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2.5

呼吸中国的空气之前,请务必三思

作者:马克·麦金农 / 马凯( Mark Mackinnon ) 译者:哈土鳖科维奇 cromartielu@gmail.com 文章来源:东西网 http://dongxi.net/b11S5 转载请保留以上信息。   2007年11月7日,北京某大街,市民正骑车出行。 图片来源:路透社 / 雷恩哈德·克劳斯 ( REINHARD KRAUSE ) 毫不夸张地说,在中国的首都生活,人们常常能像今天这样“尝”到空气的味道。但是这种味道可让人非常不爽。在加拿大人们享受的是雪片蘸到舌尖的清新感觉,而在这里每呼吸一口空气都像是在舔舐炽热的金属。 所以,当我在世卫组织发布的城市空气污染榜单前几名中找不到北京之时,感到非常吃惊。   随后我稍微研究了一下此类榜单的统计方法。在大多数国家,世卫组织都依靠其自身统计数据。但在上榜的所有中国城市中,检测站数量一栏中都被标注为“欠奉”,因为这种途径不适用于中国。所有数据都是由中国官方的国家统计局提供的。 居住在北京的居民都知道,当地政府每天都在空气质量问题上欺瞒公众。(这话听起来挺不和谐吧?像不像哮喘病人气管的声音?本文作者正是一位 19 个月大哮喘患儿的父亲。) 位于北京东部的美国大使馆设有一处监测站。他们在 Twitter 上发了一条广播,称今天上午 9 点到下午 1 点北京空气质量指数为 344 (计量范围从 1 到 500 ),等级为“对健康极为有害”级。(我估计至少 500 。 500 这个数字比世卫组织标准高 25 倍,曾一度被视为空气污染指数上限。在去年 11 月一个烟尘漫天的早晨,北京的空气质量指数甚至飙升到前所未闻的 562 ,促使负责“ BeijingAir ”账号的美国使馆工作人员发布了一条著名的“空气状况糟糕到令人抓狂”的信息。) 但中国并不承认这些统计数字,或者说此地的空气质量的确对所有人都很危险。中国官办的《环球时报》称周二北京的空气质量为“中等”,但它却没能像美国使馆 Twitter 账户那样,拿出臭氧含量或 PM2.5 悬浮颗粒物等监测数据来支持自己的论调。 [PM2.5 即直径小于等于 2.5 微米的悬浮颗粒物,也叫做可入肺颗粒物。—— 译者注 ] 在北京,因政府拒绝向公众诚实报道城市空气质量而导致的损失难以衡量。每天都要花费一番力气告诫那些在《环球邮报》( Globe and Mail )和加拿大电视公司( CTV )合租办公室里工作的人关好窗户,告诉他们窗外的是烟尘而不是“雾气”(而中国官媒正是将烟尘称为“雾气”)。在这烟尘缭绕之下,仅仅数个街区之外的建筑物就几乎变得看不到了。 下面这张照片是我在去年秋天拍摄的我们办公室窗外的景象   一份由维基解密曝光的 2009 年美国驻华使馆电报表明,相比美国使馆空气质量监测站发现的问题,更让中国政府担心的是 BeijingAir 上曝光的信息可能会导致公众的愤怒。 事实上,美国使馆对于北京空气质量的评价经常不外乎这三种:对健康不利、对健康非常不利、对健康极为有害。这些评价时常被忧心忡忡的中国网民甚至一些其国内媒体引用,以证明空气污染程度远超政府告知他们的水平。 据该电报记述,中国外交部曾派人来到美国驻华使馆,抗议说“将这些(在中方看来与北京市环保局的‘官方’数据‘相左’)的信息通过美国使馆 Twitter 账号公之于众的行为,已经在中国公众中间‘混淆了视听’并导致了‘不良社会后果’”。中方要求美国驻华使馆想个办法,让 BeijingAir 账号只对美国公民开放。 从电报上我们可以看出美国人拒绝了这一要求。但之后不久北京方面就炮制出一个解决方案,针对的不仅是 BeijingAir ,还有其他一系列不适合在网上谈论的内容。至此中国所有网络用户都无法再直接访问 Twitter 。这就是所谓的 GFW ,只有相对少数人凭借一些技术手段才能实现“翻墙”。 所以,北京今天的空气质量还是“中等”。外面都是宜人的“雾气”。打开窗户深呼吸一下这秋天凉爽清新的空气吧! 我闺女几乎一整天都呆在室内,可今晚她却依然在床上咳个不停。    查看评论

阅读更多

薛涌 | 你是否应该戴口罩?

我写了几条微博,根据回国二十天的经验和在美国看到的研究数据,提倡国内人戴口罩。原文如下:   北京满街啤酒肚。你说骑车大家说怕尾气。可我日常观察,谁也不怕尾气,出租四窗大敞。没有人戴口罩。开始两天我没有戴。后看两个骑车人戴。于是也开始戴了。普通医用口罩就很有效果。侄儿骑车戴一个德国进口的,黑色,如果佐罗大侠,还挺酷。不戴口罩,三十年内也许没事。但似乎没人想三十年后咋办。   我提倡戴口罩,于是有人说:“你没必要这么较真吧 北京没几个怕尾气怕到戴口罩的,怎么,在外国待时间长了人都金贵了。”实在无语。这世界上,人不金贵,什么金贵?我也仅仅宝贝自己,自己戴就行了,没必要这里说。中国人人戴口罩,救命不说,至少能省几百亿医疗费用。中国是不是太有钱了?   没有想到引起了如下的几个回应:   别了,薛涌。出于你过去对教育的理解与关切,我慎重地选择关注你;鉴于你现在终日的兜售和炫耀,我郑重地决定离开你。你变了,无论你信还是不信,反正我信了。再见!   接着又是几条呼应:   哎,原谅下这个老头吧。其实只是他这人很奇怪的。有点怪才的感觉,写的文章还是不错的。可是其实和人太对不上号了。很猥琐的人。以前有点神秘感,现在微薄了没神秘感了。但是选择错误,选择炫耀自己不拿手的,是很失败的。要炫耀也要炫耀自己拿手的,比如自己的对美国教育的一些深层次的思考和文章。   你以为你一离开,人家就是错误的,真理握在你手里啊?再说了,你关注人和家,并不一定要求人家说话按你的理。天天说你同意的,世界要不要进步啦?   有必要扪心自问下,是否“炫耀”了,或者口气、言语上至少让人感到你一直是“炫耀”,反正我觉得有,,,这的确会让人反感!   有必要扪心自问下,是否“炫耀”了,或者口气、言语上至少让人感到你一直是“炫耀”,反正我觉得有,,,这的确会让人反感!   应该多反思,北大培养你究竟是为哪个国家服务与效忠?这是个深刻的问题!   的确有同感,薛先生目前有些矫情。 。。。。。。。   其实,我的呼吁和提倡,全是来自个人的经验和知识。1996年回国,呆两周,到最后喉咙肿痛,但到纽约下飞机时就基本好了。妻子次年回国,同样的经历。这次回国二十天,全呆在北京。我坚持戴口罩,基本没事。妻子没有戴,虽然仅在北京呆十天,但临走是还是喉咙痛。我向出租司机解释这些微粒悬浮物的事情,他竟摸不着头脑,还是车窗大开。有网友发微博提供了如下的解释:   中国的官方机构测量空气质量只检测直径10微米的PM10颗粒,而不检测汽车尾气等产生的直径2.5微米的PM2.5气溶胶,其实这才是对人体健康危害最大的。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官方说的空气质量数据跟我们的感受和美国使馆的数据差距这么大。   更不用说,许多人提供了自己的经验支持我:   这个【口罩】形状太夸张了呵呵,要是戴出去可能会千夫所指,当然为了命,还是想买,可惜国内没得买啊。我鼻炎厉害,医生说就是空气太脏之故。   钟南山说广州人50岁肺都是黑的,可是不见有几个广州人戴口罩的……   呼呼,我是包里常备口罩的家伙。只要觉得空气不好的环境,我就戴上口罩。才不管别人怎么想呢。没什么比自己的健康更重要。   我是在北京戴口罩的人,骑车或坐地铁时都会被人注目,不去管他们就好,自己健康最重要。薛先生千万别因为那些批评而不再继续想说的话题,您的信息非常有价值。   冬天在北京的话一定会戴口罩,不然很容易就咳嗽,不过和环境确实不协调,朋友们都不戴   我需要这种的,留个爪子,我呼吸道不太好,武汉这空气太差。   我也在带面具,N95级别。你说的什么纳米口罩,有链接吗?我觉得在国内卖专业防尘口罩有前途呢。我微博里有我带防尘面具在公交车里的照片呢。   我在深圳 出门买东西或去公交路上都戴口罩 为了安全 还经过调查 最后选中了R95标准的口罩 应该可以防止2.5微米颗粒了吧。   有些工作环境十分恶劣的人,竟都没有一点防护措施,看得人心惊肉跳的。爱护自己吧,特别是在这看病难药费贵的国度里。   现在戴口罩很流行的,我打算开始戴了,不过,鼓励我儿子和老公戴太难了。我自己做了口罩,打算再去买点豆沙布,做双层的,外层是纯棉布,内层是豆沙布,可能好些吧。   。。。。。。。   是非曲直,读者自己辨别。微博的精神是公共讨论,公共辩论。我如果能够引起这方面的争议,大概也是对中国的贡献吧。    

阅读更多

Shanghaiist:中国污染——空气是人呼吸的吗?

评论    好吧,尽管它混杂着很多大的物质微粒,但是从技术角度上说它还是空气。戴尔豪士大学的加拿大研究人员Aaron van Donkelaar和Randall Martin,编制的首个长期的PM2.5地图——直径不大于2.5微米细颗微粒。 而且不幸的是,中国是在世界上空气含量该物质最多的国家之一。 由于PM2.5小的足以通过我们人体的天然屏障,它对于我们的特别有危害。 空气中微粒悬浮物含量的增加,与健康危害紧密相连,如心脏病、降低肺功能、肺癌 一张更为详细的中国地图(绿色小箭头指向上海)附在后面。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地图上所用的数据是2001年至2006年的”。但是正如华尔街日报在7月所指出的,官方确定中国的空气质量一直在变差,从没有转好。

阅读更多

北京空气污染刷新纪录

根据中国媒体报道,受大雾影响,北京首都机场和南苑机场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航班延误,部分高速公路的能见度较低,部分路段已经采取了交通管制措施。而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发布的重点城市污染消息,北京污染指数(PM10,即径小于等于10微米的颗粒)达313,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空气状况的级别达V级,达到“重污染”状况。气象专家提醒,北京市民做好呼吸道防护措施,避免长时间户外活动。美联社报道,美国驻北京大使馆周五发布的空气污染信息“用光了所有惯用的形容词,一度用’糟得令人发疯’来描述”,后来这一用词被删除了,称其描述并不准确。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CDT月度视频】三月之声(2025)——“老百姓没有活路”

【404文库】“以后拿起摄像机或者手机进行纪录和创作,都要考虑一下,你是不是‘擅自’了?”(外二篇)

【CDT关注】“谁,还能告诉他们,他们的世界并不只有一个被中共当局编写的版本?”(外二篇)

更多文章总汇……

中国无差别袭击案件受害者纪念墙

我们建立了这个无差别袭击案件受害者纪念墙,持续记录全国各地的无差别袭击案,并纪念和哀悼这些案件的受害者。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