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Co-China周刊 | Lukasz Lindell:我们如何(几乎)搞砸了整个苹果社区?

“ 我们想做个测试,证明传播捏造事实到底有多简单?”   你有没有听过一句话“那肯定是真的,因为我在电视上看过。”这在过去的日子里往往是真的,那时候,人们获取信息只有依赖电视和报纸。尽管很明显事实并非如此,但你的所看所读就是真相。 如今,多亏了互联网,我们觉得自己比以往聪明了许多。我们可以从一个过去认为完全没戏的角度,讨论和检验消息的来源。但我们真的能鉴别互联网上流动的所有信息么?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每当看到Twitter上肆意发布的消息,我脑海里第一反应是——“52%的人认为,互联网上64%的所谓真相中有48%是错误的”,但我这些闪念的数据在外人看来显得十分多余。 在人们缺乏批判性思考的时候,信息大潮的腾飞和飞速前进显得有些令人不安。人们可能会站出来力挺永远不会发生的事,也可能围着所谓的事实或者是伪造的真相团团转。 我们想做个测试,证明传播捏造事实到底有多简单? 苹果是世界上最大的公司,所以他们经得起几回打击。苹果的周边社区往往十分活跃,尤其是在新产品发布会之前。9月1号,每个人翘首期待iPhone 5正式上市。到处散布着关于这款手机外观、特性、材质等属性的谣言,我们认为这恰好符合测试的目标。 有一天下午,我们用3D程序制作了一个螺丝钉的草图,这是一个非常奇怪的螺丝钉,它的头部既不是星形,也不是轨道状,也不是 pentalobe 防撬螺丝,相反,这是一个独特但又十分不实用的造型。我们调整了图像并把它放进邮件,发送给自己,并且拍了一张邮件的截图,再匿名上传到Reddit社区,还附带了这样一段文字:“一个在水果公司的朋友刚刚拍了张照片,很显然他们居然在自己制造螺丝钉!” 接下来,我们慢慢等待…… 不到12小时,有趣的事就发生了。首先是苹果博客Cult of Mac发表博文“苹果顶级机密,他们可能正在研究一种把你永远锁在自己的设备之外的不对称螺丝”。之后,整个场面就hold不住了。越来越多的博客发表,叙述这个所谓的来自美国Cupertino苹果高层的泄露机密。Yahoo,Wired以及MacWorld也跳出来。在twitter上,无数愤怒的帖子涌出来指责这个事件。在YouTube上,人们甚至为这个新螺丝钉制作了视频。Google+上的讨论也是一页接着一页。要是不信,你可以去google一下,输入”asymmetric screw”试试看。 于是我们成功制造了谣言的盛行——苹果可能正在研发一种新螺丝,用来把用户屏蔽在自己的苹果设备外。 很明显,那些报道螺丝钉的博客和报纸最终回归到一个主题:谣言是模糊且未经证实的,但是却讨论了“假如小螺丝投入使用,将对Mac世界造成的影响”之类的话题。然而,我们注意到了参与讨论的读者的一些差异。虽然,记者们并不完全同意这会发生,他们指出这是一个谣言,但读者们的观点却更加清晰。他们认为这则新闻,要么是真的,要么是假的,中间没有模糊的灰色地带。两个阵营的观点完全对立。据估计,有大约90%的人认为螺丝钉是真的而且把这个作为自身观点的基础,只有10%的人质疑了它的准确性。 不难发现,当你越远离信息的来源,认为信息准确靠谱的幻觉越强烈。在Reddit上,最原始的链接入口被我们认为是O模式,这里只是不多不少得贴了螺丝钉的图片。将注意点集中在行为表现上的报纸和博客(Yahoo, Macworld, Wired )则认为这些信息是微不足道的,因此螺丝钉的真实性稍有降低。然而,文章的评论人却认为真实性几乎达100%,这带动真实性因素回升。把信息贴到自己社交网络(Twitter, G +, Facebook)上的评论员、读者坚信这就是事实,不带丝毫怀疑。现在的问题是,对于信息,你理解了多少,哪些对人的影响最大? 其实,这也没什么令人惊讶的。面对Yahoo,Wired还有Macworld这种业界大牛写的东西,你没有任何理由去质疑,人们往往有一种感觉,并坚定地随着它走下去。在这个例子中,是关于一个新型的螺丝钉,一个相对并不怎么重要的信息。但它却唤起了我们的思考:我们如何消化、理解当今的信息。 有多少我们在互联网上读到的信息是真实的? 仔细想想,有多少次我们在不清楚事物本身内涵,或者没有确认信息来源是否可靠之前,就随手转发了一条twitter上的信息、facebook上的一个帖子或者一篇博客文章?尤其是对于爱泡在网上的人,他们乐于在任何场合评头论足,无论是在网上,在工作,在学校,在派对等等。流言一旦飞速流传开来,是很难被遏制的。 我们必须对读到的东西保持高度的批判性——“这个符合逻辑么?”或者“信息的来源是什么?”因为我们永远都不是这个信息的最后一位接收者。 最后,我们想对感到受到深深欺骗的你道个歉,但这个实验背后却有一个长远的意义:我们必须对在互联网上看到的东西更加严谨慎重。 (Lukasz Lindell:Day 4网站撰稿人。译者林西抹抹茶:36氪团队成员。文章来源:36氪。原文链接: http :// www .36 kr . com / p /145358. html ) 本文选入一五一十周刊第75期,周刊下载: http://www.my1510.cn/article.php?id=83986 。

阅读更多

Co-China周刊 | Adam Pash:谣言止于理性派

“ 即使有图有视频,也要保持适当警觉,在这个时代,造假实在不是一件难事。前几年疯传的用四个手机爆米花视频,视频上几乎看不出什么破绽,但粗略地想想也会产生怀疑:手机如果都能爆米花,人脑还能保住吗?手机电磁波能够产生爆米花这么大的能量吗?能量守恒定律肯定是不变的 。 ”   在这个Web 2.0 时代,信息流动的速度已经远远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这当然是件好事。但这些迅速流动的信息,不只有用的知识,也有大量的谣言、神话和都市传奇。 谣言因为其本身的传播性,得以在各种社交网站上大规模传播,我们每天接触各种耸人听闻的传说,哪怕你本人不信,但也扛不住周围的亲朋好友不信,如果你妈相信碘盐能防辐射的谣言,说不定你就只能每天吃咸鱼度日了,一不小心躺着也中枪。 于是,如何才能识别与避免传播谣言,对于我们这些希望避免被小道消息打脸的理性派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第一步:保持怀疑   万事开头难,首先你应该对你所读,所见,以及从网络或什么其他地方所了解到的一切都抱有适当程度的怀疑心态。 即使有图有视频,也要保持适当警觉,在这个时代,造假实在不是一件难事。前几年疯传的用四个手机爆米花视频,视频上几乎看不出什么破绽,但粗略地想想也会产生怀疑:手机如果都能爆米花,人脑还能保住吗?手机电磁波能够产生爆米花这么大的能量吗?能量守恒定律肯定是不变的。 不过即使有些事情听起来无比顺理成章,它的真实性也未必就是毋庸置疑的。 比如最近本拉登的死亡消息在Twitter上热议,其中数以千条引用了一句号称马丁·路德·金的名言: 我为之前数千条生命的逝去而哀伤,但我不会为一条生命的凋零而欢欣鼓舞——即使它属于敌人。 (I mourn the loss of thousands of precious lives, but I will not rejoice in the death of one, not even an enemy) 但不幸的是,金先生从未有过如此言论。这条伪造名言由于其悲悯的情怀让人格外容易接受,且也相对没什么坏处,所以特别能让人接受。如果收到一条主题为“恭喜你获赠一台iPad!”的电子邮件,你就应该立刻警觉起来了。但总的来说,作为一个独立思考的网民,对于以上两类信息都应当保持谨慎。 此外还应考虑到信息来源问题。如果消息来自于《科学》、《自然》这样的靠谱杂志,可信的概率是很高的,但如果某个霍金的段子来自一位学文学史的同学,你可能需要想想他是否知道霍金是干什么的。 到这一步,你应该已经决定是否相信一样东西了。如果不信,就准备下一步:终止流言。   第二步:自行调查   如果你准备直接在网上搜索答案,其实是比较搞笑的一件事。找一个造谣者出来让他证实他说的是个谎言么,逻辑上就讲不通。 还是这话,你应该找的是其中可信的消息来源,并且用上聪明的办法和可用的工具。你当然可以去找网络以外的其他信息来源,但你很难找到只要几个毫秒就能给出结果的地方。如果你仅仅是想共享一个链接,不想给自己找麻烦。那么该去哪儿?   各种谣言粉碎机   如果是源自英文世界的消息,就去 Snopes 。Snopes是互联网上关于各种都市传奇故事,民间传说,神话,谣言,误传的最准确参考来源。并且在大多数情况下,它都不负此名。Snopes创于1995年,如果你曾经试图揭穿一个网上的神话或都市传说,那你肯定见过Snopes。 如果是中文世界,那当然是去谣言粉碎机 ,不作他想。谣言粉碎机作为一个本土的破解谣言的站点,她应该更适合中国人。 此外还有很多同类站点,像 BreakTheChain , TruthOrFiction , hoax-slayer ,还有探索频道的流言终结者,他用更为直观的实验破解谣言,非常具有说服力。 不过,所有这些破解谣言的来源,对正在传播的谣言的即时反应不够快,也不可能破解所有你遇到的谣言。并且如果你是一个较真的死理性派,不要仅仅因为谣言粉碎机这么说了就放弃你的保持怀疑的态度。所以更重要的,你要学会自己去探知事件的真相,毕竟谣言粉碎娘也是血肉之躯,不可能24小时都在破解谣言。   搜索引擎   在我们前面举的这个例子里,对于把名言警句硬安在一个根本没说过的人身上的情况,有一个利用谷歌的简单办法:用谷歌的日期范围过滤器,寻找在本拉登死之前,在网上是否出现过这句话: 随着一些异常情况很容易地被剔除以后(某些网站使用追溯式时间戳),结果变得很清楚:这句话在本拉登死之前就没有出现过。 不光是谷歌日期范围搜索,一般来说查找跟问题相关的几个关键词就会很快找到揭穿它的结果。偶尔把要查的标题再加上“骗局”、“谣言”之类的关键词,也足够找到你想要的了。但不幸的是,谷歌并不总能给出答案,有时它的结果会被海量的虚假内容充斥,你很难找到真正想要的结果,所以就需要一些更好的搜索技巧,欢迎大家讨论。 有一个Snopes和谣言粉碎机之类的可信选项,几招拿手的谷歌搜索技巧,和一些怀疑精神,你完全可以厘清大部分疑惑的事情到底是事实还是虚构。   第三步:别点“发送”   现在你已经大致推断出你的那些有问题的消息的真实性了,这几步并不难。如果消息是可疑的,就别发送它了,除非你在发送时带个“别信它”的附言。这样很容易,对不对?   第四步:学会体谅   恭喜你,在避免分享虚假信息上你做到了足够的审慎!在你差一点而避免了上当受骗时,总会感觉很好。但与此同时,你的朋友和家人可能没有那么幸运了。比起责骂,幸灾乐祸,或其它让他们更为难堪的方式,体谅他们会更好一些。把这件事当作一种(温柔)介绍他们到果壳网的契机,教他们一些简单的防骗搜索建议,并鼓励健康适度的怀疑习惯。并且如果可以,尽量不要以傲慢的语气说话。吃一堑才长一智,我们中的大多数之前多少都被骗过。 (Adam Pash:Lifehacker网站主编 。译者:kaikai。文章来源:果壳网(Guokr.com)。原文链接: http :// www . guokr . com / article /24996/ ) 本文选入一五一十周刊第75期,周刊下载: http://www.my1510.cn/article.php?id=83986 。

阅读更多

Co-China周刊 | 李凯:如何去甄别一条网络传播消息的真假?

“ 简而言之,判断一条网络消息的真假可以遵循以下原则:根据消息的类型,选择对应的可靠消息源进行验证,如果一条网络消息不能判断为真,则基本可判断为假。”   作为所谓“网络谣言集散地”——新浪微博——的前运营工作人员,这个问题简直就是一个专业技能测试题。之前身在微博,身份所限只能写有所保留的写基础入门版《微博防伪手册》,离开之后便再无禁忌,可以写的更深入一点,因此有了现在的加强版《微博防伪手册》,还请继续参照执行,保你在新形势下继续保持百伪不侵之身。 简而言之,判断一条网络消息的真假可以遵循以下原则:根据消息的类型,选择对应的可靠消息源进行验证,如果一条网络消息不能判断为真,则基本可判断为假。   1 、重大的国际突发新闻   微博防伪要遵循从易到难原则,而最容易判断的就是国际突发新闻了。以天朝的实际情况而言,普通人可以接触到的验证渠道主要是几大国际知名媒体,比如CNN、BBC、半岛等。如果一件爆炸性大到让你瞠目结舌的新闻,比如说“美国轰炸机攻击了伊朗巡逻舰”之类,在CNN和BBC的视频直播或者网站首页上没有头条或者滚动新闻播报,基本上可以判定100%为假。 当然,作为一名专业级的辟谣选手,要在第一时间判定消息真假,更专业做法是监测四大通讯社的稿库。这里提供一个网站,通过使用搜索可以达到监测四大通讯社乃至全球主流媒体的目的,地址在此: http://www.newsnow.co.uk/ ,英文四级水平应该就凑合着能对付了。 如果你实在是对英语一窍不通 ,那就安安心心等各大门户网站新闻频道的消息或者关注@微天下 账号吧。从消息在微博上爆出起计时,如果半小时之内门户网站还没有相关消息,也基本可以判定为假消息。天高皇帝远,至少在国际新闻方面,国内门户网站还是很少有禁区的。不管是Kind Fucing是死是活,对门户网站而言都是增加流量的绝佳机会,谁会傻乎乎的不报道呢?   2 、新奇的外国社会资讯   这类消息的判定比国际突发新闻要稍微难点,因为一般的官方通讯社很少会自降身价发布这类带有哗众取宠性质的消息,所以需要加入更多的技术手段来进行判断。 如果是纯文字的消息,一般可以直接选最离奇的部分,放到Google新闻或者百度新闻里面进行搜索(切记不是搜索网页,是搜索新闻),如果搜索结果为零,那基本可以确认为100%的假。如果搜索出来的结果都是些都市报或者晚报啥的,可信度大概可以提高到50%左右,如果结果里面还有来自新华社、中新社的消息,那么可以提升到70%。如果需要提升到90%的准确度,可以把几个关键词对应的英文单词放到Google News里面去搜索,只要有结果基本上就差不多了,如果有美联社、路透社的消息背书,那真实性上基本就没啥问题了。 如果是带有图片的消息,还可以有辅助的判定方法,先把图片保存下来或者取到网络地址,然后放到 http://www.tineye.com/ 或者Google的图片搜索中 https://www.google.com/imghp?hl=zh-CN&tab=wi 去搜索一下相似的图片,之后看看这些图片所在的网页上到底是些什么样的内容。对比一下原始的消息,也能够排除掉很大的一批虚假消息了。   3 、哗众取宠的历史知识   俗话说,历史都是由胜利者书写的,所以历史的真实性从本质上来说是一个伪命题。对我们这种普通网友而言,对这些内容的判断只能也只应该有一个统一标准:真实性,尽量不要用左中右之分影响自己的判断能力。一方面,先动动脑子从逻辑上思考一下,尽量不要被一些明显的漏洞骗得团团转。另一方面,寻找到可信的参考源,对细节进行对照判断。 由于天朝的特殊性,国内的参考源可信度极其差,因此只能多参考墙外资源,其中最重要的便是维基百科。现在维基百科中文词条已经突破了四十万,重大的历史事件基本上都覆盖的差不多了,完全可以满足日常防伪的需求了,至于英文词条那就更是包罗万象了,曾经有专门的学者做过研究,维基百科的准确度比《大英百科全书》还要高,完全可以作为可信来源引用。地址在此, http://zh.wikipedia.org/wiki/Wikipedia ,另外说一句,除了极个别敏感词条之外,维基百科在国内已经基本全面解封了,建议大家把它作为默认的资料参考源。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千万不要用百度百科和互动百科,由于运营过度和监管压力,那里充斥着各种类型的虚假消息集散地,一旦使用害人害己。 另外,对于近百年以来的中国历史,那更是众说纷纭各执一词,真相往往隐藏在重重迷雾当中。作为一个有着特殊背景的杂志,《炎黄春秋》主要刊载中共党内元老的文章,集中在历史事件的亲历过程上,从这三点出发,算是目前在公开渠道上最为可信的参考源,不少的历史嘴仗也是从这个杂志上打响的。网站在此, http://www.yhcqw.com/ ,虽然不大全面好用,但是仔细搜索还是能够找到不少有用的信息。   4 、亦真亦假的科学信息   虚假科学信息往往是微博上最有欺骗性的内容,隔行如隔山让普通用户很难判断真实性。对于这种消息,只能更多的依赖微博上的一批科普性账号去做人工判定了。这方面工作做的最好的就是果壳网的@谣言粉碎机,以及归属于科学松鼠会的各位松鼠大人们。作为一个商业化的运营团队,果壳网的反应速度完全配的上“微博速度”这个词,从日本大地震的“谣盐”开始,果壳网和科学松鼠会就和微博官方保持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一直冲在科学辟谣的第一线,全面负责各种科学谣言的鉴别工作,是一个可信的信息参考源。此外,三联的@土摩托,物理学家@李淼在微博,也是在科学信息领域非常权威的专家。其实,如果@方舟子 老师不撒娇走人,在科学信息层面的真假鉴定上也还是有一定的价值的,就是在人文学科上的判断力不敢恭维。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科学研究上是有自己的门槛的,不是所有的人都有真正的判断力。最近一些知名微博用户以不尊重科学的态度,以价值取向为前提,肆意传播自以为是的扭曲的科学信息,实在是让人忍无可忍。强烈建议,各位老师该搞公益的搞公益,该写历史的写历史,不要跑到自己不擅长的领域里面去冒充专家,不要再继续降低已经很低的微博平均智商了。 所以当各位在微博上遇到自己无法判断的这种信息时,一定要到可信的参考源去验证,比如@谣言粉碎机,让正儿八经的科学青年来判定才是真正的王道。切记,千万不要@青年老黄历,那个团队的300个科学家研究的都是伪科学,指导泡妞没问题指导研究科学就是纯扯淡了。   5 、神奇的天朝新闻   不论什么时候面对神奇的天朝新闻,都难免会让人产生一种挫败感,毕竟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发生任何事情都是不让人惊讶的,防伪已然不是靠技术而是拼人品。面对这些个老革命遇到的新问题,目前可以采用的防伪办法比较有限,但是也并非完全没有办法,按道循之,至少能把可信度从零提升到对半开。 一方面,对于可以公开出来的消息,各家门户网站的信息还是有一定的参考性的。在现行的新闻管理体制下,各家商业门户网站的新闻从规范上来讲,只能采用规范稿源,也就是有资质的传统新闻媒体的内容(当然,也有各种各样的规避方法。)相比起微博上的传言,这些内容至少是经过传统媒体人的验证的,绝大多数情况下还是能够确认其真实性的。在禁令还未出台,这些消息还没有变成不能说的秘密之前,追踪媒体报道基本能掌握最新资讯。尤其是最近大红的@人民日报 @新华社中国网事,往往尺度之大消息之迅速大大出乎人意料之外,非常值得关注。 另一方面,对于不能说的消息,只应该相信当事人以及可信媒体人的消息,重点关注有图片为证的消息。作为微博重大事件运营之本,新浪和腾讯都是高度关注当事人的,会在第一时间派人拉开微博,并且进行认证。总体而言,当事人账号所发布的内容可信程度还是非常高的,就是要特别注意当事人添油加醋的问题,比如当年的药家鑫案就明显的有这个方面的问题,最后也因此给所有相关人惹了不少麻烦。而在可信媒体人方面,微博上还是南方系的账号值得关注,比如@石扉客 @王星WX @徐达内 等等,他们这些人往往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微博消息引爆点,有进一步需求的用户还可以到他们的关注列表中去找找其他值得关注的人。甚至包括@胡锡进,在不考虑其观点背景的情况下,也有不少的消息值得关注,这次的日本大使馆外交车辆被夺旗一事应该就是由他率先确认的。 尽管开头说了能够通过各种手段提升可信度到对半开,但最终还是得说一句丧气话:天朝的事,信则有不信则无,当不得真的。   6 、微博的官方辟谣   从去年开始,新浪官方也大幅加强了对于谣言的管理和处罚力度。尽管一直背负着“辟民谣不辟官谣”的名声,但是平心而论,微博社区管理部门还是为肃清微博的言论环境做了不少的有益工作,可信度还是非常之高的。有兴趣的用户,可以到微博社区管理中心的页面上面去看看, http://service.account.weibo.com/ 。 更重要的是,新浪官方在产品层面上也做出了不小的努力。目前,凡是被官方认定为不实信息的微博,都会被标记上“此内容为不实消息,已处理。”以便在Feed中传播的时候能够被用户很显著的觉察到,而且在转发和评论上都做了相关的限制以免进一步扩散。但目前的问题是,为了确保100%的准确率,微博官方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验证,往往在最广泛的传播结束之后才进行处罚,效果也因此打了大大的折扣。 尽管自己已经跟新浪没关系了,但是还是得为微博的前同事们说句公道话:请相信新浪微博运营人员的超强执行力和超强责任心,为了一句话去翻一整本书验证,这个都算是工作常态。因此一般而言,一个被广泛传是某某名人或者某某当事人的账号,如果在半天之内还没有被加上V,基本上就可以确认是假的。请不要再相信什么白岩松说了个什么话账号被封了,柴静批评了什么账号被封杀了这种毫无技术含量完全不懂业内情况的鬼话了。CCAV容得下,新浪容不下?怎么可能!另外,现在有很多的段子账号喜欢打一些擦边球骗粉丝,尤其喜欢改名冒充事件当事人,以受害人的身份挑战新浪的管理骗取同情。面对这种突然冒出来的所谓当事人账号,建议多翻几页所发微博,如果此前所发的微博全都是些无病呻吟的心灵鸡汤,八成就是段子类用户冒充的。  (李凯:新浪微博前内容运营主管,口袋购物运营总监。原文链接: http :// www . zhihu . com / question /19612457/ answer /13870918 ) 本文选入一五一十周刊第75期,周刊下载: http://www.my1510.cn/article.php?id=83986 。

阅读更多

Co-China周刊 | 姬十三:网络时代,靠“谣言粉碎机”?

“ 不要让谣言止于智者,让谣言止于你我。比粉碎谣言更有价值的,是培养独立的思维能力——我们的敌人,是不加判断、不经反思的生活态度 。 ”   金庸逝世、外星人来袭、世界末日、可乐杀精……网络让我们的生活便捷和快乐时,似乎也带来铺天盖地的谣言,设置了无数防不胜防的陷阱。 作为一个以科学传播为己任的人,一个以传播科学为工作的团队,我们在网站上开辟了“谣言粉碎机”栏目。 但是,真相离我们更近了么?几乎每天都会有新鲜热辣的谣言“出炉”,种种违背科学常识的内容仍然不胫而走。社会化媒体带来空前传播效率的同时,似乎也为谣言备好了特别肥沃的土壤。 为什么总有人炮制这些可恶的谣言?如果将谣言看作一种传播“产品”,就会发现,“有市场”的谣言几乎总能满足这样两种需求:公众的期待或恐惧。对未知事物的恐惧是谣言的传统来源——今天各式各样的“末日”预言,若放到更长的时间尺度上来看,经常与它们的古代版本有着种种相似之处。 有时候,谣言来自根深蒂固的歧见。童年接受的印记难以改变,就像有些人从小念的错别字,常常很多年之后都掰不过来。和个人相比,文化传统的历史更悠久——我们经常能看到类似“《黄帝内经》教你活到120岁”这样的内容出现在严肃媒体的健康版面上。 当然,在大众传媒上,最常见的谣言还是与商业利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就像“小分子水”、“远红外活化免疫系统”之类,一有机会就会改头换面,再度沉渣泛起。 尽管谣言其来有自,但对现代社会的个体而言,是否轻信、传播谣言,考验的是是否具备独立的思维和判断。 就这一点,“谣言止于智者”的“传统智慧”并不可靠。只有在一个信息高度不对称,知识精英垄断话语权的社会形态中,谣言才会止于少数“智者”。而在个人媒体时代,每个人都是传播节点,正确的态度是“谣言止于此处”。 果壳网的“谣言粉碎机”团队并不是多么渊博的知识超人,“谣言粉碎娘”秋秋同学本人是学高分子化学的博士后,但在庞杂错综的现代学科分类中,她个人的知识领域仍然只是微小的一部分。在她背后,是果壳网的编辑团队和作者资源,以及与学术圈的密切联系,支撑起一个又一个不同领域的谣言粉碎案例。 科学常常是无力的,谬误通常比真相更甜美诱人。如果我们只是在网络上追赶谣言的步伐,那么我相信即使有十倍、百倍的团队一起来挥舞粉碎大锤,力量也是不足的。我们的敌人并非谣言本身,而是人云亦云的思考方式,是不加反思的生活态度。通过每一次谣言粉碎,我们希望提升国人的科学素养,这必定是一项水滴石穿的工作,而我们希望更多的意见领袖、媒体和个人,都能加入到这场战斗中来,一点一点清除谣言滋生、繁殖的土壤。 不要让谣言止于智者,让谣言止于你我。比粉碎谣言更有价值的,是培养独立的思维能力——我们的敌人,是不加判断、不经反思的生活态度。 (姬十三 :果壳网CEO,科学松鼠会创始人。原文链接: http :// life . gmw . cn /2011-01/25/ content _1568234. htm ) 本文选入一五一十周刊第75期,周刊下载: http://www.my1510.cn/article.php?id=83986 。  

阅读更多

Co-China周刊 | 谣言应对手册

【编者的话】 周克华没死?膨大增甜剂能让西瓜变炸弹?维生素C与虾不能同吃? 这样的说法,你可曾见过? 或者,更厉害的。 8月15日,一条几十字的短信谣言,称外来移民将对原籍为阿萨姆邦的人进行报复,导致印度数万名阿萨姆邦人火速从南部逃离,引发万人大逃亡。 在Web 2.0时代,谣言已经不再是偶见的“变态”,而是频发的“常态”。这些常态化的谣言,你可能认出?认出谣言后,我们又该如何辨别是谎言还是真相?谣言当前,我们到底该如何应对?本期1510周刊,关注Web 2.0时代的我们,如何应对无处不在的谣言。 周刊的第一部分,我们集纳了各类你可能熟悉的谣言。其中包括1976年到2011年那些“旧”谣言,也包括2011年至今的“新”谣言;包括大大小小的科技谣言,也包括健康谣言、食品谣言。此外,我们还呈现了一类极具中国特色的谣言:我们平常看到的所谓“外国人公知体”,很多都是国人自己伪造的。 谣言总是带着各种装扮,让我们难以分辨是真是假。心理学博客“其实你没那么聪明”博主大卫•麦克雷尼告诉我们:事情的真实性并不重要,当大脑接受了一个信息后,便会本能的捍卫它不被其他与之相斥的信息所侵犯,所以“谣言只要符合大众的口味,就会被接受”。 谣言虽然容易被接受,但是在互联网时代,我们似乎比以前聪明了许多,因为我们可以讨论、搜索,检验信息的来源。不过,Lukasz Lindell并不这样认为,他用一则实验证明了传播捏造事实到底有多简单:他成功用一条谣言,差点搞砸了苹果社区。他告诫读者:必须对读到的东西保持高度的警惕,必须对在互联网上看到的东西更加严谨慎重。 谣言如此容易被接受,也如此容易被制造,那面对他们,我们有何对策?周刊的第三部分,美国Lifehacker网站主编Adam Pash教我们如何一步步应对谣言。新浪微博的前内容运营主管李不凯则从专业技术的角度给我们提供了《微博防伪手册》,以保大家“新形势下继续保持百伪不侵之身”。在掌握了各种应对谣言的技术后,果壳网的创始人姬十三提出,不要让谣言止于智者,要让谣言止于你我,“比粉碎谣言更有价值的,是培养独立的思维能力”。 周刊的最后一部分,是为大家推荐的几本关于谣言的书。让-诺埃尔•卡普费雷的《谣言:世界最古老的传媒》作为传播学名著,从传播学的视角对谣言的起源、传播、产生原因、作用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如果想了解社会群体为什么要加入造谣、传谣的大军以及这背后的集体心态、集体行为,那不能错过古斯塔夫•勒庞的《乌合之众》。而奥尔波特的《谣言心理学》则是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谣言,书中的最后一部分更有作者总结的谣言分析指导。在奥尔波特看来,抵御谣言唯一可靠的方法仍然“是对所有道听途说的描述持普遍怀疑态度”。除了需要拥有怀疑态度外,还需要具有批判性的思维,布朗在《学会提问》一书中教授人们如何进行批判性的思考。 最后,我们可以把视角转回中国。当下层出不穷的谣言到底是“洪水猛兽”还是“真实的谎言”,亦或是“社会的反抗”,通过阅读周裕琼的《当代中国社会的网络谣言研究》,我们在会对“新谣言时代”的中国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1510周刊由志愿者团队制作,每周出版一期,通过网络发布,所有非一五一十部落的文章均经过作者或首发媒体的授权,期待大家的关注和建议。   本期目录 【谣】  9-1 新旧谣言知多少  9-2 果壳网:那些科技谣言  9-3 说说食品谣言  9-4 腾讯今日话题:全世界名人都是中国公知?  【辨】  9-5 大卫•麦克雷尼:谣言面前,真相也投降  9-6 Lukasz Lindell:我们如何(几乎)搞砸了整个苹果社区?  【己】  9-7 Adam Pash:谣言止于理性派  9-8 李凯:如何去甄别一条网络传播消息的真假?  9-9 姬十三:网络时代,靠“谣言粉碎机”?  【书】  《谣言:世界最古老的传媒》  《谣言心理学》  《学会提问》  《乌合之众》  《当代中国社会的网络谣言研究》  【洞见专栏】  缪莹:被美化的中国网络革命?  【FMN新闻】  若希望订阅此电子周刊doc版本请发一封空邮件至 cochinaweeklydoc+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若希望订阅此电子周刊pdf版本请发一封空邮件至 cochinaweeklypdf+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若希望订阅此电子周刊mobi版本请发一封空邮件 cochinaweeklymobi+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若希望订阅此电子周刊epub版本请发一封空邮件 cochinaweeklyepub+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也欢迎大家转发分享。 周刊下载: http://www.my1510.cn/article.php?id=83986 所有周刊文章: https://cochina.org/topic/周刊 /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九月之声(2024)

【网络民议】【CDTV】“国家只是让你尽量拿不到退休金,其他死不死,活不活它可不管”

【网络民议】“很多人在乎的是立场,是国籍,是历史,是仇恨,根本没人在乎这个生命”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浏览器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