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OhMyMedia | 时代周报:缅甸放宽新闻审查:审查大范围松动,敏感话题不再避讳,媒体憧憬市场化

《时代周报》第168期  本报记者 张子宇   2011年11月29日,一个缅甸报摊出售印有该国民主党派代表人物昂山素季头像的刊物。   改革与新思维,正冲击着古老的佛国缅甸。从2010年开始,西方国家的制裁开始解除,与少数民族武装的冲突减少,希拉里等外国政要也出现在仰光和内比都,许多政治犯走出了著名的Insein监狱。   这种新气象也出现在缅甸的新闻行业里,过去不能提及的昂山素季,已经可以出现在报纸的头版;那些过去被屏蔽的外国新闻网站也可以正常访问。   让世界舆论更为关注的是另一条消息:据人民网报道,缅甸政府准备推出新的《传媒法》,解除半个世纪以来严厉的新闻审查制度。    缅甸曾是传媒乐土   对于缅甸媒体人来说,历史上曾有过一段美好时光。早在19世纪,缅甸就是亚洲新闻的标杆。当时缅甸最后一个王朝贡榜王朝的国王曼同(MindonMin)颁布的17条宪章中,就有保证新闻和出版自由的条款。当时处于封建王朝统治下的缅甸,在西化的浪潮中,确实拥有了一定的新闻自由环境。   英国殖民统治开始以后,尽管颁布了一系列管制媒体的法令,但缅甸的传媒业还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1911年时,缅甸发行有44份报刊。到1921年就变成103份,而到了1930年更加有超过两百份报刊发行。   1948年独立后,缅甸又一度成为了新闻自由的天堂。1947年宪法明文规定保障言论和传播自由。尽管两年后的《紧急状态法》规定了一些对传播假新闻和“诽谤军政人员”的处罚,但是在整个上世纪50年代,缅甸是亚洲新闻事业发展最好的国家。以缅文、中文、英文和印地语发行的日报,就有30份之多。   “以前缅甸有不少影响力很大的中文报纸,比如《人民报》、《中华商报》、《中国报》等等,后来这些报纸都被缅甸政府取缔,因为中文报纸被认为是私人办报,不合法。”上世纪40年代出生于缅甸的老华侨、著名缅甸问题专家、现暨南大学教授林锡星告诉时代周报,“不过现在还有半官方的中文报纸,一般都是缅文报纸的中文版。销路很差,缅甸政府还要对其补贴,上面一般就刊载一些学汉语的栏目,或者中国的新闻,主要来自中国新华通讯社。”   1962年吴奈温军事政变后,《印刷和出版业的注册登记法案》颁布,这个法律一直实行到现在,只不过主管负责部门由原来的国土及宗教事务部变成了现在的信息部。   1975年,缅甸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宪法颁布,其中的第157号条款,尽管确认了言论自由,却明确了这种自由不能和工人阶级及社会主义利益相冲突。而由“印刷及出版中央注册委员会”发布的备忘录,则对审查各种危害国家意识形态、经济建设、国家统一、安全、和平和公共秩序及色情、诽谤和批评政府的言论审查作了明确的规定和指导。同年还通过了《国家保卫法》,授予政府权力以逮捕任何有违国家和平的人,许多新闻工作者因此获罪入狱。   1988年军事政变以后,根据军政府的戒严令,所有没有经过政府注册的媒体都被宣布为非法。从1996年开始,一系列新的法案又被颁布,进一步加强了对缅甸传媒业的管制。其中包括《电视与录像法》,该法案要求所有电视、卫星接收器以及摄像机的拥有者都要到交通、邮政和电信部和影像审查委员会备案登记。而根据《电影法》,一切电影制作都需要取得国营的缅甸电影公司的许可执照,并且接受电影审查委员会的审查。正是这两个法令,让曾因为文化产业发达而在前英国殖民地中自傲的缅甸失去了过去的光彩。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管制已经不能适应需求。很多新的审查制度扩大到了互联网上,上世纪90年代末颁布的《电脑科技发展法》规定,所有电脑都需要到交通、邮政和电信部登记备案。该法还规定,一切分发、散布和获得有害国家安全、统一及民族文化的信息都将触犯法律。1997年,“缅甸国家和平与发展委员会”(SPDC)还制定了《互联网法》,规定传播危害国家利益的信息是违法行为。   在这种情况下,超过85%的主要国际电子邮件服务商在缅甸无法被使用,所有的网吧都必须获得国营垄断的“缅甸信息传播技术发展公司”(MICTDC)的营业执照,而且每一个上网者都必须登记。网吧管理者被要求每5分钟保存一次屏幕以记录电脑使用者做了些什么,然后不时把这些提交给MICTDC。不过尽管有如此苛刻的规定,由于过于麻烦和不近人情,执行上还是比较宽松的。   另外一切在缅甸工作的外国新闻记者和机构也必须接受缅甸政府相关部门的审查,事实上,外国记者能够获准以新闻记者的身份进入缅甸很难,即使那些和缅甸关系不错的国家。英国广播公司(BBC)及美国之音的网站都被屏蔽。   林锡星透露:“外国记者要进入缅甸不容易,很多都是以旅游者或者商人的身份偷偷摸摸混进去。比如2008年在报道一次示威时被流弹击中死亡的日本著名战地摄影记者长井健司,就是以旅游者的身份进入缅甸的。”    PSRD:曾经的“剪刀手”   而提及缅甸的新闻审查,就不得不涉及一个重要的政府部门PSRD,尽管和很多其他国家的类似组织一样,这个部门平时不显山不露水,但是对于缅甸传媒来说,其是至高无上的顶头上司。   PSRD,是传媒检查与注册局(PressScrutinyandRegistrationDivision)的英文简称,隶属于缅甸联邦政府信息部。英国《经济学人》杂志曾经评价,这个机构的名字透着一股子乔治·奥威尔的笔下风情。   目前担任该局主管的是丁瑞(TinShwe),他曾是缅甸军队里的一名少校。这个机构的建立可以追溯到1962年8月。当时,管理国家的革命委员会颁布了《印刷和出版业的注册登记法案》并成立了传媒检查委员会(PSB),2005年传媒检查委员会更名为现在的传媒检查与注册局。   “PSRD的主管实际应该算是部级官员,因为这个位置很重要。不过现在任职的在名义上还是副局长。丁瑞的政治地位很高。”缅甸主要媒体《缅甸时报》(《TheMyanmarTimes》)的一名编辑M先生接受时代周报采访时透露。尽管目前政策已经放开,M先生还是表示不便透露他的真实姓名。   PSRD负责缅甸一切的媒体与出版检查,包括报纸、书刊和其他出版物。而任何新出版的媒体都需要到PSRD去注册。在缅甸,在改革以前私人确实可以办报办刊,但是由于审查耗时长久且难以捉摸,导致所有私人报刊都只能办成周报、周刊或者月刊的形式,而所有的日报都是国营。   《缅甸时报》是由澳大利人RossDunkley和SonnySwe在2000年创办的外资占49%股份的报纸,是缅甸唯一有外国投资背景的主流媒体,拥有英文和缅文两个版本,立场属于稳健中立型。   SonnySwe的父亲曾是缅军的一名旅长,曾经是现在已经被撤销的军事情报部的一名高官。不过SonnySwe在2005年被捕入狱,另一名缅甸企业家TinTunOo接下来他的股份。   “PSRD并不会派专人在我们报纸做检查,也不会给我们什么指引什么能报什么不能报。但是我们所有的文章都必须实时送到PSRD去审查。然后由他们判断是否有什么反政府的内容。”M先生解释缅甸的新闻审查制度是如何运行的。   而且令很多缅甸媒体无奈的是,PSRD不但要做剪刀手的工作,而且经常会亲自代笔,改写他们认为不合适的内容。   “所以我们经常会在提交内容时附上一些其他的文章内容或者照片以作备选。这样可以提高效率。总之,有时他们会撤掉整篇文章,有时只改动一段话、一句话、一张照片甚至一个词。”M先生说。   2009年,一次导致一名小女孩死亡的医疗事故造成了一次对PSRD权威的重大冲击,尽管当时PSRD下了禁令,但是缅甸各大媒体还是依然对事件进行了广泛的报道,并且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   “我们一般还是很清楚什么可以报道什么不可以报道,有时候,当我们认为问题不是很大或者应该可以冲过去,我们就会绕过PSRD直接‘闯关’,然后我们再写一篇检查。”M先生说,“写了检查以后,一般都是可以被原谅的,不过有时候过界了,我们就会被暂时停刊甚至关门。”2008年的时候,《缅甸时报》就因为踩线过度,被暂时停刊过一段时间。   在长期和PSRD打交道的过程中,缅甸媒体人发明了一种“三明治式”的报道法,即在一些故事、软文乃至文艺作品中夹杂关键的新闻信息。这种做法往往能够逃过PSRD的检查,可以说,“三明治报道”是每一个缅甸媒体人合法工作的必备技能。    审查大范围松动   然而,随着缅甸改革的大幕在2011年拉开,新闻传媒业也不可能成为大浪潮中的一块顽石。在巨大的堤坝之上,不断有洞穴被水冲开,直到形成一股洪流。   2011年6月,缅甸政府便解除了对体育、娱乐和彩票等期刊的审查。而在当年的9月,一些曾经被封锁的国外网站包括Facebook、Twitter、BBC、YouTube、缅甸民主之声和美国之音在内,都被解除了网络封锁。   M先生也充分地感受了这点,在两年前,《缅甸时报》被整版撤掉很常见。而现在,“从2011年起,我们发现环境突然宽松了好多。有时候只撤掉一两篇文章。在上周,竟然一篇文章都没有被拿掉,只是撤下了几张照片。”他说。   据《缅甸时报》澳大利亚投资者RossDunkley透露,自己报纸的平均撤稿率是20%,稿子被撤掉后就用一些软文来替换。   即使是PSRD的主管丁瑞,在改革的大潮中也不可能无动于衷,他甚至在2011年接受了过去的“死对头”—自由亚洲电台(西方媒体)的专访,并且表示:“实行了40多年的新闻审查制度,是时候寿终正寝了。”   “其实在缅甸,丁瑞在新闻界里还是受到尊重的,因为我们知道他是倾向于改革并且希望缅甸有新闻自由的。对于我们来说,他是一个改革者。”M先生认为。   实际上早在2011年3月起,仰光的许多记者就发现,他们开始获得更多批评政府的自由。连带是反对派领袖昂山素季的解禁,她的照片及文章都可以出现在媒体头版。   杂志《七周刊》就成为吃螃蟹者,他们刊登了一幅昂山素季与缅甸总统吴登盛的合影,并将他们选为年度人物。2周后,这家杂志走得更远,他们用一张被释放的政治犯走出监狱的照片做头版,然后配以大标题—自由,走出恐惧。   “现在对报道昂山素季活动的限制已经不存在了,随着国家的进一步民主化,更多的自由将会来到。”丁瑞宣告。   而缅甸政府又于去年12月9日公布新规定,共计54种商业和罪案期刊和书籍无须在出版之前被政府审查,不过其他新闻媒体还必须继续接受严格的审查,有官员透露政府不久后也会放宽新闻审查。   另外,PSRD的上级主管单位缅甸信息部部长觉山也表示缅甸将会放宽对电影和录像的审查。他还透露:“在国会,大家一致认为,审查组织必须被撤销。”   “新闻审查制度在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都已经被废止了,这种制度的存在有违于民主实践,其将在不久的将来被废除。”面对着过去长期交锋的西方媒体,丁瑞少校亲口承诺。   关于缅甸传媒人盼望已久的新《传媒法》,丁瑞预测,该法的草案早已经在最高法院的法官那里,新法会在今年内颁布。   根据透露出来的内容,新的《传媒法》将涉及媒体的权利、义务和道德责任,并明确对违法者的处罚。不过其时真的能够付诸实践,第一关就是能否被缅甸国会予以表决通过。   不过丁瑞也没有忘记警告一下,在享受新自由的状况下,媒体要注意自己的“社会责任”。   针对丁瑞的讲话,西方媒体依然保持了一种怀疑的态度,林锡星分析:“虽然缅甸的舆论管制最近开始放宽,最近还没有出现什么和政府对着干的报纸。缅甸目前的步子迈得很大,可以说到处开禁。不要说新闻报道了,连游行示威结社都放开了,这些都属于大改革的一部分。”   “缅甸还没有真正的新闻自由,不过大方向是积极的,我们也保持乐观。许多非时政类报刊和出版物已经不用接受事先审查了。而且我估计对时政类的也会放开,包括《缅甸时报》在内。估计最快半年内就可以了,只要新的《传媒法》能够被国会通过。”M先生透露。    大赦惠及新闻工作者   除了政策松动外,大赦浪潮也惠及了新闻界,2012年1月,缅甸总统吴登盛大赦了6000余名服刑人员,其中包括数百名政治犯,其中也有不少是新闻记者。   比如25岁的年轻女记者HlaHlaWin就是其中一员,她为缅甸流亡者的广播电台缅甸民主之声工作。HlaHlaWin曾经是昂山素季领导的全国民主联盟的一名成员,从她自己的政治信仰上来说,她相信必须通过和军政府的对话才能达致对缅甸问题的真正解决。后来HlaHlaWin离开了全国民主联盟,不过依然保持了对其政治主张的信仰。   2009年,HlaHlaWin在一座寺庙中被捕,当时她正试图采访几名参加了反政府示威的僧人。一开始HlaHlaWin被判处了7年有期徒刑,理由是使用了“未经登记的摩托车”,然后又被判处20年有期徒刑,这次的理由是往互联网上“上传了危害国家机密的资料”。   2012年1月13日,HlaHlaWin终于走出了监狱,和其他四名缅甸民主之声的记者。不过几乎就在不久以前,另一位她的同事,刚刚被判处18年徒刑,而且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了10年。   变革大门甚至朝许多过去的流亡媒体比如伊洛瓦底通讯社、缅甸民主之声等等打开。伊洛瓦底通讯社的编辑AungZaw20年来第一次回到自己的祖国。尽管,这些流亡媒体还没有打算进一步在缅甸开设办公室或者办事处,但是至少他们现在可以回家了。    国有报纸将接受市场考验   “作为新闻工作者,我们需要想办法扩大新闻自由,同时在政府和反对派之间保持政治平衡。”七新闻集团的主席ThanHtutAung表示。《七周刊》和其他一些报刊隶属于这家传媒集团。   目前在缅甸,如七新闻集团这样的私人媒体正在兴起,尽管面临着政府的一些高压政策,但是它们还是蓬勃发展起来。“在改革以前,缅甸所有的报刊都是官方的,不允许私人办报。现在开始出现私人办的报纸,一般都是以经济报道为主。”林锡星表示。   “目前有超过400份以周或者月发行的刊物是由私人运营的。这些私人媒体或者出版物基本得不到政府补贴,主要依靠广告收入来生存。有些也依靠一些根本不在乎烧两个钱搞传媒玩玩的有钱人。目前,缅甸媒体的广告市场正在蒸蒸日上中,而且私人媒体的数量也越来越多。不过政府还不允许任何私人介入日报这块。”M先生透露。   许多在仰光的传媒集团,已经预计到了将来政策一旦放宽以后的市场机遇,他们正想尽办法获得新的执照来办报纸和杂志。特别是日报这一块,长期被《缅甸新光报》(《NewLightofMyanmar》)把持,很多人已经迫不及待想投入竞争。   在缅甸最大的日报就是《缅甸新光报》,是缅甸历史最悠久的报纸,创立于1914年,但是在1963年被国有化。1993年,另一份创立于1963年的报纸《缅甸劳动日报》被重新命名为《缅甸新光报》。该报目前被认为是缅甸政府的主要宣传喉舌,其国内新闻主要来自国营的缅甸通讯社而国际新闻来自路透社。   “在缅甸,日报全部都是官营的,而且质量都很差。政府需要提供大量的补贴才能让它们生存下去。”M先生指出,“在未来,将会有更多的私人办的日报,而且我预计缅甸传媒业会迎来大规模的兼并重组,那些有竞争力的媒体会生存下来而且壮大,弱者如果不改进质量面对竞争,只能接受关门或者被吞并的命运。缅甸人民有着非常优良的文化传统,而且他们对新闻有着很浓厚的兴趣,我有信心缅甸出版传媒业将在5年内迎来大发展。”   据知情者透露,下个月将会有6张新的媒体执照能够得到批准,而且信息部已经承诺,将会在这方面给予更多方便,搞得更“灵活些”。   “在过去的军政府统治下,由于专政,国家媒体的作用仅仅就是用来宣传政府的政策。”觉山说道,“而现在不同了,我们走了民主的道路,所以媒体也必须写那些吸引读者的题材了。”   《缅甸日报》的采编人员也士气高涨,准备更多地报道一些过去不敢触及的敏感题材,大干一场。“包括国内政治、基层腐败和环保问题。”M先生透露。  原文: 点击

Read More

译者 | 日本《每日新闻》年轻人向往安定 台湾间谍后继无人

核心提示:2008年主张”改善对中关系”的马英九上台执政,两岸发生战争的可能性进一步降低,台湾年轻人也普遍求稳。由于没有人愿意铤而走险,台湾间谍后继乏人。另一方面,在经济日益发达的中国,人们享受到了”发展”带来的实惠,即便台湾方面以金钱诱惑也没有人愿意卖命。寻找情报线人已越来越困难。 原文: 台湾:改善続く対中関係 スパイ人材先細り 拘束のケース続発、若者が安定志向に 发表:2012年2月20日 作者:大谷麻由美 发自台北 本文由译者志愿者翻译 由于台湾总统马英九在1月份的选举中获得连任,预计中台关系将会继续得到改善。目前是1949年中台分治以来台湾海峡最稳定的时期,但双方暗中仍在互相派遣间谍,从事情报搜集活动。不过,随着时代的变迁,谍报的方式也不可避免地发生着变化。在此报道台湾的对中国间谍状况。 “没想到事情会这么严重。”今年33岁的黄某现居台湾中部的乡镇,他在回忆在中国被捕时表情凝重,如是说道。 黄某曾经在浙江省宁波经营服装公司。2003年经一位在服兵役时认识的朋友介绍,他认识了台湾国防部军情局的人员。对方劝说道:”可以一边经商一边搜集情报,钱方面是不会亏待的。” 黄某从2004年开始情报搜集,比如拍摄中国海军东海舰队司令部基地和设施的照片,在地图上标明设施的位置等。据说他原本就没受过正规训练,因此感觉就是”在做兼职”。 2006年黄某被中国国家安全局逮捕,因从事间谍活动而被判4年徒刑。他被关押的浙江省第六监狱有5名台商间谍。2009年刑满释放后,他的公司被没收,身背巨额债务回到了台湾。然而,台湾军情局以”没有正式的合同为由”拒绝向他支付过去从事间谍活动的经费和报酬。 黄某感叹说:”有的台商间谍每月可以领到5万元的台币,可我被他们骗了。”据说如今在中国服役的台湾间谍有100多名。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台湾高举”反攻大陆”的旗号,开展了情报搜集活动。与台湾利益一致的美国给予了大力支持。冷战时期,美国当时没有与中国建交,于是利用台湾来搜集有关中国的情报。 一名军情局干部曾经对媒体这样透露,在1979年美中建交之前,台湾每年都向中国输送数百名甚至数千名间谍,累计有1万多人被捕。据军情局干部2003年时透露:”包括被处决的在内,共有3000多人殉职。” 原军情局的一名男职员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从事间谍活动82年被拘捕,被判死刑,后来幸运地改为无期徒刑,共服刑24年。他发泄道:”你问我后悔不后悔?后悔管什么用。这就是游戏规则。” 90年代以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台之间的军事平衡被打破,”台湾逐渐处于被中国吞噬的境地。” 台湾间谍的主要任务变成了探听中国扩张军备和针对台湾的军事部署情况。随着台湾人在中国投资的增加,间谍也逐渐从”专职”变成了台商。这是因为台商可以借助观光、探亲、投资和考察的名义到各地探访。 然而,台商间谍的活动很多都是失败的,被逮捕的情况屡屡发生。 2008年,主张”改善对中关系”的马英九上台执政。两岸发生战争的可能性进一步降低,台湾年轻人也普遍求稳。由于没有人愿意铤而走险,台湾间谍后继乏人。另一方面,在经济日益发达的中国,人们享受到了”发展”带来的实惠,即便台湾方面以金钱诱惑也没有人愿意卖命,寻找情报线人已越来越困难。 尽管如此,台湾与美国在这方面的合作仍在继续。美国借助”卫星”,台湾提供”人员”。中台之间没有民族和语言上的障碍,人员之间的交往非常顺畅。 在这种背景下,为了提高搜集机密情报的积极性,台湾国家安全局在前年制定了新的规定,明确提出对重要情报的提供者给予奖励,宣布对个人的最高奖赏为500万台币。 马总统强调”防止泄密” 由于一些机密情报相继被泄露给了中国方面,台湾方面的危机感也越来越强。 国家安全局去年8月,以”如何防止敌对势力(中国)的渗透攻击”为题召开了一次会议,马总统在会上特地强调要积极地防止泄密。 去年1月,台湾国防部的罗贤哲少将因涉嫌向中国泄密而被捕,他是过去半个世纪以来被卷入间谍案的最高军衔的官员。 罗贤哲2003年在泰国多次嫖娼被拍到照片,受到中国方面胁迫,开始提供情报。2005年回到台湾后继续借助海外出差的机会提供情报,获得高达约15万美元的报酬。他最终被判无期徒刑。有军方人士惊讶地说:”中国慧眼识才,看透可以晋升到少将一级的人才,操控长达7年,可谓坚韧难缠。” 2010年2月和10月,台湾还相继发现了曾经是间谍的军情局职员向中国泄露情报的双重间谍事件。国防部警惕到:”中国大陆对我军搜集机密情报的工作不但不会停止,而且会变本加厉。” 相关阅读: 《华盛顿邮报》 在台湾军界,大陆间谍引起了不安 本文版权属于原出版公司及作者所有。©译者遵守 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3.0许可协议 。 译文遵循 CC3.0 版权标准。转载务必标明链接和“转自译者”。不得用于商业目的。发送邮件至 yyyyiiii+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即可订阅译文;到iTunes 中搜索“译者”即可订阅和下载译者Podcast;点击 这里 可以播放和下载所有译者已公开的视频、音频和杂志。(需翻墙)。

Read More

美国之音 | 对比新闻 : 王立军案最新进展 美方人士谈领馆事件

*美官员:中方要求美领馆归还材料* 中国方面至今仍然没有透露重庆副市长王立军6日进入美国驻成都总领馆后究竟发生了什么,只是说在“调查”。海外有不少报道说,王立军给领馆留下不少检举揭发材料。有美国官员说,北京现在要求美国方面归还这些材料。 自从中共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培养的“打黑英雄”王立军2月6日进入美国驻成都总领事馆以来,围绕其进领馆的动机和所作所为有不少消息和猜测,但是,到目前为止,北京只是简短说明,王立军进入了领馆,正在调查。 *王立军领馆停留10小时* 以前的报道说,王立军在美国总领事馆停留了一天,而华盛顿时报的资深编辑比尔.戈茨(Bill Gertz)最新透露说,王立军在领馆停留了“10个小时”。 有报道说,王立军在美国总领馆留下一些材料。华盛顿时报的资深编辑比尔.戈茨说,王立军留下了不少材料(a stack of documents),而且中方现在要求美方交还这些材料。戈茨说,如果交还这些材料,可能对王立军造成极其不利的后果。 *美官员:王立军命运掌握在美方手里* 华盛顿时报资深编辑戈茨是星期二在《华盛顿自由灯塔》网站上发表其报道的。他的消息来源是美国官员(A U.S.Official)。文章援引这位官员的话说,“王立军的命运现在掌握在美方手里。”他说,如果把这些文件交给中国当局,王立军有可能被置于死地。 报道说,王立军在中国被认为是打黑英雄,但同是也被认为是侵犯人权的“酷吏”。报道说,这些材料具体内容不得而知,但据信包括有关薄熙来腐败的材料。 这篇报道说,在王立军进入领馆后,薄熙来手下的官员派出装甲车和坦克,包围了美国驻成都总领馆,试图逼美方交出人来。北京派出一名国安部高官抵达成都后,双方的僵持才算告一段落。这名官员陪着王立军离开领馆,乘坐飞机去了北京。 据报道,走出领馆时,这名国安部官员和守在外面的薄熙来手下发生了“激烈言辞交锋”(a heated exchange)。重庆官员希望能带走王立军,但国安部官员不让,重庆官员没能把他带走。 不少报道说,这名国安部高级官员是副部长邱进。 *美官员:国安部拘留王立军* 报道援引另外一名了解中国情况(familiar with China affairs)的美国官员的话说,现在,国安部把王立军“安排”在北京某处,实行“预防性拘留”(in preventive detention)。据报,王立军不愿意同中纪委官员谈话,向他们检举揭发薄熙来。王立军认为,薄熙来能掌控中纪委,他向中纪委检举揭发薄熙来会对他自己相当不利。 *美议员要求调查王立军案处理方式* 上星期一,美国国会众议院外委会主席罗丝.雷提南曾要求美国国务院把相关的通讯、电邮都呈送国会,以便国会调查研究,看是否妥当处理了王立军在领馆的要求。国务院发言人纽兰星期五说:“正在努力准备材料,回应议员的要求。” 华盛顿自由灯塔在以前的报道中(2月10日、15日)说,王立军到领馆要求庇护,但被拒绝了。在星期二(2月21日)的报道,援引另外一名(a third U.S. official)美国官员的话说,美方没有同意王立军的庇护申请,主要是不想影响习近平访问美国。报道说,这和上次方励之的待遇大相径庭。 *王立军案同方励之案异同* 戈茨报道说,1989年,方励之被当时美国总统老布什请进美国驻华大使馆,得到庇护。他在使馆停留了13个月,直到中国当局放他来美国。 不过,也有美国官员说,这两件事情无法相比,因为在王立军的案子上,当时中方看来想用武力来阻止王立军叛逃。

Read More

金融时报 | 新闻人物:习近平

当习近平2007年一跃登上中共权力体系巅峰时,中国大部分人对他的唯一了解就是:这个人是著名军中民歌演唱家彭丽媛的丈夫。 于是,中共的宣传机器转向了彭丽媛,借宣传这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歌唱家来介绍习近平——他由中共高层少数人秘密挑选出来,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的下一代领导人。 彭丽媛在接受中国国家媒体采访时如此回忆与习近平的第一次见面:“当时我心里一动——这不就是我心目中理想的丈夫吗?人纯朴又很有思想。”彭丽媛还说,习近平为人谦和,是个工作勤恳的党干部。 如中国大多数最高领导人一样,习近平是个神秘的人物。从他经过修饰的官方简历和公开发表的演说中,我们很难找到多少线索,来推断他在登上中共权力宝座以后会采取怎样的政策。 在中国和海外,人们一直将自己的偏好套用到习近平身上。习近平几乎肯定会在今年年底接替胡锦涛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并随后出任中国国家主席和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有人说,习近平是一名强硬的民族主义领导人,可能试图与西方对抗;也有人称,习近平是亲西方的,但孤立无援;一些乐观的自由主义者甚至默默猜测,习近平可能就是中国的戈尔巴乔夫,渴望一有机会就推行民主。 习近平本周访问美国,受到的接待规格之高,仿佛他已经是中国最高领导人了。此行让习近平成为了全球的焦点,但未能提供多少线索,让世人了解他的政治倾向。面对全球媒体的关注,习近平的表现,除了多少有些缺乏特色之外,总的来说,颇为自信。 但与其外在表现以及经过粉饰的官方简历不同,习近平登上中共权力巅峰的道路绝非平淡无奇。 1953年,习近平出生于一个革命将领家庭,“太子党”的出身让他自幼享受许多特权。在高级领导人专属的干部大院里长大,有勤务兵、电话和稳定的食品供应——这些在当时一贫如洗的中国是大多数人所无法想象的。 但在1962年,这一切都没有了。那一年,习近平之父、时任副总理的习仲勋在毛泽东的一次残酷清洗中被打倒。年少的习近平一下子失去了高干子弟的待遇和地位,在之后的15年里,他的身份都是反革命分子的儿子。 到上世纪60年代后期,随着文化大革命在全国范围内兴起,情况变得更糟。年仅15岁的习近平与数百万“下乡知青”一起,下放到农村,与农民一起辛苦劳动。在陕西北部的一个小村庄里,习近平和当地的农民一样,睡在窑洞里满是跳蚤的炕上。“我那时吃了很多苦,”习近平后来写道,“但那段经历对我有很深的影响,使我形成了踏实肯干、不屈不挠的性格。” 他的朋友们说,习近平对于进入中共高层、重返幼年时代干部大院的强烈渴望,正是来源于这段经历。 就在父亲在狱中饱受折磨期间,习近平曾10次申请加入为他的家庭带来如此多痛苦的共产党,但都因“阶级成分不好”而被拒绝。1974年,中共终于批准习近平入党,一年后,他被精英云集的清华大学录取。 习近平在清华化工系学习期间,文革结束,邓小平上台,父亲得以平反,之后受到邓小平的任命赴广东省任省长。1979年,习近平获得了一份不错的工作:担任当时的中央军委秘书长(后来担任国防部长)、父亲的老战友耿飚的秘书。

Read More

美国之音 | 对比新闻 : 薄熙来请辞?外交部称不掌握情况

近日有多家海外媒体说,中共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已向中央提出辞呈,还没有得到批准。北京对此报道不予评论,重庆方面说,没有此事。 *明报:薄熙来请辞,确有其事* 香港明报2月22日星期三报道,此前诸多报道传出薄熙来辞职的消息是真的。该报援引“消息人士”的话说,薄熙来已向政治局“请辞”,辞去政治局委员和重庆市委书记职务。报道说,薄熙来是通过写信方式提出辞职的。 之前在星期二,香港多家媒体都报道了这一消息,当时它们的消息来源都是设在香港的“中国人权民运信息中心”,而该中心也是援引北京“消息人士”的话说:“薄熙来是在20日召开的政治局会议上提出辞职的。”该中心的消息得到了数家香港媒体和不少海外中文媒体的转载。 有海外媒体分析,如果薄熙来提出辞职的报道属实,那么,有很大程度是因为:他多年的得力助手、帮他唱红打黑的副市长王立军突然进入美国驻成都总领馆,引爆一场严重政治风波。薄熙来的重庆模式遭到质疑,甚至薄熙来本人的政绩都遭到否定。海外媒体普遍报道,王立军事件将极大影响薄熙来的仕途,“入常”基本无望。 明报说,预料政治局在王立军事件定性之前不会做出任何公布。也有海外媒体说,由于种种因素,薄熙来虽然仕途大的发展无望,但很可能“软着陆”,体面下台。 *外交部:不掌握情况* 中国外交部星期二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询问到了薄熙来的辞职报道。外交部发言人洪磊回答说,他不掌握情况。在中国外交部网站刊登的星期二记者会记录,并没有提到这个问题。 *央视画面:薄熙来参加政治局会议* 在北京方面,新华社发出了政治局20日开会的消息。中央电视台2月21日晚新闻联头条就是政治局集体学习的新闻,并在新闻视频画面中显示薄熙来的确参加了这次学习会。这一新闻说,政治局举行了第32次集体学习,讨论如何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 *重庆否认,称“一切正常”* 星期二,香港明报报道,该报询问重庆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周波说,“一切正常,反正我不知道。”报道援引周波的话说,他不清楚薄熙来的行踪,“怎么能不正常上班呢?一切正常,没有那些扯淡的事情。” 星期一,重庆市委宣传部否认了薄熙来请辞市委书记一职的消息。发言人说,这一消息是虚假的。而市政府新闻办说,没有收到薄熙来辞职的消息。 明报援引消息人士的分析说,如果王立军最终以叛国罪论处或有其他违法违纪行为,那么,他的上司薄熙来引咎辞职就顺理成章;但若最终定性王立军“精神抑郁”,那么薄熙来的“咎”就轻得多,意味着不须辞职,可到全国人大或其他中央机构担任别的职务。 *海外媒体:团派大将周强接替薄熙来主政重庆* 据中国人权民运信息中心星期一报道,薄熙来有可能到全国人大下面的工作委员会当主任,“然后再免去重庆市委书记职务,由湖南省委书记周强接任”。 团派出身的周强接替薄熙来主政重庆的消息,已经在海外盛传一阵了。周强1960年出生,曾任团中央第一书记,现在是湖南省委书记。 *中国互联网屏蔽薄熙来辞职信息?* 王立军出事后,“薄熙来辞职”这几个字,在中国互联网上也成了禁词。在百度搜索引擎输入重庆,薄熙来,辞职等关键词,结果一条也查不出。 有网友在茂名论坛上说,港媒消息,薄熙来提出辞职请求,外交部今天新闻通气会上不证实、不否认。这位网友还说,在百度上输入:“薄熙来、辞职”为何统统屏蔽?“真有戏看了,不知道各位是否有翻墙软件,赶紧翻墙去看吧!” *重庆新闻办微博:苦一阵子VS苦一辈子* 最近,中国微博中盛传一个重庆市新闻办发出的微博:重庆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微博传箴言#人不会苦一辈子,但总会苦一阵子。 许多人为了逃避苦一阵子,却苦了一辈子 。”(嵌入:http://bbs1.people.com.cn/postDetail.do?view=2&pageNo=1&treeView=0&id=116471045&boardId=2 进一步搜索,发现这个微博消息发出的时间是去年7月31日。 *重庆晨报:“警惕小圈子”* 星期三,重庆晨报说,去年重庆查办818个贪官,厅级干部9人,初级干部168人。该报同天发表评论,要求干部须“警惕小圈子成腐败大圈套”。评论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领导干部要远离“小圈子”、不搞“小圈子”,要慎待“小圈子”。特别是对个人“小圈子”要爱之有度、好之有道,慎加选择、有所节制,防止玩物丧志,防止个人的“小圈子”成为被别有用心的人攻击的“大腐败”。 星期三,重庆日报说,市长黄奇帆向到访的财政部副部长王保安介绍说,在多项改革上,重庆在全国都“率先破题”。 据多维新闻网报道,“重庆官场将有一系列重大变动。”

Read More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CDTV】【图说天朝】2023万圣节被诊断为新的错误记忆?

【网络民议】“很多人在乎的是立场,是国籍,是历史,是仇恨,根本没人在乎这个生命”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