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京书评|恐怖政治之下,知识人如何自处?
在公共领域,无论学者们对海德格尔委身纳粹和事后拒不道歉作何解读,他为纳粹张目,反犹主义的言论,就任校长期间的恶行,都是永远无法洗刷的污点。在私人领域,他对胡塞尔恩将仇报,在雅斯贝尔斯遭难时冷漠无情,又可见其人品极其低下。
阅读更多发布者unknown | 10 月 16, 2022
在公共领域,无论学者们对海德格尔委身纳粹和事后拒不道歉作何解读,他为纳粹张目,反犹主义的言论,就任校长期间的恶行,都是永远无法洗刷的污点。在私人领域,他对胡塞尔恩将仇报,在雅斯贝尔斯遭难时冷漠无情,又可见其人品极其低下。
阅读更多发布者既要又要还要 | 8 月 31, 2022
在话语上,司马南们实际上与胡锡进大同小异,都是满嘴的谎言,各种的矛盾,充满矛盾的话语….而这种方式,实际上是中国现在的公共话语的主流。当然这主流的背后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实际上整个公共知识分子群体,从公共空间退场、消声了,这才有这些人的空间、流量。
阅读更多发布者unknown | 12 月 27, 2021
1999年,《联合报》曾促成“东西史学大师跨世纪对谈”,邀请余英时与史景迁以1898至1989世纪交替中的中国知识分子为题,分别以东、西方视角来探讨一百年来中国历史与文化之路。
阅读更多发布者unknown | 10 月 21, 2021
陈乐民是“一身跨两代”的知识分子,有着经历过特殊时期的那种特有的情感。阅读陈乐民在某种程度上就是阅读这一代知识分子的命运与思想,阅读他们一直想要厘清的新与旧、传统与现代,在时代大潮中的思想纠葛。
阅读更多发布者既要又要还要 | 9 月 9, 2021
“是什么原因使一个有才华的知识分子一生充满痛苦和悲伤呢?究竟有什么了不得的事情,非要让一个人付出他一生的生命来作为代价呢?”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