侠到这里来推销“娱乐民主”了。 吃饭也不忘搞一番“行为艺术” 笑侠的“温馨小提示”极有“艺术” 中山大学艾晓明教授称笑侠为“真正的艺术家”,图为艾教授亲自为笑侠录像 。 笑侠在“陈式劳改农场” 作者与笑侠在成都秋雨之福教会 2011-9-3于广 州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 Five Filters featured article: A ‘Malign Intellectual Subculture’ – George Monbiot Smears Chomsky, Herman, Peterson, Pilger And Media Lens .

阅读更多

石述思 | 海底捞毁掉了公众神马?

俺恨海底捞。因为它无情地摧毁了太多人对中国食品企业所寄予的最美梦幻——而这样的梦幻对于这个脆弱如纸的行业是如此珍贵。 但结合法规的滞后、监管体制的混乱懈怠、国家标准被利益集团绑架、市场竞争无序、企业社会责任困乏的沉疴缠身,俺选择接受从神坛跌落的海底捞。 至少,这场纠纷到目前证明:人家一没用地沟油、二没加苏丹红、三没用塑化剂、四没用瘦肉精、五没用牛肉膏……勾兑降低了你汲取的营养,而没有危及你的性命,且符合国家标准。何况海底捞的服务也确有可取之处——尽管这也是企业应该做的。 它充分证明:在现阶段,中国食品界不可能产生传奇,但完全能够恪守遵纪守法,诚信经营的底线——假如海底捞不去充当万人景仰的英雄,完全可以避免沦为笑柄。可惜,他们最终完成了对自己的沉重一击——由于欲望和虚荣。(原文载中国经营报)   在一个和平年代,真正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玩命的事不多。 俺恨海底捞。因为它无情地摧毁了太多人对中国食品企业所寄予的最美梦幻——而这样的梦幻对于这个脆弱如纸的行业是如此珍贵。 但结合法规的滞后、监管体制的混乱懈怠、国家标准被利益集团绑架、市场竞争无序、企业社会责任困乏的沉疴缠身,俺选择接受从神坛跌落的海底捞。 至少,这场纠纷到目前证明:人家一没用地沟油、二没加苏丹红、三没用塑化剂、四没用瘦肉精、五没用牛肉膏……勾兑降低了你汲取的营养,而没有危及你的性命,且符合国家标准。何况海底捞的服务也确有可取之处——尽管这也是企业应该做的。 它充分证明:在现阶段,中国食品界不可能产生传奇,但完全能够恪守遵纪守法,诚信经营的底线——假如海底捞不去充当万人景仰的英雄,完全可以避免沦为笑柄。可惜,他们最终完成了对自己的沉重一击——由于欲望和虚荣。(原文载中国经营报)   吃饭算一个。   频频爆发的食品安全事件使越来越多的同志谈吃色变。   久经考验之下,不少人身体已经修炼得百毒不侵,捎带脚掌握了相当丰富的有机化学知识。 俺恨海底捞。因为它无情地摧毁了太多人对中国食品企业所寄予的最美梦幻——而这样的梦幻对于这个脆弱如纸的行业是如此珍贵。 但结合法规的滞后、监管体制的混乱懈怠、国家标准被利益集团绑架、市场竞争无序、企业社会责任困乏的沉疴缠身,俺选择接受从神坛跌落的海底捞。 至少,这场纠纷到目前证明:人家一没用地沟油、二没加苏丹红、三没用塑化剂、四没用瘦肉精、五没用牛肉膏……勾兑降低了你汲取的营养,而没有危及你的性命,且符合国家标准。何况海底捞的服务也确有可取之处——尽管这也是企业应该做的。 它充分证明:在现阶段,中国食品界不可能产生传奇,但完全能够恪守遵纪守法,诚信经营的底线——假如海底捞不去充当万人景仰的英雄,完全可以避免沦为笑柄。可惜,他们最终完成了对自己的沉重一击——由于欲望和虚荣。(原文载中国经营报)   于是,公众需要一个传奇——呼唤一个餐饮企业的血液里能流淌着道德,坚守良知和诚信的底线,让公众真正吃出营养和健康。   在此关键时刻,疑似来自火星的海底捞闪亮登场。   这是起家于四川简阳的一家全国连锁火锅店。   其最大的特点是对顾客亲——筷子的长度让人烫不到手,有专门供勺子搭着的钩;排队时还有人帮你擦鞋,饭桌上刚准备做手势,服务员小妹已经心领神会地跑过来了;无论多么忙,服务员总是保持微笑。    加上菜品价格相当经济,一时间顾客好评如潮,排队两个小时去吃上一顿火锅很常见。随之而来的是丰厚的商业回报——目前已开业54家门店,去年全国营业收入15.8亿。    这是一个奇迹。不管你相信不相信,反正《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信了。2009年,一篇名为《海底捞的管理智慧》文章成为该杂志进入中国八年来影响最大的案例,一夜之间,几乎中国所有的商学院都开始讲授海底捞。    后来这个叫黄铁鹰的作者又出版了一本叫《海底捞你学不会》的书,宁高宁、王石、张维迎等诸大佬深情作序,进一步将企业界学习海底捞好榜样的运动推向高潮。    例如张维迎在序中深情地写道:海底捞的成功,在于它总是把顾客的幸福和员工的幸福作为赚钱的前提,把声誉放在第一位。    遗憾的是,轻言“人类已经无法阻止海底捞”有些早了。 家甚至政府官员从祖国四面八方奔向海底捞总部取经时,一篇报道如一个无比锐利的针尖,向这个逐渐膨胀的绚丽气球刺去。 8月22日,来自山东的《城市信报》报道,知名火锅连锁店海底捞的骨头汤以及饮料包括柠檬水和酸梅汤等均是冲兑而成。此外,据该媒体卧底记者报道,海底捞新员工培训时,培训老师会特别提醒,回避向客人回答汤料以及饮料的成分。 此消息迅速在社会发酵,海底捞从偶像变成了网上被恶搞的主角,企业声誉受到巨大损伤。 海底捞旋即回应:“白味汤锅、柠檬水及酸梅汤均由带有合格资质证明的正规厂家给我们提供的原材料,按照国家食品安全法的要求进行索证、索票,操作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各个门店按照总公司标准统一规定的配比和比例进行配制。”而针对曝光的其他问题,如筷子不消毒,肉类和丸子不称重量各种问题,海底捞回应称,这些问题确实可能在个别门店客观存在,将根据媒体反映的情况,全面进行整改,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提高各项操作的规范性。 纯粹从危机公关的角度,海底捞显然要比一味抵赖的味千拉面强出许多。 但毕竟海底捞此前被各方描绘得太完美了,在追随肯德基、味千拉面、永和豆浆、山西醋等身陷“勾兑门”后,许多公众感觉很受伤——苹果教父乔布斯说:不要想着骗人,因为你能够骗到的人,都是相信你的人。 有专家质疑说,刻意隐瞒商品信息涉嫌对消费者构成欺诈,而且,以勾兑冒充原汤则有助于企业获得不正当的超额利润。其感动中国的“把人当人对待”经营理念现出原形:表面上大家是亲人,本质上俺是商人,您是客人。    当成批的企业家甚至政府官员从祖国四面八方奔向海底捞总部取经时,一篇报道如一个无比锐利的针尖,向这个逐渐膨胀的绚丽气球刺去。    8月22日,来自山东的《城市信报》报道,知名火锅连锁店海底捞的骨头汤以及饮料包括柠檬水和酸梅汤等均是冲兑而成。此外,据该媒体卧底记者报道,海底捞新员工培训时,培训老师会特别提醒,回避向客人回答汤料以及饮料的成分。    此消息迅速在社会发酵,海底捞从偶像变成了网上被恶搞的主角,企业声誉受到巨大损伤。     海底捞旋即回应:“白味汤锅、柠檬水及酸梅汤均由带有合格资质证明的正规厂家给我们提供的原材料,按照国家食品安全法的要求进行索证、索票,操作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各个门店按照总公司标准统一规定的配比和比例进行配制。”而针对曝光的其他问题,如筷子不消毒,肉类和丸子不称重量各种问题,海底捞回应称,这些问题确实可能在个别门店客观存在,将根据媒体反映的情况,全面进行整改,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提高各项操作的规范性。     纯粹从危机公关的角度,海底捞显然要比一味抵赖的味千拉面强出许多。     但毕竟海底捞此前被各方描绘得太完美了,在追随肯德基、味千拉面、永和豆浆、山西醋等身陷“勾兑门”后,许多公众感觉很受伤——苹果教父乔布斯说:不要想着骗人,因为你能够骗到的人,都是相信你的人。     有专家质疑说,刻意隐瞒商品信息涉嫌对消费者构成欺诈,而且,以勾兑冒充原汤则有助于企业获得不正当的超额利润。其感动中国的“把人当人对待”经营理念现出原形:表面上大家是亲人,本质上俺是商人,您是客人。     俺恨海底捞。因为它无情地摧毁了太多人对中国食品企业所寄予的最美梦幻——而这样的梦幻对于这个脆弱如纸的行业是如此珍贵。     但结合法规的滞后、监管体制的混乱懈怠、国家标准被利益集团绑架、市场竞争无序、企业社会责任困乏的沉疴缠身,俺选择接受从神坛跌落的海底捞。 俺恨海底捞。因为它无情地摧毁了太多人对中国食品企业所寄予的最美梦幻——而这样的梦幻对于这个脆弱如纸的行业是如此珍贵。 但结合法规的滞后、监管体制的混乱懈怠、国家标准被利益集团绑架、市场竞争无序、企业社会责任困乏的沉疴缠身,俺选择接受从神坛跌落的海底捞。 至少,这场纠纷到目前证明:人家一没用地沟油、二没加苏丹红、三没用塑化剂、四没用瘦肉精、五没用牛肉膏……勾兑降低了你汲取的营养,而没有危及你的性命,且符合国家标准。何况海底捞的服务也确有可取之处——尽管这也是企业应该做的。 它充分证明:在现阶段,中国食品界不可能产生传奇,但完全能够恪守遵纪守法,诚信经营的底线——假如海底捞不去充当万人景仰的英雄,完全可以避免沦为笑柄。可惜,他们最终完成了对自己的沉重一击——由于欲望和虚荣。(原文载中国经营报)     至少,这场纠纷到目前证明:人家一没用地沟油、二没加苏丹红、三没用塑化剂、四没用瘦肉精、五没用牛肉膏……勾兑降低了你汲取的营养,而没有危及你的性命,且符合国家标准。何况海底捞的服务也确有可取之处——尽管这也是企业应该做的。     它充分证明:在现阶段,中国食品界不可能产生传奇,但完全能够恪守遵纪守法,诚信经营的底线——假如海底捞不去充当万人景仰的英雄,完全可以避免沦为笑柄。可惜,他们最终完成了对自己的沉重一击——由于欲望和虚荣。( 原文载中国经营报) 在一个和平年代,真正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玩命的事不多。 吃饭算一个。 频频爆发的食品安全事件使越来越多的同志谈吃色变。 久经考验之下,不少人身体已经修炼得百毒不侵,捎带脚掌握了相当丰富的有机化学知识。 于是,公众需要一个传奇——呼唤一个餐饮企业的血液里能流淌着道德,坚守良知和诚信的底线,让公众真正吃出营养和健康。 在此关键时刻,疑似来自火星的海底捞闪亮登场。 这是起家于四川简阳的一家全国连锁火锅店。 其最大的特点是对顾客亲——筷子的长度让人烫不到手,有专门供勺子搭着的钩;排队时还有人帮你擦鞋,饭桌上刚准备做手势,服务员小妹已经心领神会地跑过来了;无论多么忙,服务员总是保持微笑。 加上菜品价格相当经济,一时间顾客好评如潮,排队两个小时去吃上一顿火锅很常见。随之而来的是丰厚的商业回报——目前已开业54家门店,去年全国营业收入15.8亿。 这是一个奇迹。不管你相信不相信,反正《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信了。2009年,一篇名为《海底捞的管理智慧》文章成为该杂志进入中国八年来影响最大的案例,一夜之间,几乎中国所有的商学院都开始讲授海底捞。 后来这个叫黄铁鹰的作者又出版了一本叫《海底捞你学不会》的书,宁高宁、王石、张维迎等诸大佬深情作序,进一步将企业界学习海底捞好榜样的运动推向高潮。 例如张维迎在序中深情地写道:海底捞的成功,在于它总是把顾客的幸福和员工的幸福作为赚钱的前提,把声誉放在第一位。 遗憾的是,轻言“人类已经无法阻止海底捞”有些早了。 当成批的企业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八月之声(2024)

【网络民议】【CDTV】“国家只是让你尽量拿不到退休金,其他死不死,活不活它可不管”

【网络民议】“很多人在乎的是立场,是国籍,是历史,是仇恨,根本没人在乎这个生命”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浏览器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