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喷嚏图卦20120720】人生得意需尽欢,就让傻逼去心酸

以下内容,有可能引起内心冲突或愤怒等不适症状。若有此症状自觉被误导者,请绕行。若按捺不住看后症状特别明显,可自行前往CCAV等欢乐频道进行综合调理。其余,概不负责。 欢迎转载,转载请保证原文的完整性,请注明来源和链接。凡未经许可在原文基础上故意增删少量内容后,冒名改编者,谢绝转载。 每天一图卦,让我们更清楚地了解这个世界 【1】北京呼家楼地铁京男子挟持安检 蓝剑突击队狙击手上阵一枪毙命 一男子19日晚在北京地铁持刀劫持一名女安检员,经过70多分钟劝说无效,在嫌疑人持刀伤害人质的情况下被特警狙击手开枪击毙,人质安全获救。 http://t.cn/zW6MqDs 【2】中俄两国第三次对有关叙利亚的安理会决议草案进行否决 @联合国 :[关注叙利亚局势]7月19日,安理会以11票赞成、2票反对、2票弃权的投票结果对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和葡萄牙提出的一份有关叙利亚问题的决议草案进行表决,由于常任理事国中国和俄罗斯行使否决权,决议未能获得通过。这是中俄两国第三次对有关叙利亚的安理会决议草案进行否决。 http://t.cn/zW6bvcV 7月19日,中俄联手否决了安理会制裁叙利亚决议草案,美国方面称这个举动“非常令人遗憾”。白宫发言人称,“他们(中国和俄国)站到了叙利亚人民的对立面,站到了该地区和平与稳定的对立面。” 【中方:个别国家煽风点火挑拨离间 惟恐天下不乱】中方一直以积极、建设性和负责任的态度参与安理会涉叙利亚问题决议草案磋商。相比之下,个别国家则热衷于干涉别国内政,煽风点火,挑拨离间,惟恐天下不乱。中俄两票否决安理会制裁叙利亚决议案 http://t.cn/zW6wuWl   美国驻联合国大使苏珊-赖斯对媒体讲,俄中第三次否决联合国叙利亚问题决议,说明联合国对解决叙利亚问题的努力彻底失败。美国不会放任阿萨德土杀自己的人民,美国将于与负责任的国际社会一道,绕开联合国寻求新的解决途径。 @ 范炜 :【感谢】鉴于中国在联合国对叙事件和老大哥各投出的反对票!叙利亚人民今天带着蕃茄、鸡蛋、奇石等物来答谢我驻地大使。虽然我党一再表明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但是热情的叙利亚人民还是隔着铁门和围墙把东西送了进来,而且久久不愿离去… 【3】如果我们总是以输在赢,这个世界荒诞么 (ai) 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周五(20日)驳回@aiww被追讨税务的上诉案件。 @aiww:判决出来,我们输了。我们会继续上诉,直到我们没得可输的那一天的到来。 【4】被扣船员情绪稳定…… 新华社:我国驻俄远东领事办公室昨日证实,在俄远东被扣中国渔船上一名船员失踪。中方希望俄方采取一切措施寻找失踪者;保证被扣船员安全;从中俄友好大局出发,尽快结案并释放我被扣船员。目前,我被扣船员情绪稳定、健康状况良好。。 【5】楼顶还有一个手持国旗的假人,拿着喇叭替楼主呼喊 济南二环北路附近的一个“钉子户”被网友称为“最有创意钉子户”。这栋小楼插满国旗,被贴上了醒目的标语。楼顶还有一个手持国旗的假人,拿着喇叭替楼主呼喊。楼主坚持在此地已有数月,目前还在僵持中。 【6】新华社女记者纽交所被同事求婚 推全球股红 昨天纽交所发生浪漫一幕,新华社女记者 @俞靓NewYork 被同事 @jzymetalgear 求婚。一位交易员记录道:受魔戒影响,交易员情绪高涨,标普500低开高走。俞靓说:望着那些微笑着的认识与不认识的交易员、陌生的嘉宾和主播们,不禁热泪盈眶。 http://t.cn/zW6yQoI 【7】让丫不入党,让丫没觉悟,整死丫挺的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舆情分析师 @panghurui :上周在香港苹果店干的牛逼事:上周去香港苹果店给朋友买电脑,不知道是歧视我们内地人还是怎么着,想叫服务员来介绍一下,死活不搭理我。嗯哼,哥就用了两个小时的时间,把ifc苹果专卖店一层的所有ipad主页都固定为人民网了,让丫不入党,让丫没觉悟,整死丫挺的。 网友:目睹了整个事件的刘先生说“我活了42年,博主是我见过最爱党的人” 【8】日本留学生丢二胡 福州乘警不到5小时就找到了! 阿部亘是早稻田大学的博士后,17日,乘坐火车从南京去福州旅游,把二胡忘在列车上了,只得向远在日本的中国籍女友小蒋求助。18日一大早,小蒋向福州乘警求助,乘警立刻寻找,终于找到。11时,日本留学生取回二胡。东南网 @李承鹏 :阿部和阿炳——日本留学生阿部从南京去福州不慎将二胡落在列车上,次日报失,乘警迅速于行李架上找到,阿部表示很感谢;中国本地学生阿炳不慎将二胡落在车上,报失。乘警连声发问:为什么要带二胡上车,有没有易燃易爆物,有没有买票,有没有在车上非法卖唱?没收非法收入、罚款……然后,阿炳就瞎了。 【9】24岁淘宝女店主梦中猝死 据“猫猫”透露,“ @艾珺Aj ”最近在减肥;同时,她一边忙着打理网店,一边盯着新房的装修,各种忙碌集合到一起导致体力透支,不幸于17日凌晨在睡梦中突然离世。年仅24岁,留给她的亲人与朋友无限哀伤。 【10】老家的中学被水淹了。校长下水救猪!! @阿子 : 被揪耳朵的猪猪!!【老家发大水了。校长下水救猪!!】老家的学校发大水了!!操场也淹了!!!做为学校的贵重财产。猪儿们被弄到了升旗台上!!!!!     胖胖的是我们校长!!英勇的校长!!!! http://t.cn/zWiERCL 【11】京东爱情故事 @蔡猜 :2012 #派代年会# 刘强东说,我们已经谈了3年恋爱,因为一棵西红柿,就被认为是奸情,这是微博时代的悲哀和无奈。 【12】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化妆师? 近日有微博称:“网络的妖魔化实在太厉害,环球小姐海南区冠军谭乔尹绝对是个美人。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化妆师、鬼一样的造型师!绝对的化神奇为腐朽。”谭乔尹的生活照和比赛照片做对比,差别确实不小。” 福州选美冠军 【13】同样是BMW R900RT,请看效果…….( @粤睇越正 ) 【14】我什么都没看到!我什么都没听到!因此我什么都不知道!( @维稳先锋卡梅伦 ) 大图: http://ww4.sinaimg.cn/large/899fa3d0gw1dv27nvmz5jj.jpg 【15】澳大利亚姑娘Michelle Jenneke 视频: http://video.sina.com.cn/v/b/81746518-2214257545.html 【16】生化武器 41岁美国男子乔纳·费尔孔7月9日在旧金山机场登机时,被安检人员怀疑裤裆中藏“生化武器”。经检查他并没有危险物品,疑似生化武器只是他天赋异禀的JJ。费尔孔笑言JJ长22.86cm,勃起后达34.29cm。免再遭保安人员误会,他计划下次搭飞机时穿单车裤,会看的更清楚。 【17】再见,列宁 统一俄罗斯党在自己的网站上开设了一个名为“再见,列宁”的网页,提出的问题是“您是否支持土葬列宁遗体的设想”,有两个选项“是”或“否”。共有25万人在网上投票,其中近70%的投票者赞成将列宁遗体移葬。 【18】庆生 周三,南非库奴,南非前总统曼德拉(Nelson Mandela)与妻子马谢尔(Graça Machel,着蓝色者)以及其他亲属在家中庆祝94岁生日。 【19】冬病夏治 周三,山东一家医院内,一名女子向固定在她女儿头上的艾灸盒吹气。艾灸是一种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热刺激的疗法。按照中医理论,在三伏天输入阳气,可以防止阴气冬天入侵引发的疾病。 【20】一个中国残疾孩子的美国故事 @纽妖 :一名在中国出生的男孩因为天生残疾缺一只手被父母抛弃,后来他被美国德州的家庭收养带到美国。最近这名10岁的华裔小男孩在美国少儿游泳竞标赛中赢得蝶泳冠军,并获得其他几个项目的奖牌。美国媒体争相报道了这则新闻,同时也强调了本贴开头的那段历史,并说他并没有因此放弃。 【21】一个08年残奥冠军的吐槽 @林海燕010 :当大家都看着奥运会冠军能得50万元奖金时,知道同样为国家争光的残疾人运动员,每天的训练补助只有10元吗?他们相当一部分人没有工作,也得不到奖牌,长期的训练也没有其它技能的培训,有的上有老下有小,家中还要靠他们的小本生意。。。每月300,比下岗工人、最低收入者还低吧? 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焰火点亮了国家体育场“鸟巢”上方的夜空 四年以后~~~ 【22】中国少将:海军实力未超过日本 近日,原海军装备技术部部长郑明少将表示,中国海军近年来在装备建设上有了相当发展,但很难说已经超过日本。在海上执法力量对比问题上,日本海上保安厅设备好,人员训练有素,但中国海军靠的是人,海军官兵具有不怕苦不怕死的精神。 【23】中国人不仅漠视生命的价值,也漠视自己人的生命 @乔布斯党 :【朝鲜战争的历史真相】三张朝鲜战争的照片,1.进攻前,志愿军手举红宝书宣誓。2.人海战术不敌火海战术。3.美军随军牧师为阵亡的志愿军战士祈祷。李奇微将军在战后总结道:中国人不仅漠视生命的价值,也漠视自己人的生命。 【24】一个民族,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历史,就会得到什么样的未来 @雾满拦江 :新闻图片:韩国,日本驻韩大使馆门前,有一尊慰安妇少女铜像。雨天,警官金永涞立于雨中,为铜像撑伞,感动了韩国人……中国“慰安妇”对日诉讼第一人,86岁的老人万爱花,因病入院花光积蓄,负债累累被迫出院,在爱心人士帮助下重返医院……一个民族,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历史,就会得到什么样的未来。 【25】一碗鸡鸭血汤 @北马南山 :1973年,西哈努克到访上海要求在豫园吃饭。“城隍庙为此封了三天三夜,九曲桥边一片寂静。”为了使鸡鸭血汤中的鸡卵达到“三同”(直径、色泽、形状)标准,厨师杀了108只鸡才找到,谁料西哈努克推迟。第二天再杀108只鸡,亲王打网球,倒掉。 第三天再杀,亲王大驾光临,吃了两碗。 【26】你愿意吗 @济善园之三慎斋 :如果有这样一个执政党,它不尊重人权,不实行民主,推行一D独C,禁止思想言论自由,但它能消灭失业,让国民收入成倍增长,让人人享受社会福利,能建立完善的公共设施,发展最尖端的科技,建立强大的国防…你愿意吗?——有一个政党曾做到过,它叫德意志民族社会主义工人党,简称纳粹。 【27】人生得意需尽欢,就让傻逼去心酸 @火莲花 :赛后新闻发布会。记者问:韩寒你名气非常大,还有网络带来的压力,你在比赛和生活中是如何克服和解决的?韩寒:当然会有很多压力,如果你做的好,会有人说是阴谋论,其他车队花钱陪你玩,如果做的不好,有人会笑话你。但我还是秉承自己信条:人生得意需尽欢,就让傻逼去心酸。 【28】在你想要放弃的那一刻,想想为什么当初坚持走到了这里。 http://t.cn/zW62eMN  ( @喷嚏意图 ) 二十五年前,在深圳的某教室内,老师怒斥学生:“抄抄抄,你就知道抄袭作业,将来到了社会上你还敢这么抄?”男孩一句话都没说。二十五年后,在企鹅新品发布会上,某老总讲出了这个故事。(@wanghaoxuan)   阿萨德:赶快给张召忠去个电话,问他愿不愿意现在宣布自由军获胜?给他说明白多少钱都行。秘书:总统,他不同意,他说你以前不找他,他马上要宣布你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阿萨德:@#¥*& (pufei)   来源: 喷嚏网 综合编辑 友情提示:请各位河蟹评论。道理你懂的 喷嚏新浪围脖: http://weibo.com/dapentizk   、 @喷嚏意图 (新浪)、  喷嚏意图 (腾讯) 喷嚏官方淘宝店: http://shop58267249.taobao.com/ 广告联系:dapenti#dapenti.com (# 换成 @) 喷嚏电影频道(beta): http://www.dapenti.com/v/index.html   打喷嚏链接: http://www.dapenti.com/blog/more.asp?name=xilei&id=64228 用手机上 喷嚏网 :m.dapenti.com        每天网络精华尽在【 喷嚏图卦 】        喷嚏网官方新浪围脖

阅读更多

艾未自由 | 发课公司委托艾未未出席7月20日朝阳法院开庭活动

发课公司委托艾未未作为行政处理、处罚两案的诉讼代理人出席7月20日朝阳法院开庭活动 关于变更诉讼代理人的通知 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 你院受理的原告北京发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诉被告北京市地方税务局第二稽查局撤销税务行政处理决定案【(2012)年度朝行初字第81号】,合议庭已通知原告出席2012年7月20日9时30分的开庭,因原告诉讼代理人上海市左券律师事务所严锡忠律师无法到庭,原告特撤回对严锡忠律师的委托,改为委托艾未未(身份证号:1101011957*****  复印件附后)作为诉讼代理人,参加7月20日上午的开庭活动。 代理人艾未未的委托权限为:代为出庭、代为签收判决书,代为发表对判决的意见。 特此通知。 原告:北京发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路青 2012年7月20日 附:艾未未的住址及联系方式:     北京市朝阳区崔各庄草场地258号 关于变更诉讼代理人的通知 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 你院受理的原告北京发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诉被告北京市地方税务局第二稽查局撤销税务行政处罚决定案【(2012)年度朝行初字第82号】,合议庭已通知原告出席2012年7月20日9时30分的开庭,因原告诉讼代理人上海市左券律师事务所严锡忠律师无法到庭,原告特撤回对严锡忠律师的委托,改为委托艾未未(身份证号:1101011957×××××××  复印件附后)作为诉讼代理人,参加7月20日上午的开庭活动。 代理人艾未未的委托权限为:代为出庭、代为签收判决书,代为发表对判决的意见。 特此通知。 原告:北京发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路青 2012年7月20日 附:艾未未住址及联系方式:     北京市朝阳区崔各庄草场地258号

阅读更多

艾未自由 | [快讯]艾未未今天被警方限制在家,不被允许出庭接受判决

今天,我再一次被限制在家,警方不允许我出庭接受判决。这个国家再一次向世界证明,法律和公正是不存在的。 — 艾未未Ai Weiwei (@aiww) 7月 19, 2012 由公安、税务、法院联合构陷,在所有程序和实体上肆意违法到可笑的地步,蔑视纳税人的基本权利,正是这个国家没有勇气面对事实,抹杀正义的现实。 — 艾未未Ai Weiwei (@aiww) 7月 19, 2012 最新细节请关注: https://twitter.com/aiww

阅读更多

OhMyMedia | 艺术世界:出墙记——中国独立漫画的远征

艺术世界 | 策划 唐彦、蔺佳 | 编辑 蓬皮杜文化中心2012漫画季“惑星漫画”展示中国漫画的展览现场 今年二月,法国蓬皮杜文化中心(Centre National d’art et de Culture Georges Pompidou)迎来首个漫画季“惑星漫画”(Planète Manga !),系列活动持续了四个月之久。蓬皮杜文化中心围绕“漫画”开展的举动很容易理解,因为法国漫画拥有两百多年的发展历史,法国人对“漫画”的热爱程度非 同小可,上世纪七十年代就已经出现成年人漫画书店,发展至今漫画已形成层次丰富的受众人群。在法国人眼中,漫画只是有别于小说的文学形式,是图像的小说。 当代的法国漫画亦有一部分彰显出强烈的艺术特质,呈现出多形态、跨领域的发展势态,甚至脱离纸质媒材的束缚,做出或立体,或影像的尝试。法国安古兰国际漫 画节(Angoulême International Comics Festival,是欧洲规模最大、历史最久的漫画节,其奖项在漫画届很具有权威性)则搭建起一个出版商、漫画家、爱好者齐聚的平台,提供世界各地漫画的 版权交易。所以,在法国一定能看到最流行、最文艺的漫画,也能搜寻到最学术、最艺术的漫画。 从二月到六月,悬挂在蓬皮杜艺术中心场馆内外 的是依日本女流漫画家竹宫惠子的《奔向地球》色彩原稿制作的巨幅海报。她曾在1980年凭借《奔向地球》获第二十五回“小学馆漫画赏”,少女向漫画融合入 科幻(SF)要素,闪现出敢于对现实批判的决断力和责任心。上世纪七十年代日本涌现出一批文学功底深厚、题材和风格都相当个性化的女流漫画家,她们的作品 成为此次蓬皮杜漫画季的展示主题。与之一并呈现给欧洲观众的还有韩国、中国以及台湾地区的漫画新鲜创作,俨然掀起了亚洲漫画势力的一次逆袭。 “惑 星漫画”漫画季并没有选择在欧洲销量大热的漫画作品,而是另辟蹊径,选择日本女流漫画家和其他亚洲新鲜势力的作品,可视为对多元文化存在的认同。本次活动 的执行人、蓬皮杜文化中心的副馆长鲍里斯·迪索(Boris Tissot)说,“惑星漫画”系列活动希望让国际读者看到有别于往常的亚洲漫画,除了流行的日漫,亚洲还有另外一些独立生存的漫画人存在。日本的漫画出 版在二战后快速发展,其发行量之大、受众之广世界范围内无人能及,仅凭借纸笔就缔造出非凡的经济产值。法国漫画曾今有相当稳定的销量,但近年来由于受到日 漫的冲击,平均每卖出3本漫画会有一本是日本制造。在这种全世界范围内的日漫旋风之下,欧洲漫画、亚洲其他国家地区的漫画,乃至日本本土相对不为人熟知的 漫画是否能在漫画读者眼前展现不拘一格的新鲜光景,亚欧两种漫画势力若是火力全开相互碰撞,是否会迸发出会彗星撞地球般的爆破力,正是“惑星漫画”开展之 用意。 “惑星漫画”系列活动分漫画与动画两个部分。漫画部分除了单元式的原稿展示作定期轮换,更展开55场漫画家工作坊,以拉近创作人与 读者间的距离。SC(Special Comix,特别漫画)团队作为中国漫画新势力,受邀参与“惑星漫画“的系列活动,承担了三场工作坊(主讲人为唐彦、王烁、王XX)。一并拉开序幕的还有 以“无声中国”为命题的复制原画展,展览渴望破除文字的束缚,用纯粹的图像传情达意,跨越种族和语言的障碍,实现理所应当的自由阅读。配合展览,笔者以 “中国漫画形式探索”为题在巴黎第七大学进行了小范围的讲座,展开与当地创作人和读者的交流。在巴黎第七大学的展示空间,展出了一批中国青年漫画作者的作 品(他们包括:唐彦、烟囱、王烁、左马、54boy、Storyof、窝窝、象牙塔、王XX、杨学德、甘木、YUCCO、岳明)。 动画部 分精选百部亚洲精品动画密集公映,不定期地展开主题性研讨,挖掘流行文化背后的深度。中国动画部分公映了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出品的老动画《小蝌蚪找妈 妈》、《鹬蚌相争》。当代作品中,由刘健一人编剧、导演、完成的独立动画《刺痛我》片长74分钟,是唯一一部在蓬皮杜全片完整放映的中国当代动画电影。 B&T则展示了尚在制作中的长篇动画《大·渔》,台上台下与欧洲观众互动不断。 在蓬皮杜副馆长鲍里斯·迪索与笔者的对话中,他对什么样的作品是“惑星漫画”的选择给出了更多认识看法,并为中国独立漫画送上真切建议。(唐彦 | 文) 鲍里斯·迪索(左五)和中国漫画作者们的合影 不要孤独地在私下创作一些美丽的图画 ——蓬皮杜文化中心副馆长鲍里斯·迪索(Boris Tissot)访谈 ArtWorld:这是蓬皮杜第一次以漫画为主题展开的系列活动,可以简单介绍一下“惑星漫画”吗?作品选择的标准是怎样的? 鲍 里斯:“惑星漫画”活动的主题是亚洲漫画,主要瞄准竹宫惠子、萩尾望都和河野史代三位日本女性漫画家,我很喜欢她们说故事的方式。河野史代的作品《夕凪之 街樱之国》,探讨的是广岛核爆后人们该如何面对生活,如何迎接一个年轻的世代,内心对未来的期待就是一种能量。现在的广岛需要面对这样的现实,对我来说这 也是一个国际化的问题。另外两位漫画家的作品在法国没有出版过,她们(对法国读者)很新鲜,说故事的方式也很特别。为何选择女性,因为平时我们谈论漫画、 谈论男人,我想我们也必须向女性敞开胸怀。 ArtWorld:您何时关注到中国独立漫画的? 鲍里斯:在活动中我决定展示更多的新 人作品,我在网络搜索韩国漫画、中国漫画,香港和台湾地区的漫画,找到了“SC漫画”,并且在去年安古兰漫画节上得到了《SC》的书。这次我也试图邀请智 海及其他香港的漫画人。因为一些原因他们没能过来,我感到特别遗憾,因为这是第一次将漫画放在美术馆中展示。而事实上“惑星漫画”并不仅展示漫画,而是要 呈现出漫画带来的各种效应。那些用不同材料、不同形式、手法创作出来的独立漫画非常精彩,我要做的就是将他们呈现给年轻的法国观众,尽可能的将他们都展示 出来。事实上不同的手法也反映出不同的思想。 ArtWorld:你如何看待那些自主印刷的独立漫画?因为事实上若排除出版制度的差异,即便像《SC》这样的漫画获得正式出版,进入主流图书市场,读者也是非常有限的。 鲍 里斯:他们不懂你们的作品。三十年前日本“MANGA”(漫画)刚刚进入法国市场,读者是很排斥的,会抱怨暴力横行,难以接受。三十年后,法国却成为除日 本以外第二大“MANGA”出版阵地。正如你说的,这是一个口味问题,你们现在的处境很像三十年前法国的“MANGA”,接纳需要有一个过程。 ArtWorld:你觉得漫画和设计、出版、当代绘画之间是何种关系呢? 鲍 里斯:我觉得它们之间是相互关联的。不同的作品往往就是艺术家在确定了素材后,采用了不一样的连接方式和组合关系来创作的,但同时它们也可以相互转化。图 文的编排形成设计,当我们加入故事就可以印刷出版,成为书的形态。或者通过制作转化成动态作品。你们虽然是漫画作者,但其实可以挑战自己,进行更多的尝 试。只要有想法完全不用拘泥在某一种固定的形式上。 ArtWorld:我们现在会用销量或一种热度去评判作品的好坏,您眼中漫画评判的标准是什么? 鲍里斯:好的漫画要有好的叙述、好的绘画,这非常重要。我昨晚看了杜琪峰的电影,编剧很精彩,观众很难推测故事下一步将向什么方向发展,充满悬疑。漫画也是一样,即便你没有好的画面,但强大的编剧也会让作品具有可读性。欧洲的读者期待的正是这样的作品。 ArtWorld:可以给中国的漫画创作人的一些建议么? 鲍 里斯:你们的作品能留给人很深的印象,那些黑白的画面非常强烈,我很喜欢。你们的绘画已经有自己的风格,但看得多了就需要突破。需要思考用新的方式进行创 作,更加注重编剧。读者才能感受到你们的思考,才能够在作品中挖掘出更多,你们需要不断提升自我。《SC》用一两年就推出一本的形式其实非常好,呈现出了 和日本漫画、韩国漫画截然不同的一面。在欧洲,大家只能通过新闻了解中国的情况,我建议你们在世界各地展示自己的创作,让大家知道你们在做些什么,而不是 孤独地在私下创作一些美丽的图画。在未来,你们会有所作为,因为你们有很有天赋,也很有能力,但要继续努力的地方也不少。 鲍里斯·迪索 在中国,漫画与其他创作形式相比,地位稍显尴尬。然而,中国青年一代的漫画人却因远离主流关注而享有的自由,保存和开启了漫画更多的可能性。我们观察 70、80 后的青年漫画人,他们不乏有专业美术训练的背景,无论他们喜欢用“独立”、“另类”还是用“地下”等定语来为自己的创作正名,他们都甘愿选择了这条比之艺 术和商业更为陡峭的道路。那些留在圈中是真正不随波逐流且有能力自我积淀的漫画人,茕茕独立地面对墙内的视线阻隔。 如今,中国独立漫画正 以各种方式(参展、获奖、被收藏)走向海外,接受他国读者的检视,赢得墙外的喝彩与共鸣,,这也绝非是流星般的机遇,而更像是无心播撒的种子。可是,这份 关注能否持续,这种认可能带来什么,从无一劳永逸的答案,但关键在漫画人自己。中国独立漫画征程在脚下,我们期望中国独立漫画人的墙外之旅,无论个别的还 是集体的,都能成为回声国内的分享契机和中国独立漫画圈的内燃动力。 以下与《艺术世界》对谈的是四位中国漫画人,四位独特的个体。他们各 有各自的身份与经历,一位是《SC》的编辑,一位是与出版业、媒体业有丰富合作经验的职业插画师,一位是签约画廊的“艺术家”,一位是正在海外求学漫画专 业的硕士学生。他们对手中纸笔的诚意和对自我风格的坚持与清醒审视,使他们构成了中国独立漫画界的上游。(蔺佳 | 文) 胡晓江:海外发展相当于额外的甜头 蔺佳 | 采访 胡晓江,即Storyof。毕业于东南大学建筑系,现工作生活于南京。职业插画师,与图书出版、杂志媒体等行业有经常性的合作。《SC》(Special Comix)漫画集的策划者与主编之一,中国另类漫画的推动者。 ArtWorld:你是从哪一年开始画漫画的? 胡 晓江:大概在1988年我读小学的时候,那时日本漫画还没大规模引进国内,只因受到电视剧《恐龙特级克塞号》以及港式漫画《超时空猴王》的影响,开始自己 画漫画故事,发展到后来,初中时每到寒暑假,我就和一个当时的同好一起埋头画画,我负责编剧,内容是科幻长篇,现在回想起来也是最美好的回忆,少年心中有 星辰大海。 ArtWorld:在你成为漫画人的道路上,你是否感到中国独立漫画是有一种群体的存在感的?你与独立漫画群体的关系如何,你想要为这个群体做什么或有何期待? 胡 晓江:我没有这个感觉,事实上我尽量避免使用“独立漫画”这个标签化的称呼,但既然是推广,也不介意迎合大家相对熟知的概念。朴实一点说,我们的漫画应该 算“另类漫画”,成熟一些的可称为“作者漫画”。因为创作的私人性较强,较多个人色彩,“不合群”比较接近我们的特质。 但既然立足于自 身,自身就需要足够丰富,一个肤浅乏味的人是无法画出深刻或有趣的“作者漫画”的。学者朱其老师曾评价《SC》收录的多数作品,显出作者年龄较小,关注面 偏窄,趣味不够成人,对当代中国光怪陆离的现实面不够敏感。这应该是和作者自身成长关系很大。我希望通过编辑《SC》,增加创作者之间的交流,促进成长。 最期待看到每个人更趋于成熟的作品,探索漫画新的可能性。 ArtWorld:从哪一年或哪件事开始,你觉得自己做独立漫画是有出路的,或者能如鱼得水了,能良性循环了? 胡 晓江:可能因为本来就没指望以漫画谋生,所以我从未觉得自己画漫画没出路,怎么会没出路呢?画就可以了,画出自己想画的漫画就是出路。“能让我自己满意” 是比“能让他人满意”更为苛刻艰难和具有挑战性的要求,所以我毫不怀疑只要画出令自己满意的作品,获得认可就不是问题。 ArtWorld:你的作品是怎样开始引起海外世界的关注和认可的?比如参加展览、交流访问、获奖、被收藏、出版等。有谁或什么机构在其中出力比较大吗? 胡 晓江:我最感谢的是欧阳应霁老师,2006年我和唐彦在苏州创意集会上拜访了他,带给他厚厚一沓《SC 2》的稿件,他说在其中看到了当年自己做香港独立漫画杂志《甲由》时的生涩和甜蜜。此后我们得到了欧阳老师源源不断的无私帮助,包括为我们写序、推广以及 邀请我们去香港做画展,他的帮助对“SC漫画”这个项目的起步特别重要,也让我画漫画的心态变得更平和。 此后一件关键的事就是主编《SC 3》获得法国安古兰漫画节的另类漫画奖,次年被邀请去法国担任这个奖项的评委。以及欧洲老派漫画杂志《STRAPAZIN》将第100期计划确定为一行9 名人员来中国拜访我们,跟我们一起合作出刊,这些来自国外的支援真的是给了我们很大帮助和鼓舞。 ArtWorld:你愿意自己的作品代表中国独立漫画吗? 胡晓江:这取决于“代表”的性质。每个创作者都希望自己是独一无二的,代表一个群体被署上标签并不一定是好事,“能代表一群人”往往就意味着和一群人具有相似的共性,那么即使是优秀的作品,似乎也有平庸的嫌疑。不过我愿意作为中国现阶段漫画的多元风格中的一元出列。 ArtWorld:觉得中国独立漫画走出围墙、走向海外的意义有多大,它对中国独立漫画的推动作用是个别的、零星的,还是较为大面积的?海外世界对中国独立漫画的认识到达了什么程度? 胡晓江:目前只是《SC 3》作为一本漫画合集获得了安古兰的另类漫画奖,大家的作品也开始在国外漫画杂志上露面,并参与一些国际项目,但只有烟囱和左马真正曾在欧洲出版过漫画单行本,说走出围墙、走向海外还为之过早。 其 实我们的立足点还是中国,因为共同的现实是引发共鸣的最佳基础,我们作为创作者的积淀只有在中国这个层面才能得到最大发挥。但海外发展也比较重要,参与这 些海外项目带来一些机会,这就相当于额外的甜头。创作本身是甜蜜和苦涩兼有的事,但创作的间隙,得到这样的甜头鼓励,对保持动力来说很重要。 至 于海外世界对中国独立漫画的认识,正如《STRAPAZIN》杂志所说,全世界的独立漫画彼此共通。当我们关注个人的时候,我们作为人的内在本质也能得到 共鸣。目前来说,我觉得海外专业人对我们的认识要远远大于国内,他们扮演了更细心、耐心、热情的读者角色,同时也更有鉴赏力。比如说,他们对我作品的了 解,就让我惊讶和感动。 ArtWorld:独立漫画应该与艺术和商业保持怎样的关系?你觉得应该如何把握独立、艺术、市场三者之间的界线与原则? 胡 晓江:三者的衡量取向各不相同,没什么好把握的。我认为独立只是吸引眼球的一个标签。艺术和商业都无所谓。以法国另类漫画出版社 L’Association来说,他们大量的出版物都不赚钱,但忽然他们旗下的《我在伊朗长大》(Persepolis,伊朗女漫画家Marjane Satrapi的作品)火爆起来,获得了全球性的声誉。《我在伊朗长大》这部畅销作品一方面让L’Association得到更多资金来继续按自己的趣味 出版不赚钱的艺术漫画,另一方面这部“作者漫画”的独立本质也并未有任何改变。因此,我个人觉得,以创作者本位来考虑这些概念是多余的,我们不如去关心什 么是好的漫画,好在哪里,以及如何画出心目中的好漫画。 ArtWorld:以你自己的经历来看,在海外获奖和展览的履历会使你在国内更容易获得机遇吗?比如更具知名度,更有销售市场,更容易开展览。 胡晓江:有这种可能性,我不确定,顺其自然。 胡晓江,《物尽其用》,收录于《SC 5》(无字漫画特辑) 烟囱:维持海外关注需要优秀作品 蔺佳 | 采访 烟囱,1983年出生于湖北,2006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现生活工作于北京,签约星空间画廊。作品曾参展2008年英国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中国当代设计展”。2011年举办“大暑”-烟囱 & 温凌双人展,出版画册《小穗的夏天》。 ArtWorld:你是从哪一年开始画漫画的? 烟囱:接触漫画是在小学2年级,开始临摹日本漫画《七龙珠》是在5年级左右。当时经常去租漫画书的摊子上看书,1毛钱租一本,中午放学去看一次,晚上放学去看一次,晚上躺床上再回忆遐想一遍。 ArtWorld:在你成为漫画人的道路上,你是否感到中国独立漫画是有一种群体的存在感的?你与独立漫画群体的关系如何,你想要为这个群体做什么或有何期待? 烟 囱:这个存在感是我在2003年上网以后才开始发现有的。在涂鸦王国、绿校、暗地病孩子等网站上我接触到很多画漫画的人,大家分享一些国外漫画的资源,然 后把自己的作品发在网站上交流。对于中国独立漫画,我没想特别想为这个群体做什么,也对他们没期待。我在“SC漫画”的所有工作是因为我有兴趣去维持 “SC漫画”这个发表的平台,在这个过程中我和编辑磨合,和作者沟通,和外界沟通,这使我自己变得更丰富。我不要为其他人做什么或者期待什么回报,这在我 退出绿校时就想明白了,那样做太不人道和痛苦。 ArtWorld:从哪一年或哪件事开始,你觉得自己做独立漫画是有出路的,或者能如鱼得水了,能良性循环了? 烟囱:从《SC 3》得到安古兰奖开始,那一辑卖得也不错,这让我们觉得可以持续地做下去,但是还不算良性循环,因为我们现在还没有支付漫画作者和编辑费用。每期的销售款都会投到下次的印刷款里去,而且每次都还要借点钱,还没达到我们理想中的运作状态。 ArtWorld:你的作品是怎样开始引起海外世界的关注和认可的?比如参加展览、交流访问、获奖、被收藏、出版等。有谁或什么机构在其中出力比较大吗? 烟 囱:最开始是我在大学期间给我的偶像Anke Feuchtenberger(德国女漫画家,1963年出生于东柏林,现任教于汉堡,教授插画与漫画)写邮件请她评价下我的作品,她很喜欢,并把我作品 介绍给了她学生做的一本《ORANG》杂志上发表。发表之后,就有欧洲其他漫画杂志向我约稿。意大利的《Canicola》杂志,我从大学期间就开始和他 们合作,2010年他们做了我的个展和单行本。我觉得欧洲漫画趣味雷同的人彼此都有交集,所以你很容易获得一些发表的机会。另外,我自己从没获过国外的奖 项,我只得过中央美术学院漫画节的奖。 ArtWorld:你愿意自己的作品代表中国独立漫画吗? 烟囱:不愿意,这不脑子有病吗? ArtWorld:你觉得中国独立漫画走出围墙、走向海外的意义有多大,它对中国独立漫画的推动作用是个别的、零星的,还是较为大面积的?海外世界对中国独立漫画的认识到达了什么程度? 烟囱:主要是对我们自己意义重大,因为我们做漫画的能看到更多类型、更出色的漫画,另外通过和作者、和出版社的接触学习到经验,这对我们的成长很宝贵。对于国外读者,我想他们对中国的独立漫画是有好奇心的,但要维持这份来自海外的关注,我们需要产出更优秀的作品。 ArtWorld:你怎样定义“独立”?独立漫画应该与艺术和商业保持怎样的关系? 烟囱:不定义,也不会刻意绕过什么,保持好奇心和探索欲。 ArtWorld:以你自己的经历来看,在海外获奖和展览的履历会使你在国内更容易获得机遇吗?比如更具知名度,更有销售市场,更容易开展览。 烟囱:我觉得我在国外出版和发表的经历不会使我在国内获得什么,至少目前是这样。帮我展览和出版的机构都入不了国内艺术界和出版社的法眼。国内的推广和销售还是要依靠我在国内签约的画廊。 ArtWorld:你觉得漫画和画还是有区别的吧。但在面对市场时,你希望顾客把作品等同理解为“画”吗? 烟囱:有区别,画的过程和结果都不一样,两者的乐趣也不同。不过我对顾客没有什么要求,你试着理解就享受作品,随便买买也无所谓,只不过作品在这样的顾客手里糟蹋了。 选自《花得起》系列。“我”和小猫“小穗”的故事也延续到《小穗的夏天》等系列中。 王烁:在中国独立漫画会成为一种艺术形式 蔺佳 | 采访 王烁,1984年出生,2007年毕业于清华美院铜版画专业。2007年11月赴法国留学,现就读于法国安古兰欧洲图像学院漫画专业(硕士)。有作品收藏于法国安古兰漫画博物馆,《艺术世界》2012年3月《零食》别册曾刊登他的漫画《宅男的生活日记》。 ArtWorld:你有在法国生活的经历,比较中法两国漫画人的生存环境,你觉得中国独立漫画界最需要进步改善的是哪一方面,最需要哪一部分人的努力(漫画人自己、艺术市场、出版方……)? 王 烁:我在法国的这5年都是在学习,之前是学习当代艺术,现在在学习漫画。学习漫画的时候我会发现很多,若是从事独立漫画的领域,其实都不太好做。原因很 多,一种是漫画家自身的问题,一种是出版社的问题。中国独立漫画现在走得很踏实,就这么一直走下去就好,需要做的是让更多人来认识独立漫画,这个路还很 长,不仅仅要在画面下功夫,还要在文字上动脑筋。这点《SC》主编胡晓江也说过:“我们需要让人知道和理解我们在做的事情。”我觉得还需要有这样一部分努 力,就像当年的新电影需要有足够的评论让大家去了解它。 Art World:你是怎么认识国内画的漫画朋友们的? 王烁:我最早是 在网络上认识现在的这些画漫画的朋友的,然后慢慢发现很多人都对(独立)漫画感兴趣。在刚到法国的半年后,我正试着报考法国的美术学院(但当时并没有学漫 画的想法),当时我开始画漫画。我那时想的是我可以把欧洲的东西介绍给国内的朋友(当然我介绍的东西也有我的选择,可能这么做也有偏颇之处)。慢慢地,在 看这些漫画的时候,我在想一个问题,什么是本质。我当时觉得需要更大地延展开漫画(这可能与我最后选择漫画专业有关),我自己想做很多事情,例如我一直想 做一套完整的独立漫画史,不是叙述,而是采访和每个漫画人之间的联系这种形式。我希望中国漫画更多元,更开放。我渐渐感觉未来的几十年后中国独立漫画会成 为一种艺术形式的代词。 ArtWorld:从哪一年或哪件事开始,你觉得自己做独立漫画是有出路的? 王烁:可能最早的感觉是看到 烟囱和智海在国外出版的书。在认识他们之前我就在书店见过他们,当时我觉得他们的作品很特别,是一种区别于其他漫画的东西。再后来,中国的漫画集《SC》 在法国安古兰漫画节得了奖。接着这几年,国外很多杂志都陆续报道和关注中国独立漫画这块,你会发现世界上的独立漫画人实际上都在互相交流,可能这是让我觉 得良性循环的原因吧。 ArtWorld:你愿意自己的作品代表中国独立漫画吗? 王烁:我希望可以代表,实际上这也是我一直的目标,我不希望它是我一个人的作品,而希望它是一种方法的作品。一种真正属于中国的东西。 ArtWorld:你觉得中国独立漫画走出围墙、走向海外的意义有多大?海外世界对中国独立漫画的认识到达了什么程度? 王 烁:我觉得要慢慢地来。这次蓬皮杜美术馆“惑星漫画”的活动是一次很大胆的行为,在一定方面也说明中国独立漫画的水平和能力。但我觉得独立漫画永远不会对 社会有太大的影响(但如果反过来想,有社会影响或想造成社会影响,实际上会干预一件事物的完整),有可能的是,独立漫画在漫画领域或者艺术领域能促生一种 新的可能,就像当年的中国当代艺术一样发生变化。 ArtWorld:你怎样定义“独立”?独立漫画应该与艺术和商业保持怎样的关系? 王烁:我觉得“独立”实际上是使自己区别于漫画行业的一个词。我个人觉得独立漫画会更倾向于艺术,也觉得之后它的走向会往艺术方面多发展一些。而书籍出版物有一部分的概念就是商品(是商品就肯定有受众),我觉得独立漫画是一种这两者重叠的东西。 ArtWorld:以你自己的经历来看,在海外获奖和展览的履历会使你在国内更容易获得机遇吗?比如更具知名度,更有销售市场,更容易开展览。 王烁:我身在法国,其实不太清楚现在的状况,可能真正回国之后才能感觉到。但我想象中,我还是会在一定的漫画人的圈子内,我也希望尽量有更多领域的人去看独立漫画。 《汉语一学通之王氏教程》(le chinois sans peine—méthode Wang) 王 烁在“惑星漫画”的活动中邀请法国小观众做了一次“汉字漫画”,活动后他制作了这本册子作为总结。画漫画的人常要思考什么是漫画,习惯上漫画需要叙事,但 叙事并不一定指故事,叙事可以理解为对事物的阐述方式,理解为语言,语言的表述方式、词汇与相互之间的关系。因为王烁的研究课题是漫画的格子,并且过去一 直练习书法,所以他设计了这种汉字作为漫画的实践,单个汉字就像单幅图像,抽象描述了一个经验的集合。 具体做法是:要求参与者写出五到十个法语词 汇,尽量是动词;将法语词翻译成单个的汉字,让参与者据汉字字形想象他们所写的母语词汇,把自己的理解以汉字字形为基础画成画;告诉参与者汉字的意思,让 他们重新画一次。王烁认为,漫画不一定要有情节、讲故事,今后漫画的发展会有更多的可能,甚至空间的研究,他将会去尝试。 唐彦:“独立”只是一棵种子 唐彦,出生于1978年,2002年赴日留学,2011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平面设计硕士。现任教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亦是独立漫画创作人,《SC》策划者和主编之一,《艺术世界》特约编辑。 唐彦 | 文 苏 黎世小型出版社Nieves的出版人Benjamin最早提出了“ZINE”一词,是指代独立出版的薄页小册;日本自主出品的非营利性文艺和评论杂志则被 称作“リトルマガジン”(字面翻译为小杂志),同人漫画也在其列;中国“独立漫画”的说法源自欧阳应霁和智海所著的《路漫漫:香港独立漫画25年》,与 “独立音乐”中的“indie”异曲同工,强调鲜活的创作精神和固守自我的坚持。《SC》便是这样一本“独立”漫画! 我曾在漫画人谢鹏主 编的《画途》中读到一篇题为《中国独立漫画,尴尬的星火》的文字,文中说“即便在面向公众媒体的宣传中,极力突出‘独立’、‘另类’等概念,都是由于作品 本身说服力的缺乏,只能让公众对之的兴趣仅停留在猎奇”。小众出版自然有它独特的面向,也必须顾及到自身定位和趣味,锁定受众是生存之本。“独立”不是向 大众的叫板,而是对主流文化的填补,且应具有转化为大众的可能。作为《SC》的主编之一,我从来不觉得《SC》漫画中的作品缺乏说服力,我们企图呈现更多 元的漫画面向,无所谓杰作,重在写自己、说生活,虽然稚嫩也来得真实。起码我们说服了安古兰漫画节的诸位评委,获得了2010年颁出的“另类漫画奖”( Prix de la Bande Dessinée Alternative )。 在今年6月初刚刚结束的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漫画季 “惑星漫画”(Planète Manga !)邀请中国“SC漫画”团体赴蓬皮杜参与交流,与日、韩、台湾地区的亚洲漫画竞相展示,并非由于他们已被大众所认同,而是他们体内流动着不愿被同化的创 作力,拥有愿意探索的勇气。最可贵的是“indie”精神始终未被消磨。“SC”受邀参与到“惑星漫画”系列活动,这绝非是镀金的资本,而是实现了一种自 我认同,因为脆弱而珍贵,因为年轻而活力,因为渺小而充满无限潜能。 若是把中国漫画进入海外读者视野比作“出墙”,贺友直先生的作品早就 名声在外,《山乡巨变》至今仍是欧洲读者的收藏首选。2006年也有几十位中国漫画家颇为壮观地集体亮相法国,中国漫画作为与日本漫画近似的一个门类获得 了关注,但第一波冲击后,中国漫画的身影就逐渐淹没在日漫海洋中了。在我看来,阅读惯性的维持需要有源源不断的作品跟进,国人的长篇创作本身就非常有限, 创作新的漫画又需要时间周期,一旦储备用完、青黄不接,读者自然就会选择别的漫画。再有一个因素是中国漫画尚未形成独特的视觉依赖,不可否认,中国漫画的 题材有相当一部分确实极具地域特性,这点非常有吸引力。但漫画是视觉的阅读,一旦表现手法和呈现方式过于雷同,即便有出色的文本,作品也丧失了作为视觉艺 术的竞争力。我和胡晓江曾捧着《SC》在北京国际书展上寻求合作的可能,一家法国出版社的编辑感慨道:现在有越来越多的日本漫画,韩国人、中国人都在画日 本漫画。如今《SC》获得欧洲市场的关注,《SC》的一些作者也开始在欧洲杂志发表作品,算是跨越了地域限制,我很庆幸当初能听到那番感慨。 一道墙,绝不仅是地域的距离、文化的差异,“利”字当先的出版环境和陈腐观念的约束又何尝不是一道道障碍呢? 去 年7月,《新华字典》经过了近8年的修订发布了最新版,这本中国发行量最大的工具书中取消了对“漫画”一词的注解。中国文化部门一方面眼热漫画在邻邦日本 所创造的巨额财富,而亦步亦趋地在国内大力推行动漫产业,一方面仍贯彻着“随时代变迁,那些陈旧的、语料库中使用频率低的词语就要被删除掉”的不负责任的 行为。 日本的松居直在当年推行图画书时指出图画书适合0-100岁,身体力行地借助与文学家的对谈和讲座破除民众心中的原本的“童画”印 象。图文作品依据读者年龄层次、文化构架、人生体验的不同会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风貌。漫画又何尝不是如此?从中国文人画脱胎的丰子恺漫画,抗战时期被用作战 斗武器的讽刺漫画,建国后针砭时弊的时政漫画,甚至与舞台艺术结合的连环画,借鉴影视语言呈现更加多维的现代叙事漫画……中国漫画的形式探索从来就没有停 止过,“漫画”一词的内涵也在逐渐充实。我们当下正面临观念的变革。 而中国的出版市场,严重受到日本漫画的冲击,MANGA式样几乎成为 唯一标准,商人的急功近利使得培育市场成为奢望。如果我们将日本的漫画出版市场看作一个标本,在这个框架结构中也不完全是全面热销的固定样式。在商业漫画 赢得巨额商业回报的同时,依然存在趣味独特的小众读物,青林堂凭借《GARO》在上世纪70年代创造了与手冢式样截然不同的另一种漫画风貌,那些融合文学 思潮、戏剧与绘画艺术等等的漫画作品至今被人津津乐道。如今面对小学馆、集英社称霸漫画市场,青林工艺社、北冬书房这类小型出版机构依旧维持自有的步调, 恪守自我的独到品味。 纵览所有的小众漫画团体,身处的境地出奇相似。在主流文化的夹缝中成长,就要学会面对简单的生活,学会承受不被理解 的孤独。日本青林工艺舍的漫画家栗原崇,出道后也要为谋生计去同时承担动画制作和其他设计或插图工作;瑞士德语区漫画杂志《STRAPAZIN》早期的作 者几乎是义务创作,即便到了今天,稿费回报也相当有限;和“SC”团队同样曾获得安古兰“另类漫画奖”的The Hoochie Coochie出版社现依靠政府扶持才坚持出版。这一时刻,支撑大家的唯有一种升华似信仰般的执着,这便是“indie”精神。 “独立”只是一棵种子。 © 鬼怪式 for 新闻理想档案馆 , 2012/07/20. | Permalink | 光荣之路 Post tags: 艺术世界 New:!我们建立了OMM人人小站!欢迎关注! | OMM通讯社@新浪微博 | OhMyMedia@Twitter | OMM通讯社@腾讯微博 | OMM通讯社@网易微博 加入我们,OMM通讯社志愿者招募!

阅读更多

爱思想 | 郑永年:中国无法回答钱学森之问

郑永年:中国无法回答钱学森之问 进入专题 : 钱学森之问    ● 郑永年 ( 进入专栏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把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放到优先的位置。邓小平强调“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教育的重要性是可想而知的。从政府的政策话语来说,全世界很少有像中国政府那样把教育提高到那么高的高度。     不过,中国政府对教育重视的程度不应当令人们惊讶,因为作为孔孟之乡的中国,数千年传统历来就强调教育。两千多年之前,孔子就已经把人口、财富和教育作为立国的三个最重要要素,强调在发展生产、创造财富之后,惟一的大事情就是“教之”,也就是发展教育事业。     无论是政府的政策还是传统都给予了教育高度的重视,但多年来中国教育的现实情况则非常令人担忧。这些年来,中国教育方面的改革也不少,但教育系统的情况并没有什么明显的好转,反而在很多方面,似乎越改越糟糕。老实说,尽管中国改革的各个领域都存在着非常多的问题,但人们最为担忧的还是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对很多人来说,这个领域简直是毫无希望。     教育领域方方面面的发展不仅没有实现人们对教育的高度期待,反而与这种期待刚好相反。在一些方面,中国的教育不仅没有为国家提高劳动生产力做出应当有的贡献,反而在阻碍劳动生产力的提高。改革开放以来,尽管教育有了大发展,但中国的技术创新能力仍然非常低下。不难发现,在教育费用大幅度提高的同时,教育所能给学生带来的价值却在迅速减少;在大量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的同时,企业却越来越找不到所需要的技术工人。           中国产业升级异常缓慢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了,中国的产业升级异常缓慢。东亚其它经济体包括早期的日本和后来的“四小龙”(台湾、香港、新加坡和韩国)在其经济发展过程的早期,每隔十来年就会有一次产业升级。中国尽管仍然处于工业化的早期,但在过去的三十来年还没有明显的产业升级。     更为重要的是,中国仍然缺失自己的知识体系。无论在哪个知识领域,知识体系的缺失是显然的。科学和工程方面,知识具有普世性,中国尚可借助于“输入”的方式来填补。但也应当指出,这个普世的领域,中国并没有做出很多的贡献,中国在尽量输入西方的知识,就是说,应用西方的技术。中国能否继续这样下去?这取决于西方是否愿意继续向中国输出知识。西方对中国的知识输出,无论是研究还是技术产品,正在施加越来越多的限制。在这个普世领域,中国也有一些创造,但其所创造出来的知识与中国社会所给予的大量的财力和人力的投入不成比例。     更为严重的问题在社会科学领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经形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社会科学研究群体,每年都在生产着不计其数的著作和文章,有效推动着中国出版业的发展。统计显示,就出版作品的数量来说,中国出版业早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出版业。同时,也因为中国知识界毫不迟疑地接受了西方的研究“八股”(技术层面)方法,越来越多的学者能够在西方杂志期刊上发表论说。     不过人们要问,这个庞大的社会科学群体在解释中国吗?大多数人所做的仅仅是寻找中国证据来论证西方理论。不难发现,大多论文都被冠以类似“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这样的副标题。多少年来,在中国这片土地上互相竞争的都是来自于西方的各种思想、意识和观念。来自本土的思想、意识和观念到今天为止还是空白。实际上,就连对中国传统思想的论述例如儒学也已经严重西方化了,所谓的对中国的研究仅仅是用西方“八股”所做的再解释罢了。缺失自己的知识体系对中国的文化和文明发展的负面影响正在日益展现出来。很显然,知识体系是任何一个文明的主体和核心。在缺失这样一个核心的情况下,何以有中国文明的复兴呢?没有任何证据可以证明中国文明正在复兴。相反,文明衰落的症状则到处可见。           社会对教育界不满尤其明显          到底是什么因素使得中国教育和知识界处于这样一个难堪的困境?很多年来,我们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我们力图从政府的各种教育改革政策、学界的行为入手来理解中国教育和知识界的局面,但很难找到一个令我们信服的理由。就教育部门来说,每出台一个政策,都能找到很大的合理性,洋洋洒洒,都是为了推进中国的教育和知识事业。但是,每一政策的实施则和政策的愿意有很大的距离,很多场合甚至是背道而驰。教育者和学者也一样。他们都是莫名其妙地被各种外在的力量(无论是政治上、经济上的还是社会上的)牵着鼻子走,在一些场合是被动地,在一些场合是主动地,但结果又是怎样呢?很多方面的目标都达到了,唯独他们的职业对他们的要求没有达到。而社会呢?社会没有参与教育部门决策的讨论,对很多政策,社会只能被动接受。一旦政策对自己产生负面效果的时候,社会也就只会愤怒。社会对教育界不满尤其明显,花了那么多钱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学校,但学校培养出来的是什么样的人才?教育政策部门、教育者和社会三者现在处于一个恶性互动过程之中。     为什么教育改革越改越糟以至于社会对教育部门和教育者失去了信心?这里的因素当然非常多。我们想从教育哲学的角度来透视中国的教育问题,因为我们相信教育哲学是其中一个最重要的甚至是关键性因素。我们在考察西方世界或者其他国家近代教育制度兴起的背景时发现教育哲学的重要性。     在很大程度上说,整个近现代教育制度的确立实际上源自一种新的思想,也就是教育哲学。相比较而言,中国目前所处的困境也是一种思想的结果。这就意味着,要改变教育体制,首先就要改变教育哲学。如果不能改变这种教育哲学,那么任何有意义的体制变革都将是不可能的。改变教育哲学也就是思想解放的问题。实际上,这不难理解,中国其他方面改革的成功或者进步都是思想解放的结果。教育领域没有思想解放,也因此没有什么进步。当然,也必须强调的是,思想解放不仅是对执政党及其政府决策者而言,而更是对知识界而言。     讨论教育哲学要从教育界的认同和边界开始。中国传统上有没有教育哲学?当然有。我们初步翻阅了一下,发现这方面的论著数量还不少,论文尤其多。但是,使我们困惑的是,尽管大家都在研究和谈论历史上一些人物的教育哲学或者思想,但大家都不能很清楚地回答“这是谁的教育哲学?”这一关键问题。我们在谈论的是教育家的教育哲学,还是政治家的教育哲学,还是商人的教育哲学?或许有人会说,这一问题很简单。不过,对这一问题的重要性不是人人都明白的。我们觉得这既是一个认同问题,也是一个边界问题。           认同和边界对知识界尤其重要          认同问题很重要。认同问题要回答的是“我是谁?”的问题。当我们谈论教育的时候,我们是作为一位教育者和学者,还是一位政治人物或者商人?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就有不同的答案,因为这些是不同的社会群体,其背后的利益是不同的。例如,知识分子的利益是更多的知识,政治人物的利益是更多的权力,而商人的利益是更多的经济利益。每一社会群体从自我利益出发,对教育哲学就会有不同的理解。因此,如果没有这一认同,那么就会产生角色混乱的现象。边界的问题也同样重要。既然不同的群体有不同的利益,那么边界的重要性应当不难理解。政治权力有其边界,知识领域有其边界,商人有其边界。尽管权力、知识和经济都是同一社会的不同方面,但它们之间必须具有边界。如果边界混乱不清,那么就会产生它们之间的关系的高度紧张,例如权力和知识之间,商人和权力之间,商业和知识之间等等。     这里更应当强调的是,认同和边界对知识界尤其重要。知识界或者知识分子最重要的特质就是专业,最重要的品德就是专业主义。专业和专业主义不仅仅局限于知识领域,例如政治和商业也都可以视为是专业。德国社会学家韦伯(Max Weber)就把政治定义为职业,强调职业政治家的重要性。不过,无论中西方,当人们说“专业”的时候,更多的是指和教育训练有关的领域。知识界是一个特殊的领域,很多人都可以去从事政治或者商业,但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从事知识创造。在知识领域,专业主义是通过长期的训练和培养才可形成。     实际上,“专业”这个概念的起源指的就是基于教育之上的职业,为社会的其他领域例如政治和商业提供专业性服务。既然知识界也是社会的有机部分,那么向其他领域提供服务成为必需。但要指出的是,提供服务并不意味着这个领域要依赖于其他领域。在西方,古典意义上,历史最悠久的专业是神学、医学和法律。这些领域的专业人员当然是教育的结果。十九世纪以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职业的分化,专业也越来越多。但不管什么样的专业,都是教育的产物。     也正因为和教育有关,“专业”往往具有以下一些独特的特征。     第一、规制性。专业由法规来规制,法律规定专业团体所要履行的责任。对专业团体来说,这是一种外在边界的划定,就是和其他社会群体的关系。     第二、自治性。专业团体享有高度的自治权,来管理其内部事务。知识领域既然是一个特殊的领域,那么其必须发展出符合其自身特殊性的自治方式。     第三、声望,专业团体成员因为其所拥有的知识一般享有崇高的社会声望。这个特点也表明,知识领域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因为社会对知识群体的信任,这个团体较之其他群体更有能力对社会造成影响。     第四、和声望相关的是专业的权力相关性。权力包括两方面,一是内部的,即专业团体对其成员进行管理的权力;二是外部的,即专业人员对其他社会领域的人们的行为施加影响。(在人类历史上,知识既为人类带来福利,也为人类带来灾难。知识的权利和责任的关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当另文论述。)     所有这些特征是从知识的认同和边界衍生而来的。正如政治人物追求权力,商人追求利润,教育界或者知识界追求的是知识的创造和传授。尽管这些社会领域也是互相关联的,但每一领域都有其独有的产品,通过其产品和其他领域发生“交易”,即关联。很显然,每一领域总有一种自然的倾向性去影响其他领域,追求影响力。           中国无法回答钱学森之问          专业主义很显然是“专业”的产物。专业主义的唯一目标就是把教育者和知识者每一个人的专业水平发挥到极致。如果从专业主义的角度,我们不难发现中国教育哲学的核心弊端在哪里。今天的中国,中国教育界和知识界,除了专业主义,什么都不缺。中国的大学以权力为本,以培养了多少政治人物为荣。看看中国的大学,有太多的领导职位为退休下来的政治人物和官员所担任。中国的大学以利益为本,以培养了多少亿万富翁为荣。唯独缺少的就是规定大学本质的专业主义。所以,中国无法回答钱学森之问,即“中国为什么出现不了大师?”。道理很简单,中国的大学的目标不是培养大师。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发生了一场有关“社会主义异化”的讨论。这场讨论对中国的改革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因为讨论使人们明白了什么是社会主义,至少促使中国脱离了毛泽东式的贫穷社会主义。今天,把“异化”这一概念应用到教育和知识界最也合适不过了。如果要进行任何有意义的教育改革,那么首先必须回答教育界和知识界一些最基本的哲学问题,例如“什么是大学?”、“大学的目的是什么?”和“什么是大学应当做的,什么是不应当做的?”等等。在大学的本质是“异化”的条件下,不管什么样的改革都会无济于事。     今天,最令人悲观的是,因为有权力和利益的支撑,大学里面甚至教育界里面的很多个体(无论是官员还是教员)感觉到自己都在发展和上升。但是他们并没有意识到,他们所处的整体教育制度正在快速地衰退,并且这种衰退的速度和大学(教育结构)所获得的权力和利益是成正比的。就是说,大学(教育机构)所获得的权力和利益越多,它们被“异化”的程度就越高,离专业主义就越远。如果今天人们还可以讨论“中国为什么培养不出大师?”的问题,总有一天,人们就会失去资格来提出这个问题。          本文是作者在“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研讨会”(北京,2012年4月21日)上发言的第一部分 进入 郑永年 的专栏    进入专题: 钱学森之问    文章分享到 : 新浪微博 QQ空间 人人网 抽屉网 腾讯微博 豆瓣 百度搜藏 更多 本文责编: banxian 发信站:爱思想网(http://www.aisixiang.com ) ,栏目: 天益学术 > 教育学 > 教育学时评 本文链接:http://www.aisixiang.com/data/55361.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凤凰网,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九月之声(2024)

【网络民议】【CDTV】“国家只是让你尽量拿不到退休金,其他死不死,活不活它可不管”

【网络民议】“很多人在乎的是立场,是国籍,是历史,是仇恨,根本没人在乎这个生命”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浏览器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