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墙

编程随想 | 每周转载:关于朱令铊中毒案(网文5篇)

朱令被投毒的案件已经快20年了,近期再度引发关注。本周转载几篇相关的文章和评论。 (以下链接需 翻墙 访问) 贝志城:现实不是童话——朱令事件回顾 朱令案的舆论矛头应该指向谁? 北美崔哥:是中国人就不要忘记朱令 伊璐卡卡:对朱令投毒事件的回忆和看法 张明扬:铊的受害者——不仅仅是朱令

Read More

无国界记者 | 习近平:新闻自由掠食者

在习近平的头脑中,他可能认为:“伴随着对我的任命,或者说对我们的任命,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实现了伟大飞跃。坚持国家的改革开放,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基本原则,我们将确保实现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我们的一些公民反对我们的发展道路。去年11月召开的中共18大,我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直到今年3月12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我被任命为中国国家主席,一些记者和博客主都在试图毁坏一些同事的形象,包括我的形象。 这些异见者系统盲目地批评我们的行动,甚至质疑中共执政的合法性。他们打着呼吁治理北京空气污染的幌子,还批评我们在北京洪水中的表现,并声称要推动官员腐败治理措施。 我不得不扫除这些自称人权的所谓的“记者”,“网络异见者”和“反对者”。我会毫不犹豫的继续加强审查。 南方周末新年社论“消失”事件——社论居然号召宪政和政治改革!——向我证明记者和网民能在网络上彰显存在和持续抗争。 我再次感谢新浪集团主席曹国伟和腾讯集团主席马化腾,感谢他们在社交平台新浪微博和腾讯QQ上面针对信息的审查和监视网民方面所做卓有成效的工作。 我将同时加强打击反对网络审查的翻墙工具,那些工具帮助公民翻越我们花巨资建造的电子长城(GFW)。不仅如此,我们要加倍努力去防止外国媒体的诽谤攻击,这些别有用心的记者致力于炮制关于刘晓波,西藏和我个人财富的调查。这是绝对不能允许的。 我还决定,所有的中国文字和视听媒体,禁止未经许可使用外国媒体和外国网站的信息。《纽约时报》,彭博社,或者BBC试图通过他们耸动的报道,阻碍我们中国梦的实现,中国人民的梦想。尽管他们的尝试,让我们更加贴近我们的人民,非常贴近…”

Read More

编程随想 | 批判性思维扫盲:学会区分”事实”与”观点”

★引子   近期发了两篇博文《 每周转载:关于雅安地震的种种乱象 》《 为了地震灾民——多些”监督问责”,少些”煽情感动” 》,引来不少读者留言。某些网友甚至在博客留言中吵了起来。据俺观察,有些参与口水战的网友,不善于区分”事实陈述”和”观点陈述”。而区分这两者的能力,恰恰是批判性思维的基本功之一。所以,今天花点时间,扫盲一下这个话题。 ★为啥要区分”观点陈述”和”事实陈述”?   批判性思维的其中一个要点是:你对外来的信息不能照单全收,要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要经过一定的质疑。   但是质疑的方式,会因对象而异。不同的信息,你必须采取不同的质疑方式。甚至有些信息(比如某些”观点陈述”),你是无需质疑的(后面会介绍为啥)。   但如果连”观点”和”事实”都经常搞混淆,又如何能进行正确的质疑呢?所以,区分”观点陈述”和”事实陈述”非常重要。 ★啥是”事实陈述”?   顾名思义,”事实陈述”就是把 客观 事实说出来。   比如—— 俺这个博客是09年1月份开张的 ——这就是一个事实陈述。   那么,什么才算”事实”捏?关键看它是不是具有客观性。不具有客观性的东西,不能算”事实”。 ★”事实陈述”有啥特征? ◇无”对错”、无”好坏”   前面说了,”事实陈述”就是把”事实”说出来。而事实本身就不存在所谓的”对错”与”好坏”。所以,如果你去评价某个”事实陈述”的对错,是没有意义的,会显得很荒诞。 ◇有”真假”   虽然”事实陈述”没有”对错”与”好坏”的概念,但是有真假的概念。这个应该好理解。符合事实的,就是”真”;反之就是”假”。   这里要提醒大伙儿注意了(尤其是搞理工科的同学)。很多人喜欢用”非真即假”、”非黑即白”的眼光看问题。在某些理工科领域,或许可以这么干。但是在社会学领域,最好不要这样。因为社会学领域的某些问题,会涉及到”灰色地带”,无法用”非黑即白”的方式判定。 ★”事实”的可验证性   这里的”可验证性”既包括”证实”,也包括”证伪”。 ◇可验证,并且显然的   有些事实属于很容易验证的,并且不易引发分歧。那么,针对这类事实的陈述,很容易就可以判断”真假”。比如 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举行 ◇可验证,但不显然的   比如某人声称自己拥有多少总资产。这个陈述不是很显然,但如果非要查实,多花点力气还是有可能验证的。 ◇不可验证的   还有一些事实,在现有的科技水平上,是无法验证的。   比如发生在久远年代的历史事件细节(除非发明时光机,或者当时正好有外星人到访并留下记录,否则无法验证)。 ★哪些”事实陈述”值得争论?   刚才提到的三个类型:第一类,通常不需要争论;第三类,即使争论也不会有结果。   所以,今后你如果要跟别人争执某个”事实陈述”的真假,先看看是不是属于第二类的。如果不是第二类的,还是省省吧。即使是第二类的事实陈述,也要看是否值得争论。只有性价比足够高的论题,才值得你花时间和精力去争论。 ★关于”事实陈述”的可信度   要判断某个”事实陈述”是否可信,办法之一是你亲自去验证。   但是这么干,比较费时费力。而且有的事实陈述,你是不可能亲自去验证的(比如对历史事件的陈述)。   当你无法亲自验证的时候,就得换种方法——分析事实陈述的依据,由此来评估其可信度高不高。 ◇依据的分类   事实陈述的依据,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第一手资料   所谓的”第一手资料”,就是说这个”事实陈述”是通过陈述者的感官直接获得信息。   比如亲眼所见,亲耳所闻。    第N手资料   所谓的”第N手资料”,就是说这个”事实陈述”是从其它途径得到信息,然后再转述的。   如果被转述的对象是第一手资料,那么这个陈述就是”第二手资料”;以此类推。   下面分别介绍两种依据的可信度问题。 ◇第一手资料的可信度   有句老话叫做”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很多人受到这句老话的误导,以为第一手资料就是可信的——其实未必。    认知的偏差问题   所谓的”认知偏差”,就是指”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导致的偏差。   比如当你观看魔术表演的时候,虽然是亲眼所见,但看到的依然是假象。因为魔术师可以通过种种方法来诱使你产生认知偏差。   关于”认知偏差”的种类和成因是一个很大的话题,限于篇幅,就不展开了。有兴趣的话,可以引申阅读《 光环效应引发的认知误区 》,里面提到了”选择性失察”和”首因效应”导致的认知偏差。    陈述者的诚信问题   还有一种情况导致第一手资料的可信度下降,就是陈述者本身的信用问题。   假如某个人是个老骗子,那么此人陈述的第一手资料,可信度就要打个折扣。 ◇第N手资料的可信度   评价第N手资料的可信度,需要同时考虑两方面:   首先,第N手资料需要依赖于第一手资料的可信度。如果被依赖的第一手资料有问题,那衍生出来的第N手资料也好不到哪里去。   其次,信息转手的次数越多,信息的衰减通常会越严重。 ★啥是观点陈述?   简单地说,就是陈述自己主观的一些东西。   ”观点”和”事实”最大的不同就在于,”观点”受主观影响的,而”事实”不受主观影响。 ★”观点陈述”的分类? ◇无需思考,得出的观点   这类观点陈述,比较常见的有:感官体验、价值观偏好。   感官体验,直接来自于人的动物本能。得出这类观点是不用经过大脑的,类似于条件反射。   价值观偏好,主要来自于每个人的生活习惯、家庭环境、文化背景、等等。一旦形成了某种价值观偏好,就如同思维定式一般。作出评价也是不经过大脑的。   举例:    今天很热 (感官体验)    喜欢喝XX饮料 (价值观偏好) ◇经过某种思考,得出的观点   思考的方式有很多种:   最不靠谱的,就是完全靠猜测(拍脑袋),然后得到某个主观臆断。   好一些的方法还有:   依靠归纳法,总结出某个结论。   依靠演绎法,通过逻辑推理得到某个推论。   …… ★”观点陈述”有啥特征? ◇对于”感官体验”的观点   完全不存在”真假”、”对错”、”好坏”。   比如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有人会觉得温度高,有人觉得温度低。你 不能说 某个人是对的,另一人是错的。 ◇对于”价值观偏好”的观点   如果”价值观偏好”纯属 私人领域 ,就跟”感官体验”类似,也没有”真假”、”对错”、”好坏”的说法。   比如喜欢什么颜色的服饰、喜欢什么口味的食物、等等。   但是,对于涉及到 公共领域 (比如政治领域、道德领域)的”价值观偏好”,就会有”好坏”之分。   如果某个价值观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文化中,都得到赞美,那么就可以称之为是”好”的;反之,都遭到批评就称为”坏”的。   不过捏,能称得上”好的”价值观不多,能称得上”坏的”价值观也不多。大部分公共领域的价值观,都处于中间的灰色地带。这些价值观,可能在某些历史时期或某些文化中被赞同,而在另外的历史时期或另外的文化中,被排斥。比如”性取向”的问题就属于这种中间的灰色地带。 ◇对于经过思考得出的观点   这类观点,也会有”对错”之分。因为思考的过程是有可能出现偏差和谬误的。   比如,用演绎法进行推理的时候,可能会出现推理的逻辑谬误。   比如,用归纳法进行总结的时候,样本的片面性会导致结论的片面性。   ……(还有很多种谬误,恕不一一列举)   关于思维方面的偏差和误区,有兴趣的话可以看看俺前几年的博文:《 思维的误区:忽视沉默的大多数 》《 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即使现象有时候挺诡异 》 ★哪些”观点陈述”值得质疑和争论?   通过上述的分析,大伙儿应该比较清楚了:对于”感官体验”和”私人领域的价值观偏好”,质疑是没有意义的、争论是没有结果的。   可惜的是,很多天朝的网民非常热衷于这类争论。比如:不同明星的追星族会互相争论、不同球队的球迷也常互相争论、甚至不同品牌手机的粉丝也会互相争论。   对于”经过思考得出的观点”,这方面是可以进行质疑和争论的。但要注意两点:   1

Read More

编程随想 | 分享经济类电子书(12本)

  最近几个月,有些读者建议俺分享经济类的电子书。以下是俺上传的首批经济类电子书,算是抛砖引玉。如果你认为某本书比较好,欢迎推荐。   按照惯例,上传的电子书都放到 ” 编程随想的收藏 ” 这个站点。    要下载的话,请用鼠标猛击” 电子书清单 “(需翻墙) ◇亚当·斯密:《 国富论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 》 亚当·斯密堪称现代经济学之父,此书是他的代表作,也是经济学专业必读著作。 国富论强调市场的自我调节,反对政府对经济的管制。 此书还率先提出了”看不见的手”这个概念。 ◇哈耶克:《 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 》 作者是英国知名经济学家和政治哲学家,奥地利经济学派最有影响力的成员。 他一贯坚持自由资本主义和个人主义、反对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 俺印象深刻之处在于:此书指出了许多常见概念(”社会科学”、”个人主义”、”经济人”、等)的误解。 ◇米尔顿·弗里德曼:《 自由选择 (选择的自由) 》 作者是美国知名的经济学家,诺贝尔奖得主。主张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 此书用通俗的笔法,对常见的社会问题(医疗、教育、通胀、等)进行分析。 通过这些问题的分析,阐明了作者对经济”自由放任”的主张。 ◇本杰明·格雷厄姆 & 戴维·多德:《 证券分析 》 本杰明·格雷厄姆号称”证券分析之父”,价值投资理论的奠基人。 他还是股神巴菲特的老师,对巴菲特的投资理念产生重大影响。 此书虽然是1934年初版,至今仍被称为”价值投资领域的圣经”。 ◇乔治·索罗斯:《 金融炼金术 》 作者是大名鼎鼎的金融投资大鳄,此书是他的代表作,主要介绍他提出的”反身性理论”。 “反身性理论”认为:投资者对市场的认识必定是扭曲的(有缺陷的); 这种扭曲的认识会影响市场,导致市场波动; 而市场的波动反过来会强化这种”扭曲”——这就是金融市场的”反身性”。 ◇列维特 & 都伯纳:《 魔鬼经济学——揭示隐藏在表象之下的真实世界 》 列维特是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学教授。 书中分析了很多常见的社会现象,其结论往往颠覆传统常识。 2005年出版后高居全美畅销书排行榜。 ◇约瑟夫·熊彼得:《 从马克思到凯恩斯 》 作者是知名的政治经济学家,提出了经济周期理论和经济创新理论。 此书包含10篇文章,分别介绍10位知名的经济学家及其理论。 ◇詹姆斯·多蒂 & 德威特·李:《 市场经济——大师们的思考 》 本书的两位作者倾向于古典自由主义。 此书摘录了多位知名经济学家关于自由市场的文章,另外也包括两位作者自己写的文章。 ◇阿马蒂亚·森:《 以自由看待发展 》 作者是印度经济学家,剑桥大学三一学院院长,诺贝尔奖获得者。 此书的核心观点是:经济发展的本质就是自由的增长。 此书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阐述这一观点。 目录从35页开始。 ◇保罗·萨缪尔森:《 充满灵性的经济学 》 作者是知名经济学家,凯恩斯学派。 此书收集了作者在不同时期的99篇评论性文章,涉及经济的各个方面。 ◇茅于轼:《 生活中的经济学 》 作者是国内经济学家,曾获米尔顿·弗里德曼自由奖。 此书汇总了作者在中国社科院内部刊物上的专栏文章,内容比较通俗。 此书从微观经济、宏观经济、经济体制三个方面,介绍了美国的经济和社会生活。 ◇许小年:《 从来就没有救世主 》 作者是国内经济学家,美国加州大学经济学博士。 此书批判了凯恩斯主义,并分析了08年金融海啸的原因。 作者认为:金融危机是政府失灵,而不是市场失灵。 如果你想找某本电子书,可以 翻墙 到俺博客留言,或者 翻墙 到 电子书页面 留言。俺有的话,会分享给大伙儿。

Read More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CDTV】【图说天朝】2023万圣节被诊断为新的错误记忆?

【网络民议】“很多人在乎的是立场,是国籍,是历史,是仇恨,根本没人在乎这个生命”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