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日推荐

壹读视频 | 你真的了解我们的邻居吗?

你真的了解我们的邻居吗?你知道斯坦是什么意思?印度火车站有挂票卖 ? 蒙古国有海军? 去朝鲜要办签证吗?这些是常识,但你又绝对不知道 您可能对以下文章感兴趣: 【贵圈真乱大结局篇】说说我这几年拍片玩COS圈碰到的事 邻居 【贵圈真乱第二季】说说我这几年拍片玩COS圈碰到的事 《真的爱你》厨师版 网友的力量是无敌的,宰相刘罗锅露点视频被扒出 无觅

阅读更多

纽约时报 | 保流动性,还是保房地产?

这一次银行间流动性骤然紧张,绝不是因为整体的流动性短缺。只要稍微看一下前五个月的货币数据就可知道,无论是社会融资总量还是M2,别说支撑现有的经济增幅,即使让GDP增速达到8.5%也是绰绰有余。 所有人都在问,钱去哪里了?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钱也一样,哪里的收益回报高就流向哪里。确实有一部分进了贪腐者的口袋,一部分修了楼堂馆所和铁路、公路、地铁,但更多的,恐怕还是流入了房地产市场,包括地方政府垄断的土地市场。关键环节,在于地方政府高度依赖的土地财政。简单说就是,地方政府大量举债来发展经济,再依赖卖地或抵押土地的收入来还债。 为何这么说?数据为证。 中国国家审计署今年6月1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到2012年底,36个地方政府的债务余额已达3.85万亿元,比2010年增加4409.81亿元,增幅接近13%。 而总规模呢?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5月20日报道,国家审计署2011年审计结果显示,截至2010年底,全国地方政府的相关债务达10.7万亿元。即使按比较保守的年增速10%来计算,2011年底的地方债务也要超过11.7万亿,而2012年则可能达到12.8万亿。 这也只是显性债务,如果加上那些隐性的债务,将要可观得多。财政部原部长项怀诚今年4月6日在博鳌亚洲论坛2013年年会上称,目前中国的地方政府负债超过20万亿。 恐怕我们永远无法获得地方债务的准确数字,那么笔者姑且在“12.8万亿”与“20万亿”这两个数据之间取个中间值,假设地方债务约为16万亿元;按商业银行现有短期贷款利率6%计算,每年地方债务仅利息成本就将近1万亿元——请注意,这还是以最优惠的贷款利率计算的。 这些债务怎么还呢? 自从2004年全面推行土地招拍挂制度以来,所有人都在指责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据国土资源部统计,2012年全国土地出让合同价款为2.69万亿元。而根据今年近几个月来已然显著火热的土地销售状况,笔者预计,2013年的土地出让收入将会有较大增长。但请注意,2.69万亿元是合同价而非真实的净收入。净收入哪怕按照40%这个较高的比例来计算,也只有1.08万亿元——读者已经看到,它与笔者在前文估算出的1万亿元的地方债务利息成本几乎持平;而如果根据财政部最新公布的《2012年全国土地出让收支情况》数据测算,2012年实际使用土地出让收益接近6000亿元——甚至都不够支付地方债务的利息。 6月10日的审计报告中提到,在18个省会和直辖市当中,有17个承诺以土地出让收入来偿债,比例高达95%。可是倘若土地净收入连支付债务的利息都不够,怎么办?只有想方设法借钱,借新还旧。最通常的做法就是土地抵押贷款。 据全国土地学会副理事长黄小虎研究员调查,在东部地区城市建设的投入来源中,卖地收入占30%,土地抵押贷款占60%,而财政收入只占10%。他说,以土地作为抵押物寻求贷款,找不到法理依据,但各地都这么做。 2011年以来,银监会清理地方债务平台的放贷情况,严格限制土地抵押贷款。于是地方政府不得不开辟更多资金渠道,为此愿意付出8%乃至10%的利息成本。其中一个主要来源便是各类理财和信托产品。这也是自2011年以来全国理财产品突然大幅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 据上海普益投资顾问有限公司发布的监测报告显示,2011年,我国银行理财产品发行数量达19176款,较2010年上涨71.40%;产品发行规模达16.49万亿元人民币,较2010年增长1.34倍。而2012年,银行理财产品发行数量达28239款,较2011年上涨25.84%;发行规模达到24.71万亿元,较2011年增长45.44%。 这些数量庞大的影子银行资金流向了哪里?2012年四季度以来,很多理财产品的年化收益率已达到8%甚至10%,个别产品高达12%。而在中国,能同时满足支撑远高于银行3年期以上的利率,并且几乎无止境地吸纳动辄以10万亿计的资金这两个条件的,就只有房地产和地方债务平台这两个池子了。因此笔者估计,有相当一部分理财资金辗转流入了房地产市场和地方债务平台。 厘清资金流向之后,让我们回到开头谈到的“钱荒”。假如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用五花八门的理财及信托产品装扮后,拐几道弯,很大部分流入了房地产市场和地方债务平台,在这种局面下,央行给头寸紧张的大银行注入流动性,是根本解决不了问题的。稍微喘口气,这些资金终究还是会流向上述两个回报更高的池子。 看到这里,聪明如你已经发现,央行不是不救,是救不了,资金注入也枉然。至于6月25日央行说已向商业银行提供了流动性支持,其实更多是为稳定市场情绪,施加心理层面的影响,本质上难以扭转资金偏好。流动性的结构性短缺将持续存在,直到经济转型取得成功。 那么如何转型? 中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房地产调控。为何这么说?因为房地产业在整个经济所占的权重太大。根据笔者个人的研究,过去10年,年均房地产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超过四分之一。而住房消费也是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据中国房地产研究会、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发布的《2012年第四季度及全年房地产市场研究报告》,2012年商品房销售金额为64456亿元;而据原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在今年全国两会记者会答问,当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为21万亿元,前者规模还超过了后者的四分之一。在投资和消费上,都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如此庞大权重的行业,找不到第二个。因此可以说,房地产调控的成功,即是经济转型的成功。 全社会资金的流向和权重亦是如此。只要扼住资金不是倾斜性地流向房地产市场,以及严重依赖房地产市场的地方债务平台,所谓的银行间的流动性紧张及其他行业的资金短缺,就具备了良好的改善基础。反之,一切努力都是徒劳。 2012年以后,地方债务平台进入偿债高峰。但如上所述,它们的偿债能力极为有限,一旦房地产调控收紧,土地卖不出去或者地价下跌,地方债务危机就面临一触即发的可能。这绝非危言耸听。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的经济危机或金融危机,就是地方债务危机。 中央政府不可能不知道情况的严峻。事实上,我们可以将过去9年中的历次房地产调控,都称为针对地方政府的调控。但很显然,没有成功。地方政府已经尾大不掉。即便不称之为与中央政府相抗衡的能力,也可说,他们对调控产生了“抗药性”。 近几年来,时有专家声称中国房地产市场出现了严重泡沫。我宁愿将这种泡沫称作是地方债务催生和堆砌起来的泡沫。但是,层层叠叠之后,今天的中央政府已不敢刺破房地产泡沫,正如不敢刺破地方债务泡沫一样。 新一届中央政府的两难抉择出现了。 稍具经济学常识的都明白,即使现在再出台8万亿经济刺激计划,也已无力托举经济的连续快速增长了。而笔者在前文已证明,即使央行拼命印钞、注入流动性,其边际效应也已递减到不断打折的地步。过去30年来行之有效的经济增长方式,大家所说的中国模式、中国奇迹或中国之谜,已走到了一望可知的地平线前。 而如果要促进经济转型,打造李克强总理所说的“中国经济升级版”,就必须彻底变革中国房地产制度及其要素组织方式。这可能意味着,甚至必须要刺破房地产泡沫。但另一方面,刺破房地产泡沫,就必须做好迎接地方债务危机爆发的准备。 历经了上半年的波澜,2013年下半年将是房地产政策的静默期。而2014年的房地产市场动向,包括房地产企业的资金状况,均取决于中央政府促进经济转型的意志力。在将于2013年四季度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之前,这一切均是未知数。 袁一泓是资深媒体人,著有《从沸腾到癫狂–泡沫背后的中国房地产真相》。

阅读更多

Solidot | 扬子江江豚被列为极度濒危

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皮书将扬子江江豚列为“极度濒危”——即有最高的濒临灭绝风险。2007年扬子江白鱀豚被宣布灭绝,它是第一种因人类活动而灭绝的鲸类动物,而江豚看起来将紧随其后。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成员、动物学家Sam Turvey称,2008年估计长江主河道有1100-1200头江豚,但2012年底的调查估计只剩下500头左右,虽然在与长江相连的湖泊内可能还有数百头江豚,但数量的急剧减少促使自然保护联盟将其标记为极度濒危。长江是中国的黄金河道,络绎不绝的船舶对江豚是一大威胁。拯救江豚的可行选择可能只剩下半约束的圈养。

阅读更多

纽约时报 | 郭敬明和这个时代的“小”

根据同名小说《小时代》改编的电影,同时激起了强烈的爱和强烈的恨,让青春文学作家郭敬明又一次站在风口浪尖上。 由小说原作者郭敬明本人执导的这部影片,一边迅速地收获商业成功,一边引发口诛笔伐。6月27日首映当天,它在全国20个城市的电影院得到了高达45.1%的排片比例——这是电影院根据“官网订票”和“电话咨询的热度”所做的市场决定;它的票房在上映四天后达到约2.7亿元人民币。部分青少年观众在这个“友谊永存”的虚幻青春世界里狂欢,但电影评论人毫不吝啬他们的鄙夷。这些批评并不是完全没有根据,因为这部电影轻率地肯定物质主义,影评人宇文翮在电影评论网站豆瓣网上评论说,《小时代》传递的核心价值观是:“又好看又有钱的人才有青春。” 《小时代》以上海为背景,讲述了四个来自不同家庭的女孩共同经历的青春成长。郭敬明说他意图展示当下中国的年轻人在面对物质、爱情、友谊和梦想时遭遇的困惑和抉择。用他的话说,他笔下的人物是现实中真实存在的,“他们在大大的绝望里小小地努力着”。 但《小时代》并非一部现实主义作品。女孩住在一间堪比豪宅的宿舍里,身边围绕着“花美男”、用情专一的“富二代”,她们互赠奢侈品只为抚慰心灵,在金钱带来的纯粹感官快乐与金钱能买到的东西之间逡巡。郭敬明用灯红酒绿的表象遮蔽了真实 。 与它的名字——小时代——截然相反,这部小说及改编电影处处显露其雄雄野心。 以青少年为受众的青春文学《小时代》自2007年11月起在郭敬明主编的杂志《最小说》上连载,之后创造过10天销售100万册的出版奇观,郭敬明在他的新浪微博上自称,过去5年中,约有24437000人阅读过《小时代》。 这个故事也是一个小镇青年实现“大”梦想的童话。在郭敬明眼中,“这是一个竞争激烈、非常残酷的时代”。17岁时,他前往上海参加新概念作文大赛,为大都市的繁华所震撼。像每一个背井离乡的年轻人一样,他渴望到上海寻找一种生活,不再为了生存挣扎。这个迷茫的小镇少年、身高不足160cm的自卑男孩,在上海蜕变成畅销书作家。他的读者大多像从前的他一样,是可望改变境况的中学生。他在小说里描写物质,一个句子中会出现7个奢侈品名称。这些时尚生活尤其吸引年轻女性,满足她们青春时期的幻想。 郭敬明也从畅销书中走出来,成了一个符号化的人物。他乐于在媒体上自我塑造为“中国版的美国梦”:地位不由出身决定,而由名气决定。他经历过被拖欠版税而发不出工资的窘迫,也被另起炉灶的搭档背叛过。2003年,他出版小说《梦里花落知多少》后,被作家庄羽指认抄袭并起诉,历时3年郭敬明终审败诉。但这并未影响他的作品持续畅销,而他本人也从不倦怠追逐金钱、物质和名气。 目前,现年30岁的郭敬明是长江文艺出版社北京图书中心总编辑,上海最世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2012年,位列“福布斯中国名人榜”70位。 郭敬明本人的经历决定了《小时代》的气质。它虽然雄心勃勃,却并没有掩藏住这个时代的“小”:追逐“成功”,沉浸于一种可以触摸到的丰裕感官享受的漩涡中,绝少反省道德。 2013年6月底,郭敬明在北京接受了纽约时报中文网的采访。以下是采访实录,经过编辑和删减。 问: 你从来不回避拜金,钱,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答: 是对我所做事情的一种肯定,但并不是我的目的。比如说今天拍一个电影,我并不是冲着赚多少钱去拍的。比如我拍得很好,观众很喜欢,宣传做得很好,票房一定很好,所以说我会赚更多钱。这是一个结果,是把这件事情做好了它给你的附加值,不是本质的目标。我不太考虑做这个事情我要赚多少钱,我的第一出发点是我选择了做这件事,那么我要把这个事情做好。在我的概念里面,只要我把事情做好就一定能够帮我赚钱。这是对我的奖励和认可。 问: 你认为这个世界是按照什么规则运行的? 答: 我觉得这个世界有一种不公平的公平。每个人的起跑点是不一样的,但是并不意味着你只要输在起跑点你就一定不会成功,还是给很多人提供了机会——就像我。美国梦是白手起家,一路收获。但这样的中国梦很少。大部分你看到的就是官二代、富二代,爸爸是银行行长,他就是很厉害那种。对我来说,我没有很厉害的家庭,也没有所谓的背景,不像其他偶像那样高高帅帅,一出来就是万人迷。我个子小小的,不会唱歌也不会跳舞,其实凭的就是自己的一些想法。哪怕你起跑点没有别人好、没有别人高,你还是可以通过很多努力去追。 这个社会确实是有很多很多不公平的现象,你就算不思考也一样会客观存在。比如学校里的世界观就是公平竞争,我考试就是比你好我就是比你厉害,我就是学问比你高。一旦进入社会,两个人同时去面试,你学习成绩比她好,但她长得比你漂亮,于是老板就选她了;包括人家富二代、官二代都不用去面试,直接做总监。所有这些东西都是以前在学校不会有的价值观,从学校进入社会真的是会遭遇接二连三一系列的冲撞。在这个过程里面很多人的心态变得扭曲,也有一些人的心态会越挫越勇,会很积极地面对,不服输。你厉害,我是跑在后面,但我可以追上你。所以说不同的人生不同的公平,看你自己怎么选择,并不是绝对不能改变的。 问: 写作、经商、拍电影,同时做这些事情,你背后的驱动力是什么? 答:是自我价值的实现。我对生命这件事情还是蛮悲观的,我觉得人的精神力量是很大的,但是人的肉体太脆弱了。可能哪天心脏出了问题,精神力量再厉害,都没有办法支撑你完成很多想法。如何在这么短的人生里面让自己的价值最大化,让自己的生命最有正能量,这是我希望去实现的。虽说每天起床晒太阳看书睡觉,这样过也没有太大的区别。我很希望在年轻、最黄金的时候,尽可能做更多的事情,去完成更多的梦想,这会让我觉得人生很饱满。肉体没了就没了,每天碌碌无为地用掉它,那不是我的人生观。不是每个人都这样的,也不是每个人都愿意以此为乐,这样做确实很辛苦、也很累。我觉得最关键是每个人有选择一种生活方式的权利。选择一个生活方式,如果你自己觉得很快乐很开心,你的生活就是很成功的,因为你在按照自己的方式去享受人生。 问: 作为“80后”,你觉得这个时代的中国有哪些机遇和挑战? 答: 给了他们敢于做自己的自由。上一代父辈追求一种求同的生活方式,大家穿一样的裤子,留一样的头发,拿粮票去买一样东西,看一样的电影。今天不管80后、90后甚至00后,都可以选择任何自己喜欢的东西。只要喜欢,你可以找到很小众的北欧乐队、日本乐团、越南电影,你也可以看最主流的好莱坞商业大片。这个时代给每个人自由的空间,你选择看什么书,看什么电影,穿什么衣服,就是在告诉外界我是谁,我是什么样的一个人。但是同时也是一个挑战,如何从那么多形形色色的人里面脱颖而出,今天已经是一个求异的生活方式,但是你如何让别人记住你?让别人看到你,去实现你自己的梦想?如何在这个社会上有属于你的位置?这就是对每一个人的考验。 问: 你怎么看待他人的评价? 答: 那要看是什么评价,有用的我会接受,我会争取让自己做得更好。但是可能一些无关紧要的就不要理它。每个(评价)我都会看。比如一些很专业的人告诉我这里的灯光用得不好,这个镜头可以怎么连接,那就是很有帮助的意见。比如说有人在网上骂我,你好矮啊你就是这么矮。这种声音其实听多了也没有太多意义,也不需要交流沟通。这本身就不是我能改变的东西,我也没有办法变成一米八。那些无谓的攻击或刻薄的言论,就当作公众的发泄,不需要太计较。刚开始我更多是一种不解、委屈,一些可能自己没有说过的话,没有做过的事被别人断章取义。时间久了我就会觉得算了,不用太多纠结这个事情,关键做好自己的事情就行了。 问: 许多年来你始终被拿来跟韩寒比较,你怎么评价韩寒? 答: 我不太了解韩寒,我也不知道他选择了一条什么样的道路,我也没有办法做评价。我是真的非常不晓得。我觉得每个人有他自己成功的道路,你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就像一个医生他非常地优秀,但是你不能去要求一个律师说你也要去给别人开刀。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专业,有自己想去做的事情,我尊重每一个人选择的道路。 汪琳是《商业周刊》中文版记者。

阅读更多

墙外楼 | 蘋果日報:內地媒體為何曲解香港遊行

香港7.1遊行的人數,顯然比元旦遊行、去年7月反國教遊行多,但內地報章、網站當時的標題是《壯哉!香港元旦萬人大遊行》、《一本手冊引發香港「反洗腦」遊行》等,今次則變成《慶典很隆重惠及百姓 遊行很熱鬧訴求眾多 香港「七一」上演民意嘉年華》,冷暖分明。 遊行視同旅遊節目 內地各大報章、網站昨日均未報道香港7.1遊行,只有北京《環球時報》發了長篇報道及社評,但刻意曲解、淡化7.1遊行:一是強調遊行體現一國兩制的活力,「如果沒有這一制度,現在便不會有遊行的傳統」;二是把7.1遊行視同旅遊節目,稱之為「香港社會的『新傳統節目』之一」;三是聲稱7.1遊行訴求繁多、但無逼切的中心議題,「就算政府是黃大仙」也無能為力。 如此把遊行說得像是北京的恩賜,沒有如內地一樣禁止民眾遊行就是一國兩制的成功,如此無視7.1遊行的主題,如此無視港人要求普選、要求梁振英下台的政治訴求,所為何來? 同新華社報道港人元旦遊行時如實提及示威者要求梁振英下台相比,內地官方態度變化之大令人心寒。北京冷眼看待香港7.1遊行,有避免刺激內地民眾上街請願之意、有安撫內地左派之意,更是對無德無能的梁振英的庇護。但把7.1遊行政績化、旅遊化、娛樂化,不只是錯估香港民意,也是對港人和平示威的侮辱和挑釁,將來只會自食其果。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八月之声(2024)

【网络民议】中房原董事长呼吁小产权房征房产税!网友:柿子捡软的捏,怎么不提议去征收豪宅税?

【翻车现场】“连这新闻都得精选评论,当那些外资是傻的啊?”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浏览器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