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之音

美国之音 | 泰国发腐当局调查稻农补贴项目

泰国当局说,他们将开始对政府补贴稻农的项目进行反腐调查,这是备受攻击的英拉总理遭到的最新挫折。 泰国反腐机构星期四宣布了这一举动。泰国反对党抗议人士对此表示欢迎。他们连续多日在曼谷举行反政府示威,要求英拉下台。 按照这个补贴项目,政府以高于市场的价格从泰国那里手中购买稻米。目前,政府手中积压了大批卖不出去的稻米。 批评人士说,这一项目耗费了国家数以百万计美元。他们说,英拉利用补贴争取农村选民的支持。农村人口是她的执政党为泰党的主要票仓。 宣布反腐调查是否会给反对派的抗议运动注入新的活力,还有待观望。抗议运动出现势头减弱的迹象。 反政府抗议者星期四在曼谷的政府税收办公楼外游行。虽然有数千人参加游行,还有很多人留在曼谷各主要路口,继续在那些地段安宁扎寨,但抗议人数正在减少。 fullrss.net

Read More

美国之音 | 南周事件满周年 打压残疾人不手软

洛杉矶 — 去年1月发生的《南方周末》事件余波荡漾,活动人士陆续被捕外,现又传出坐轮椅的抗议人士肖青山”被抛弃”,引起海外支持者的谴责。 南周事件满周年 打压残疾人不手软 去年1月发生的广州《南方周末》刊物新年献词被删除而导致的抗议事件,在周年纪念的前后,已有多人被警方关押、旅游和软禁。去年积极参与南周事件的肖青山,是一个靠轮椅行动的活动人士,他在今年1月4日被带走,拘留十天后,星期二获释,几名维权人士前往广东省武警医院等候,却扑了空。迎接者表示,询问医院也得不到答案。   *洛杉矶友人惊闻肖遭遇 *     而远在美国洛杉矶的的异议人士成秋波却突然接到广州的朋友来电,告知他肖青山被释放的遭遇。成秋波表示,肖青山打电话给他们两人的朋友公民小彪,告知他已经在晚上十点左右被四个便衣从武警医院开车直接送往韶关,一路上谩骂侮辱他,凌晨一点,他被便衣国保丢在韶关,手机和部分衣服也被抢走,还威胁说不给轮椅要他爬回去。   成秋波说:”他的电话被国保拿走了,国保把他丢在路上,就威胁说不给轮椅给他,后来还是给他,他下来以后,推轮椅找到公共电话的地方,打公共电话给我另外一个朋友。”   *肖青山推轮椅维权 *     另一位异议人士朱汉强因为参加南周事件,在身边朋友陆续被捕的情况下,去年远走洛杉矶,他指出,肖青山在韶关没有什么熟人,国保却把他的电话拿走。   朱汉强说:”我们这个社会已经悲哀到让一个残疾人出来维权,他不是说为自己个人的权利来维权。我感觉真的很愤怒,国保为什么会这样,根本没有基本的人性。” 成秋波也表示:”这种行为真的令人发指,太痛恨了,我们觉得非常气愤。我们应该要谴责,这次真的太违反人性了,很残暴的践踏人权。”   肖青山一年前在南周事件大声疾呼 (朱汉强提供) x 肖青山一年前在南周事件大声疾呼 (朱汉强提供) 朱汉强回忆和肖青山一起参加南周事件抗议行动。他说:”当时南周事件他是冲在最前面的,后来被抓的时候也是强行被抬走的,被关了几天。”   *去年并肩今年海外声援 *     根据朱汉强提供的照片显示,肖青山去年在《南方周末》的抗议活动现场,坐在轮椅上举着横幅喊口号。   朱汉强和成秋波去年都亲身参与了广州南周事件的抗争活动,他们两人后来先后来到洛杉矶。朱汉强表示,他和成秋波等人上星期曾到中国驻洛杉矶总领馆外面举牌示威,声援一年来因为南周事件而被拘留或逮捕的人士,其中也有肖青山的名字。成秋波表示他们目前鞭长莫及,但呼吁国内,特别是韶关的朋友能帮助肖青山。   *南周事件的两面说法 *     所谓的南周事件,指的是去年1月,广东的《南方周末》刊物发表新年献词,内容提到宪政、平等和自由,结果遭到当局删除,引发报社员工不满,上千民众到场声援,连续三天之久,被外界视为争取言论自由的表现,但后来许多参与的人士遭到打压。肖青山本月被拘留十天,据说罪名是扰乱社会秩序。   去年底网路上传出一份南周报社所属的南方报业集团的证词,内容反控当时声援他们的民众“对工作秩序产生影响”,“妨碍人员和车辆进出”。 fullrss.net

Read More

美国之音 | 何清涟:“战争是政治的继续”——写于中日甲午海战120周年

编者按:这是何清涟为美国之音撰写的评论文章。这篇特约评论不代表美国之音的观点。转载者请注明来自美国之音或者 VOA 。 2014年正逢1894年中日甲午海战120周年。由于东海防空识别区与南中国海捕鱼新规的颁布,中国与周边邻国本来就不轻松的关系更趋紧张,因此,“甲午年中日必有一战之说”开始流行。于中国而言,各种总结甲午海战的文章早已不局限于总结历史教训,已进入中日两国现阶段战争实力的评估,以及战术、战略的讨论,成为“舆论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甲午战败讨论中的现实投射* 中日两国都因甲午海战而改变国运。日本因胜利而加快走向军国主义道路,并跻身于世界强国的行列;清朝廷的失败使洋务运动蒙上恶名并破产,革命情绪迅速蔓延,中国近现代化道路更加曲折多艰。也因此,甲午战败的原因几乎是近百年经常讨论的话题。 直到1980年代以前,几本著名的中国近代史都是这样总结甲午战败教训:北洋水师军舰装备、军队训练比日本落后,战力太差;朝廷落后腐朽,积贫积弱,洋务派极其腐败,层层贪污;慈禧太后挪用海军军费修颐和园;上述各种原因导致军备不修,战时才发现炮弹里装的是沙子;英美俄等帝国主义袖手旁观,不愿调停,坐观战争爆发,等等。 从90年代后半期开始,关于这场战争的新说法通过互联网开始日益普及。有人考证出当时北洋水师的规模為世界第八,亚洲第一,甲午战争之时,中国海军完全有彻底击败日本海军之实力。还有人考证出北洋水师曾有机会在朝鲜全歼日海军,但却轻易放弃。更有以下质疑出现,即清朝曾占据世界GDP总量的1/3,却败给了经济上远为落后的日本——这个说法当然是这些年来“GDP代表综合国力”这一说法谬种流传所致。 随着中日关系日趋紧张,2013年中国讨论甲午战争寄予了更丰富的现实投影,有从战术方面总结的,威海军分区司令前几天发言称:甲午海战北洋舰队排阵错误,丁汝昌指挥北洋海军以横阵迎敌,严重限制了舰队机动与舰炮火力运用的有机结合,舰船协同混乱,指挥不力。中新网则刊文称“美刊称中国海军实力已位居世界第二”,环球网转发“甲午海战启示中国海军:必须有积极进攻意识”,大意是甲午海战爆发及结局,“虽然是尖锐的国际关系,科学技术水平的时代落差,作战思想的严重滞后等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海洋认识的混沌、海洋观念的淡漠、海洋意识的弱缺,则是甲午海战惨败的重要原因”,因此,中国在未来可能发生的中日冲突中,必须树立战略进攻意识。 *时隔120年,中日两国形势大逆转* 时隔两甲子,中日两国面临的形势发生大逆转。 1、中国对外寻求资源的内在压力加剧。 120年前,中国地大物博,不用“人均“这一概念衡量,资源尚称丰富。而日本国土面积相对狭小,资源贫乏,需要向外扩张寻求资源,这是日本军国主义兴盛的主要原因。但到现阶段,中国已成了一个资源对外高度依赖的国度,在非洲等国资源行业的投资正引起“新殖民主义”的指责。在内部人口扩张与资源对外依赖的双重压力下,中国将目光对准与周边邻国有争议的岛域,成为必然态势。南中国海捕鱼新规宣布的“声索面积”包括越南、菲律宾等国家声称拥有主权甚至驻军的一些岛屿(包括钓鱼岛),这些岛屿周边海域邻近国际最繁忙的航道,拥有丰富的渔业资源和石油、天然气。 2、与日本这一历史“宿敌”开战,易于完成国内动员。 专制极权政治的立政之本就是不断制造敌人,视情形不同,这“敌”可以是内敌,也可以是外敌。毛时代在国际社会备受孤立,资本主义与苏修虽然都是敌人,但中 国并无几面开战的实力,所以只能将重点放在本国“阶级敌人”与党内“反党集团”身上。现阶段中共不能大规模制造内敌,将日本视为虚拟战争对手,因为有两国历史恩怨上的便利,易于完成国内动员,也能有效地将国内人民的视线转移至国际冲突上去,有效地减轻政治压力。 而日本不同,“二战”最后带来的覆灭之痛导致日本民间极端厌战,目前这种状态下,日本政府要废除《和平宪法》可能性甚微,为扩充军力需要增加投入引起的加税亦会受到强烈反对。中日两国在战争动员上的差别,从舆论战来看,中方明显占了上风。 3、与120年前甲午战争时完全不同,目前中国完全处于主动态势,日本只能被动应付。二战之后,和平主义成为《日本国宪法》第二章的主要内容,包括放弃战争、不维持武力、不拥有宣战权,因此这部宪法被称为《和平宪法》。 中国无论是军队建设还是军费投入,包括宣战等,都拥有完全的主动权。中国军队战力如何,有待检验,但持续多年的军费投入相当可观,装备现代化业已完成。日本则只有国民自卫队,其战力如何,只有日本与美国比较清楚。 4、中国如果对日开战,在亚洲范围内,日本不可能获得声援。东南亚国家在与中国的关系中基本处于被动守势。即使在河流生态、中国移民大量涌入的问题上与中国有较大矛盾,但也不可能结成对抗中国的联盟。这些国家之间互不信任,因而 在对待中国的问题上,只有一点相同,即希望美国能够出面帮助它们。 中国在中日战争的沙盘推演上,唯一不能确定的因素是美国的态度。如果是以夺回钓鱼岛为战争终极目标,美国可能不会参战,因为美国人会反对为了一个岛屿将美国青年送上战场,并在高筑的债台上再加上一大笔沉重的军费开支;问题是:谁也不能保证在钓鱼岛回归中国之后,中日之间就可以维持和平。如果战争扩大升级,美国是否能置身事外则很难预测。 *谁能控制战争的规模与格局?* 尽管现阶段中国在中日冲突中居于有利地位,但在不断“擦抢”的过程中,北京应该重温近代著名军事学家克劳塞维茨的那句名言,“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有时又表述为“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这句话出自克劳塞维茨那本被誉为“西方战争艺术的奠基石”的《战争论》。与以往军事学家不同的是,克劳塞维茨看到了战争的复杂本性中包含着社会政治和社会运行以及国家政策的重要因素,所谓“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是指交战国当中的一方因国内政治面临无法解决的困难时,将对外的军事行动看作解决本国政治问题的工具。 为“雪日本侵略中国之耻”开仗,能够成为北京解决国内问题的有效工具么?必须看到,对外战争可以成为强国向外宣示国力的过程,也是一个病根深种之国暴露本国弱点的过程。如果没有一战,沙俄帝国也可能不会覆灭。中国政治高度腐败、官民矛盾尖锐、社会分配严重不公、失业人口庞大、严重的环境污染等复杂问题,应付一次小规模战争或者不会引发并发症,但战争规模升级就很难说了。更何况,几十年前的宿仇成为现在的战争理由总有点不够理直气壮,谁都明白历史旧恨只是中国扩张海洋资源的借口。亚洲人口超过42亿,占世界人口比例60%以上的人密集地居住在这块土地上,所有亚洲国家都面临人口与资源关系紧张之压力,一国所得就是另一国所失,这种资源之争一旦开始,亚洲的和平格局将无法维持。 破坏旧格局容易,建立新格局很难。中国趁欧盟衰落、美国国力疲软之际改写美国努力维持的世界格局不是没有可能,但迎来的新格局恐怕比目前要糟糕得多。 fullrss.net

Read More

美国之音 | 台湾求入区域贸易组织 因北京阻挠而困难重重

台北 — 台湾积极争取加入两个重要的亚太贸易组织。为了在经济上保持竞争力,台湾希望加入美国牵头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 (TPP)和亚洲16国参加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但是,台北的老对手北京很可能不许台湾加入。 台湾总统马英九表示要大力争取加入跨太平洋经济伙伴协议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为台湾公司打开主要市场。 台湾希望加强贸易一体化,像邻近的韩国和东南亚国家那样在其他国家享受低关税。台北政治风险咨询机构“伊特金斯”( e-telligence)的执行董事吴瑞国(Raymond Wu)说,马英九总统在争取支持。 他说:“政府希望把加入TPP变成一种号召力,把党派分歧放在一边,设法让台湾更融入地区经济。” 台湾与中国、新西兰、新加波和其他五个小的外交盟友签有贸易协议,但台湾的一些出口竞争对手跟亚洲、欧洲和美国都有贸易协议,台湾跟他们是无法相比的。 中国通常利用经济实力来阻止其他国家跟台湾签署协议或是允许台湾加入国际组织。有些组织要求加入者必须拥有国家地位。 中国还坚持要求其他国家避免与台北建立正式关系。虽然台海两岸关系自2008年以来有所改善,但是台湾避免跟中国大陆讨论政治问题。 澳大利亚默多克大学的政治学讲师杰弗里.威尔逊说,有些国家从本心上说可能愿意让台湾加入区域贸易组织,但不想得罪中国。 他说:“他们认为风险太大,对大家来说好处不多,让台湾加入会激怒中国,可能不值得。” 让台湾加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TPP),中国尤其会感到愤怒。 TPP曾邀请中国加入,但被拒绝,原因是北京担心美国及其盟友在该组织有太大的影响力。作为替代,中国大力推动建立另一个贸易组织“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 (RCEP)。 台湾将利用今年10月的区域经济论坛“亚太经合组织”(APEC)来争取亚太国家首脑的支持,让他们知道台湾希望加入TPP。台湾外交部发言人高安说,这些国家已经听到了台湾的声音。 她说: “在很多的相关的场合,也都有跟他们有一些接触。然后呢,因为我们本身也是APEC的成员国嘛,很多的TPP成员也是在APEC里面嘛,在有些这样一些场合也都有一些接触,来表达我们参与的意愿。” 中国不反对台湾加入由21个成员国组成的“亚太经合组织”,因为台湾同意不派元首出席会议。北京有时还允许台湾以观察员身份参加联合国支持的一些机构,但是专家们认为中国的友好态度正逐渐消失,因为台湾拒绝讨论政治问题,而讨论政治问题可能会导致双方走向北京想要实现的两岸统一的目标。 fullrss.net

Read More

美国之音 | 海峡论谈: 台湾2016可能变天 两岸关系成决胜关键?

华盛顿 — 2014年虽然才刚开始,不过台湾政坛已在遥望2016,台湾一份民调星期针对台湾2016总统大选可能代表蓝绿出马的政治人物进行一份交叉比对,以“一对一对决”的方式进行支持度调查,究竟国民党和民进党内谁最有机会角逐大位? 台湾2016是否会变天? 海峡论谈: 台湾2016可能变天 两岸关系成决胜关键

Read More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CDTV】【图说天朝】2023万圣节被诊断为新的错误记忆?

【网络民议】“很多人在乎的是立场,是国籍,是历史,是仇恨,根本没人在乎这个生命”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