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周刊|全国性抗议后,孟加拉国“铁娘子”总理辞职了
“政府没有预料到全国各地会出现如此激烈的反应。执政党在1月份的选举后相当自满,认为自己是不可战胜的。”孟加拉裔学者、美国伊利诺伊州大学政治学教授阿里·里亚兹认为,目前的抗议活动是哈西娜执政15年来“最严峻、最难以应对的挑战”。
Read MorePosted by 既要又要还要 | 8 月 5, 2024
“政府没有预料到全国各地会出现如此激烈的反应。执政党在1月份的选举后相当自满,认为自己是不可战胜的。”孟加拉裔学者、美国伊利诺伊州大学政治学教授阿里·里亚兹认为,目前的抗议活动是哈西娜执政15年来“最严峻、最难以应对的挑战”。
Read MorePosted by 南方街头运动员 | 7 月 20, 2024
美国和俄国刚好是光谱的两个极端:在个人可以实现梦想的美国,以及上层乐于识趣地让渡部分权力的英国,为“受压制的能量”提供“发泄途径”,这个过程较为平缓;而在俄国,由于改革无望、压迫太重,最终革命者便相信除使用暴力手段推翻整个沙皇统治之外别无他法。那就是鲁迅所形容的那样,“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
Read MorePosted by 既要又要还要 | 11 月 17, 2021
“二次革命”失败后中国时局变化使陈独秀深受刺激,他认为在中国搞政治革命没有意义,而欲“救中国、建共和,首先得进行思想革命”。经过努力,上海群益书社应允发行由陈主编的《青年杂志》。1915年9月15日创刊﹐陈独秀主编﹐上海群益书社印行(月刊)。6期为一卷。第1卷名《青年杂志》。
Read MorePosted by 亚克蜥 | 11 月 2, 2021
1995年,李泽厚、刘再复在《告别革命》的序言中说:“影响20世纪中国命运和决定其整体面貌的最重要的事件就是革命。我们所说的革命,是指以群众暴 力等急剧方式推翻现有制度和现有权威的激烈行动(不包括反对侵略的所谓‘民族革命’)。”在书中,作者主张“要改良不要革命”,“赞成英国式的改良,不赞 成法国式的暴风骤雨式的大革命”,“解决阶级矛盾可以是阶级调和,协商互让,进行合作,即改良而非革命”,并宣布要告别法国大革命、十月革命、辛亥革命, 以及一切革命。《告别革命》一书出版后在海内外引发极大反响,呼应者甚众,“告别革命”成为上世纪90年代中国思想界集体性反思革命史观的标志性思想事件。在当时,反对“告别革命”的声音并非没有,但相比之下近乎微弱。1999年,《战略与管理》杂志刊登了李朝晖的一篇文章《革命之不可轻言告别》,文中写道:“反对那种自下而上的暴力革命,呼吁革命不可轻言诚然是正确的,但如果不能看到,革命之所以始终挥之不去,根本在于绝对的权力的不良运行,而不是野心家的推波助澜。那么,呼喊告别革命,就是一种过于简单的诉求。”
Read MorePosted by 既要又要还要 | 11 月 4, 2020
历史十字路口的“商人与政治” 文 l 雷颐 1911年4月,同盟会在广州倾全力筹划的起义,以近百人的牺牲宣告失败,孙中山等革命派领导一时心灰。没想到半年后,10月10日武昌枪响,200多年的大清王朝轰然坍塌。 这半年间,究竟发生了什么,导致这种“戏剧性”的变化?最重要、最根本性的原因是绅商对清王朝与革命党的态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他们的态度决定了清王朝是存是亡,革命是成是败。 发动辛亥革命的是革命党,但决定革命能否成功的却是绅商。...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