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

内蒙古托克托多座村庄土地因污水无法耕种(图)

被污水淹没过的土地碱化严重 被污水淹没过的土地碱化严重大片红柳已经死亡 官地营村附近的污水湖冰面泛着红色 位于伍什家附近的污水湖岸边   导语:   元旦刚过,春节将至,本是合家欢喜的时候,但生活在内蒙古托克托县的多位村民却致电中国之声新闻热线并忧心忡忡的告诉记者,好日子是别人的,自己根本乐不起来,因为他们所生活的村庄多年来一直被熏天的污水和臭味重重包围,新的一年,他们希望问题能得到解决。记者调查后发现,在一片片偌大的“污水湖”边,不仅树木死亡,土地无法耕种,就连部分村庄的饮用水源也已遭到污染。详细情况请听中央台记者白宇的报道:   记者:   李茂今年60多岁,家住内蒙古托克托县树林村,记者还没进门,屋子里就传来了令人窒息的咳嗽声。   【录音】   李茂:(咳嗽)   记者:您怎么咳嗽的这么厉害呀?   李茂:这种情况,和臭水有关系了嘛(喘气),呛的人受不了。    村民们说,常年咳嗽气喘的人不在少数,这都是因为臭水造成的。村民谢月碧:   【录音】   谢月碧:(气喘)我反正就是坐在这就跟好人一样,不能行动,一动就喘。有三四年的时间了。   记者:什么原因呀?知道吗?   谢月碧:就是它这个臭弄的,就是闭气了,一闻到这个味道就喘不上气。   官地营村民李候喜几年前得了甲亢,给他看病的医生曾告诉她,这个病可能和村里吃的水有关。   【录音】   李候喜:说是甲状腺还是甲亢啊,大夫说和你们这个地方吃的水也有关系,我们小姑子也是这种病。   记者看到村民贺吉眼时,他正把奶瓶里的奶滴在手腕上测量温度,又加了一点热水后,才把奶嘴放进了怀里抱着的那只小羊羔的嘴里。村民们说,草原上本是放牧牛羊的好地方,但自从几年前数百只羊喝了地上的污水死了以后,很多人都不敢再养羊了。在贺吉眼看来,羊已经成了他家的宠物。据树林村约10公里外的官地营村口,一位牧羊人正把一群口渴难耐的羊赶离水边。   【录音】   牧羊人:去~~(赶羊离开)   记者:这里的水羊不能喝吗?   牧羊人:这水不能饮,这是那边流过来的臭水,羊不能喝,喝了打羔子,流产了。   村民们说,除了人和羊,附近的土地和树木也遭到了破坏。村民李盛告诉记者,他家共有承包地和开荒地120亩,现在40亩地已经被臭水淹毁,这让他蒙受了不小的经济损失。   【录音】   记者:臭水来了以后,你这120亩里有多少亩地收到影响了?   李盛:40来亩。就是淹坏了,基本就是碱化了,不长苗了。   村民们告诉记者,自己的30年承包地到2027年才到期,但现在被臭水淹过的土地都已经不能耕种, 浇地的时候,水沾在身上都会过敏,而解放初期挖的黄河灌渠现在常年流存着污水。   【录音】   村民:本来是黄河灌渠,但现在长流臭水,流黄河水时间短,流臭水时间多,只有浇水的时候流黄河水。   记者:沟渠里的土呀,泥呀……   村民:污染了。   记者:对庄家会有影响吗?   村民:肯定会有,就是人是看不出来。   记者:那你们自己吃种的这些玉米口感上有变化吗?   村民:咱们这没人吃这个玉米。   官地营村至今还在喝村里打的机井水,村民们没办法证明自己患病和水有直接的关系,但对“臭水有毒”深信不疑。   记者把在村民家提取的水样带回北京,经国家食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中心检验后发现,官地营村民每天喝的机井水共有包括浑浊度、异臭、异味在内的4项指标不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其中,浑浊度是国家饮用水标准上限的两倍,砷含量是国家饮用水标准上限的4.8倍,氟化物含量是国家饮用水标准上限的1.8倍。华中科技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环境毒理学教授吴志刚:   【录音】在这两个典型的环境污染物超标的时候,就会出现中毒的情况。长期饮用高氟水,可以诱发氟斑牙、氟骨症。长期氟中毒导致氟骨症的人有时候会出现手指关节变形或者脊椎变形,驼背。有的人终日腰杆不能直立,几乎丧失了劳动能力。长期饮用高含量的砷的水会导致多脏器的损伤以及肿瘤发病率的明显上升。另外,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已经确定它为致癌物。它对DNA的损伤,对肿瘤细胞的促生都有很大的作用。   主持人:   记者走访了托克托县数十平方公里内的多个村庄,村民们普遍反映,臭水和臭水散发出的臭味对人畜健康、土地、植被都造成了极大的影响。那么,村民们说的臭水究竟什么样?有多少?臭水的源头又在哪呢?记者就此展开了调查。   记者:   村民们说,离村子1公里左右,有一片巨大的“污水湖”,村里被污染的井水就是从“污水湖”底渗漏过来的,村里得大脖子病的人就是因为喝了被污染的井水。   按照官地营村民的指引,记者顺利地来到“污水湖”边,爬上数米高的土坝后,一股恶臭扑面而来。土坝里盛满了红褐色的湖水,土坝上看不出有任何防渗漏的设施,透过土坝,湖水渗满了“湖”边纵横交错的水沟,湖面一眼望不到边。记者驾车测量后得到的数据显示,这个“污水湖”的宽度约1.3公里,长度约2.7公里,总面积约合350万平方米,这个面积相当于8个天安门广场的大小。   伍什家村支书王玉玺告诉记者,这片“污水湖”地跨多个村庄,总面积约五千亩。因为污水存放量大、异臭难当,引起附近村民强烈不满,作为补偿,排水单位每放一天水会给自己所在的村里4万块钱,而这样的污水湖还不只这一处。    【录音】    王玉玺:他是放一天给4万,每年在我们村范围内放15天,比如像你们看的那个,那是一个地方,古撑 (音译)还有好几个地方。   沿“湖”边的污水沟逆流而上,大约走过12公里后,又是一处土坝出现在面前,黄褐色的污水就是从这里流出来的。与此同时,“防治污染”四个大字赫然写在排污管口上方的墙上。附近村民说,这是县里建的氧化塘,专门用来储存污水,这些池子盛不下的时候就会开闸放水。记者看到,村民们所说的氧化塘一共有三个,氧化塘边,大片的红柳树已经枯死发干,树丛间被水冲刷后的地面上翻起了干裂的褶皱,白色的盐碱状物附着在污水流过的地方。氧化塘看管员:   【录音】   看管员:你看这个池子的宽是300米,长是900多米,这是一个。那个是个300米见方的。反正每天从这来得水就一万五千来方,每天池子里的水面上涨6公分……进水就是从这进来…。。埋的暗管……都是暗道。    这里的暗道会通向什么地方?污水的源头究竟在哪呢?五什家村支书王玉玺:   【录音】   王玉玺:水是全年流,每天流,24小时流,它是经过地下管道从药厂放过来的。   王玉玺说的药厂指的是石药集团中润(内蒙古)有限公司。据了解,被内蒙古当地媒体称为“世界上最大的抗生素生产企业”的石药集团早在2004年就在托克托县工业园区投资建厂, 2008年该公司成为国内青霉素行业率先通过环保验收的企业。记者通过卫星导航看到,石药集团中润(内蒙古)有限公司距离这片“污水湖”的距离约23公里。那么,石药集团有必要埋下这么长的地下排污暗沟吗?王玉玺说的话会是真的吗?   记者一路追随通风井,最终被带到了20多公里外的内蒙古托克托工业园区。园区管委会副主任肖文伟的一席话,让记者终于找到了答案:   【录音】   氧化塘那个地方是所有的水,不管是化工的,制药的,生活污水,所有的水都汇集在那个地方了。   主管环保排污的肖文伟向记者提供了一份托克托投资指南,据记载,托克托工业园区规划面积65.8平方公里,分为电力能源、生物制药、金属冶炼、化工等五个服务区。园区内石药集团、神州制药,中牧生物药业、金达威药业等赫然屹立。托克托工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肖文伟说,经处理后达标的水进入中水回用,不达标的则排向氧化塘:   【录音】   这么多都是生物制药企业,水是源源不断,我们现在是每天一万五千方水。有石家庄制药,厦门的金达威,中牧制药,神州药业,还有我们地方的两个。污水处理厂处理到国家一级B标准,COD60,处理完以后,中水回用又回来了,剩下的,浓度就高了,因为中水回用把所有的净水都拿走了,剩下的东西,就是浓缩水就留在这了,然后这个水又流到氧化塘里,然后经过蒸发就解决了,你现在看到的水的浓度是不达标的。   我国《水污染防治法》第九条和第三十六条明确规定,排放水污染物,不得超过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和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禁止利用无防渗漏措施的沟渠、坑塘等输送或者存贮含有毒污染物的废水、含病原体的污水和其他废弃物。   临行前,托克托工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肖文伟告诉记者,污水处理的问题并不是没办法解决,只是成本太高。   【录音】   到现在为止,抗生素的水还是很难处理到达到国家标准的水,如果说要达标,他的成本太高。第二条,抗生素的企业,如果他的技术要用新的手段,那么产生的三废就很少了。   面对如此生存现状,村民们忧心忡忡。   【录音】   臭水来了,我们这一代人已经就是快死的时候了,下一代影响的更厉害,我有儿子,我有孙子,还有子子孙孙,这个影响太厉害了。   如此大面积的污水常年散发着异臭,村民饮用水水源已被污染,当地环保部门是否知情?动辄占地数千亩的坑塘是否获得了国土部门的审批?黄河灌渠沦为污水沟,又该由谁来负责呢?   有关事件进展,中国之声将继续关注。

阅读更多

内蒙古部分高校卖开水遭质疑

呼和浩特市一些高校“卖开水”   呼和浩特市一些高校校园里打热水竟要收费。学生质疑,开学时交了学杂费,为什么打一壶热水还要收费?   “试用期间是免费的,以后就要收费了,开水房的门上和一卡通的通知上面都写着试用期免费(上图)。这不就意味着过了试用期就收费了。连开水都要收费,以后只能喝凉水了。”内蒙古大学大二的学生王一鸣(化名)看着通知无奈地摇摇头。   一壶热水收费一毛到五毛   “内大打热水一壶五毛……我洗个澡才一块五……渴死我吧,渴死我吧……”   呼和浩特贴吧上haodoudou2011发的帖子,被学生们炒得很热,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打壶开水还要收费,在回复的帖子中,列出了呼和浩特市高校关于开水收费的情况。   穆7喜表示,“师大的开水费时而一毛时而二毛时而三毛。”   随后,记者走访了贴吧上列出开水收费的学校,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盛乐校区确实存在收费的现象。   内蒙古大学开水房门口贴的告示上写着:开通刷卡器水龙头(指示灯亮)需使用校园卡刷卡开启和关闭(但卡内必须有余额),欢迎使用。(试用期间打水免费,需将校园卡放置于读卡机卡槽内,水满后取卡)   “三四天前,在水房里面就多了读卡机,必须插入一卡通,才能出水。插卡后在显示器上会显示0.5。冬天洗头、洗脸都需要用热水,一天最少需要两壶水,要是花钱,一天热水就需要一块钱,连开水都喝不起了。”学生宏利(化名)抱怨地说。   “我们是按照时间和水量收费,用一卡通,每次打水差不多需要一毛钱。”内蒙古师范大学盛乐校区大二的学生王宏说。   “我哥是99届的学生,当时用水票,一毛钱一张,现在用一卡通收费,一壶水大约需要一毛五。”内蒙古工业大学谢亮说。   学校:防止校外人员打水   内蒙古大学宣传部部长肖平表示,由于大学校园是一个开放式的管理,学校一直都在想节水的办法,一卡通就是一个办法,这样可以防止社会上和周边的其他人来打水,卡上显示的0.5是为了显示一卡通是有效卡,其实不收费,坏卡或者没钱的卡被称为无效卡,不能使用。我已通知把0.5换成一个标志。   对于试用期免费一事,肖部长表示,目前来说不会收费,学校不会因为五毛钱,让学生在生活上有压力。   内蒙古师范大学盛乐校区后勤部的杨俊经理表示,对于开水一事,盛乐学校一直都在收费,收费的主要原因是为了防止校外人员打水。但学生每个月都会有6块钱的水费补助,基本上可以保证学生一天两壶水的需求。(赵蒙蒙)

阅读更多

内蒙古镶黄旗煤矿事故确认4人死亡

新华网内蒙古镶黄旗11月20日电 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镶黄旗塬林煤矿事故现场抢险救援指挥部了解到,被困的12名矿工中已有7人获救,4人死亡,1人正在全力搜救中。 塬林煤矿顶板塌方事故现场抢险救援指挥部最新通报说,救援人员在井下找到了4名被困矿工遗体。此前,救援人员已陆续救出7名矿工,目前仍有1人下落不明。 内蒙古自治区镶黄旗塬林煤矿顶板塌方事故是11月18日凌晨3时10分发生的,当时井下共有13人,除1人逃生外,其余12名矿工被困井下。 (本文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NN058 订阅来自奶味网: http://www.naivix.com/china/2011-11-20/1841034.php 奶味网:专业的RSS全文新闻提供商,以后不再有广告了.

阅读更多

内蒙古草原生态环境缘何严重恶化_财新网

根本原因不是自然因素,更不是牲畜和牧民造成的超载过牧,而是“定牧”、滥采乱挖矿产资源、牧区经济政策失误等人为因素造成的 财新《中国改革》 特约作者 海山     内蒙古牧区草原生态环境在短短几十年内急剧恶化,这一严重局面直接危及到中国北方和有关邻国的生态安全。据研究,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2.6亿公顷,其中80%发生在牧区,占牧区草原面积的70%,而且呈加速退化趋势。目前,内蒙古牧区90%以上的草原出现“三化”,草场生产力普遍下降一半以上,其中三分之一以上的荒漠草原草场基本丧失经济功能和生态功能。 众说纷纭   草原生态环境恶化原因,已成为学术界争论的一个焦点,主要理论观点有:超载过牧论、粗放经营论、气候干旱论、人口超载论、游牧消失论(文化改变论)、传统游牧论、草场产权论、山羊刨食论和社会经济发展论,还有形形色色的“阴谋论”。其中,超载过牧论是主流理论。近些年,政府已经依据这一理论,投入数千亿元巨资,采取“围封转移”“退牧还草”“草畜平衡”“禁牧休牧”、“转移牧民”等一系列重大对策措施。其中部分已经以失败告终,如“围封转移战略”。而其他对策措施也有待商榷,如“退牧还草”符合草原生态规律吗?“草畜平衡”后,规模经济消失,大量牧户破产贫困化,加剧了社会矛盾;“牧民进城”、“禁牧休牧”后,草原遭到变本加厉的洗劫,等等。   实际上,内蒙古草原生态环境整体急剧恶化的原因在理论上远未得到解决。 作为近十几年草原牧区工作指导理论,“超载过牧论”的科学性值得质疑。   “超载过牧论”认为,牲畜数量超过了草场的承载力,造成草原生态系统的破坏。严格讲,超载与过牧是两个概念。超载是指牲畜数量超过草场的承载力;而“过牧”则指牲畜在草场上采食践踏的时间超过草场保存、恢复生产力所能忍受的“极限”时间,实际就是指定牧——停止游牧。 真因何在   据内蒙古草原勘探设计院提供的牧区上世纪60年代初、80年代初和本世纪初三个理论载畜量和国家统计局内蒙古农调队所提供的1956年牲畜头数数据,可以得到近40多年内蒙古牧区24个纯牧业旗市草场理论载畜量和实际载畜量关系图。 (点击查看大图)   由图可见,自上世纪60年代初以来,即使在内蒙古牧区牲畜总头数保持稳定且远低于当时草场理论载畜量的情况下,草场的载畜能力持续下降。所以, “牲畜超载论”没有事实根据。   1.“定牧”是草原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近几个世纪以来,内蒙古牧区游牧距离逐渐缩小,直至消失。17世纪,清政府推行盟旗制度以后,牧民的游牧范围由过去上千公里,缩小到200公里-300公里;1958年实行“人民公社”制度以后,牧民生产活动被限制在生产队范围,游牧距离由原来的200公里-300公里缩小到40公里-50公里,在牧区南部地区甚至缩小到不足10公里左右;1983年,实行“草畜双承包制”以后,牧民终年在所承包的几百到万亩草场放牧,整个内蒙古牧区延续几千年的游牧生产方式被彻底终止。现在,政府又强行推行“划区轮牧”制度,使草场面积更加微型化,成倍增加了践踏——“蹄灾”的危害,最终导致草原生态环境整体急剧恶化。   “定牧”导致草原生态环境恶化的生态机制:   首先,生长期的牧草根系极端脆弱,一旦“受伤”,一年都停止生长。这是夏季草原上只行驶一次的汽车轮子印迹能够保留一年的主要原因。   中国著名草原学家任继周院士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就发现了放牧与牧草生长之间的关系规律。   放牧两周可使草场生产力翻番,如果在120天的生长期内,在一片草场上间隔三个14天放牧,那么,草场生产力可以增加5倍;而超过两周放牧,草场生产力明显下降。根据这一规律,可以理解牧民为什么千百年来在夏季草场一个放牧点逗留时间不超过14天,为什么几千年来游牧生产方式没有破坏内蒙古高原极端脆弱草原生态系统,为什么定牧以后草原生态环境整体急剧恶化。   国外相关研究也得出了相同结论。美国草原管理学者Allan Savory对美国数千家家庭牧场研究后提出:“影响草场的首要因素不是牲畜的头数,而是植被暴露于牲畜的时间。”蒙古族牧民称之为“toorain jood”——蒙古语,“蹄灾”。   如果保持草场生产力翻番,可在地表保留一层枯草层。枯草层是极端脆弱草原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与生态功能所在。一般认为,内蒙古高原牧区植物生长期只有100天-130天。但是,在地表枯草层完好的情况下,由于枯草层的保水分、保养分和调节土壤温度等作用,内蒙古高原牧区植物的实际生长期可以延长至3月至9月的180多天。枯草层还是蝗虫和老鼠的“天敌”和鸟类的天堂。由此可见,在地表枯草层完好的情况下,内蒙古高原草原生产力与生态功能在于枯草层,而不是仅仅两个月的雨季降雨。雨季降雨的意义主要在于补充土壤水分。此外,枯草层的更重要意义可能还在于固定土壤中15至20倍于植物的巨大碳储量。   定牧和人为破坏是草场枯草层消失的主要原因。草场枯草层消失导致土壤水分养分急剧丧失,夏季土壤日夜温差由几摄氏度增加到50摄氏度左右,土壤干化硬化,土壤微生物急剧减少,牧草根系大量死亡,牧草生长只能依赖雨季降雨,导致实际生长期减少到只有雨季的60天左右,草场的生产力与生态功能大幅度下降。   实行草场承包到户后,一家一户无法在支离破碎的草场经营大畜。大畜减少对草原生态的负面作用是多方面的。它首先加剧了“蹄灾”的严重程度。内蒙古牧区24旗市牲畜总数由1965年的3505万羊单位减少到2002年的3420万羊单位时,牲畜的实际总蹄数,却由1965年的8330万增加到2002年的11359万,净增757万只羊的蹄子数。换句话说,1965年至2002年,在经济效益下降的情况下,仅仅牲畜蹄子数量一项对草场的破坏力至少增加了五分之一;其次,草场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由于大牲畜数量减少,草场微量元素平衡机制严重受损,尤其是,大牲畜适口牧草急剧减少。由于骆驼在牧区的绝迹,大部分碱滩草场变为裸露碱滩。再次,它加剧牧民贫困化。如阿拉善右旗恩格尔乌苏嘎查四分之三的草场只适合放牧骆驼。草场承包到户以后,无法放牧骆驼,该嘎查从20世纪80年代初全旗最富裕嘎查变为后来的最贫困嘎查。由于长期放牧羊群,该嘎查的草场也遭到毁灭性破坏;最后大牲畜减少,有关生态知识、技能、智慧以及生态文明也濒临消失。   造成枯草层消失的第二大因素是从上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中期,持续十余年的数百万外来人口挖药材与搂发菜活动。搂发菜时,枯草层一同被搂走。搂发菜灾难最严重的地区是典型草原和半干旱草原地区。据研究:“上世纪80—90年代20年,200多万农民涌入草原,挖药材、搂发菜,致使700万公顷草原受到严重破坏,其中400万公顷已荒漠化。苏尼特右旗多达5万人搂发菜,致使10万公顷草场退化沙化,成为‘寸草未生,赤地千里’的荒野”(菅光耀等,2001)。“1987年-1993年,宁夏到内蒙古搂发菜的总人数达150万人次,破坏草原1260万公顷,其中400万公顷退化为荒漠,失去利用价值”(王宗礼,2005)。   定牧使草原畜牧业成为“脆弱经济”。定牧导致草原生态环境恶化,畜牧业生产成本和自然灾害风险增加,又无法避灾,成为牧民贫困化的重要原因。就整体而言,内蒙古牧区70%的贫困化,甚至生计破产,基本靠借贷生活。2009年,水草丰美的呼伦贝尔新巴尔虎右旗呼伦诺尔嘎查一半以上牧户无畜,是1949年的25倍多!   2.过度开垦优质草原。内蒙古高原优质草场遭到开垦破坏历史断断续续持续了2000多年。西汉、唐代、民国和1958年以来是四个高峰时期,造就了内蒙古七大“人工沙漠沙地”。沙漠化是开垦内蒙古草原极端脆弱生态系统的必然结果。   1958年以来,开垦内蒙古草原的活动时而集中,时而分散,始终没有停止过。尽管颁布实施了《草原法》,上世纪80年代以来,强行推广“三配套、五配套(网围栏、棚圈、机井、高产饲料地和青储窖)现代化家庭牧场经营模式”,每户开垦20亩高产饲料地。到2003年,锡林郭勒盟几万块高产饲料地面积达到67万多亩,使牧区开垦草原,由过去局部优质草原向整个草原深处蔓延,使整个草原形成了无数斑点状沙源地。最新研究表明,照目前速度进行,不到200年,整个内蒙古将成为沙漠。   3.持续半个世纪的歼灭式扑杀野生动物。上世纪50-90年代,部队、政府、社会、牧民各方人员“共同参战”,歼灭了数以千万计的黄羊群,使草原永远失去了牧草种子、基因和微量元素在区域间调剂和平衡机制。   4.“矿业兴旗”的牧区发展战略。免除畜牧业税费以后,采矿业成为牧区多数旗的支柱产业。从此,破坏草原的主体由非法经营的外来群体,空前地转变为政府或者官商联盟。滥采乱挖矿产资源严重破坏草原,主要方式包括牧民永远失去草场和经济资源造成草场经济压力加大,大量抽取排放地下水造成草场盐碱化,车辆碾压草场,大量松散堆积物、矿渣造成草原污染和沙化,破坏地下水系统,等等。   5.实行“草场流转”“禁牧休牧”“草畜平衡”等制度。1999年颁布实施的《内蒙古自治区草原承包经营权流转办法》,使非牧业户大规模进入草原进行掠夺性经营活动有了法律保护,一方面严重破坏草原,另一方面造成牧民贫困化。1999年,阿巴嘎旗13个苏木牲畜超载率与外来人口比例相关系数达到0.97;2009年,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右旗呼伦诺尔嘎查牧民的牲畜仅占牲畜总头数的1/4,其余3/4牲畜均为非牧业户的。非牧业户的2.3万头牲畜在29万亩草场上,十几年超载一倍多,而牧民的牲畜仅占草场承载力的三分之二。有理由发出疑问,“转移牧民进城”的政策能解决草原生态环境恶化问题吗?    “禁牧休牧”制度使草原生态系统完全失去牧草“刺激再生”机制和微量元素调节机制,在毁掉草场生产力再生能力的同时,使官商联盟掠夺草原有了机会。根据在锡林郭勒盟和阿拉善盟的调研,多年禁牧草场明显退化,并且时常被超载放牧或滥采乱挖;2011年,禁牧五年多的阿拉善盟禁牧区骆驼适口性好的30多种灌丛近一半消失。而且,禁牧区的矿产资源和沙石等也被洗劫一空。   “草畜平衡”制度缺乏科学依据。不能把牧草当做庄稼。内蒙古草原草场承载力是一个受当年有效降雨量、草原生态环境状况、畜群结构、草场利用制度等因素综合作用的变量。草原生态环境状况好时,仅仅有效降雨量变化可使草场承载力年际变率在1倍-4倍;而在草原严重退化的今天可达到十几倍;在游牧条件下,草场承载力可比定牧高3倍-4倍,而且草原生态环境状况也好。正如在牧区,韭菜可剪三茬。按现行草场承载力测定方法,韭菜产量仅为三分之一;据观测,一年未修剪的草坪,翌年返青时,100平方厘米有8片叶子,盖度仅为10%;而经过8次修剪的则 50片叶子盖度达到80%。在“五畜”畜群结构合理的游牧条件下,草场生产力还可提高。因此,现行草场承载力标准,比草场可能承载潜力低得多。   6.内蒙古牧区草原没有能够得到有效的法律保护。1985年,国家颁布实施《草原法》。然而,“截至2000年,锡林郭勒盟200多名草原监理人员,在执法中被打伤的就有300多人次,有的甚至致残”(全国人大,2000)。国家执法人员尚且经历如此遭遇,作为特殊弱势群体的牧民所遭受的掠夺与摧残是不难想见的。近几年相继落马的锡林郭勒盟原三位书记的恶劣行径,可以从一个侧面证明牧区破坏草原的活动进行得如此嚣张和野蛮的原因。   7.国家草原生态研究领域的不正常氛围以及有关行政管理部门的渎职行为。内蒙古几千年的开垦草原历史,使“草原开垦后会变为沙漠”成为常识,《草原法》也证实了这一点。然而,有些研究草原生态的院士们和国家草原监理部门的有些官员却坚持着令人吃惊的草原理念。2000年沙尘暴以后,专家提出“以十分之一的高产饲料地‘保护’十分之九的草原”的治理草原生态战略,在全国又破坏了仅剩的上百万公顷优质草原;这一战略彻底失败后,2005年,又提出用30年的时间“消灭”牧民的战略。国家草原监理中心的职责应当是保护草原,可个别官员却提出用开垦草原来保障国家18亿亩耕地“红线”;国家有关部委主管草原官员也称,“每年给牧区30亿元的(破坏草原的)网围栏是为了能够从财政部要钱……”。   错误的政策导致失败的结局。近十几年接连不断的破坏草原生态、伤害牧民权益的政策,使草原生态环境恶化的“阴谋论”广泛传播于牧民中间,给国家边疆稳定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 出路何在   首先,内蒙古草原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不是自然因素,更不是牲畜和牧民造成的超载过牧,而是“定牧”、搂发菜、挖药材、推广高产饲料地、滥采乱挖矿产资源、政府的牧区经济政策失误等人为因素造成的。其中,实行“家庭承包制”导致的“定牧”是根本原因,其他掠夺性经营活动都是在“家庭承包制” 前提下得以实现的。因此,把破坏草原归罪于牧民和牲畜,只是掩耳盗铃。 (点击查看大图)   其次,有关方面该全面深刻反省近几十年牧区政策了。中国90%的草原退化,70%的牧民贫困化,文化多样性资源遭到毁灭性破坏。这些都是铁的事实,对国家可持续发展已经造成了灾难性损失,应该改弦更张了。   再次,解决内蒙古草原生态环境恶化问题的根本措施是政府调整牧区经济发展政策:一是通过实行股份制,实现牧民的合作,建立现代游牧制度,提高畜牧业生产经营的生态社会经济效益,恢复地表的枯草层;二是恢复原住牧民经营管理保护草原的主体地位。他们是最忠诚、最高效、最廉价的草原“卫士”;三是政府应当由开发草原的“老板”转变为草原的“卫士”。而牧区政府的财政来源应由国家承担,从根本上杜绝和防止政府破坏草原生态的行为。   最后,游牧文明是生态文明。建议保护内蒙古高原牧区游牧文化资源,恢复与建设生态文明。游牧文化是国家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生态安全体系的根本保障。通过制度创新,建立现代游牧制度,以保护中国生态安全体系。 ■    海山为内蒙古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授   相关新闻: 内蒙古:5年内投资275亿元保护草原生态 中央财政5年内每年将投20亿元保护西藏草原生态

阅读更多
  • 1
  • ……
  • 7
  • 8
  • 9
  • ……
  • 12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404文库】“再找演员的话,请放过未成年”(外二篇)

【404媒体】“等帘子拉开,模特已经换上了新衣”(外二篇)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