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

是谁毁了辛亥革命——袁伟时答阳光时务 文/张铁志

作者: 阳光时务  |  评论(0)  | 标签: 时事观点 辛亥革命的三大勝利成果是:立即實現了言論自由,一舉建立了三權分立的政治架構,對以三綱為核心的前現代意識形態的衝擊。革命成果被拋棄,革命也就終結了。辛亥革命終結的標誌是1926年4月19日段祺瑞在馮玉祥的國民軍脅迫下宣布下野,挽救共和的最後努力失敗。在此之後,歷史進入一個新階段:如何走出黨國體制,回到辛亥,超越辛亥! 文/張鐵志 辛亥百年,言說汗牛充棟。老朽不自量力,也嘮叨多回。翻檢自家議論,仍覺不夠痛快!《陽光時務》記者造訪,敞開胸臆,辯駁四大疑問。間有新意,足資談助,公諸於眾,聊博一粲! 1‭.‬「國父」帽子是真是假? 問:港台地區紀念辛亥百年,都把孫中山當做辛亥領袖來紀念。你怎麼評價孫中山? 袁:孫文頭上的帽子,有不少A貨。 至今仍有人稱他為「博士」。屹立在廣州珠江邊上的中山大學附屬孫逸仙紀念醫院,院子裏一座紀念碑,碑文刻的是「孫中山博士學醫處」!孫文生前也面無愧色,把這頂帽子拿到國外去招搖。 1923年他派出以蔣介石為團長的代表團到蘇聯去,頭銜居然是「孫逸仙博士代表團」!上一世紀90年代,有位波蘭學者到廣州參加學術研討會,提交的論文論證的就是孫文從未獲得博士學位(恕我記不清這位學者的名字和會議名稱了)。孫文的最高學歷是1892年7月23日畢業於香港西醫書院,當天頒發的畢業執照原文寫得很清楚:他「在本院肄業五年,醫學各門歷經考驗,於內外婦嬰諸科,確堪行世,奉醫學局賞給香港西醫書院考準權宜行醫字樣,為此特發執照,以昭信守。」全文沒有隻字提及學位,現存的選課資料,也沒有研讀過博士課程的記錄。畢業後做了幾年醫生,並忙於從事政治活動,無暇再入學深造了,此後也沒有任何學術機構授予他博士或榮譽博士學位。他的博士帽子是100%的假貨。 問:有人應該會認為,這是小事一樁啦!現在買一頂野雞大學的真博士帽子也花不了幾個錢。孫中山的歷史地位不在於他有沒有那頂方帽子。 袁:不過,這件小事證明孫公除眾所周知的好色外,十分好名。這對解讀他的一些重要行動很有用。為什麼明知自己沒有什麼行政能力,卻要別人宣誓服從他? 1921年在4月在廣州,不顧從陳炯明到蔣介石和黨內外各方人士普遍反對,卻硬要不足法定人數的國會選舉他為「正式大總統」?一般人眼中,虛名無補實事。孫文孜孜以求的偏偏是一頂大總統的峨冠!徒然增加了與掌握著廣東軍政大權的陳炯明的隔閡,也招致本來支持他的西南各省實力派的反對。 另一頂更大的假帽子是「國父」。這就涉及他的歷史定位了。 1940年3月21日,中國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會第143次會議決議:尊稱本黨總理為國父,以表尊崇。同年4月1日根據中常會的決議,國民政府明令全國自是日起,尊稱總理孫中山為中華民國國父。這是「國父」的由來。理由呢? 「孫中山先生倡導國民革命,手創中華民國,更新政體,永奠邦基,謀世界之大同,求國際之平等,光被四表,功高萬世」。這是裝扮蔣介石黨國體制合法性的表演。 「光被四表,功高萬世」是直接抄襲歷代歌頌帝王的馬屁文章。切莫以為這是陳年舊事!君不見現在仍有人演唱:老孫思想或中國模式「世界意義」頌!專制不除,必有清客專司歌功頌德。 至於孫中山如何處理國際關係,大家知道他在這方面的記錄並不光彩,不必多費唇舌了。說他倡導革命,這合乎事實。他的貢獻可以歸納為: 1、首倡者。更由於1896年清政府駐英公使在倫敦違法拘禁,使他名聲大噪,成為中國革命的符號。 2、籌款。興中會、同盟會籌集的60萬元左右的捐款中,孫文出力頗大。 3、提出一套理論:三民主義,五權憲法,革命三階段論。 不過,辛亥革命後,南京臨時政府和「獨立」各省發布的文件,大家都把老孫這些論述忘掉了。 1912年8月,同盟會改組為國民黨,提出五條綱領,孫味淡薄。第四條「曰採用民生政策,將以實行國家社會主義,保育國民生計,以國家權力,使一國經濟之發達均衡而迅速也」,似乎有點民生主義的影子,但是,根本沒有提及孫文主張的核心:土地國有。到了1913年3月國會召開前夕,宋教仁草擬的《國民黨之大政見》洋洋灑灑十條政策主張,更看不見民生主義的影子。什麼五權憲法、三階段論等等符咒,人們早就置諸腦後;直至20世紀20年代,國民黨建構黨國體制,這些論述才被吹捧到天上去。 至於「手創中華民國,更新政體,永奠邦基」就更值得斟酌了。 中華民國是革命派、立憲派和北洋實力派三者聯手的產物,不是某個人「手創」的。即使以革命領袖來說,也是群星燦爛。 直接談到武昌起義,則明顯與孫中山沒有多大關係。 武昌起義主要是當地秘密革命組織文學社、共進會發動的。他們與同盟會關係並不密切。在保路運動高潮中,他們策劃趁機起義。中部同盟會總務會議長譚人鳳到武昌,促進了文學社和共進會的和解,對8月下旬成立起義的統一指揮機構有所助益。 1911年,孫文一直在北美籌款,遠離革命活動的中心;「手創」云云,不知從何談起。 譚人鳳、宋教仁等人1911年7月31日在上海組織中部同盟會,實際上是對孫文不滿的產物。他們力圖糾正孫文的偏差(興中會、同盟會所謂十次革命,八次在 廣東,廣西、雲南各一次),把工作重點轉移到長江流域。它的章程的一些條文,也蘊含與孫文的錯誤劃清界限的意思。 其主要領導人之一譚人鳳說:「中山本中國特出人物也,惜乎自負雖大而局量實小,立志雖堅而手段實劣。觀其謀舉事也,始終限於廣州一隅,而未嘗終籌全局;其用人也,未光復以前,視為心腹者,僅胡漢民、汪精衛、黃克強三人,既失敗而後,藉為手足者,又僅陳英士、居覺生、田梓琴、廖仲愷輩,而不能廣攬人才;其辦黨也,又以個人為單位,始則放棄東京本部,專注重南部同盟,繼者拒舊日同人,邀新進別開生面,非皆局量之小,手段之劣乎?至揣測華僑心理,知必發難後始能籌款,遂不計成敗,嗾人輕舉妄動,敗後無力維持,則尤其失人心之處也,以故前後舉發十數次,靡費及數百萬金,無一成功之效果,卒至進退失據,不亦可惜哉!」 美國也有稱國父的。但這是民間的評價,而且說的是一些人,即所謂建國諸父;不像中國自古以來就奉專制帝王為神,寫入法律,動用暴力,動員暴民,誓死捍衛! 對中國史學家說來,面對權勢,需要學習古希臘哲學家狄奧根尼的獨立不羈的精神。他拒絕亞歷山大大帝的施捨,傲然說:「我希望你閃到一邊去,不要遮住我的陽光。」 2‭.‬主要功勞是「推翻兩千多年的帝制」? 問:那你同意「辛亥革命推翻兩千多年的帝制,應該載入史冊」的說法嗎? 袁:這個老調子也經不起推敲。現代社會,有沒有皇帝無足輕重。重要的是專制制度是不是結束了?辛亥革命顯然沒有完成這個歷史任務。 問:那麼,辛亥革命的收穫是什麼? 袁:我認為有三大勝利成果: 第一,立即實現了言論自由。 壓制消除,報刊蜂起,監督政府和公眾人物,非常直率。 著名記者黃遠生罵袁世凱:「自其在滿洲時代得勢以來,即慣以收養遊民為得策。雞鳴狗盜之士,以袁門為最多……故袁氏盛時,感戴其恩德者,滿坑滿谷。民國既立……彼以為天下之人,殆無有不能以官或錢收買者」。 他對孫文的定評是「大言無實」!與廣東人稱之為「孫大砲」相呼應,可謂不謀而合,異口同聲! 1912年4月19、20兩天,孫文正式交權20天,戴季陶(筆名天仇)就在上海《民權報》上歷數袁世凱的六大罪狀。一個月後,他乾脆以《殺! 》為題,在報端大書:「熊希齡賣國,殺!唐紹儀愚民,殺!袁世凱專橫,殺!章炳麟阿權,殺!此四人者,中華民國國民之公敵也。欲救中華民國之亡,非殺此四人不可。」總統、總理都在死刑榜上,卻不見袁世凱跨省追捕他! 1912年2月,章士釗從英國歸來,以非盟員身份出任同盟會機關報主筆,主持該報的編輯工作。三月初,臨時政府內務部頒布《暫行報律》,他立即嚴厲抨擊:「本報對於內務部的《報律》,其所主張,乃根本的取消!無暇與之為枝枝節節之討論! 」對同盟會也毫不客氣,指出它作為革命組織的任務已經完成,應該「即行解散」,「會名理宜消滅」,改組為政黨後,務必認識「政黨者,與國會相依為命者也。」 北洋時期,儘管有來自掌權者和暴民對言論自由乃至報館和記者生命的侵犯,但相對而言,它是20世紀中國言論自由最好的時期。這是辛亥革命的巨大貢獻。 第二,一舉建立了三權分立的政治架構。 直到1926年4月段祺瑞在馮玉祥和國民黨脅迫下離開政治舞台為止,中國政壇風風雨雨乃至驚濤駭浪,卻有一條不變:掌權者總是不敢忘記,一定要維持這個架構,通過國會選舉來確認執政的合法性。 第三,對以三綱為核心的前現代意識形態的衝擊。 皇帝退位了,君為臣綱失去依據;自由、平等、法治開始成為朝野各界的習慣用語。新舊思潮的激盪在社會生活各個層面蔓延,新文化運動進入新階段。 3‭.‬資產階級軟弱是失敗的原因嗎? 問:不過,辛亥革命帶來的軍閥混戰和貪污盛行也不能低估。通常認為這些都是革命不徹底,讓舊官僚混入帶來的惡果。你怎麼看? 袁:當時政軍各界的確腐敗成風,不過,這正是現代民主國家成長中帶普遍性的現象。不要一講貪污,就聯想到民國官員中原清代文臣武將,把這一瘟疫說成是「舊社會遺留下來的」。他們中有些公認是清廉的;段祺瑞就是其中一個;徐世昌也無可指摘。革命大潮中湧現的「新貴」,不少卻是著名的行賄受賄者。吳景濂是奉天諮議局議長,算是立憲派吧。武昌起義後,他迅速轉向支持革命,是臨時參議會(參議院)17位代表之一,參與了第一屆臨時大總統選舉和臨時政府組建。可是,1923年曹錕賄選,他竟是主要組織者! 武力消滅不了腐敗。革命再起,腐敗再生,屢試不爽!國民黨用武力統一中國、建立黨國體制後,更是回復到晚清貪泉氾濫的光景。實踐反覆證明,只有分權制約加民主、法治,方能遏制貪污。 問:為什麼會有「軍閥混戰造成國家災難」的歷史觀念? 袁:誰是軍閥就是一個難於界定的概念。北洋系的領導人都被目為軍閥。 1922年6月陳炯明與孫中山反目後,也給戴上一頂軍閥帽子。一個合理的追問是:在這個月之前,他是支持孫文的主要力量,算不算軍閥呢?再追問得徹底一些,孫文與一些被稱為軍閥的人,比如吳佩孚、閻錫山有多大差別? 問: 可是,辛亥革命的三大成果都未能鞏固。歷史教科書說這證實了中國資產階級的軟弱,他們不敢發動工農,導致革命就半途而廢。你怎麼看? 袁:我的看法正好相反:辛亥前後是中國資產階級最強大的年代。這是歷史事實,而與人們的價值觀無關。 上海是全國最大的經濟中心。它的政權是怎樣轉移的? 革命爆發前,那裏已經有一個商人支配下的自治政權:在上海道支持下,1905年11月3日成立了由上海紳商組成的上海城廂內外總工程局,管理上海的戶籍、警政、消防、衛生、馬路、電燈、稅捐等等事宜。機構分為議會和參事會,後者為執行機構,並附設一個裁判所,裁判違警事件和民刑訴訟案件。儼然一個地方政權!那些頭頭腦腦幾乎都是商會的領導人,商會還擁有自己的武裝——商團。 1909年1月清政府頒發《城鎮鄉地方自治章程》,依照章程規定,經兩江總督批准,總工程局易名為上海城廂內外市政公所。1911年11月初的上海起義,是在上海市政公所由公所的主要領導人李平書和同盟會的陳其美等共同商議安排的。商團是民軍的重要組成部分;警察也大都聽命。 廣州新舊政權交替比上海更加平穩。1911年10月25日紳商在文瀾書院開會討論獨立問題,決定與革命黨人聯絡,但沒有明確宣布獨立。10月29日「九善堂、七十二行總商會在愛育善堂集議……經公決承認共和政體,旋議定用正式公文呈告總督。一面舉辦商團,一面公舉代表至港,向黨人總機關宣達意旨。」消息公開,滿城就爆竹震天了。兩廣總督張鳴岐不承認,第二天全城罷市。沉寂幾天后,爭取到水師提督李準轉變態度,支持共和,情況大變。11月8日,各商會、善團和軍政學各界代表近千人在總商會集議後便宣布獨立,選舉都督,一致贊成人道主義,不分滿漢。第二天,張鳴岐捨棄眾人推選他做的都督位子,逃入沙面租界。各界代表另行推舉革命黨人胡漢民為都督,政權的和平轉移大功告成了。 其他各省商人、知識階層均在這次革命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顯示了民間社會的巨大威力,看不到什麼軟弱的影子。不要忘記,直至20世紀20年代,中國的資產階級一點都不軟弱。他們不但在經濟領域艱苦奮鬥,而且組織了自己的團體,經常發表政見,甚至組織「國是會議」,草擬憲法草案,力圖組織商人政府。後來國民黨以軍力為後盾,一再打擊和控制他們,銳氣才逐步喪失。 問:很多人認為辛亥革命是不徹底的,覺得革命的軟弱性是表現在不敢發動工農。你同意嗎? 袁:這個念了多年的八股是不符合實際的。工農不是抽象的。工農捲入革命的方式,取決於當時的社會條件。辛亥革命前後,工農的主要組織形式是幫會和民團、土匪。其實,他們都以「民軍」、「革命軍」等形式廣泛參與了辛亥革命。戰鬥時間最長的四川,那些以袍哥為主體的保路同志軍,正是發動得非常充分的工農。不過,這些工農的表現並非都是正面的。以廣東來說,那些進入廣州的民軍,除少數外,完全不知什麼叫軍紀,搶劫、賭博、吸毒、姦淫,甚至當街生劏仇人,挖取心肝吃用。為了遣散這些民軍,各省不知費了多大勁,財政也不堪重負。這樣的發動工農,千萬別輕易嘗試。 4‭.‬是誰毀了辛亥革命? 問:那麼辛亥革命失敗的原因究竟在哪裏? 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確定:辛亥革命失敗的標誌是什麼? 三權分立架構被摧毀,言論自由被扼殺,革命的主要成果被拋棄,革命也就終結了。具體時間是1926年4月19日段祺瑞在馮玉祥的國民軍脅迫下宣布下野,他挽救共和的最後努力失敗,是辛亥革命終結的標誌。 問:時間那麼長? 袁:1640年的英國革命,到1688年的光榮革命才告一段落。革命摧毀了原有社會架構,要重建新的架構,談何容易! 袁世凱死後,北洋武將群龍無首,各派爭權奪利,固然是內戰重要根源。國民黨旗下各派不也是兵戎相見,直至抗日戰爭才止息嗎?我看不出,這些革命口號震天價響的同志,與北洋兄弟有多大差別。 歸根到底,這是革命必須付出的代價。「乃知兵者是凶器,聖人不得已而用之。」(李白:《戰城南》)千萬不要輕易動刀槍!如果堅持在大清帝國內部進行改革,內戰不息的局面應該可以避免。戰勝者總是把他們打倒的對像說成無可救藥,與實際情況往往出入很大。 問:是否因為當時的人們也像現在一樣,對改革絕望了?尤其還是異族皇朝。 袁:一個敢於把科舉廢除、把一千多年來已成為社會習慣的中華法系廢除的政權,已著手推行地方自治,預計用九年時間預備立憲,從基層、縣、省到中央,都建立起三權分立政治體制的政權;怎能說成是「假改革」、「無法繼續進行改革」呢? 政治宣傳和學術研究是兩回事。 現代社會要發展,穩定和改革是相輔相成、不可或缺的兩個輪子。過去老說不掃除軍閥中國就沒有希望。其實,袁世凱死後,對穩定最大的威脅來自以孫中山為代表的極端勢力。 問:這個說法非常新鮮。有根據嗎? 袁:請看四大事實: 第一,十來個人關起門來,急速制定和頒布《臨時約法》,把政治體制從總統制改為內閣制,架空已經當選的大總統袁世凱,招惹袁氏反撲。府院之爭,議員全面腐化,也是這個憲法文件漏洞百出招致的災禍! 第二,孫文和國民黨,眼睛只盯著奪取最高權力,沒有完成從革命組織向民主政黨的轉化,沒有把健全民主、法治作為首要任務。他們錯誤地發動「二次革命」,授人以柄,讓袁世凱找到藉口,使國會停止運作。發動歷時五年的「護法戰爭」,本身做了很多違法勾當,而對國家發展,了無建樹。發動北伐戰爭,結果是建立了一個專制的黨國體制! 第三,出爾反爾,與力主「聯省自治」,建立廣東「模範省」,進而建立美國式聯邦的陳炯明決裂。廣東戰火重燃,熄滅全國內戰的計劃破產。 第四,與蘇俄和馮玉祥聯手,操縱學生運動,使段祺瑞苦心組織的收回關稅主權的各國關稅會議,和冀圖效法費城會議的制憲會議功敗垂成。 辛亥革命因此徹底終結。在此之後,歷史進入一個新階段:如何走出黨國體制,回到辛亥,超越辛亥! 問:如果概括來說,辛亥革命留下什麼教訓? 袁:每一件事都一言難盡,都應寫成一篇長文來解釋。上述觀點,必然引起許多人圍攻。不過,學者總要不計利害,說點真話。學術必須多元並存,激盪切磋。研究和表達的自由,是國家健康發展必不可少的條件。這些一得之見,如能引起一些人思考,我的責任就完成了。 至於教訓,最主要的一條,是一定要有很多人堅忍不拔,致力於普及現代文明的知識。非常痛心,災難來自於整個國家的思想文化水平不高,社會精英思想水平不高,他們對現代社會缺乏應有的認識。以孫文來說,就仍然受「朕即國家」的舊思想支配。 他說:革命「必須在唯一領袖之下,絕對服從。」「我是推翻專制,建立共和,首倡而實行之者。如離開我而講共和、講民主,則是南轅而北其轍。」 面對這些矚目驚心的事實,拜託關懷國運的諸君子,千萬不要再用「傳統」或「國性」為藉口,構築抵禦現代文明在中國落實的思想堡壘!興之所至,你們高興玩《尚書》、《周易》、《論語》……就盡情玩吧。但請不要忽悠中國人,說這裏有計算機和最好的憲政! 2011年10月4日 原载《阳光时务》第4期 www.isunaffairs.com 声光影像,多维体验,越互动、越精彩,都在《阳光时务》iPad版。弹指之间,触摸真相。 iPad: http://ipad.isunaffairs.com Android系统: http://android.isunaffairs.com PC电脑: http://emag.isunaffairs.com 手机:请下载Zinio阅读器,并确保已在PC上访问并注册http://emag.isunaffairs.com 一五一十部落原文链接 | 查看所有 0 个评论 阳光时务的最新更新: 「饿死和被饿死是有区别的」:专访《毛泽东的大饥荒》作者 / 2011-10-07 11:20 / 评论数( 0 ) 大饥荒是有意为之 / 2011-10-07 11:15 / 评论数( 0 ) 革命新發現 文/长平 / 2011-10-06 14:21 / 评论数( 14 ) 我们脚下的土地,从来不属於我们 / 2011-10-03 19:10 / 评论数( 0 ) 买房子,或关於现实与诗歌的吐糟 / 2011-10-03 19:07 / 评论数( 1 )

Read More

长平:我愿意把我的恐惧说出来

作者: 长平  |  评论(1)  | 标签: 时事观点 好久没看消息,刚看到今年3月的一个删帖通知。那就再贴一回。 您好!非常抱歉,接有关部门通知,您的文章《长平:我愿意把我的恐惧说出来》被删除,请谅解,感谢您的支持。 2010年 8月 03日 长平:我愿意把我的恐惧说出来 http://www.chinese.rfi.fr/%E4%B8%AD%E5%9B%BD/20100803-%E9%95%BF%E5%B9%B3%EF%BC%9A%E6%88%91%E6%84%BF%E6%84%8F%E6%8A%8A%E6%88%91%E7%9A%84%E6%81%90%E6%83%A7%E8%AF%B4%E5%87%BA%E6%9D%A5 作者 凯文 在今天的中国新闻媒体领域,有一个令人瞩目的时政评论作者群体,他们年龄大多在三四十岁,年富力强,思维活跃,用平实易懂的文字针砭时弊,把自由的精神一点一滴地带到公共生活中。南都传播研究院首席研究员长平先生就是这个群体的典型代表。2008年他发表的《西藏真相与民族主义情绪》在中国互联网上引发了激烈论战,促使人们更加反省日常政治宣传中的民族主义。在近期举行的“中欧社会论坛”上,本台记者采访了长平先生。 RFI:长平你好,在这次的中欧社会论坛上,你发言表示,中国的新闻自由必须更加明确化、精细化,必须把新闻自由分成若干个层次来看待。你能不能为听众朋友们简单谈一下这个问题? 长平:我认为,中国的管制和反对管制都有粗鄙化的倾向。所谓管制,通常只是告诉你“什么不准、什么可以”,没有更多道理可讲,这就会导致人们的反抗也更加粗鄙化,大家只是想突破禁令,看看什么可以做,而“可以”之后,更进一步,我们怎么去做?哪些可以做得多一点、哪些可以做得少一点?我们通常没有一个精细的思考。 就言论自由而言,它其实不是一句话就可以说明一切的——要么自由、要么不自由。按照西方学者的分类,“言论自由”通常会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保证自由的意见市场,让真理显现出来;二是民主政治的需要,即用舆论来监督公权力;三是个人自我表达的自由。在西方,最重要、最自由的是民主政治的需要,这也是最难被剥夺的自由。但是在中国,这一方面是最容易被剥夺的,甚至在某些具体时候完全没有。 同时,由于没能细分出个人表达的自由,比如一些先锋艺术或者色情言论,大家会不假思索地一竿子打尽。只有通过细分,通过具体的讨论,大家才能明白言论自由包含的内容和层次,以及“这一次被禁止的是什么样的自由”,它可不可以讨论,或者可不可以有更多的空间延展?而如果要么“是”、要么“否”,这就是一个很麻烦的问题。 经常我们谈到自由,就说“世界上没有绝对的自由”,这就推到了一个极端的状况,而事实上我们并不是生活在极端状况中的,所以我们需要在中间地带进行一个细化的思考。 RFI:你曾经用一种很坦诚的语气说过,当你自己的文章受到攻击时,你本人受到压力时,也会觉得害怕,那么是什么原因支撑你在媒体这条路上走下去? 长平:我认为,在专制制度之下,绝大多数人多多少少都会处于恐惧之中。那么我愿意把我的恐惧、我的胆怯说出来,和很多人分享。 有时候我写了一些文章,大家好像觉得很勇敢。实际上我想告诉大家,我也是一个很害怕的人。但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怎么办?我并不希望大家都要有保证之后,我们才行动,比如明天、明年,或者五年之后、十年之后。(如果)我们有希望,那么我们今天就行动。但是有时候,我们暂时看不到希望,眼前一片黑暗,未来也很渺茫,这时候我们非常绝望,是不是应该放弃?而我经常鼓励自己,在绝望中也要寻找希望,在最艰难的情况下,也要坚持自己的原则,坚持内心的理想驱动去做事情,这是更有价值的东西。所以,我确实很害怕,但是我会告诉自己这时候更需要行动。 RFI:很多人都提到,今天中国新闻不自由的现状,一方面是由于官方的审查,另一方面是自我的审查,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自我审查比官方审查更有效。那么你认为要突破这种现状,关键在什么地方? 长平:这个社会是一个整体,个人审查是官方审查的一部分。如果只有官方审查,这种审查是不可能完成的。官方通过某种体系,让你可以进行自我审查,达到管制的目的。 而要突破这种审查,我倒不主张大家都去飞蛾扑火,一下子撞死,但是我们不要放弃,要去试探。在这种时候,一切都是不确定的,我们不知道空间界限在哪里,除非我们去试探。一点一点地扩展,这个空间就会越变越大。可能到了某个时候,它就会突然打开更大的一条缝,然后是一扇门,看到了更多的光亮。 RFI:但是,一方面我们需要不断突破限制,扩展媒体的空间;另一方面,大众媒体又必须时时刻刻自我反省。由于中国社会某些领域缺乏比较有效的自律机制,大众媒体就作为评判者的形象出现,导致了关于“媒体专制”的批评。你觉得中国的大众媒体应该在专业问题上扮演一个什么角色?它的界限在哪里? 长平:我认为媒体在专业问题上应该有更精细化的发展。我们不应该在一个粗鄙化的管理体制中,让自己也变成一个粗鄙化的对象,那是一种自甘堕落——即使你是反叛的姿态。 就媒体自律而言,我认为是非常必要的。我们不能说,突破了管制——比如官方说不要报道自杀事件,我们勇敢地突破了,我们要报道——就OK了,但是事实上,怎样报道自杀事件需要有更专业的态度:怎样采访才能不伤害自杀者的家属,怎样用照片才能表达对死者的尊敬,同时又能满足公众的知情权?这些需要有专业化的知识和态度。 再比如法制报道,怎样做到不干预司法,或者不形成“媒体审判”?这需要细分:在哪种情况下,记者应当毫不犹豫地去报道正在审理的案件?哪种情况下不应该掺和?我过去作为南方周末新闻部主任的时候,其实有一些很具体的标准。比如说,法官受贿,那就不存在干预司法的问题,因为他本身就是在犯法。或者程序性的规定法官没有遵守,比如必须经过审判才能确定一个人有罪。如果它没有经过审判就把一个人称为“犯罪分子”,那么这种情况下媒体是可以介入讨论、进行监督的。 但是另外一些情况,比如纯粹属于对法律条文的理解,记者和法官持不同的态度,这样可能就需要谨慎了,应当尊重法官的专业工作。 RFI:围绕富士康的自杀事件,出现一种比较反常的现象:很多人这一次反而支持政府对新闻的管制,理由是新闻的报道会导致更严重的消极的社会后果。那么你认为,在这个问题上,新闻没有是否应该出于职业伦理,对自身进行某些限制? 长平:这个案例的报道,的确涉及到媒体伦理的问题。媒体应该持自省的态度。在某些报道上,我觉得可能有不太恰当的表述,给读者造成一种“期待事件发生”的感觉。另外根据一些学者的研究,在自杀的报道上,是不是会产生“维特效应”——自杀报道会鼓励更多的人效仿?媒体应该谨慎。 但是在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看到,媒体报道的功效是多方面的,不是单一的,它可能还有另外的效果,比如说满足公众的知情权、以及对死者家属的安慰。如果发生了这么悲惨的事情,而从媒体反映出来的这个社会视而不见、歌舞升平,那么是一种不尊敬。 另外在中国情境下,有些案件得到媒体的关注,可能会促使相关事情得到政府的重视,这也是种舆论监督。甚至还有一种情况,如果报道得好,它可能会对想要自杀的人产生劝诫作用,因为这并没有解决当事人想要解决的问题,反而通过自杀给家人带来了悲痛。这样的话可能就起到劝诫作用。媒体应当综合考虑,最后做出判断。 一五一十部落原文链接 | 查看所有 1 个评论 长平的最新更新: 被滥用的秘密 / 2011-10-07 06:29 / 评论数( 1 ) 司法乱解释,女权仍隐身 / 2011-10-07 06:27 / 评论数( 2 ) 哪儿都是杏坛 / 2011-01-26 23:53 / 评论数( 9 ) “孝治”不能治国也不能治家 / 2011-01-24 18:31 / 评论数( 23 ) 【我爸是我爸……】长平复旦大学讲演记录 / 2011-01-23 00:44 / 评论数( 9 )

Read More

李劼 | 韩非学说的一币两面:帝王术和奴役术

流传中国千年不衰、至今尤盛的帝王术创始者,韩非,虽然并非一个净身阉宦,但此人向君王进言的口气,却与清朝慈禧太后膝下的李莲英相差无几。谓予不信,翻开《韩非子》第一卷第一篇《初见秦》,其开篇第一段,便可了然:   臣闻不知而言不智,知而不言不忠,为人臣不忠当死,言而不当亦当死。虽然,臣愿悉言所闻,唯大王裁其罪。――《韩非子·初见秦》   为了突出自己的忠心,韩非甫一开口便将“不知而言”、“知而不言”定为死罪。至于如何算作“不知而言”或“知而不言”,当是很难划分和认定的。只是如此定罪,必然造成臣子在君王面前不知言什么为智、说什么为忠的恐惧。还不啻臣子在君王面前的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自由被限制到最低限度,即便君王集思广益的可能性也被相应地缩小到几近于无的范围。而韩非之所以要把臣子的言论限制到如此严厉的程度,则无非是为了强调他自己所言的既智又忠。喜欢做人家的奴才并不稀奇,但把奴才做到如此份上,却实在罕见。   若说智商,韩非似乎高于孟轲;但孟轲再弱智,与君王说话却从来不像韩非这般低声下气。孟轲语君,不说耳提面命,至少也是中气十足;而且总是居高临下,从不示弱。倘若孟轲看到韩非这付十足的奴才腔调,定然蔑视。儒法两家,儒家虽然讲究君君臣臣,但在君王面前倒还不无骨鲠传统。先秦有孟轲,西汉有辕固生,东汉更有陈蕃、杜密等一干不要命的儒臣。与此相反,主张刑名的所谓法家,虽然有商鞅的雷厉风行,有韩非的阴狠老辣,有李斯毫不留情的杀伐决断,但在主子面前却一个比一个奴颜婢膝。这些法家代表人物的结局又非常反讽,没有一个落得好下场。商鞅被车裂,韩非被李斯用计害死,李斯父子双双被主子就地正法。若说誓死效忠,倒也算全都如愿以偿。   追根寻源,被后人认作法家先驱的管子,当年绝非如此低声下气侍奉君王。享有“春秋第一相”美誉的政治家管仲,不仅政绩蜚然,而且个性独具,风采照人。有关管仲的政绩,连司马迁都称道:   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史记·管晏列传》   有关管仲的个性,司马迁记载如斯:   管仲頉在青州临淄县南二十一里牛山之阿。说苑云齐桓公使管仲治国,管仲对曰:“贱不能临贵。”桓公以为上卿,而国不治,曰:“何故?”管仲对曰:“贫不能使富。”桓公赐之齐巿租,而国不治。桓公曰:“何故?”对曰:“疏不能制近。”桓公立以为仲父,齐国大安,而遂霸天下。――《史记·管晏列传》   今世所说牛人者,其时诸子之中,无疑管仲也。这就好比一个才干出众的雇员,为老板打工之际,毫不客气地先向老板提条件。天底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老板要雇员贡献才干如是,君王要臣子做出政绩亦如是。这与其说是一个有本事的人,需要满足自己的利益,或显示自己的个性,不如说是一个对自己充满信心的人,首先要让雇主懂得尊重雇员或者让君王懂得尊重臣子。以管仲的心胸,如此一再开价,并非仅仅是意在财富、地位,而更是在向君王标明,你我虽然君臣有别,但我管仲的尊严,不可轻视,更不容冒犯。   管仲如此心高气傲,当今商明文明社会的高级白领看在眼里必定心领神会。但当时的一些迂腐士子,恐怕很难理解。比如孔丘,就读不懂管氏三归。提及管仲的尊王攘夷功绩,孔丘盛赞:“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但是人问:“然则管仲知礼乎?”孔丘马上回答:“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又有问:“管仲俭乎?”孔丘断然回答:“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   不知孔丘倘若能读到韩非的“臣愿悉言所闻,唯大王裁其罪”,会发出什么样的议论。可以肯定的是,纠缠于等级观念的孔丘,不会懂得管氏三归,别有一番尊严在其中。管仲之所以敢向齐桓公步步进逼,是因为在管仲的心目中,君王和臣子之间,彼此是完全平等的:要我管仲效力可以,但你必须给我管仲应有的待遇。这在商业文明无疑是常识,却绝对不符合孔丘所遵奉的君尊臣尊君贵臣贱的等级观念,以致会作出“不知礼”和“焉得俭”的道德判断。殊不知,这样的道德判断,全然有违于齐国的民意民心。有关管仲所获得的特殊待遇以及管仲的功绩,司马迁在《史记》中如此写道:   管仲富拟于公室,有三归﹑反坫,齐人不以为侈。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强于诸侯。――《史记·管晏列传》   当然了,管仲的自尊,并非商业文明孕育,而是缘自华夏初民与生俱来的平等观念。在周室标榜尊尊亲亲之类的森严等级之前,臣子与君主说话,并没有仰视神明般的战战兢兢。《尚书·西伯戡黎》记载的殷臣祖伊,与商纣说话的口气,就算比不得管仲那么豪放,至少也有孟轲那样的义正词严。人的尊严,并非书本熏陶出来的教养,而是发乎生命底蕴的人文品质。倘若没有周、孔等级观念日深月久的侵蚀,华夏民族天然具有的平等观念以及人之为人的尊严,绝对不会丧失殆尽到在君王的权杖面前诚惶诚恐的地步。   春秋伊始,虽然周室周制已然数百年,但尊尊亲亲的等级观念,并没有像“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那样统摄天下众人之心。鲁僖公九年(公元前六五一年),齐桓公在葵丘之盟提出“尊周室,攘夷狄,禁篡弑,抑兼并。”后世所谓尊王攘夷,由此而起。这是对周室“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一个相当温馨的解构,温馨到了把孔丘小可怜感动得如醉如痴的地步。然而,尊王攘夷再温馨,骨子里却不再把当初周公建制时的等级尊卑当回事了。于是,就有了齐桓公向管仲步步进逼的三归一再表示敬意的非常之举,根本不管会有个叫做孔丘的破落子弟说三道四。因为齐恒公内心深处也像管仲一样,毫无等级尊卑观念。齐恒公有过作为公子小白的流亡经历,再加上齐国当初乃吕尚之封地,不以“尊尊亲亲”为然,而以“举贤而上功”治国(参见《淮南子·齐俗训》);因此,齐恒公身上既无公子哥儿养尊处优的纨绔习气,也没有姬氏家族等级森严的尊卑观念。尽管在鲍叔牙推荐管夷吾时,齐恒公有过犹豫:毕竟当年与公子纠争夺王位时,曾被管仲射过一箭,几乎丧命。但齐恒公听了鲍叔牙之于管仲才干的一番盛赞后,旧日恩怨顿时消解于一片赤诚的爱才之心。及至获得管仲辅佐,更是乐不可支,管仲要什么都答应。如此的求贤如渴,后世的君王之中,也就曹操可相比拟。   齐恒公和管夷吾的相知相善,与其说是君臣间的佳话,不如说是高山流水一类的美谈。对于管仲来说,从此英雄有了用武之地;而对于齐恒公来说,因为有了管仲的辅佐,得以成为春秋首霸(借用当今的天下首富之说)。可以说,生机勃勃的春秋时代,就是这对君臣以尊王攘夷的名义共同开创的。   历史的诡异在于,当初尊王攘夷之夷,乃一再北侵的南夷楚国。而后来对中原诸侯真正构成威胁的,却是最终吞并天下的西夷秦国。春秋时代的秦国,才刚刚崛起,除了野蛮,别无所长。及至秦穆公上台,才开始学习中原文明,不惜代价,网罗人才。诸如特地到楚国以五张羊皮换得虞国大夫百里奚,重用晋国亡臣丕豹,请出隐居的䞿叔,与百里奚一起,拜封为相当于丞相的左、右庶长。秦穆公由此大展身手,开疆扩土,跻身春秋五霸。秦穆公的成功与其说是野蛮之于文明的胜利,不如说是蛮力获得了文明的导引。或者说,中原人杰的加盟,使蛮秦摇身一变,成为强秦。   毋庸置疑,秦穆公时代的君臣关系,不说完全平等,至少毫无主奴意味。秦穆公虽然身为君主,但同时又是百里奚、蹇叔等臣子的学生。搏战有赖于野蛮,政治却需要智慧。这就好比西安以西的乡镇企业老板,请了上海的公司主管,绝对摆不出颐指气使的架子。而百里奚、蹇叔他们,也不可能像后来的韩非之于嬴政那样,在秦穆公面前诚惶诚恐。   秦国历史上君臣关系演变的一个重大转折,见诸商鞅进谏秦孝公,以献称霸之道。   公孙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将修缪公之业,东复侵地,乃遂西入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孝公既见韂鞅,语事良久,孝公时时睡,弗听。罢而孝公怒景监曰:“子之客妄人耳,安足用邪!”景监以让卫鞅。卫鞅曰:“吾说公以帝道,其志不开悟矣。”后五日,复求见鞅。鞅复见孝公,益愈,然而未中旨。罢而孝公复让景监,景监亦让鞅。鞅曰:“吾说公以王道而未入也。请复见鞅。”鞅复见孝公,孝公善之而未用也。罢而去。孝公谓景监曰:“汝客善,可与语矣。”鞅曰:“吾说公以霸道,其意欲用之矣。诚复见我,我知之矣。”卫鞅复见孝公。公与语,不自知跶之前于席也。语数日不厌。景监曰:“子何以中吾君?吾君之欢甚也。”鞅曰:“吾说君以帝王之道比三代,而君曰:‘久远,吾不能待。且贤君者,各及其身显名天下,安能邑邑待数十百年以成帝王乎?’故吾以强国之术说君,君大说之耳。然亦难以比德于殷周矣。” ――《史记·商君列传》   与当年秦穆公的求贤若渴截然相反,秦孝公只消身子朝王座上随意一歪,自然就会有商鞅这样的中原士子进宫巴结,而且还要私走宠臣的门路,才能得见。此刻的商鞅,无疑比不得当年的百里奚、蹇叔,让秦穆公感觉如获至宝;更难望春秋名相管仲之项背。像管仲那样理直气壮地向齐桓公一再提要求,在商鞅可是想都不敢想。商鞅能够做的只是,向秦孝公点头哈腰地献计献策,一计不成,又生一计。从帝道说到王道,从王道说到霸道,一直说到秦孝公大悦,方才感觉大功告成。商鞅未必不知道自己是在取悦君王,内心深处更是明知,秦孝公的喜欢霸术,“然亦难以比德于殷周矣”,但商鞅就是一味的奉迎,一味地寻求秦孝公所需所喜。   秦国从偏偶一方的蛮夷,壮大到一统天下的王朝,依次走过由微而显、由荒蛮到暴虐的生长阶段。经由秦穆公,蛮秦变成强秦;经由秦孝公,强秦变成霸秦;其后秦昭公企图帝秦,被赵相平原君等中原士子挫败。所谓帝秦,实质上乃是暴秦,其标记性的历史事件,便是秦昭公手下的白起在长平之战得胜之后,坑杀四十五万赵国降卒。可叹的是,中原士子的义不帝秦,并没有能够阻止秦国的最终称帝。秦昭公受挫的帝秦或曰暴秦之业,最后在秦始皇嬴政手里,如愿以偿。   倘若说强秦的标记是秦穆公利用了中原文化和中原士子,那么霸秦的标志则是中原文化经由诸如卫国人商鞅这类士子的臣服,完全匍伏于霸秦的军国主义。秦孝公要的是军国主义,而商鞅向秦孝公提供的,正是叫做霸道或者霸术的军国主义,如斯: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史记·商君列传》――《史记·商君列传》   用商鞅本人的原话来说,则是:   夫秦之所患者,兴兵而伐,则国家贫;安居而农,则敌得休息,此王所不能两成也。故四世战胜,而天下不服。今以故秦事敌,而使新民作本,兵虽百宿於外,境内不失须臾之时,此富强两成之效也。--《商君书·来民》   因此,在国与民之间:   民弱国彊,民彊国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商君书·弱民》   换句话说,国家必须凌驾于国民之上。国家利益高于一切。此乃军国主义的基本特征。二十世纪中叶的德国、意大利、日本诸法西斯国家,无不如此。商鞅巧舌如簧地把这种军国主义说成是: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史记·商君列传》   商鞅的厚今薄古,表面上是相对于孔儒的厚古薄今,实质上却是以所谓的“不法古”为名,为军国主义铺平道路,从而推动秦国更上一个台阶:由霸秦走向暴秦。可以说,二千多年之后,东瀛之国的法西斯军国主义,早在商鞅的政治主张里,就已现端倪。当年秦国向中原诸国发动的吞并战争,与日本法西斯以建立大东亚共荣圈为名的入侵中国,大同小异;骨子里都以野蛮强暴文明,以暴虐作践柔弱。商鞅变法,无论是对中国文化还是对中国历史来说,都毫无光荣可言,而是耻辱的标志。至于商鞅的结局,在秦孝公驾崩之后旋即遭到车裂,只不过是可以料想得到的报应罢了。   当时向强秦献计献策献媚献丑的中原士子,并非商鞅一个。商鞅只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例子。当野蛮向文明步步施虐之时,最为耻辱的还不是文明的柔弱,而是文化人的臣服。这种臣服不仅给当时天下的政治格局带来灾难性的后果,还给整个民族文化造成不可弥补的伤害。与卫国士子商鞅将自己绑上秦国的战车相对称、并且给后世的民族文化带来极大伤害的另一个中原名士,便是赵国人荀况。   商鞅在公元前三三八年被杀,荀况于公元前三一三年出生,卒于公元前二三八年,比商鞅之死正好晚了一百年。荀况在世之时,恰逢秦昭襄王嬴则当道。秦昭王做下的几件震动天下的大事,不可能不对荀况的思想和著述产生影响。一件是公元前二六 0 年的秦赵长平之战,一件是得胜的秦将白起坑杀四十五万赵国降卒,一件是随后发生的秦昭王企图称帝,还有一件是公元前二五六年的秦昭王灭东周。春秋时代的“尊王攘夷”,到了战国时代,以秦昭王野蛮的夷王灭尊,黯然落幕。   在秦昭王不可一世的铁蹄面前,同为赵国人的相国平原君,宁可国破家亡,也不愿向暴秦以帝秦俯首就范;魏国的信陵君盗窃兵符以救赵,楚国的春申君毅然发兵以助赵,更有齐国一介布衣鲁仲连,傲然蔑视暴秦而义不帝秦。惟有学问家思想家荀况,以截然相反的姿态,又是入秦考察,又是在《强国》篇中盛赞暴秦:   其固塞险,形埶便,山林川谷美,天材之利多,是形胜也。入境,观其风俗,其百姓朴,其声乐不流污,其服不佻,甚畏有司而顺,古之民也。及都邑官府,其百吏肃然,莫不恭俭、敦敬、忠信而不楛,古之吏也。入其国,观其士大夫,出于其门,入于公门;出于公门,归于其家,无有私事也;不比周,不朋党,倜然莫不明通而公也,古之士大夫也。观其朝廷,其朝闲,听决百事不留,恬然如无治者,古之朝也。故四世有胜,非幸也,数也。是所见也。故曰:佚而治,约而详,不烦而功,治之至也,秦类之矣。虽然,则有其諰矣。兼是数具者而尽有之,然而县之以王者之功名,则倜倜然其不及远矣!是何也?则其殆无儒邪!故曰粹而王,驳而霸,无一焉而亡。此亦秦之所短也。――《荀子·强国》   荀况虽然像商鞅一样心知肚明,秦国“粹而王,驳而霸”,从而认定“其殆无儒邪”,用商鞅的话来说则是“难以比德于殷周”;却偏偏要恭维经过商鞅军国主义调教的秦国,民是“古之民也”,吏是“古之吏也”,士大夫是“古之士大夫也”,朝廷更是“古之朝也”;从而得出了如此貌似很真理很公允的结论:“故四世有胜,非幸也,数也。是所见也。”这样的结论,足以让平原君、信陵君以及春申君乃至鲁仲连,全体瞠目结舌。   说荀况弱智,也许会伤害华夏民族的感情。但说荀况的平庸与其自身的怯懦互为因果,即因为平庸而怯懦,由于怯懦而平庸,恐怕并非失实。试问,倘若没有秦国的咄咄逼人和一再得逞,荀况会那么煞有介事地援法入儒么?商鞅跑到人家宫廷里献媚取悦是为做官,荀况如此礼赞暴秦为哪般?倘若不知其写作背景,还以为荀况是在发展孔儒学说;但仔细观察一下其著书背景,才明白荀况其实是受了秦国威逼天下帝秦的霸道气势的震摄,才不得不在君王的“仁眇天下,义眇天下”之外,加上一个“威眇天下”,不得不在自己的学说里掺入些许商鞅的主张。这与其说是荀况有思想,不如说是荀况没胆识。这就好比在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中国之际,中国的知识分子歌颂日本人是“古之民也”,日本官员是“古之吏也”,日本天皇是“古之朝也”;于是,日本军国主义“威眇天下”。真不知荀况这番颂秦,发生在秦军坑卒之前,还是之后。但不管是之前之后,作为深受暴秦荼毒的赵国子民,说出这番谀词,都是极其丢人现眼的。尤其是比之于赵相平原君的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荀况的谀秦很难让人不鄙视。   有其师,必有其徒。有荀况的谀秦在前,此后他那两个学生楚人李斯、韩人韩非的相继仕秦,也就顺理成章。或者说,荀况强调君权威严的君本主义学说,为李斯、韩非放弃自己尊严向秦王嬴政下跪嗑头,扫除了可能会有的心理障碍。于是乎,就有了本文开头所说的韩非写给秦王嬴政的那番叩首之言:“臣闻不知而言不智,知而不言不忠,为人臣不忠当死,言而不当亦当死。虽然,臣愿悉言所闻,唯大王裁其罪。”   有关韩非其人,司马迁如此写道:   韩非者,韩之诸公子也。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非为人口吃,不能道说,而善著书。与李斯俱事荀卿,斯自以为不如非。――《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在韩非与李斯的同门相残之中,韩非假若没有口吃,李斯恐怕不是其对手。当然,汉儒司马迁毕竟没有先秦诸子那样的学养,会把韩非的“喜刑名法术之学”,“归本于黄老”。反过来说,司马迁假如没有如此这般的糊涂,也不会将韩非与老子并列为传。因为事实上,韩非虽然在著述中劫持过老子学说,但韩非的帝王术在骨子里却是既承继了商鞅的军国主义的霸术理论,又师承了荀况的君本主义的威君学说。否则,韩非的著述,不会得到嬴政的如此赏识。   人或传其书至秦。秦王见孤愤、五蠹之书,曰:“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在这之前:   非见韩之削弱,数以书谏韩王,韩王不能用。于是韩非疾治国不务修明其法制,执势以御其臣下,富国强兵而以求人任贤,反举浮淫之蠹而加之于功实之上。以为儒者用文乱法,而侠者以武犯禁。宽则宠名誉之人,急则用介冑之士。――《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韩王的不能用韩非之说,既可说是韩王胸无一统天下之大志,也可说是韩非的学说实在太可怕。说儒者“用文乱法”,说侠者“以武犯禁”,还有“宽则宠名誉之人,急则用介胄之士”,在在处处,韩非都是在替君王着想。儒者侠客,名士武士,全都像是君王脚下的蚂蚁一般,韩非教君王想怎么踩就怎么踩。这确实很合乎想称霸天下的秦国君主口胃,但未必会让中原诸侯如韩王者愿意采纳。   毋庸置疑,韩非把自己也定位于可怜的蚁群,否则,不会向嬴政说出那么卑躬屈膝的话来:先给自己定妥死罪,再向主子表示忠心。这个帝王术的创始人,同时也是奴才哲学的奠基者。比起商鞅的军国主义主张,韩非的君主专制论,走得更远。   故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无私剑之捍,以斩首为勇。是境内之民,其言谈者必轨于法,动作者归之于功,为勇者尽之于军。是故无事则国富,有事则兵强,此之谓王资。既畜王资而承敌国之舋,超五帝,侔三王者,必此法也。――《韩非子·五蠹》   此番论说,几乎是韩非帝王术的总纲。韩非既把商鞅的厚今薄古推到极端:“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又把商鞅没有说明白的“有功者显荣”划分得更加清晰:“无私剑之捍,以斩首为勇”。商鞅还担心其霸术“难以比德于殷周”,韩非却断言:“超五帝,侔三王者,必此法也”。借用一句韩非之师荀况的话来形容,真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韩非之青,不仅胜于商鞅之蓝,也胜于其师荀况之蓝。脱胎于孔儒的荀况学说,虽然演变成了君本主义,但骨子里依然兼具儒、法两家的双重性。但韩非的帝王术却是一元的、极端的、毫无折衷可言的,从而是冷酷无情的,所向披靡的。这在战国时代,其形象当是嬴政的战车;这在二十世纪中叶的欧洲大地上,则应该化身为希特勒军队的坦克。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式的纳粹,比德国早了两千多年。德国的纳粹效忠的是其元首希特勒,中国先秦时代的纳粹效忠的则是后来号称秦始皇的嬴政。比起德国纳粹,中国两千多年前的韩非帝王术,更为阴暗,又更加奴颜婢膝。   真要说起来,商鞅虽然也跟韩非一样的效忠于秦国君王,但开口闭口,却总是国家当先。诸如:“治国贵民壹”(《商君书·民壹》),“国之所以治者三:一曰法,二曰信,三曰权(《商君书·修权》),等等。韩非却不同,每每下笔,总是君主为上。在商鞅的霸术里,国家已然凌驾于国民之上;而在韩非的帝王术中,君主更是高踞国家之上。有道是:   母不能以爱存家,君安能以爱持国?明主者,通于富强则可以得欲矣。故谨于听治,富强之法也。明其法禁,察其谋计。法明则内无变乱之患,计得则外无死虏之祸。故存国者,非仁义也。――《韩非子·八说》   韩非因此告诉君主:   故明主用其力,不听其言;赏其功,必禁无用;故民尽死力以从其上。――《韩非子·五蠹》   韩非根本不相信什么民爱国、君爱民之类的仁义说教,而坚信人君的威严,人君的至高无上,既高于民,也高于国。韩非心目中的圣明人君要的是,国民为之效力卖命,根本不必听他们说些什么。国民赞美也罢,抱怨也罢,人君不必当回事。立功的有赏,不听话的杀头。非常简单。诸如个人权利,思想自由或者言论自由之类,对韩非的帝王术来说,是根本不存在的。   故曰:道私者乱,道法者治。上无其道,则智者有私词,贤者有私意。上有私惠,下有私欲,圣智成群,造言作辞,以非法措于上。上不禁塞,又从而尊之,是教下不听上、不从法也。是以贤者显名而居,奸人赖赏而富。贤者显名而居,奸人赖赏而富,是以上不胜下也。 --《韩非子·诡使》   所有的个人权利,无论是家室财富,还是思想言论,通通都得被剥夺干净,否则,人君就会有“道私者乱”的危险。尤其是“圣智成群”,亦即是知识分子成堆,假如“上不禁塞”,那么等于是“教下不听上、不从法也”。这即是说,所有具有思想言论能力的人们都不能享有思想言论的自由,一如拥有武器的国民不能有“私剑之捍”。这样的韩非学说,嬴政能不喜欢么?更不用说以秦始皇自比的现代枭雄,能不喜欢么?倘若说,韩非学说像一枚硬币似的具有两面形象,那么翻过来是帝王术,翻过去则是奴役术。韩非奴役术的宗旨,在于彻底消灭国民的自由,彻底剥夺国民的权利。所有想要享有个人权利或者个人自由的人们,都被韩非列为去除对象,叫做“五蠹”,就像两千年后被称作黑五类的地富反坏右一样。   是故乱国之俗,其学者则称先王之道,以籍仁义,盛容服而饰辩说,以疑当世之法而贰人主之心。其言古者,为设诈称,借于外力,以成其私而遗社稷之利。其带剑者,聚徒属,立节操,以显其名而犯五官之禁。其患御者,积于私门,尽货赂而用重人之谒,退汗马之劳。其商工之民,修治苦窳之器,聚弗靡之财,蓄积待时而侔农夫之利。此五者,邦之蠹也。人主不除此五蠹之民,不养耿介之士,则海内虽有破亡之国,削灭之朝,亦勿怪矣。――《韩非子·五蠹》   学者,言古者,带剑者,患御者,还有商工之民,活跃于天下的士子市民,几乎被一网打尽。后世暴君希特勒想要清除的,也不过是犹太人而已。韩非设置的清除对象,竟然比希特勒想要消灭的还要众多。这与残酷镇压阶级敌人的红色革命倒是有一比。难怪枭雄有言:秦始皇算什么?   比起两千多年后的镇压反革命,秦始皇当然不算什么。但秦始皇毕竟有焚书坑儒,可算作嬴政在韩非光辉思想指引下、在李斯英明果断的建议下所做的清除异己之壮举。从列出五蠹到焚书坑儒,然后再比较后世的消灭犹太人和镇压反革命,横看竖看,翻过来看,倒过去看,都可以发现,韩非确实非常了不起。相比二十世纪人类历史上两次大规模的清除五蠹,韩非的思想要超前两千多年。可见,韩非、商鞅等法家人物,在毛时代的文革当中空前走红,绝非无心插柳,而是历史和逻辑的双重必然。   倘若要将韩非的帝王术和奴役术作个比方,那么颇类于金庸武侠小说《笑傲江湖》中言及的《葵花宝典》。那部武功秘笈造就的是东方不败,韩非帝王术炼成的则是叫做嬴政的秦始皇。有趣的是,东方不败习练《葵花宝典》先得自宫,而韩非低声下气地请求嬴政采纳所献帝王术的结果,却是自杀。说起来,希特勒的宣传部长戈培尔倒也是自杀的,只是相比之下,韩非自杀得更为窝囊。   秦王见孤愤、五蠹之书,曰:“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李斯曰:“此韩非之所著书也。”秦因急攻韩。韩王始不用非,及急,乃遣非使秦。秦王悦之,未信用。李斯、姚贾害之,毁之曰:“韩非,韩之诸公子也。今王欲并诸侯,非终为韩不为秦,此人之情也。今王不用,久留而归之,此自遗患也,不如以过法诛之。”秦王以为然,下吏治非。李斯使人遗非药,使自杀。韩非欲自陈,不得见。秦王后悔之,使人赦之,非已死矣。――《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从韩非《初见秦》里的“臣愿悉言所闻,唯大王裁其罪”,到“韩非欲自陈,不得见”,只得自裁了结,此情此景,真可谓怎一句报应得了?司马迁有评如是:“然韩非知说之难,为说难书甚具,终死于秦,不能自脱(《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司马迁没说报应两字,但报应之意,已在其中。正如杀人者,要偿命;以言怂恿人君剥夺臣民自由和权利者,岂能有什么好下场?但这也正好就是韩非帝王术和奴役术的特征所在:先将自己完全奴才化,并且誓死效忠,然后再教人君如何强迫全体臣民当奴才。或许,这也能算是一种以身作则。   理当承认,商鞅的霸术确实能让秦国称霸,韩非的帝王术也确实能让嬴政称皇称帝,但代价不菲。除了无数将士的生命,黎民百姓难免生灵涂炭,尚有国民的权利和臣民的自由。因为这是越过底线的暴力扫荡,这是毫无人性的征服行径。如此的血腥,如此的残暴,如此的野蛮,任何一个有良心有良知之人,都无法漠视。若说这是大一统必须付出的代价,那么请问,这样的大一统要来干什么?即便书同文、量同衡、车同轨确实不无文明的进步意味,也抵不上这样的人文代价。试想,以诸国和平协商的方式,难道不能抵达这样的进步?难道一统天下非得诉诸杀人无算摧残文化的野蛮?假如硬要说,暴秦的大一统是合情合理的,那么日本法西斯的大东亚共荣圈也就同样可以成立了。彼此都是由夷入主,籍暴力称霸,以杀人立国。历史的人文立场虽然是柔弱的,却是不可动摇的,绝不妥协的。因为历史是属人的历史,而不是杀人的历史;历史是人文的历史,而不是被帝王主宰的历史,更不是向威权和暴力屈服甚至顶礼膜拜的历史。任何诸如此类的野蛮,无论来自暴秦,还是出自日本法西斯,都是不能认同的。历代帝王,各色枭雄,或许会醉心于如此野蛮的一统天下,但无论是历史学家还是人文学者,更不用说什么思想家,假如这个民族还存在思想家的话,都没有理由为嬴政及其暴秦的如此统一天下,喝彩;同样没有理由向商鞅的霸术和韩非的帝王术,致敬。孔儒的君君臣臣等级观念尚且不能认同,更何况商鞅、韩非先后以军国主义、专制主义向秦国君主的称臣效忠?   比起商鞅的军国主义,韩非的专制主义更奴才,更无耻。商鞅的军国主义着眼于国家利益,着眼于国与国之间的逐鹿;韩非的专制主义却完全聚焦于君主的权威,聚焦于如何剥夺国民的权利和臣民的自由。倘若说,商鞅旨在称霸的军国主义,与马基雅弗里的《君主论》多少有些不谋而合,那么韩非意在教唆人君实施专制独裁的帝王术和奴役术,毫无政治上的合理性和合目的性可言。当一个国家面临灾难或者面临强敌入侵之际,商鞅的学说,还有圈点之处;国家确实需要用非常的手段,凝聚国民力量,共同赴难。然而,无论一个国家处在什么样的情境底下,韩非的主张,都是绝对不能采纳的。因为商鞅的学说,含有国家利益成份;韩非的主张,却惟人君是从,既剥夺国民的权利,也谈不上什么国家利益。倘若国民权利可称作私,国家利益可称作公,那么商鞅的学说,尚有公心可论。但韩非的主张,却除了向人君献媚,既不利于私也无益于公。作为一个中原士子,商鞅低头哈腰地向野蛮的秦国献策献身,无疑是可耻的;但相比之下,韩非诚惶诚恐地向嬴政进言,如何剥夺国民权利,如何取消臣民自由,比商鞅更奴才更阴暗。   司马迁在《史记》里有言:“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但说到韩非,司马迁却只是连连感叹一个说难者的最后被难。殊不知,要说报应,韩非远比商鞅轻得多。因为韩非学说的罪孽所在,远不啻得罪秦国的权贵,更是伤害到了普天之下的工商士子,黎民百姓,乃至后世一代又一代的知识分子。司马迁竟然将这样一个策士,与老子并列而传,实在是糊涂到了荒唐的地步。司马迁能从商鞅身上读出刻薄,怎么从韩非著述里就读不出阴暗呢?   倘若从商鞅、韩非再回首早先的管仲、晏婴,真可谓,判若云泥。管仲的风采毋须赘言,连司马迁都佩服不已。即便后来的晏婴,也别有一番风貌:   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命。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史记·管晏列传》   有道,无道;有行者,无行者;司马迁的《史记》,总算还能够有所区分,没有将管仲、晏婴与商鞅、韩非混为一谈。只是《史记》中有关韩非的这段文字,读来令人发噱:   今者所养非所用,所用非所养。悲廉直不容于邪枉之臣,观往者得失之变,故作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十余万言。――《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诸如“悲廉直”、“作孤愤”之类的词语,用在韩非身上,相当滑稽。虽然韩非确实有篇什叫做《孤愤》,以示怀才不遇。但这不过是尚未遇到嬴政罢了。看看韩非在《初见秦》里那种激动不已的模样,哪像个怀有“孤愤”的中原士子?孤愤之孤,在于独立不羁。在人君面前像韩非那么的低声下气,何来独立之有?而无独立,又从何说起孤愤之孤?至于“悲廉直”的廉直一词,更是与在君主面前卑躬屈膝的韩非无缘。而了无廉直可言,又从哪里悲起?这就好比韩非在《五蠹》中一面教唆君王清除士子市民,一面请求君王提拔“耿介之士”。说这太过阴毒,却似乎一派天真模样;说这太过残忍,却又像是为君王打扫清洁卫生一般的纯洁无邪。其实,韩非骨子里就是这样一具怪胎,阴暗到了不知什么叫做阴暗的地步,残忍到了不知什么算是残忍的程度。可叹的只是,自称承继孔丘理念的司马迁,不知为何如此情有独钟似地怜惜韩非。难道说,司马迁是看在韩非乃荀况弟子的份上,特意买荀况一个面子?抑或是韩非被同门陷害的缘故,所以深表同情?实在不明白。也许只能说,汉儒确实读不懂先秦诸子。   在李斯与韩非的这场同门相残之中,嬴政的角色既可憎又可笑。正如李斯、韩非与管仲、晏婴相比,判如云泥,嬴政与齐恒公,也是一抔黄土之于一壁高山。不要说齐恒公的心胸、智慧,嬴政遥不可及,即便是比之于秦穆公的气度,嬴政也显得委琐得不行。秦穆公当年为了网罗人才,不惜到楚国的俘虏群里赎得百里奚。得到百里奚之后,又通过百里奚网罗到了蹇叔,并且委以同样的重任。相比之下,嬴政为了得到韩非,先是以开战威逼韩王拱手相送。到手之后,却听信谗言将韩非扔进牢房。及至醒悟,赶紧命令放人,韩非已经被李斯成功除却。于是,嬴政惟剩后悔不已。   当初,嬴政逼韩王送人,无疑是行事霸道;听信谗言,当然是心胸狭窄;出尔反尔,是因为智力低下;后悔莫及,标明了赢政其实是个既不懂用权又不会用人的蠢货。倘若嬴政还有点智商,那么应该意识到,也正是像他这般野蛮而愚蠢的人主,才与韩非阴暗透顶的帝王术相般配。被这么一个浊物一统天下,既是天下的不幸,也是历史的喜剧。赢政王朝,二世而亡都算是长命的。嬴政的这场一统天下,非但不是什么伟业,还更像一出闹剧。剧中的所有角色,全都机关算尽,反误自己性命。对嬴政来说,则是因为其低智商的暴虐,断送了妄想永世长存的嬴姓王朝。倘若说,当年姬氏兄弟在以周室取代殷商之际的同室操戈,尚有几分悲凉在其中;那么嬴政王朝的兴亡,全然一出喜剧。后世感叹的只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嬴政其人就像其喜爱其热衷的韩非学说一样,除了权谋的阴暗和权力的暴虐,乏味之极;无论是文化品质,还是人格魅力,全都了无意趣,更无内涵。韩非的学说有多么的尊严丧尽,嬴政的统一就有多么的粗俗野蛮。堂堂荀况弟子如韩非者,竟然向这么一个粗坯战战兢兢地表示誓死效忠,实在是喜剧得可以。这幕喜剧的最后一笔,当是司马迁将如此诡异而滑稽的韩非,与智者老子比肩而立。这段历史与其说是满纸写着吃人,不如说是处处透着荒唐。   二 0 一一年九月二十七日写于哈德逊河畔 选自《中国文化冷风景》第七章  

Read More

长平:革命新發現

作者: 阳光时务  |  评论(0)  | 标签: 时事观点 , 言论 從年初「茉莉花革命」到最近的「佔領ةة」運動,再到持續發展的互聯網技術和觀念更新,一場深刻的革命正席捲全球。這場革命可能發軔於阿拉伯世界,可能燃燒於美國華爾街,但是全世界的權力玩弄者都將難以倖免。中國人將不是受影響受波及的對象,而是以新的方式,成為革命的主角之一。 文/長平 所有紀念辛亥革命的文章,無論作者本意如何,都必然映照現實。關於革命的正當性、革命的手段、革命的目的以及革命的後果,現實比歷史更迫切地需要答案。 而這所有的問題,又都被中國共產黨反覆論證過。該黨的歷史教科書告訴我們,當一個政府搞一黨獨裁、壓制民主自由、剝奪民眾權利和財產、導致民怨沸騰的時候,人民就有理由揭竿而起,通過暴力手段推翻政權,建立一個新中國。「槍桿子裏出政權」,暴力被賦予了天然正當性。革命者是個體英雄、民族救星和歷史偉人。 歷史又到革命關頭了嗎?在革命教科書中,這從來都不由統治者、中產階級和附庸文人說了算,而是由底層那些被欺侮和被凌辱的人來決定,那些未得賠償就被強制拆遷了房屋的人,那些蒙冤上訪卻被關押折磨的人,那些被工廠主剝削勞動苦悶到要跳樓自殺的人,那些僅僅寫了反對政府的文章就被判刑入獄或被跟蹤監視的人,那些因為腐敗工程而可能喪命於橋樑鐵軌的人,那些沒有基本醫療保障而在重病中被趕出醫院的人……前提簡單得不能再簡單,那就是「哪裏有壓迫哪裏就有反抗」。 革命的星火遍地閃爍。有上街「散步」抗議的,有圍攻州縣政府的,有阻斷公共交通的,有炸毀政府機關的,有衝上街頭砸車毀店的,還有持刀直奔警察局的……這些在歷史教科書中被譽為「革命火種」的事件,在現實中被稱為影響社會穩定的「群體事件」、煽動顛覆政府或其他犯罪行為,遭到嚴厲的打擊。正如「壓迫」與「反抗」的辯證邏輯所示,政府的「維穩」經費逐年上升。 當執政黨一邊歌頌革命以論證自己統治的歷史合理性,一邊壓制革命以維護一黨獨享的現實政權的時候,到底是執政黨背信棄義呢,還是革命的邏輯本身有問題? 早在二十二年前,當一場從來沒有稱自己為「革命」、甚至打著「擁護中國共產黨」的旗號的學生運動遭到血腥鎮壓之後,一些學者開始反思「革命」的問題。他們指出,通過暴力革命獲得政權的組織,必然患上暴力依賴症,繼續以暴力維護政權,產生新的暴君或專制統治,從而導致新的暴力革命發生。如此周而復始,永無止境。這就是中國歷史上改朝換代的暴力循環。在這個過程中,無論興亡,都是百姓受苦。民主、自由和法治,除了作為幌子之外,從來沒有生長的土壤。 很多學者花了大量的篇幅論證改良較之革命的好處,其實大可不必。除了少數天生嗜血者,絕大多數人都知道,不流血的變革比流血的變革更好。儘管經過意識形態洗腦,暴力成為反覆謳歌的光榮歷史,但是我相信大多數人仍會恐懼暴力和戰爭。另外,遍及全球的和平主義思潮也會深刻地影響年輕一代中國人。 問題在於,改良怎樣發生?啟蒙如何生效?如果不改變一黨專制,別的改革是否都是治標不治本,從而半途而廢?如果是這樣,那麼執政黨放棄一黨專制的動力何在?李澤厚先生在倡導「告別革命」之後,最近以慈禧太后為例,開出的藥方是「只要給予充足時間,變化就會發生」,「只要保證她的利益,可以慢慢來」。 這無疑是「相信政府」的另一種說法。且不論政府是否可以相信,單說多久才是「充足時間」呢?六十年是嗎,一百年呢?在這漫長的時間之內,幾代人的個體命運,就應該心甘情願地成為歷史發展的代價嗎?而且,就當代中國的情況而言,為什麼前三十年會走向黑暗呢?如果黑暗之後統治者自當覺醒,那麼如何避免再次陷入黑暗?如何避免「黑暗——覺醒——黑暗」的歷史循環呢? 楊小凱先生曾經在反思和反對革命的時候,也開過一個藥方,那就是等待國際環境,尤其是台灣和香港的壓力。壓力足夠大的時候,變化就會發生。這也必將面臨這樣的質疑:前三十年西方社會民主自由的壓力不夠大嗎?如果說非要等到經濟壓力足夠大,大到國家面臨崩潰邊緣,變化才會發生,那麼如何解釋當下的朝鮮政局?而且在這場資本主義經濟危機中,「中國模式」還被論證為優勝者,香港台灣也難擋赤化,這是否意味著民主自由永遠也不會到來? 醉心於甘地式的非暴力反抗的朋友,也必須直面這樣的現實:既然高呼「擁護中國共產黨」口號的運動,都會被視為過分激烈,像甘地那樣公然拒絕承認現政權、一再組織民眾靜坐示威、有組織地當眾撕毀當局頒發的居民身份證等行為,恐怕早已經受到跟暴力反抗一樣的懲罰了。 暴力反抗必然帶有報復社會、傷及無辜的後果,實為悲劇中的悲劇。但是,譴責暴力反抗的人們也必須回答這樣的問題:像江西撫州炸毀政府機構的錢明奇那樣的不幸者,他們的出路何在?在實施爆炸之前,錢明奇已經上訪十年,而且通過寫微博等方式公開自己的絕望處境,得到的社會反饋,無非是鼓勵他只有實施暴力。 這時候,你總不能還輕描淡寫地對他說,辦法總是有的吧。非暴力主張者似乎會說,無論如何被欺凌,你都必須忍著;實在忍不下去,寧可自殺也不殺人。然而,唐福珍等人不就是選擇了自焚抗議嗎?那些強拆者因此而有過半點遲疑嗎?再說,主張私有財產保護的人們也必須回答:當未經談判達成協議,也未經正當的法律程序,一群身份不明的人闖進家中拆你的房子,你是否有暴力反抗的權利? 在當下中國的社會語境中,「告別革命」、「反對暴力」等口號不僅顯得簡單粗暴,對底層民眾的處境毫無同情和理解,而且有壓制民眾抗爭權利、維護當局統治秩序的嫌疑——與李澤厚先生一同倡導「告別革命」的劉再復先生在一篇訪談中,就強調說「這種告別,執政者本應當是歡迎的」,但我沒讀到,他有無關心底層民眾是否歡迎。 值此辛亥革命百年紀念,諸多學者和媒體都對革命進行新的審視。談論革命再也繞不開「暴力循環」的門檻。於是學者們對革命進行了重新定義和闡釋。秦暉教授認為,革命未必流血多,如辛亥革命;改良未必流血少,如戊戌變法(「六四」也許是最新的例子)。張健先生把革命分為權力革命、政治革命和社會革命,從而細化了革命的價值。蕭瀚先生認為「當代中國就是革命的時代,革命已無法拒絕」,「不指望徹底非暴力,而是如何最大限度避免非正義的暴力」。這些對革命的重新發現,都具有豐厚而深刻的意義。 我問過不止一個熟悉政府內情的人,政府改革的動力到底何在?在這些人士中,相信「明君德政」者,顯然比普通民眾要少得多。他們一般會回答說,出於長治久安的目的。一黨之長治久安,本身就與民主政治背道而馳。如果有人期待從這個目的出發,改革到民主政體,那實在是癡人說夢。 但是,這些人通常會有一個迷惑人的說法,那就是開明專制,黨內民主或者部分民主。就算你接受如此民主,那麼到底什麼情況會影響這樣的長治久安呢?最後你會發現,並非西方發達國家把當局逼得臉紅了,也不是人們幻想的統治者利益爭鬥達到一種平衡結構,更不是當權者的良心不安,而是「維穩的壓力」。如果你繼續追問維穩的壓力到底是什麼?顯然並非學者的理性建設性批評,而是底層民眾帶有暴力傾向的群體性事件。 不是足夠的時間,不是足夠的外部壓力,也不是足夠的權力爭鬥,而是足夠的權利主張,讓政治變革產生可能。反對革命、痛恨暴力而又真切地希望社會進步的人們,應該研究的是,是否有可替代性方案,來置換或者分擔帶有暴力傾向的群體性事件產生的壓力。我個人的看法是,應該告別陳舊的權力遊戲,尋找新的力量。 無論是革命還是改良的主張者,都對古老的權力傾軋——改朝換代或者宮廷鬥爭——傾注了太多的熱情。他們相信權力的變革來自權力本身,民眾的命運來自國家的發展,個體的權利攀爬於歷史的階梯。 在最近的一個討論會上,我提出遠離權力爭鬥,拒絕宮廷秘聞,關注個體權利,支持新型抗爭。有將改革希望寄託於政府進步的人士,當場對我的發言表示失望。我後來認真反思,認為除了言辭可以更加溫和、表述可以更加清晰之外,我仍然會固執己見。幾千年來,宮廷政治浪費了太多的政治和社會資源。今天還有人對中南海內幕津津樂道,我只會把他當作一個舊時的說書人。 從年初的「茉莉花革命」到最近的「佔領……」運動,再到持續發展的互聯網技術和觀念的更新,一場深刻的革命正在席捲全球。這場革命可能發軔於阿拉伯世界,可能燃燒於美國華爾街,但是全世界的權力玩弄者都將難以倖免。中國人將不是受影響受波及的對象,而是以新的方式,成為革命的主角之一。 原载《阳光时务》第4期 www.isunaffairs.com 声光影像,多维体验,越互动、越精彩,都在《阳光时务》iPad版。弹指之间,触摸真相。 iPad: http://ipad.isunaffairs.com Android系统: http://android.isunaffairs.com PC电脑: http://emag.isunaffairs.com 手机:请下载Zinio阅读器,并确保已在PC上访问并注册http://emag.isunaffairs.com 一五一十部落原文链接 | 查看所有 0 个评论 阳光时务的最新更新: 我们脚下的土地,从来不属於我们 / 2011-10-03 19:10 / 评论数( 0 ) 买房子,或关於现实与诗歌的吐糟 / 2011-10-03 19:07 / 评论数( 1 ) 十年一觉广州梦:大陆抗议之都的衰落 / 2011-10-03 19:03 / 评论数( 3 ) 我們怎樣被洗腦?——專訪牛津大學研究員凱瑟琳·泰勒 / 2011-09-30 16:27 / 评论数( 2 ) 十年進退兩茫然 ——「9.11」以來的美國與世界 / 2011-09-30 15:53 / 评论数( 1 )

Read More

美国之音 | “五毛蛋”见中国

联络我们 | 繁體 | 简体 2011年 10月 04日 对比新闻:华尔街抗议,美国媒体真的禁声了吗? 伯南克:经济增长阻力大,减赤不可过猛 消息:刘晓波一年来首次获家人探监 图图:南非不给达赖喇嘛签证比种族隔离时期更糟 “五毛蛋”见中国 选择语言 Afan Oromo Albanian Amharic Armenian Azerbaijani Azeri Bangla Bosnian Burmese Cantonese Chinese Creole Croatian Dari English Worldwide French Georgian Greek Hausa Indonesian Khmer Khmer (English) Kinyarwanda Kirundi Korean Kurdi Kurdish Lao Learning English Macedonian Mandarin Ndebele Pashto Pashto – Deewa Persian Portuguese Russian Serbian Shona Somali Spanish Swahili Thai Tibetan Tibetan (English) Tigrigna Turkish Ukrainian Urdu Uzbek Vietnamese Zimbabwe – English 中文主页 节目介绍 视频点播 英语教学 粤语 藏语 关于我们 现场广播 点击收听 中文主页 新闻快讯 美国 中国 台湾 政治 经济与金融 人权 法律 更多主题 亚太 中东 欧洲 美洲 非洲 社会问题 教育 宗教 科学技术 劳工 军事与战争 灾害和事故 环境 健康 体育 生活方式 文化艺术娱乐 港澳 专题栏目 国会报道 对比新闻 媒体看中国 信息往来 政府声明 专题报道 图片汇集 互动空间 Facebook YouTube Twitter 读者评论区 网上服务 订阅新闻 掌上快讯 播客 聚合新闻 中文主页 中文主页 更新时间 2011年 10月 04日 星期二 07:31 PM 格林威治标准时间 聚合新闻  2011年 10月 04日 “五毛蛋”见中国 记者: 齐之丰 | 华盛顿 “五毛蛋”近两天来成为中国官方媒体欲说还休的话题,中国用户最多的新浪微博的一个最新的不能搜索的禁忌词,中国网民热议的话题,中国国庆节假日的娱乐谈资,以及无数有志于幽默写作的网络写手的创作题材。有关“五毛蛋”趣闻,请听美国之音记者齐之丰的详细报导。 TEXT: 用中国网民的流行语来说,“五毛蛋”究竟是什么东东呢?对“五毛蛋”这一话题好奇的人要想在中国微博用户最多的新浪微博看看网民对“五毛蛋”究竟有些什么议论,不能直接搜索“五毛蛋”,因为搜索之后会被告知:“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搜索结果未予显示。” *“五毛蛋”的原产* 要想了解“五毛蛋”的来龙去脉,就要搜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简称“北航”)。虽然“五毛蛋”目前已经有些陷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真假莫辨的境地,但毫无争议的是,“五毛蛋”风波起源于10月2日中国官方媒体发布的一条简讯: 【国庆日,北航学生向温家宝报物价】“鸡蛋多少钱一个?”温家宝来到北航学生食堂,向正在吃饭的范祺锋同学问。“一个鸡蛋、一个鸡蛋饼、一块腐乳共2元,鸡蛋好像5毛钱一个。”范祺锋答道。总理又关切地问:“这顿饭一共花了多少钱?”“再加上5个包子,一碗粥,一共花了4元钱。” 官方媒体的四块钱早餐和“五毛蛋”消息一出,立即在中国网民当中一“蛋”激起千重浪。网民大都表示,难以相信北京还有如此营养充足的早餐才四块钱。更多的人则是坚决不相信北京还有五毛蛋,认为五毛蛋是20世纪的价格。 由于新浪微博及时地把“五毛蛋”设立为不能搜索的禁忌词,人们只能曲线找蛋,通过“北航”来搜索“五毛蛋。”截至星期二10月4北京时间午夜时分,通过新浪微博搜索关键词“北航”,可以得到三十万零七千多条微博,其中绝大部分说的都是“五毛蛋”。 *“五毛蛋”乃今日中国缩影* 两天来,成千上万的中国网民对“五毛蛋”议论纷纷,观点纷呈。网民的观点大致可分成两大类。一类认为,“五毛蛋”是子虚乌有的谎蛋。另一类则认为,“五毛蛋”是某日某时某人在场的时候,官方以及官方媒体拿出来要公众相信物价稳定的鱼目混珠的混蛋,或者是个鹌鹑蛋。 认为“五毛蛋”为子虚乌有的人的观点还可以大致分为,1)纯粹是胡扯蛋;2)大概是合成蛋,考虑到食品掺假、造假在中国盛行;3)或许是个“五毛”蛋,即官方雇用的人(五毛党)谎报的鸡蛋价格。 一个鸡蛋到底是五毛,还是四毛,还是三毛,还是六毛,为什么会在中国引起这么多的人注意,引起这么多的议论,甚至是激烈的争议? 中国工人权益活动家、被中国当局屏蔽的“中国工人网”主编严元章认为,一个“五毛蛋”能引起如此之广、如此之热烈的关注,显然是中国当今社会的真实写照,反映出中国公众对当前经济状况的强烈不满。他说: xp act 1  yan yuanzhang   37” “真是想不到。居然一个鸡蛋引起这么大的讨论。我相信,大家不是仅仅是为了一个鸡蛋的问题。这里面牵涉两个因素。首先,包括我自己,我周围的朋友,都对物价上涨极为不满。这个情绪是存在的。第二,大家觉得政府领导人要么不了解实际,要么演戏,甚至要么骗人。你说他能骗得了谁嘛?每一个人都得吃鸡蛋。吃不了鸡蛋的,要吃蔬菜。一切都在涨价。你拿这些东西来骗人,能骗得了人吗?” 星期二晚上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的时候,严元章正在北京大学校园食堂跟朋友和老师吃饭。他说,据他了解,北大没有“五毛蛋”。 *演戏与娱乐* 严元章在这里提出中国政府领导人“演戏”公众的问题。这也是中国官方媒体发布北京“五毛蛋”的消息之后,许多网民共同提出的一个问题。 在此之前,已经有许多中国网民抱怨中国总理温家宝只是一个善于装模做样演戏的“影帝。” 用不受中国当局控制的谷歌搜索引擎搜索关键词“温家宝,影帝”,可以得到375,000条搜索结果。 温家宝总理10月2日访问北航,遇到学生向他报告“五毛蛋”之后,许多中国网民纷纷调侃笑谈温家宝演技又有长进,双簧也能演了;而北航不但培养科技人才,还培养表演人才,演技大有后来居上之势。 与此同时,也有少数网民表示,“五毛蛋”在当今中国虽然难以令人置信,但也不能排除北航通过补贴措施确实是让学生吃上了廉价“五毛蛋”的可能性。不过,另外则有网民反驳道,即使是北航学生吃上了由学校补贴的“五毛蛋,”但官方媒体如此报导,并以此宣扬中国物价已经稳定下来,依旧是纯粹骗人。 在吵吵嚷嚷、七嘴八舌的网络争议中,少数网民对温家宝总理、对北航提出了半真半假、但似乎是偏真的劝诫,如网名“郑州航院idea精英汇”: “我说总理啊,恁是远离人民久了还是不食人间烟火久了?北航,咱做秀也不带这样的,拿全国人民当白痴?” 大多数网民则是提出半真半假、但显然是偏戏弄的调侃,如网名“WenBoBoBO”: “明年北航在各省市的分数线直接提高了十分,没生活费可以贩一点食堂的熟鸡蛋拿出去卖,农家子弟终于上得起大学了,相当人性化。” *官方媒体的低调* 尽管“五毛蛋”成为中国网民热议的话题,尽管“五毛蛋”牵涉中国公众关心的物价问题,牵涉中国货币政策、经济增长速度等重大问题,不但对中国公众、中国经济有重大影响,对世界经济也有重大影响(例如,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的起落直接关系世界原材料市场价格起落),但中国官方媒体一直对这个公众热议问题保持低调,不见后续报导。 官方媒体为什么要如此低调?为什么不对舆论进行积极的引导(即官方所说的的“舆论导向”)?为什么不澄清公众或许抱有的误解?在北京的工人权益活动家严元章对这些问题的看法是,官方媒体噤声闭嘴,道理很容易理解: xp act 2  yan yuanzhang   12“ “因为他知道他说的是假话。老百姓感受到的物价是真实的。就这么简单。他的骗局被戳穿了。他只能闭嘴。没办法。” 在中国官方媒体在报导温家宝总理访问北航遇到“五毛蛋”的同时,中国官方权威的新华社还发布这样的一条消息: “【国庆日温家宝考察北京周末蔬菜直销市场】新华社电:芹菜8毛一斤,白菜6毛一斤。昨天一大早,温总理来到北航社区,了解周末蔬菜直销市场情况。居民们争相与总理握手向总理反映:这里的蔬菜新鲜便宜,政府为群众办了件大好事。” 时隔一天之后,有网民在新浪微博公布到同一个市场进行的物价调查结果:芹菜1.4元一斤,白菜1.2元一斤,跟温家宝总理看到的好价格大不一样。 现在不清楚新华社当初报导的菜价不实,还是同一个菜市场物价飞涨,还是网民造谣。目前,新华社以及中国其他官方媒体没有后续报导。有专门辟谣班子的新浪微博也没有发出辟谣。 相关文章 中国宏观调控首要任务:稳定物价抑制通胀 中国表示,消除仍然偏高的通货膨胀,稳定物价总体水平,仍然是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中国人民银行星期一说,中国一些价格上涨的因素得到一定程度控制,但并没有根本消除,通胀仍然偏高。中国将继续稳健货币政策,确保信贷增长平稳、适当。 提交评论 * 必须填写 名字 (任意) 国家 (任意) 发送人留言 字数限制在500 * 提交 提交对本文发表的评论表示您同意以下条款: 如果评论中出现与所评论文章无关的内容,或者评论中出现中伤、诽谤或粗俗词语,美国之音保留不发表您的评论的权利。由于篇幅或时间等限制,不是所有提交的评论都会被发表。 提交本评论表示您授权美国之音可以在任何美国之音媒体上使用您的评论 免责声明 最新视频 To view this site, you need to have Flash Player 9.0.115 or later installed. Click here to get the latest Flash player. 新闻快讯 更多»   网上问卷 被中国政府判处11年徒刑的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刘晓波一年来首次获家人探监。与此同时,全球各界呼吁中国政府释放刘晓波的呼声也越来越高。您认为中国政府是否应该立即释放刘晓波?  应该释放  不应该释放  不知道 投票 检视结果 » 美国之音《OMG! 美语》让您边看边学地道美语! 想了解更多日常用语,请在微博上关注”OMG美语“ 星期一以来最受关注文章 清皇陵及其守墓人(一) 天宫一号发射为何伴随美国爱国歌曲? 清皇陵及其守墓人(二) 美参院领袖:望人民币汇率法案向中国传递强烈信息 消息:刘晓波一年来首次获家人探监 今年第五名西藏喇嘛自焚 访民:北京上访之路越走越窄 西藏未来:一国三制、独立、台湾模式? 中文博客 加载… 欢迎来到美国之音中文网! 如果您对我们的网站有任何建议或意见,欢迎来函。 来函请寄: chinese@voanews.com。   节目表与点播 » 节目预告 » 现场广播 » 现场电视 » 下载广播电视节目 » 美国之音中文部正式推出iPhone中文新闻应用程序: 应用程序让您通过易于操作的界面,阅读简繁体版新闻报道…… 听众热线电话 在中国大陆请直接拨400-120-0551,在台湾请拨00801-148-940。 我们期待您的来电。 VOA中文手机网 简体版地址: cn.voa.mobi 繁体版地址: tw.voa.mobi 上网办法 » 登陆美国之音网站还可以通过下列路径,请您试试看:daili89.info 美国之音美语教学强档 网站 goEnglish.me » 美国之音新闻 中文主页 节目介绍 视频点播 英语教学 粤语 藏语 关于我们 存档 网站服务 订阅新闻 掌上快讯 播客 聚合新闻 关于美国之音网站 VOA简介 中文部简介 常问问题 免责声明 广播理事会 自由亚洲 友谊联网 关于美国之音 RSSリーダーで見るために変換しています まるごとRSS

Read More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CDTV】【图说天朝】2023万圣节被诊断为新的错误记忆?

【网络民议】“很多人在乎的是立场,是国籍,是历史,是仇恨,根本没人在乎这个生命”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