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O

陽光時務 | 南方289號大院的新聞審查變局

2013年1月,南周事件後,南周大樓前的抗議者   文 /黎滬湘 曾禮抨擊宣傳官僚對審查機制的扭曲,但他並不主張取消審查制。這種矛盾心理根源在於新聞審查制度從他曾經服膺的「政治家辦報」淪落成「党管媒體」,也體現了 289號大院審查生態的變遷。 對《南方周末》審讀員曾禮的評價,要聯繫 289號大院(南方報業廣州總部所在地)的新聞審查生態。他在黨報《南方日報》做到地方新聞中心負責人,臨近退休返聘《南方周末》擔任新聞審讀員。可以說,曾禮在南方報業的職業生涯經歷了新聞審查機制的不同階段,只能分開評價。 曾禮曾被他的審查對象——《南方周末》的編輯記者視作「集團來的人」。這個稱謂顯示,《南方日報》及其子報、刊(編者按:包括《南方都市報》、《南都周刊》、《南方人物周刊》及《21世紀經濟報道》等)在審查的密度與程度上有過落差,等到後來曾禮主動調整審查尺度,與南周水準相持平時,他贏得了南周人的認同。直到現在,這種審查的標準落差仍舊存在。 對曾禮的讚美,源於他在南周新年獻詞事件中的表現。他在編輯部對外噤聲的情況下,揭露了新聞審查運作的內情,抨擊了宣傳官僚對審查機制的扭曲。但在曾禮本人看來,他並沒有主張要取消審查制的。他還在新浪微博上與北風等人辯論審查官的合理性,既是例證。 由此可以看出曾禮的矛盾心理。這種心結的根源在於,新聞審查制度的重點發生了遷移,從曾禮曾經服膺的「政治家辦報」變成「黨管媒體」。可以說,這個變化體現了 289號大院審查生態的變遷。曾禮獲得的是與非、彈與讚都能從這一線索中找到根據。 政治家辦報 vs審查建制化 曾禮作為 50年代生人,在南方報業中為數不多。這代報人經歷了南方日報作為輿論監督利器的光榮時期,與南方報業的新聞傳統有着高度的契合。這個傳統在上世紀 90年代後期發展為兩極:一是政治家辦報,二是新聞專業主義。它們相輔相成。 南方報業並非沒有新聞審查,事實上,審查一直存在。只不過,在曾禮做記者、及部門主任的過程中,這個審查制度的最高限度就是「政治家辦報」(編者按:語出 1957年 6月毛澤東提出新聞輿論宣傳必須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他說,寫文章尤其是社論,一定要從政治上總攬全域,緊密結合政治形勢,這叫做政治家辦報)。這個原則具有相當大的靈活性與自主性。在此庇護之下,才有創辦《南方周末》、《南方都市報》等專業作為。 在 2008年川震之前,南方報業內部審查機制是零散的,同在「政治家辦報」之下,呈現出母報與子報各自為陣。儘管審查機制的不統一會帶來無妄之災,同樣造成南方人的挫折,但南方人並不準備將審查成建制化。這裏舉出一個例子來說明。 2005年有段時期,《南方都市報》比照《南方日報》的審查標準,會在《南方日報》頭版的付型樣簽署後複印大樣回來參考。可是年底時,廣東副省長游甯豐等人因廣東興寧礦難被行政記大過處分,南日頭版原本放在頭版刊發,並簽付型可印。南都頭版也依例編輯。哪知南日半夜改版將此消息撤下頭版,南都因此閃失,導致廣東官僚層的嚴厲責難。南都當班副總編夏逸陶遭撤職。儘管南方報業為此很苦惱,但直到宣傳部嚴令之前的幾年,報業內部並無動力建立上下同構的審查制度。當然這與南方報業內部的媒體分工有關,黨報《南方日報》注重輿論導向,市場導向的《南方都市報》更重視讀者反饋。除此之外,還涉及到新聞審查權力的微妙格局。 易言之,哪怕會因審查信息不對稱造成「誤傷」,可新聞審查的主動權掌握在報業自己人手裏。即使加上事前的禁令審查、乃至於事後追懲,審查權比較完整地保留在報業集團手裏。一旦審查機制上下貫通,新聞審查的控制權就會被褫奪,宣傳部的意志更容易入侵。 然而,在經歷了 2008年西藏、川震、奧運等風波之後,普世價值被污名化,南方系的普世價值啟蒙辦報立場遭遇強勁的官方管制。在這種情形下,曾禮返聘作為審讀員,是南方報業成建制設立新聞審查機制的首批檢查官。此時,南方報業已經無法再延緩執行審查建制化的壓力,但是將認同報業傳統,又有政治家辦報經驗的人任為檢查官,仍可以從中調和,這就是曾禮所說的「既要出報安全,又要保證品質」。 編輯部自主vs「党管媒體」原則南方報業對審查權的堅守,是無法公開明說的。隨着廣東省委宣傳部和中宣部意識到內裏的奧妙,加大對新聞審查權的爭奪後,南方報業幾無反手之力。這是因為「黨管媒體」的原則取代了「政治家辦報」,報業集團在審查上的騰挪空間基本被擠乾。在南周事件爆發前兩三年,廣東省宣傳部用選題事前審查、直接插手出報流程等手段,解除了南方報業在新聞審查機制上的主動性,後者苦不堪言,鬱結之深,直至省宣傳部長庹震的強力打壓,最終釀成南周新年獻詞事件。而南周事件所爭的恰恰是新聞審查權的分配問題,報業內外終於攤牌了。 《南方周末》用編輯部自主權試圖在「黨管媒體」的原則下尋找抗爭與生存的理據。南周人追憶曾禮的紀念文章裏透出信息,南周事件後,隨着取消選題前置審查,編輯更多地被推到採訪一線與記者協商選題及報道方向。這可算是極其微小的反抗成果。 然而,南方 289號大院的新聞審查生態已經徹底改變。隨着新一輪南方報業高層人事調整,廣東省宣常務副部長楊健擔任黨委書記,省宣傳處長出身的張東明擔任社長,南方報業新聞審查機制在領導層上整體切換,人事任命卡死了審查權的分歧,通過解決人來取消問題。 這是南方報業史上前所未有的審查變局。這也反襯出一點,即使南周編輯部靠事件影響獲得了一點點自主權,也是不穩定的,不具有太大意義。因為他們所反對的審查勢力已經從外面進到裏面,外部審查名正言順地成為內部審查,曾禮式檢查官不再有產生的「土壤」。 從「什麼樣的審查」到「要不要審查」 曾禮在去世前幾日接到解聘指令,這無疑屬南周事件秋後算帳的一部分。而對曾禮做「清場」處理,也能看出,由南方報業自己人充任內部檢查官的審查體系已經不被信任了。曾禮之後,宣傳系卡位完畢,勢必要重新評估南方報業內部的新聞審查機制。相較於曾禮在南方報業幾十年的職業薰陶,報系內部 70、80年代的審讀員缺乏傳統的道德束縛和自我修養,更容易變節。在重估審查機制的過程中,不排除這些人取媚上司,用更扭曲的審查遞交投名狀。新聞審查權的喪失,南方報業的精華部分將隨之斷裂、流逝。 南方報系的前身是民盟薩空了主持的香港華商報,就傳統而言,南方報業多少年一直是「進步報紙」。就新聞審查權而言,他們與宣傳部的協商姿態從幾十年前的平等對話淪落到現如今的俯首稱臣。對南方報系的打壓,可視作共產黨內部發動的意識形態「肅反」。 讚美曾禮,並不能否認新聞審查制度的醜陋。而對新聞審查權的爭取,是南方報業在有限辦報空間裏所做的現實努力,而且有一大批優秀的南方報人為此付出代價。在如今的變局之下,焦點改換,終於從「要什麼樣的審查」進展到「要不要審查」。曾禮是好的榜樣,還是壞的典型,都會成為 289號大院重整新聞審查秩序的一個參照。在新聞審查權悉數旁落的情勢下,如果再來一次南周事件,南方報業必須拋棄「編輯部自主」的小策略,以憲法第 35條為依據,與支持者比肩站立,再無綏靖的餘地。 (作者是內地媒體人) 如欲閱讀《陽光時務週刊》其它精彩內容,請購買/訂閱《陽光時務週刊》。香港、澳門所有 7-11/OK/Vango 便利店、報刊攤,香港誠品書店及其他各大書店均可購買;全台各大書店(金石堂、誠品、何嘉仁、Fnac、敦煌書局、Page One、金玉堂、諾貝爾、墊腳石)網路書店(博客來、讀冊生活)亦有銷售,馬來西亞可在紀伊國(Kinokuniya)、商務書局、大將書行、城邦閲讀花園、Borders(雪隆The Curve, The Garden, Tropicana, 檳城Queensbay Mall)、雜誌連鎖店MyNews.com)購買;您也可透過  www.subisunaffairs.com  訂閱半年/全年/兩年的雜誌,現在訂閱更有機會享受高達五折的優惠。

阅读更多

陽光時務 | 港府向大地產商宣戰?

內地地產龍頭萬科,早前伙拍新世界發展,投得荃灣西站這塊地皮   文/呂良 攝影/鍾卓明 港府早前取消勾地政策,改由政府公開招標,此舉被指是向大地產商「宣戰」。香港年輕一族上樓幾近絕望的困局可否打破呢? 香港樓價過去四年多來不斷向上攀升,市民不滿情緒日益高漲。特首梁振英去年 7月上任以來多次出招調控樓市,短期措施包括增加稅率、開徵額外印花稅、收緊按揭等,以打擊本地以及外來資金炒賣活動。長期措施包括「港人港地」、重啟資助房屋計劃等,但樓價依然不受控。 就在 2月底,港府突然宣布取消已經實施了 14年的勾地制度,由政府主動定期公布每個季度的土地供應,再進行公開招標,以穩定增加土地供應。根據政府的說法,這個新措施是為了讓政府全面掌握官方土地出售的主導權。有地產界人士則指出,這是港府對大地產商「宣戰」,地產市場正進入敏感時刻。 要探討這個問題,首先要了解何謂「勾地制度」,這是九七年亞洲金融風暴爆發後所衍生出來的產物。當時香港地產價格由高峰期暴跌,平均跌幅高達五成,嚴重拖累香港經濟,市場歸究於樓市供過於求。後來,港府停止原來定期賣地的制度,改為制定一個土地儲備表,讓有興趣財團或公司自行向政府勾出想要的地塊,而被成功勾出的地塊,將透過公開拍賣程序,由市場價高者得。透過這個「勾地制度」,地產發展商可視乎需要決定勾不勾地,當樓價下跌時,地產商自然勾地興趣不大;一旦樓價回升,市場需求增加,勾地活動自然隨之而活躍,讓市場佔有較大主動權和支配力量。但過去幾年看到,雖然樓價節節攀生,發展商勾地態度並不積極(見圖 ),市場一早批評這個制度名存實亡。勾地機制實施 14年來,發展商只勾出了58 塊土地,平均每年只有4.1塊,導致房屋供應長期不足,是導致現時高樓價的一個重要因素。而今次政府取消「勾地制度」,改由政府主動定期推出土地拍賣,取回市場主導權。 對於港府的新動作,市場猜測導火線之一,可能是 2月下旬,港鐵天水圍天榮站地產發展招標,結果發生歷史性「流標」事件。原本有十六間財團遞交意向書,但最後竟然沒有財團入標,開創港鐵項目招標「新紀錄」。雖然地產商事後歸究地價成本高,外界不禁聯想是大地產商與政府的角力,以示對政府連串打擊樓市辣招的不滿。香港發展局局長陳茂波承認,這將影響本財政年度供應兩萬個私人住宅單位的目標,但強調政府將會推出更多土地,追回有關供應。而就在一個星期之後,新的賣地政策隨即推出。 於港府的新動作,被外界認為與政府關係良好的新世界發展主席鄭家純表示,賣地主動權回到政府較好,可以透過土地供求調節市道,平衡樓價,令樓市平穩發展。地產分析員也普遍認為穩定增加市場土地供應,長遠來說確實有助穩定樓價。 這個新的土地供應政策雖然方向正確,但外界對於措施能否成功,有很多的質疑。首先,雖然政府企圖增加土地供應,但地產商會否配合投標 ?

阅读更多

陽光時務 | 罷工背後貧富懸殊暗湧

4月7日,4000多名市民遊行支持工人罷工   文 / 黃世澤(香港時事評論員) 攝影 / 鍾卓明 香港自 1967年暴動以來,甚少有牽動人心大型工潮。最近葵涌貨櫃碼頭工潮卻得到社會普遍支持,顯示社會已厭惡大財團壟斷。 在香港,工會要搞工運搞成大型群眾運動,本來不甚容易。一方面,香港的工會不像其他國家的工會,集體談判權受到法律保障,工人亦會每月撥出薪津若干部分作為工會營運經費。在香港擁有強大實力,不受北京方面控制,又可以與資方硬碰硬的工會,一般都是擁有豐厚財源的中產工會,像擁有大型超級市場的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以及有國泰空中服務員協會。 工會缺乏資源向員工發放罷工津貼作長期抗戰之用,加上香港大多數人,特別基層,都懼怕被僱主秋後算賬,因此,自 1967年暴動以來,香港甚少牽動社會人心的大型工潮。只不過,最近葵涌貨櫃碼頭的工潮,卻普遍得到市民支持。本來貨櫃碼頭工人工會沒有罷工基金支援,在香港職工會聯盟協助下成立的罷工基金戶口,竟然得到不少市民捐助,基金截至4月10日為止,已經累積了四百多萬的捐款。而捐助的人,當中不乏以往很難想像他們捐助罷工的中產,例如律師、醫生,甚至商人。 葵涌貨櫃碼頭工潮得到市民的普遍支持,表面上難以理解。但只要大家留意到工潮演變成針對和黃集團的杯葛行動,不少罷工支持者,都將矛頭直指這次爆發工潮的香港國際貨櫃碼頭最大股東和記黃埔集團,以及集團的大老闆李嘉誠,就不難理解這次工潮為何會演變成大型社會運動,甚至反映了整個社會對大財團壟斷的厭惡。 李氏力場笑話的背後 正所謂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香港市民對李嘉誠為首的財團厭惡並非由葵涌碼頭工潮開始。香港人很早已經透過互聯網表達對財團治港的不滿,而最早的抗議行動,來自一個叫李氏力場的笑話。 在 2006年,颱風派比安吹襲香港,當時香港普遍地區的風力已經達到天文台需要發出八號風球(八號烈風及暴風信號)的程度,在尖沙咀天星碼頭一帶,甚至出現有垃圾桶被吹到撞到途人的情況,在香港天文台發出八號風球時,香港所有辦公室都會強制下班,讓員工回家避風。但當時天文台卻沒有因應香港天氣情況發出風暴信號,當時網民就以《新世紀福音戰士》AT力場的情節,換上由李嘉誠的名字,變成了李氏力場。指李嘉誠暗地裏研發了媲美 AT力場的李氏力場,令香港不受颱風吹襲,暗諷天文台這個政府部門變成了商界傀儡,不顧市民安全。自此這個惡搞,幾乎為每位香港網民所認識,甚至天文台曾經要就這個笑話背後的傳聞在傳媒面前作公開澄清。 由於八號風球發出後,香港的貨櫃碼頭必須停止交收貨櫃,會造成一定的損失,因此網民將政府不發出八號風球的最大受益者指向李嘉誠並非完全沒道理。 當然由氣象學角度,李氏力場這個笑話沒有任何根據。但李嘉誠之所以成為眾矢之的,因為李嘉誠在香港已非純粹一個地產商,他所擁有的產業幾乎涵蓋香港人生活不同領域。除了樓房地產,由電訊、電力、超市、藥妝店購買日用品,幾乎都難以避免讓李嘉誠賺你的錢。香港雖然地產霸權不少,但只有李嘉誠才會如此在香港幾乎去到無孔不入的地步,令香港人覺得每個人都為李嘉誠打工。 香港有其他大地產集團擁有其他公用事業,像恆基兆業擁有煤氣公司,新世界旗下的新創建,與控股公司周大福共同擁有城巴和新巴兩間專利巴士公司,新鴻基地產亦擁有九巴。恆基兆業的煤氣公司以抄錶員待遇一流,以及經常捐助政黨和慈善團體活動聞名,城巴和新巴一直服務水準不錯,城巴甚至在票價比較平的情況下,仍因賺錢太多,連續兩年要按政府協議提供車費回饋。而新鴻基地產旗下九巴雖然評價不佳,但新鴻基地產本身較為低調,因此亦非市民憎恨對象。 而由李嘉誠擁有的財團,服務質素沒幾間得到特別好評,價錢亦不見得特別便宜,像港燈的電費就比中電來得貴,而港島區民眾是沒有任何選擇權,但李嘉誠卻常對市民的批評作出具恐嚇性質的批評,在 2000年,李嘉誠便曾公開發表撤出香港投資論,他這番話引起香港社會極大迴響。亦因為李嘉誠過往曾發表撤出香港論,因此香港市民與李嘉誠旗下財團的關係,長期以來都相當緊張。李氏力場這笑話反映的正是香港公眾對李嘉誠的印象,覺得他為了賺盡市民一分一毫,可以不理會市民的安全,包括在風暴下仍然要繼續上班。他在香港公眾心目中的形象,一直都相當差。 新仇舊恨一筆清 本來香港人就覺得李嘉誠旗下公司對待員工的作風刻薄,在網民心目中的印象更甚,因此貨櫃碼頭工人在facebook上的專頁「碼頭的辛酸」上訴說工人慘況時,很快便能說服公眾支持。甚至像無線《東張西望》之類娛樂節目偏幫資方都無助扭轉公眾的觀感,相反還有火上加油的作用,因為很多網絡世代的人最不相信正是無線。多次在大型公眾集會狙擊無線新聞報道行動,都是網民的傑作,就可以見到網民到底有多討厭無線。 而香港國際貨櫃碼頭董事總經理嚴磊輝的言談,更令公眾更一面倒支持工人一邊,因為他的言談態度囂張,甚至不合邏輯程度挑戰不少中產市民容忍程度,加深了市民對李嘉誠旗下公司的厭惡。 而貨櫃碼頭工潮發生的時間,香港正值樓市最失控的時間,香港的物業售價以至租金水平,都並非在公眾可以接受的程度,不少中產都身受其害,甚至中產現有的薪酬,與他們可以享受的生活水準是不成比例,因為香港的租金水平實在太高,這也是所謂地產霸權論述迅速得到公眾接受的原因。 在這個背景下,更令市民願意去支持工人罷工。市民未必百分百認同工人的訴求,但他們樂意支持正面與李嘉誠對抗,並且令他難堪的行動。在 4月 7日居然有四千多名市民在港島遊行支持工人,以及四百多萬罷工基金捐款,都反映出這種民氣。 對李嘉誠也好,對香港的大財團也好,這次葵涌貨櫃碼頭工潮無疑是一個里程碑,如果樓市情況不變,而他們仍然不改變賺錢手法,仍然令市民感覺他們搾盡市民一分一毫來賺錢的話,香港人並不會再忍耐,他們會出錢出力支持任何令他們難堪的人。 若然富豪們錯誤判斷當前的政治形勢的話,麻煩肯定陸續有來,甚至日後的工潮將會越來越麻煩,畢竟時勢已經在變,香港人已經變得相當不耐煩,並不打算忍下去。 如欲閱讀《陽光時務週刊》其它精彩內容,請購買/訂閱《陽光時務週刊》。香港、澳門所有 7-11/OK/Vango 便利店、報刊攤,香港誠品書店及其他各大書店均可購買;全台各大書店(金石堂、誠品、何嘉仁、Fnac、敦煌書局、Page One、金玉堂、諾貝爾、墊腳石)網路書店(博客來、讀冊生活)亦有銷售,馬來西亞可在紀伊國(Kinokuniya)、商務書局、大將書行、城邦閲讀花園、Borders(雪隆The Curve, The Garden, Tropicana, 檳城Queensbay Mall)、雜誌連鎖店MyNews.com)購買;您也可透過  www.subisunaffairs.com  訂閱半年/全年/兩年的雜誌,現在訂閱更有機會享受高達五折的優惠。

阅读更多

陽光時務 | 反專制向北京說不 香港人佔起來

  「佔領中環」   文/雨文 錄音 整理/溫朗鈞 攝影/鍾卓明 編按︰ 曾經很多人都認為香港只是「借來的時間、借來的空間」,沒有人會認真地把這塊土地當成自己的家,只是一個驛站。不過,當逃避戰亂和內地連場政治運動而來到香港的內地人,在這片土地生根後,家早已在不知不覺中形成。70 年代開始,第一代本土香港人形成後,港人就未停止過要為這片土地上的人民爭取公民和民主權利。由港英時代要求提升華文地位、反貪污、爭取「八八」直選,到回歸後,在《基本法》的框架下,繼續爭取2007 年,2012 年,以至今日的2017 年普選。誰說香港不是香港人的家? 當香港人的爭取行動促使港英政府逐漸開放民主權利予港人時,1997 年的回歸,在「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在《基本法》賦予港人可以在2007 年普選行政長官和立法會時,港人正式成為這個家的主人夢似乎近在咫尺。然而,回歸近十六年,港人的普選夢卻愈走愈遠、港人追求要成為這個家真正主人的行動被北京視為「逆子」、「人心不回歸」甚至是「港獨」。面對這樣的局勢,長久以來政治立場溫和的香港知識精英們已無法再忍受下去,決定站出來要向北京說不、要向專制說不,首次發起以全城公民抗命運動 ─ 「佔領中環」的方式,促使北京實踐落實真普選的承諾。 「佔領中環」行動發起人,香港大學法律學院副教授戴耀廷,在1月16日,於報章撰文《公民抗命的最大殺傷力武器》,指出若市民不再施以更進一步行動,普選的目標將會無法達到。他鼓勵市民及民間領袖以事先張揚的形式實行違法、非暴力的佔領中環行為。他認為港人過去各種爭取政治權利的方式,如遊行示威、苦行、五區公投和佔領政府總部等,帶來的壓力都不足以讓北京讓步,故提出在2014 年7 月,以堵路方式來佔領中環,爭取普選特首。文章刊出後在社會引起軒然大波,更迫使北京首次就普選問題明確表態。 戴耀廷接受本刊專訪時表示,身為一名香港人、一名父親,他要為這個家、要為下一代負責,才決定站出來。他相信香港人的善良本質、他相信北京願意理性對話、他相信民主的香港是香港唯一的出路,能夠化解目前潛在的巨大政治和社會危機,避免香港出現一發不可收拾的亂局。不過,他否認「佔領中環」是要與北京決戰,反而是要把「佔領中環」的民主種子植於每個人心中,且要港人做好長期民主抗爭的心理準備。 香港大學法律學院副教授戴耀廷 Q&A 陽光=陽光時務 戴=戴耀廷 戴:「佔中」既是中環,也指處於中間的一群人,所以我們談佔中,也可說是佔據中間的那群人,即「中產」。中產相對於基層市民,在經濟上的考量相對較輕;對非物質價值的重要性較重視;他們會憂慮下一代的處境和成長。這群過去未必是強烈支持或反對政府的人,佔五至七成人口屬香港大多數。他們未必在短時間內表達出他們的關注和立場,正因為他們一向處於中間,可能在最後一刻才表達立場,我們現在的目標就是希望盡早將這批人拉出來。 陽光:這次行動是希望得到中間的大多數支持,還是連最基層的支持也一起爭取? 戴:一定是爭取全民支持,但最終取決的可能是中間派。基層群眾我們也爭取支持,但他們有許多實際考慮,如參與行動可能會「手停口停」。但如果沒有全民的同情或認同,我們也不能發揮足夠的作用去影響北京。所以整個部署是先佔中,然後再擴散。 陽光:用什麼方法令這些中間派明白或支持這場運動? 戴:我們很強調「非暴力」這個元素。對於中間派來說假如運動是暴力的話他們絕不考慮。我們也要把民主和民生的關係解釋得清楚,現時的論述仍不足夠。當我們說北京應該相信香港人,我們辦這場運動時也應該相信香港人。到底香港有多少人有如此決心來爭取真普選,同時認同以非暴力手段,而不是帶着其他政治目的來做這件事。當有人使用暴力,我們就切割,他不再屬於我們這個運動,希望對運動的損害降到最低。這正是為何部分激進分子,如拿龍獅旗,米字旗的人會不喜歡「佔中」,因為他們認為「佔中」是排斥他們參與。反佔中勢力主要來自兩方面,就是極右和極左,因為極右的一方是希望仍然可以用暴力的方式來進行抗爭。 陽光:其實你是在開拓新市場。 戴:是的。如果我們能透過佔中,令一些以往不甚關注政治的人都因此而關注政治,並不只是從經濟角度來考慮,同時也加入了普世價值的考慮。而一直關注普世價值的一群亦能從關注民生角度出發的話,未來香港的管治真的可以開拓出一個新局面來。我並非說有佔中和有普選就能夠解決問題,兩者只是製造一個解決香港管治問題的契機。有了普選,我們就會有公平的制度,然後才能打破那種惡性循環,互不相信的困局。例如貨櫃碼頭爭議,就可以商討方式來解決。 陽光:你早在兩年前已提出「佔領中環」,為何? 戴:我當時寫一系列關於社會運動模式如何令政府改變的文章,探討公民抗命或堵路的方式,當時只集中談堵路,沒把公民抗命結合起來。直至今年 1月,才把兩者結合。因為堵路會產生社會秩序被破壞並引發震撼力,既要付出社會代價「挾之以勢」,亦引發道德效果「道之以德」,利用一個道德訴求,令政府或其他人認真考慮你的訴求。 陽光:為何有這種轉變? 戴:跟整個香港社會民情有關,因為民情從上年特首選舉起就一直在惡化。2010年政改,當時有一種盼望,希望透過妥協達到紓緩彼此矛盾和分歧。但實際並非如此,首先泛民分裂,而北京亦在協議後置之不理,不修補與泛民的關係,結果彼此的不信任比之前更差。特首選舉的「泥漿(摔角)式」選舉模式更令整個制度顯得不濟。到了反國教科,大家看到一個非普選的政府即使不願推某個政策,但如果中央政府有任務下達,她也要硬着頭皮去做,結果令市民反彈。這兩件事令大家預見到未來的政改推行將會非常困難。我跟很多人談過大家都很悲觀,都對政改能否取得突破感到非常悲觀。沒突破即暗示要再次採用 2012年的選舉模式,即再重現唐梁之爭的模式,這會令大家感到無助和無力,這種悲觀情緒非常強烈。雖然反國教一役似乎勝了一仗,但只反映了一種小退卻,大家的無力感仍是很強烈。但當(我的)文章出現時,似乎有一種希望。不需要大家拋頭顱灑熱血,只要能夠付出少許代價,是可以產生一種巨大力量,這個巨大力量是可以令政改突破,實現真普選。所以才會產生現在這種影響力,這是任何人連我自己都不曾預見到。 陽光:當初回歸時你對「一國兩制」,有沒有期望? 戴:我想從過往「借來的地方,借來的時間」的管治,轉變成香港人能夠在自己的地方去進行自身管治時,我們是期望管治會更加能夠貼近香港人的需要,更能貼近香港人的價值。一國兩制是應該在主權回歸之後,讓香港能夠自行走出一條路,但回歸之後所出現的問題是愈來愈向一國傾斜,反而兩制的特性逐漸被消磨。 陽光:你擔不擔心北京不再與香港的泛民主派溝通? 戴:我不敢解讀,我看到《明報》在 4月 2日有一篇評論談及「硬中有軟」,我同意。硬是一種表面取態,也是理性部署,當然會跟你一樣搶佔中間的那群人,說我們︰「很有問題」,「會搞亂香港」,他們要跟我們搶佔市場,所以硬是必然。但我覺得喬曉陽(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主任委員)在他講話當中,亦保留了一些空間,如「不與中央對抗」,你可以定得很緊,也可以很鬆,鬆緊全在他手中,就會有空間。假設佔中真的成勢,真的有具體方案又有很多人投了票,這就是一種力量令他們不敢再漠視。首先是壓,壓不來就分化,分化不成就妥協,或者鎮壓,但這個代價實在太大。所以為何我只是說說,他們就有如此大的反應,正因為他們想到如果佔中成真,會出現一個他們難以承受的代價,故要在你未成形前能夠把你剷除。 陽光:在這場運動中,很多內地人在看。他們有些人會想這個運動能否中港結合,你是如何定位? 戴:我想我始終把這場運動放在香港本位,這始終是香港爭取民主制度的運動。如果成功的話,這種文化素養其實可以在中國人社會中出現。不只香港,台灣已經出現了。或者是說亞洲文化、儒家文化,韓國都已經有了。故有人說中國人、中國文化與民主憲政有排斥性,不是必然的,其實是有相容性,只是說你會不會在一個對的時機,那個土壤是否準備好,然後就讓事情發生。套在香港,當機會來臨時是可能發生。中國何時有合適土壤和時機,這要由內地同胞判斷。 陽光:會否接受他們各種支援? 戴:我想還是以香港本土運動為主,我們不想把事情變得更複雜。如果將兩地力量連成一線,反令在香港本土能夠發揮的東西因而喪失掉。不是不關注內地的問題,而是在運動現階段,我們的焦點應該放在香港。 陽光:這場運動與其他本土運動有何分別? 戴:我的分別,不是說要和中國內地割裂開,我們本身是相連的。不過在現階段,我們想要的東西和積聚的力量,都需要由本土力量去積聚。而當力量爆發後,成功是一種引爆,失敗被捕也是另一種引爆,到達佔中又是另一種引爆,他所波及的地方必定不止於香港。但因為不只有實際上的距離,亦有文化上的距離,這些爆破作用是不會即時在內地產生爆破效果和改變,而是屬於一種長期滲透。我們不可能在該處種一枚核彈,亦沒有如此能力,因為任何地方的公民抗命都是靠他們本土出發,沒有人是可以去做這些事,必須由本土出發。 陽光:整場運動何時最艱難? 戴:最艱難是我們定出方案後一直到我們要佔領中環這段時間,那種未知狀況最艱難。到現在仍未想清楚,即使是政黨,或者認同佔中的人,他們對這都有不同看法。艱難在於到底我們有沒有「迴旋」的空間。有說法指,當你經過電子公投後,已經沒有迴旋空間,但政治永遠是妥協的,你要如何妥協呢?在哪個位置可以讓你妥協呢?如果你預留了妥協的空間,會否得不到原本所期望的形勢呢?當矛盾出現時,要不斷營造形勢,這會把自己推到沒得回頭的位置,屆時就沒有任何空間和機會做出妥協。在這種情況下,大家都被迫要去佔中,沒有回頭路。到底這兩者間能否找到一個出口實在考智慧。如果北京的方案不符合國際標準,那很易辦,我們就去佔領中環;但假如北京的回應是似是而非的話,那就麻煩了,大家會在內部先辯論一番,那就需要一個機制去解決問題。如何處理,仍未找到一個最完美的方案來解決這個問題。目前進行的這部分不是很政治,反而是一種文化塑造的過程,但到了需要政治上抉擇時到底該如何去做,非常艱難。陽光:有無作出最壞打算? 戴:最壞打算就是佔中實現的時候,全香港市民都在責罵我們,責罵得我們全無心情後就各自散去回家。就像「十個救火的少年」的故事,去的時候人似乎很多,但因為各自原因慢慢消失,這就是最壞的情況,反而拘捕不是最壞的情況。拘捕其實是一枚「核彈」,佔中就是爆發,但爆發後最大的影響並不是爆發的破壞力,而是爆發後的核子輻射令當地數十年都不能有人居住才是核爆最大的威脅。現在就看香港社會到底有沒有這樣的滲透力。因為當你去拘捕時候,所有的矛盾就會帶到更深層,會帶到整個社會當中。假如那時人民的回應是正面的,支持你,他就會對政府提出更多訴求,或者是進行更多的不合作運動。 以馬丁路德金的民權運動來看,他不是在被拘捕的一刻產生效果,他被捕後群眾才開始反思,到底制度是不是真的出現了問題呢?然後這才促使種族隔離政策結束。所以被捕不代表失敗,反而是為下一個階段作準備。更多更廣泛的公民不合作運動,令整個社會不能管治。其他群眾會認為這個政府不講理,到時不只佔領中環,也要佔領沙田,全香港不停搞佔領,整個社會就會運作不了。 陽光:到時解放軍會否入城? 戴:入城也沒用,全港市民都不合作軍隊能夠迫到人合作嗎?合作出於人的自願,你是無法強迫的,你拿着槍也無法迫人跟你合作。要不就發起罷工罷課,整個社會如果是認同的話,軍隊入城會刺激到更大型的不合作運動,這與1989年六四事件很不同,兩地始終是很不同的城市,佔中的抗爭文化較 89時的北京強很多。國際城市的資訊流通相當厲害,到時會發生什麼事真的無法可估計得到。所以我說,你要想清楚並不是在爆發佔中那一刻,接着的事情無人能預計,你要把那些一併計算。如果事情爆發下去不知會發生什麼事,這將超出我們和北京的估計,那你會不會想冒這個風險?你不想冒這個風險,就要在爆發前作出讓步。你的讓步不是在於佔中的一刻,而是你種下了「完全不能信任中央」,「完全不能信任特區政府」的情緒到整個香港社會裏,屆時情況只會比現在更加差。 陽光:香港有無營造核彈土壤? 戴:有一定基礎,否則不會兩個月就產生出如此大的效果。基礎是香港人的文化,從港英時期以來的文化。雖然有言香港人經常把錢看得重,重經濟,但你看到從基本法廿三條,到反國教,都不只一次有如此意識。香港人的意識其實不只於經濟理性,亦包含了公義理性和訴求,這個令香港有足夠土壤製造出這枚核彈。但是現在是否已經製造到核彈,或者爆發出來是否有核彈的效果,我也沒有信心。所以這也是為何我們要做這麼多前期工夫去製造出「核元素」,來達到最終的核彈效果。到時就算運動最終失敗,也算是成功,因為我們已經完成了一個建立民主文化的過程。 如欲閱讀《陽光時務週刊》其它精彩內容,請購買/訂閱《陽光時務週刊》。香港、澳門所有 7-11/OK/Vango 便利店、報刊攤,香港誠品書店及其他各大書店均可購買;全台各大書店(金石堂、誠品、何嘉仁、Fnac、敦煌書局、Page One、金玉堂、諾貝爾、墊腳石)網路書店(博客來、讀冊生活)亦有銷售,馬來西亞可在紀伊國(Kinokuniya)、商務書局、大將書行、城邦閲讀花園、Borders(雪隆The Curve, The Garden, Tropicana, 檳城Queensbay Mall)、雜誌連鎖店MyNews.com)購買;您也可透過  www.subisunaffairs.com  訂閱半年/全年/兩年的雜誌,現在訂閱更有機會享受高達五折的優惠。

阅读更多

何清涟 | 2008-2013 中国政府公信力之殇

从汶川地震到雅安地震的时间跨度只有五年,但如果将汶川地震后政府的社会动员力及民意支援与此次雅安地震后相比,让人不免有恍如隔世之感。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中国政府的政治公信力急剧衰退,即使网管昼夜不停地删帖停号,各种质疑声音还是从微网志的缝隙里不断冒出来。 拒绝捐款的N个理由...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404文库】“闭上眼睛,鬼怪并不会因此遁去”(外二篇)

【404媒体】“等帘子拉开,模特已经换上了新衣”(外二篇)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