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

BBC | 大家谈中国:质问记者的官员影响了政府形象

中国记者报性奴案被指泄国家机密 河南洛阳警方近日破获一起案件,公职人员李浩将6名歌厅女子诱骗至地窖中囚禁为性奴。9月初,洛阳警方成功解救出4名歌厅女,同时,还找到两具尸体……该 新闻9月22日见报后成为焦点。谁知当天中午,发出这一报道的南方都市报(微博)记者纪许光(微博)就在微博称,他在洛阳的酒店内遭到质问,追查“洛阳性奴的稿子谁跟我报的料。说我侵犯‘国家机密’!”该微博被大量转载,网友说:“不法干部养性奴,这算哪门子国家机密?”(2011年9月23日,中国广播网)。 从报道中我们得知,案发仅48小时后,洛阳警方成功将试图外逃的李浩抓获。我们为洛阳警方成功行动喝彩,洛阳警方接报警后,没有停滞,其快速反应拯救受害人与水深火热之中,应给予肯定,从一个侧面代表了河南警方整体形象,作为洛阳的有部门应该当作政绩来宣传才是,而结果出人意料。 9月22日,南方都市报刊发了这一新闻后引发轰动,而采写该新闻的记者纪许光却在经过新浪认证的微博中爆料称遭遇相关官员质问。 此微博一出,让这条原本就备受关注的新闻开始转向,而这一次聚焦的是写这条新闻记者的安全问题。网友们不解,这样的一条新闻为何会上升成为“国家机密”?网友“十年砍柴”写道:“当地政府如此紧张,让我不厚道地怀疑有案中案。”更多的网友认为:“这种事都成国家机密,那国家机密太 多了。”还有一位网友说:“洛阳市大怒,正严查谁是内鬼。据传,此案告破时,当地统一封口,禁止媒体得知和报道。因案件主角是一公务员,当地认为有损当地形象。”网友“护花狼”说:“国家机密是谁定的?怎么馆陶县县长的简历是国家机密,一个普通的刑事案件也是国家机密,什么都成了机密,都藏着掖着是要干什 么?我看这一次根本不是机密,是政绩。” 此事件中,愚也以为,不是刑事案件影响政府形象,恰恰是认为影响形象的相关官员,才真正影响了洛阳以至河南的形象。记得原河南省一位领导曾有精彩说法:在这个信息时代、网络时代,我们一定要勇于揭示事实真相,因为很多信息靠“捂”是“捂”不住的。否则,简单地去捂、去盖,只能见出我们的愚蠢。其实政府的形象尤为重要,当今流行软实力之说,软实力的表现可以看作就是政府的表现。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新斌曾认为,其实只有建立一个良好的信用体制才会形成诚信社会。而诚信社会的打造,首先就应该是诚信政府的打造。上述洛阳的官员质问,其实是给洛阳民众一个很坏的示范,好象当地政府不将工作精力用在发展经济上,而是用在捂盖子、撒谎上面,政府的形象和诚信已荡然无存。 一个地方的形象令官方不得不重视这是不争的事实,河南官方说法是,河南的形象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经济发展,尤其是招商引资进程。话说回头,其实一个地方的形象,和当地刑事、治安状况密切相关,而刑事、治安案件的发生又和当地经济、人文等各个方面习习相关,地方的治安不好,确实会对当地的形象有所影响,但这要依靠地方政府多方努力,只有大力发展经济,强化治安防控,注意基础教育等多方面入手,才能改变治安落后的局面,且非一日之功。虽然我们可以理解洛阳相关官员的做法,但其行为失当,严重影响了洛阳以至河南形象,有关方面应该严肃查处,并追究相关领导的责任,这才是打造诚信政府,引领河南形象的有力举措。 注:《大家谈中国》的文章不代表BBC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大家投稿,请把文章发送到: 按键 tougao@bbc.co.uk

阅读更多

BBC | “刘晓波诺奖”后首位挪威部长访华

诺贝尔和平奖评委会将奖项授予刘晓波令中国震怒,中挪关系几乎降到了冰点。 挪威石油部长抵达北京,成为中国异议人士刘晓波去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之后,首位访华的挪威部长级官员。 挪威石油部长穆厄周四抵达北京访问,被看成是中国和挪威之间的关系解冻。 去年,诺贝尔和平奖评委会决定将当年度诺贝尔和平奖授予被关押的中国异议人士刘晓波,此举令中国极为不满。 中国随后取消了与挪威的官员互访,也中止了与挪威的贸易谈判。 穆厄此次到北京的目的是,参加由中国主办的碳收集领导人论坛第四届会议,与会者包括美国能源部长朱棣文在内的世界多个国家的能源主管部长。 中国科技部长万钢代表中国政府欢迎穆厄到访与会。 穆厄本人则是说,乐于见到中国在碳收集问题上表现出的积极态度。

阅读更多

BBC | 中国官媒批评大陆“骆家辉热”

骆家辉在中国的“亲民举动”引起热议 中国报纸《环球时报》发表社评,批评中国一些媒体和网民对美国新任驻北京大使骆家辉的关注和追捧。 社论同时表示,骆家辉不应以“巧妙手法”干预中国舆论,希望他“做好美国驻华大使”。 骆家辉到北京出任美国大使后,用优惠券买星巴克咖啡,背双肩包,乘飞机座经济舱,引起中国网民和媒体热议,把他作为官员廉洁的榜样。 《环球时报》说,“做为新任美国驻华大使,骆家辉得到的关注远远超过了他的角色应当得到的程度。” 社论批评媒体把骆家辉每一个行为都包装成美国官员的廉洁并将此树立成中国官员行为的镜子。文章说,出于无知,一些记者把他们所见到的东西“罗曼蒂克化”。 文章说,骆家辉应当有意避免自己被当成这面镜子。 《环球时报》文章最后提醒骆家辉,当美国大使成为中国舆论的政治明星时,应做一些”去明星化“的努力,在外交上才是恰当的。

阅读更多

BBC | 中国评论 : 林楠森:一名美国学者眼中的台湾

台湾的民主化以来,越来越多民众认为其应有决定台湾前途的选择权 美国在台协会本周举行了一场美台学者间的视频会议,美方请到的学者,是长年关注美中台三方关系的乔治华盛顿大学学者沙特。 沙特从六十年代末期在美国政府任职逾三十年,历任了中情局,国务院,参议院以及国家情报委员会美国等第一线处理两岸事务的职务。 在这场分析两岸局势的座谈会上,沙特说随着情势的变化,台湾"行动自由"空间持续受到侵蚀,此一行动自由指的是台湾是否能自由选择未来。 沙特指出,导致此一变化的三个因素包括了中国不断上升的经济与军事实力,台湾本身的弱化,以及美国对台湾支持的降低。 他认为一些台湾与海外的观察家相信台湾仍能在模糊定义的"维持现状"下保有行动自由空间,是一种错误的看法,因台湾已在这三个因素下绕行到中国的轨道,而想要反转此一形势在他看来不切实际。 台湾的变化 沙特重述了他今年早些时侯在美国战略及国际研究中心发表的一篇专文说,随着中国的实力增长,相对的台湾实力正不断弱化。 就经济实力来说,台湾在1995年时的经济总值超过中国的三分之一,而时至今日此一数字已下降到十五分之一,且台湾对中国经济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依赖程度。 在军事上沙特说,台湾近几年的国防经费连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之三基本目标都未达标,而两岸军力的失衡限制了台湾的行动自由。 沙特并指出近几年的一个现象是台湾政府认为其要参加国际活动,必须得到北京的同意或默许,即使像是贸易这类无争议性的活动也包括在内。 马英九政府主政下的台湾另一个与过去不同的是对美国政府的游说,据沙特指出,台湾政府在过去几年是亚洲国家中对华盛顿游说最为消极者。 美国的战略与外交政策影响着全球局势,全球许多国家都在华盛顿进行游说,而台湾从蒋介石主政一路至民主化后的李登辉与陈水扁执政,对华盛顿的游说争取支持始终不断。 沙特认为,台湾一段时间以来与北京走得更近的结果,使得美国对台湾来说,变得没有过去那么至关重要。 美国支持降低 除了台湾本身的变化外,美国对台湾的态度也发生了转变。沙特指出奥巴马政府对台湾的支持比起过去减少了许多,比如美国在加强从印度到太平洋岛国等亚太国家关系时独漏台湾,且台湾政府反馈加强了美国此一态度。 与小布什政府首届任期相比,奥巴马政府在美国打造亚太地区战略环境,使中国作为更符合美国利益时,并未将台湾扮演角色也包括在强调范围内,沙特指出相对于小布什政府,奥巴马政府对台湾几乎是绝口不提。 美国自从七十年代与台湾断交并同中国关系正常化后,其政策圈内对于有关台湾政策即有着不同的看法。按沙特的话来说,美国对台海议题的政策态度一方面是阻止中国武力攻台,另一方面则是维系台海争端和平解决的条件。 这种"和平解决争端"政策思考方向,意谓着美国更为配合中国在台海的主张,而对台湾意谓的则是美国的支持减少,此一政策的支持者包括了像是基辛格等人。 以过去四十年来美国对台海政策的主导者来说,被认为对台湾支持力度最大的里根,与基辛格代表的是两种不同的政策方向。沙特指出,里根政府将台湾视为资产,以通过美国对台湾的强力支持,作为美国打造亚太地区战略环境的基础之一。 奥巴马政府对台湾马英九政府两岸政策的支持,在沙特看来是走向基辛格当年那种"最终和平解决方案"路线,意谓的是美国对台湾的支持大幅消退。 他说美国目前在军事上虽仍有实力介入台海,但美国领导人却越来越不愿这么做,因为中国军力上升将使美方的干预付出更大代价。 即使是过去一向对台湾表现强烈支持的美国国会,沙特在此前专文指出也越来越少人愿意访问台湾,一些实际访台者有时也带着一些不利台湾利益的观点离开。他认为,台湾在美国游说的中断在华府造成了困惑并且降低了台湾的影响力。 已成定局? 已不具官方身份的沙特对台海议题提出的种种观察,虽然仅是一名民间美国学者观点,但这相对比华府相关外交词令更为直白。 这种直白分析更清楚的回答了为什么美国一方面盛赞台湾的民主,但对于基于民主原则进行的公投却极力阻挡,不愿让台湾人民以民主方式决定自己的未来,这样的问题在几年前美方派人到台阻止公投时,曾被当面提出而难以回答。 沙特提出台湾正绕行中国轨道的观察,也反映了马英九执政下的台湾社会气氛,比如在一些针对马英九的游行抗议活动上,民众的标语更多出了"拒统"一类的标语。 在沙特看来,台湾从1995年至2008年间的政策在两岸间造成了负面的遗产,而眼下两岸关系的改善符合美中台三方政府的利益,没有人愿意回到过去那个阶段。 若民进党重新执政,沙特也不认为台湾正走向的道路会因而逆转,除了民进党已采取更温和的路线外,他认为台湾无法走回过去的道路的原因是其代价过高,且美国也不会支持台湾重回与中国对抗的路线。 被沙特视为对抗的1995年至2008年,正是台湾通过民主化而选出非传统国民党意识型态的两名本土总统,而其对抗的是北京对台湾领土与主权的主张。 但问题是,沙特认为的这种难以逆转几成定局的两岸局势,在台湾并非人们共同接受的前途方向。另一种看来也难以逆转的定局,是台湾的民主化以来,越来越多民众认为其应有决定台湾前途的选择权。

阅读更多

BBC | 台湾来鸿:陆生报到!

对于大学新生来说如何渡过未来的大学生活?总是充满着兴奋与期待 九月进入开学季,首批中国大陆的学生正式来台念大学与研究所,因此各大学近日纷纷针对陆生举办新生训练、入学讲习、制作生活手册…,目的就是希望这些离乡背井渡海而来的大陆新生,能早日适应台湾的大学生活。 对于任何一个大学新生来说,该如何渡过未来的大学生活?总是充满着兴奋与期待,虽然台湾也存在来自不同县市的学生,离家到外地念大学,也有许多在生活中的食、衣、住、行必须重新适应的地方,但陆生较台生不同的是,一海之隔,两岸在语言习惯、生活文化上,仍有许多差异。 各大学协助陆生适应台湾生活 昆生科技大学专门为陆生制作的生活手册中,就贴心地把台湾的纸钞、硬币印出样张,让陆生先认识清楚;也提醒陆生两岸计算机(计算器)的中文输入法,并不相同,建议陆生安装繁体中文系统;元智大学特别为陆生开辟「台湾文化」、「法律与生活」列为必修课,让陆生熟悉台湾相关政策与法令,避免生活中不必要的纠纷;对于台湾民间惯用的闽南语,元智大学则列为选修课,让有意更融入台湾民情的陆生选修;辅仁大学则专为陆生规划了「大一学习导师」、「同侪学习伙伴」的制度,给予陆生在课业与生活方面的协助。 适逢台湾明年一月十四日将举行立委与总统的合并选举,从现在开始,台湾已进入政治热季,所以各个学校在陆生初来乍到之际,还是三令五申地劝喻陆生,「要尊重台湾的政治体制、了解台湾的民主制度,但不要参加政治与社会运动。」 多了解台湾社会风土人情 对于多数陆生而言,在还未亲自「深入体验」台湾的生活之前,接触台湾百态最快捷的方法,不可讳言地,是透过每天二十四小时强力放送的电视节目。中国民运人士王丹则建议陆生,不要只看电视名嘴讨论事情,应该多看看台湾各个层面的公民社会、社团活动,甚至包括台湾历经白色恐怖到民主社会的过程中的人物,也值得了解。 许多大学校长也都建议陆生在台期间,除了课业学习之外,多体验台湾的民主社会、人文风情,但是在这些选择来台念大学或研究所的陆生,他们是基于什么样的理由,而选择来台湾念书? 首批来台念大学或研究所的陆生,其中有不少就曾在短期交流下来过台湾。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热爱中国文学的高萍,选择到新竹的清大中国文学研究所攻读,她在接受媒体访问时,就表示,大陆经济起飞,一般人对这些形而上的学科并不重视,在大陆时,当她被问到是念什么科系时,对方只要听到她回答是念中文系,几乎都会说:「是要当老板的秘书吗?」她认为,虽然在台湾,大家也会有念中文系就是要教书的刻板印象,但相较之下,「台湾比较不会岐视中文!」除了课堂内的学习之外,高萍也期许自己在台湾能够多听一些讲座,余时造访各地的古老庙宇,感受台湾的人文风情。 来台念书各有不同的期待 高雄树德科大十名大陆学生中,有八位选的是与设计相关的科系,来自福州的陈诗涵说,她从网络上得知,树德科大的学生曾在德国iF设计大赛中多次得奖,她就是冲着这个而来;另一位读室内设计的王斌则表示,他的父亲从事的是室内设计,他和父亲看了许多台湾的电视节目,发现台湾在设计方面比大陆强,因此他的父亲希望他来台湾念书。 许多大陆学生对于台湾充满好奇,来自广东深圳大学的项婷婷就觉得,台湾满街跑的摩托车,是他感到最特殊的台湾文化;不少大陆学生也表示,他们对于台北101、故宫、日月潭、总统府、花东海岸风光、台南府城的历史文化、高雄的西子湾和爱河、热情的垦丁海边、全台各地的夜市小吃,充满了兴趣,想要一一探访,来自浙江的庄姓学生就说,来台湾前,他就听说了许多台湾的旅游景点,因此他这次特地多带了一些钱,要当作旅游经费,等研究好旅游信息与交通路线后,就可以出发。 台湾教育部开放二千名陆生来台念书,然而首批来台的陆生,实际不到一千人,多少与教育部对陆生来台念书所设定的「三限六不」政策,包括限制采认高等学校、限制来台陆生总量、限制学历采认领域、不加分优待、不影响国内招生名额、不编列奖助学金、不允许在学打工、不得在台就业和不得报考公职考试等诸多限制,以及招生简章到今年四月才公布,许多大学不及到对对岸招生有关;但不管怎么说,首批来台念书的陆生还是顺利报到了,这一批陆生未来会在两岸交流中,激出什么样的火花?许多人拭目以待!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CDT月度视频】四月之声(2025)——“中国不需要谁指明方向”

【404文库】“当英语世界创造着占全球60%的互联网内容,中文信息仅贡献1.3%的微小份额,这种悬殊对比揭开了残酷真相”(外二篇)

【404媒体】“不比谁建高楼、开大会,而是修桥补路、改旧棚、治黑臭水体”(外二篇)

更多文章总汇……

中国无差别袭击案件受害者纪念墙

我们建立了这个无差别袭击案件受害者纪念墙,持续记录全国各地的无差别袭击案,并纪念和哀悼这些案件的受害者。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