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眾抗爭

做官就不能直言論政 新中國的鐵律

湖南硬漢李旺陽之死,震動了中國人心。大陸民間固然禁止哀悼,香港卻有二萬五千人蜂擁到中共駐港辦公室抗議,設靈位公祭。香港衞生局長周一嶽也說:「說李旺陽自殺,無法令人信服。」 難以置信,因為一九八九年壯健如牛的李旺陽,經過二十一年刑獄,骨折筋傷,瞽目聾耳,六十歲已是食難舉碗,行難舉步,不可能走到醫院窗前,掛一匹長長白練,結一個精巧圓繯,吊頸而死。何況他吊頸竟然雙腳立地。何況醫院竟然不聞不問,靜待他妹妹前來發現兄長屍骸。 但除了周一嶽,香港名卿鉅公無不聞「李旺陽」三字而咋舌。候任行政長官梁振英一天之內十一次告訴新聞界:「我不會公開評論這件事。」而周一嶽之所以例外,也不難明白。他還有十來天便要掛冠而去。 做官就不能直言論政,這是新中國的鐵律,不限於大陸以至香港,臺灣也是一樣。所以馬英九做了臺灣總統,他的六四感言就由「中共血腥鎮壓民主」變成今年所謂「希望大陸異見人士獲得好好對待」。臺灣文化部長龍應台更拒絕談六四,還解釋說:「從前,身為作家,論事可以有勇;現在,身任大政,處事則要有謀,施政不能再秉作家之見。」舊中國沒有這樣的政治理論。 孔子說:「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受)也。」孔子做官之道,當然不是見義無勇。 唐朝德宗年間,張延賞為相,忌名臣柳渾正直,遣人告訴他說:「相公舊德(先生德高望重),但節言於廟堂(只要朝廷上少說話),則名位可久。」柳渾笑笑說:「為吾謝相公。柳渾頭可斷,而舌不可禁。」為了百姓,他寧願不要名位。這就是唐太宗倡議的「直言」(《南部新書》甲卷、《貞觀政要》卷二)。 宋朝寧宗年間,姦臣韓侂冑專政,築南園取樂,請大詩人楊萬里作記。楊萬里說:「官可棄,記不可作也。」為了守正,他寧願不做官。這就是孔子倡議的「直道而行」(《宋史》卷四三三)。 假如新中國官場有柳渾、楊萬里這類人物,李旺陽那樣的故事,決不會無日無之。只是馬英九、龍應台、梁振英之流太多了。他們「處事有謀」,所見無非中共腰間的錢,手中的刀。請不要問那把刀用來做什麼,也不要問那些錢從哪裏來,最重要的,是分我一杯羮。 古德明 專欄作家 香港 蘋果日報

阅读更多

2012 香港夏天的憤怒街頭

沒有法治的GDP主義不是中國人那一杯茶,而是一杯毒酒,在浮華世間醉意中走向社會崩解。 這是一次驚爆的街頭運動。沒有人會想到,在六月中旬攝氏三十多度的熱浪中,香港會有兩萬五千人走上街頭,去為一位僅僅幾天前還不知道是何許人的湖南工人李旺陽申冤,要為他的「被自殺」而吶喊。 那些在六四時還沒出生的九十後,或是在六四時仍是孩童的八十後,都成為這次抗爭的先鋒。他們參與絕食,走在示威隊伍的前列。對於二十三年前的天安門風暴,他們只是從父輩的回憶中認識血淚的歷史,但今天的李旺陽事件,卻是他們親自參與、感受直接經驗的血淚。這也將他們自己的命運,第一次和中國的命運聯繫起來。 因為他們第一次發現,香港的發展和中國的發展密不可分。一個沒有法治與程序正義的中國,也將必然威脅香港的法治與程序正義。今天他們挺身而出為李旺陽抗爭,也是為自己的權益而抗爭。 就是在這樣熱浪滾滾的街頭中,他們釋放了香港人的憤怒,也釋放了十三億中國人被壓抑的集體理想——正義和公平的社會,不能成為經濟繁榮的犧牲品。沒有法治的GDP主義不是當代中國人的那一杯茶;恰恰相反,這只是一杯毒酒,讓人在浮華世間的醉意中,一步又一步地走向社會的崩解。 這其實不是意識形態的問題。無論中國的經濟要向左走,還是向右走,都繞不過法治這一關。這次李旺陽事件的關鍵之處,就是完全沒有程序正義。一個疑點重重的命案,卻是草草地、粗暴地處理,讓世人目瞪口呆。而踐踏法治的根源,在於當局維穩的心態,一切都是「穩定壓倒一切」,結果造成「一切壓倒穩定」。 這也和陳光誠事件一樣,地方的維穩系統,在這樣的高壓措施中,獲得巨額的維穩經費,因而形成一種強大的誘因,可以不顧任何法律與常識,作出讓人髮指的違法事件。 其實薄熙來事件早就帶來啟示,沒有法治的中國,沒有人是安全的。今天濫權的官員,明天也可能被濫權而受害。黨國結構龐大的專制體系,卻往往不去追究地方的濫權,甚至在體制上鼓勵這樣的違法措施。 維穩,維穩,中國多少的罪惡假汝之名而行;維穩,維穩,也使中國越來越不穩。 如果沒有王立軍的出走美國領館,薄熙來和谷開來所牽連的幾宗命案,可能就永遠深埋在黑暗中。如果陳光誠不是進入了美國大使館,他在山東被長期壓迫、蹂躪的事實,中央也是不聞不問。 中國的法律系統,被政法系統的專制權力所閹割,無法發揮追求正義與公正的制度功能,反而成為權力傲慢的工具,陷人民於不義,也最終陷執政黨於不義。 這就是今年香港夏天憤怒街頭的信息。李旺陽事件是香港政治的拐點,也是北京與香港關係的拐點。它肯定衝破了一國兩制的模糊界線,因為香港和大陸的人民都相信:一國兩制不是中國人的終極目標;一國良制才是中國人的終極目標。 邱立本 亞洲週刊

阅读更多

介入李旺阳“自杀”案 唐荆陵全家被骚扰

美国之音陆杨 中国广州维权法律工作者唐荆陵因介入六四民运人士李旺阳离奇“自尽”案,他和家人昼夜受到骚扰,不得不暂停工作,不过他表示,一旦时机成熟会继续进行相关事实搜集调查工作。 *为免家人受骚扰 被迫撤出介入* ​​ 中国广州维权法律工作者唐荆陵     ​​维权网消息,中国独立法律工作者唐荆陵6月7日在湖南邵阳接受湖南知名民运人士李旺阳妹妹李旺玲的委托,调查李旺阳离奇死亡案件。唐荆陵曾经是律师,由于他长期从事维权工作,为弱势群体争取公民权利,被当局剥夺了执照。 唐荆陵开始关注李旺阳案之后,他在广州的家人每天受到骚扰。 已经回到广州的唐荆陵星期四(6月14日)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说,他必须回到广州,因为家人受到的骚扰越来越严重。 “星期三晚上回到家中。因为我太太已经被骚扰了好几天了,而且越来越严重。” 唐荆陵说,他们会打电话来,或者直接拍家里的门,起初说要查寻网友的情况,后来就直接要找他本人。唐荆陵告诉记者: “他们还会深夜或者凌晨来拍门,如果我太太不开门,他们就会强烈地拍打。起初的接口说要查身份证,其实我和太太在这里住了好多年,他们并非不认识我们。而 且我家楼下当局早就装了监控录像的,我们进出他们都知道。因为深更半夜拍门,我太太一个人在家,这个情况那我必须得回来了。” 唐荆陵说,他太太不堪骚扰,打电话投诉,还受到接听电话警员的辱骂。 *暂停介入 骚扰即停* 自从唐荆陵回到广州家中,当局对他们的骚扰就暂时停止了。  “现在就没有了。因为我估计当局的目的首先是让我先回到广东,下一步会怎么样,现在还不知道。因为我回来了,当局就暂时没对我太太和我本人进行直接的骚扰。就是没办法到那里做一些适当的调查,当局就可以接受了。” 唐荆陵说,接手李旺阳的案子是出于对他从事民主事业的敬佩。 李旺阳离奇“自杀”身亡之后,有维权、异议人士纷纷发表“我不自杀”声明。 *时机成熟 继续查找线索* 唐荆陵的确顾虑自身安危,毕竟他的家人因此受到了人身威胁。记者问他,是否也需要发表一份类似的“我不自杀”声明。唐律师表示,从内心讲,许多人都有发表这样一份声明的渴望,不过这并不能改变维权人士、异议人士被自杀的事实。 唐荆陵表示,一旦时机成熟他还会继续调查跟李旺阳“被自杀”案相关的信息,尽管调查很难进行下去,因为跟案子相关的所有知情线索都被当局控制。他还表示,如果有其他律师愿意一起介入,他很乐意邀请他们共同进行有关调查。 另一方面,网友王译王译 ‏@wangyi09中国当地时间6月14日晚7点左右在推特发出紧急信息:因李旺阳先生遇害一事,湖南方面继续加大对李先生亲友的攻击力度,刚才收到邵阳新宁罗茜的信息,他被当局强制带去了广西,请转发。 李旺阳6月6日在邵阳一家医院离奇死亡,警方说是“上吊自杀”。但是李旺阳的家属和中国境内外各界人士提出各种质疑,认为李旺阳是“被自杀”。 李旺阳因为在89年六四期间担任湖南邵阳工自联主席以及后来继续从事民运,先后坐牢22年,去年刚出狱。 李旺阳死后,有网友发起严肃调查李旺阳死亡真相的紧急联署,目前已经有近9000人在网上联署。国际特赦组织6月12日致信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敦促彻查李旺阳突然离奇死亡事件。 不过,据同北京有许多关系的多维新闻网说, 李旺阳死亡谜案“再有新进展”。该报道援引消息人士话说,李旺阳案发生后,北京方面极为重视,“已令湖南省委书记周强着手处理相关事宜,连日来周强已多次与北京方面协调如何妥善处理,相信不日就会有调查结果公布于众。”

阅读更多

傾聽失語者的聲音:專訪《子彈鴉片》作者廖亦武

(《子彈鴉片——天安門大屠殺的生死故事》,於2012年六四,由臺灣允晨出版推出;德文版於10月,法蘭克福書展期間,由費舍爾出版社推出;英文版正在繙譯中) 在蒼茫的中國大地,究竟有多少像李旺陽這樣的沉默的受害者?廖亦武的新書《子彈鴉片》歷時多年蒐集、採訪,今年終於得以面世,揭開了黑暗冰山的殘酷一角。 文/鄭語 「請你們關注他,關注一隻螞蟻的命運。螞蟻改變了我。一隻螞蟻的命運最終將改變一個國家。」——2012年5月2日,當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陳光誠身上之時,幾乎沒有人留意到流亡作家廖亦武為他的朋友李必豐發出的這聲呐喊。 這個叫李必豐的地下詩人,因為聲援「六四」學生和調查四川綿陽紡織工人罷工,曾經兩度入獄,罪名分別是「反革命宣傳煽動」和「經濟犯罪」。第一次被判了五 年,第二次被判了七年。就在去年廖亦武逃往德國後不久,他又被懷疑為廖亦武提供出逃經費而被投入看守所,在收押了七個多月之後,今年5月8日他再次因「合 同詐騙罪」被推上了射洪縣法院的審判席。 若不是《子彈鴉片》,或許沒幾個人知道這隻改變廖亦武命運的「螞蟻」。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和叱咤風雲的學運領袖們相比,他太渺小了。就像李旺陽,若不是他在臨死前公開說了幾句話,若不是他離奇「吊死」的消息在互聯網上廣傳,沒有幾個人知道 這位「就是砍頭也不回頭」的硬漢。可是,與那些流亡在外的民運精英們相比,或許他們才是「六四」最直接的受害者:因一腔熱血而鋃鐺入獄,弄得家破人亡却無 人問津。在這個只愛人民幣的「人民共和國」裏,早已沒有人記得那一年他們曾在三輪車上口若懸河的講演,那一夜,他們曾在木樨地手挽著手阻擋過人民解放 軍…… 二十三年後,滄海桑田,斗轉星移,當年的「北京戒嚴指揮部總指揮」陳希同開始出書否認自己的罪行;當年的「保衛天安門廣場指揮部 總指揮」柴玲卻開始為鄧小平、李鵬們祈禱。達官顯貴們一個禁令接一個禁令,學運領袖們一個聲明接一個聲明,「六四」越來越像他們的一場戲,而大多數的抗暴 者的聲音在這場戲中却從來不曾被注意。 「我當時一直想找地方出版,但都沒有出版社願意出,因為這些人的生活根本就沒有人關注。」《子彈鴉片》的作者廖亦武在接受《陽光時務》的訪問時說。 從 2004年底開始,廖亦武採訪了十六位鮮為人知的六四抗暴者,連同一篇自訪,彙集成了這本《子彈鴉片》。廖亦武如此形容這本新書的主角們,「和李旺陽一 樣,他們早年投入街頭政治,參與六四抗暴,但後來迅速被社會所遺忘,他們現在的景况都非常凄凉。他們十幾二十歲,或是二、三十歲時就被投進監獄,坐了十幾 二十年牢出來,完全被這個社會邊緣化,曾經參與抗暴的歷史也被人們忘記,而現在也被大家所瞧不起。」 多年之前,王小波在他的雜文《沉默的大多數》中寫下了這樣的句子:「在一個喧囂的話語圈下面,始終有個沉默的大多數。」是時候了,看一看這些沉默的抗暴者,聽一聽這些失語者的聲音。 以下是陽光時務專訪《子彈鴉片》作者廖亦武的摘要: 陽光時務:李旺陽也是這個群體中的一員,你怎麼看待李旺陽事件引起這麼大的社會震盪? 廖 亦武:李旺陽在臨死之前還接受了採訪。很多其他人的絕望是無以言說,他們有生存的重擔,生存壓力很大,那麽能够站出來的人很少。如果大家看了《子彈鴉片》 這本書的話,會覺得李旺陽的命運是很普遍的,李旺陽事件中的絕望也是普遍的:一方面對國家獨裁政治的絕望,一方面是對精英政治的絕望。這個事件的悲劇性能 警示我們每一個人。就像我們學習哈維爾所提倡的「無權者的權利」,每一個沒有權力的人,每一個小人物都有權利,都有喉嚨,你不能漠視它。我認爲這是一個長 期遺忘、長期漠視的結果,這樣才會發生李旺陽這樣的悲劇。 所以,我一再强調一方面追究公安局的責任,要求徹查真相是應該的。另一方面, 每一個人,特別是身在海外的精英背景的這群人,他們應該反思。我認為這是這麽些年來最深刻的一次事件。對比我們之前一窩蜂地去預測,內部誰開明誰保守,這 個事件要有意義得多。這是很多次維權事件,包括寶馬車撞人、楊佳事件,小人物的命運,一次次積累而來。每一個年輕人都在參與,因為李旺陽的悲劇和《子彈鴉 片》中的悲劇,都可能成為這些年輕人自己的悲劇。互聯網給80、90後、70後參與的機會,可能其中不少已經到了海外,大家都在推動這個事情。不像老的民 運,是一種經營政治,像柴玲這樣去發言——我代表你向西方發言。現在不同了,現在有互聯網,年輕人的參與越來越多,這讓我看到那麽一點點希望。 我 認為,真正引起這個社會崩潰的,會是螞蟻的命運,就像李旺陽這個事件。李旺陽知名度很不高,在國際上完全沒人知道的,就像我書中所寫的人物一樣。這種事情 激起的衆怒,激起的社會的動蕩層面,我覺得更加深刻一些。因爲這種事件帶有很大的不可預測性,不是通過博弈可以解决的,你可以深刻地感受到每一個人的憤 怒。正是這些在黑暗角落、曝光燈之外的事情,這些事情的累積會導致這個國家的改變。這和突尼斯小販的事情差不多。 陽光時務:你怎麽看柴玲關於「寬恕」的言論? 廖亦武:就在李旺陽事件之前,柴玲發表所謂的寬恕。她認為她是什麽人?她認爲她還是學生領袖嗎?23年她已經變成美國公民了,她還在發表寬恕鄧小平、李鵬。這真是太滑稽了,寬恕後面她還說了個阿門吧。 這 種滑稽下面隱含著沉痛。我們反思天安門事件引起世界震蕩的那次學生運動——那次群衆運動是中國唯一一次,中國歷史進入世界歷史格局的行動。中國歷史就是開 始街頭抗議,然後很多人投入,然後到軍隊鎮壓,死了兩三千人;這個事情過了幾個月,柏林墻倒塌。別人的歷史是基於天安門的教訓,因為別人對年輕人不敢開 槍,跟著就是發生前蘇聯解體。1989是個分界綫,這個分界綫剛好是以中國作為開頭。但是這樣的一個結果,當時就是一種精英政治,發生了血案,然後失敗, 精英政治的破産。最開始簽名抗議,不够資格你就不能簽名,表面上是大家參與,但不是一個全民(參與)的。所謂指揮的中心就是包括柴玲他們設立的那個地方, 我聽余志堅說——余志堅就是當時在天安門朝毛像投臭鶏蛋的抗議者——他說,我們要見一下這些學生領袖可不得了,要先遞交申請,遞交申請還進不去,崗哨層 層,最後還只派一個人出來接見我們;最後余志堅說,他們三個人準備要自焚抗議(學運領袖)。可轉頭一想如果這個時候自焚,別人可能還不明白這到底是要幹 嘛。於是他們就投去臭鶏蛋,結果還被學生的糾察隊扭送到警察的手裏,精英政治就是這樣。 發展到今天,我看自從茉莉花革命之後,精英政治 逐漸拋開,發展成每個人都可以參與的政治,我稱這個為平民政治。但是柴玲她好像還覺得自己還是小姑娘。我沒想到一個人做夢的時間這麽長。一個小姑娘做夢做 成了老大媽,還在做夢,還站在天安門。另外一方面,像李旺陽又太悲慘。這個世界是個大舞台。 我認為,特別是加入教會的這群人,他們應該 懺悔,而不是有權利來寬恕。他們當年通過黃雀行動全都跑到海外,他們這樣的行為對於那些小人物來說,他們幹了什麽……我們也不能譴責他們不勇敢,但是客觀 上對這群小人物造成的心理的陰影,一直蔓延到現在。如果到現在還沒有一種懺悔和悔罪的話,我認為這才是一種真正的人性的罪惡。特別是柴玲作為一個基督徒, 我覺得聽起來有點像是想和共産黨暗中做生意的异教徒,有點不對味。因為我剛寫了《上帝是紅色》的,人家傳教士那麽有獻身精神,哪像是這樣的。那些話好像是 异教徒說的話。 陽光時務:吳仁華說,把目光聚焦在廣場上有沒有死人,以及聚焦在學生領袖,是對六四的狹隘化以及誤讀,您怎麽看這句話? 廖亦武:我覺得這個話他說得還不够。你看《子彈鴉片》,我覺得這是整個時代,一個是獨裁的性質决定了。我覺得這是廣泛的精英政治的結果。 陽光時務:我們稱之為「沉默的受害者」的這群人,據您了解,他們和他們的家庭,這個總人數大約有多少呢? 廖亦武:就在全國來說,基本上就是一個主體。你想當年,幾十個城市,有幾千萬人參加。我估計當時在全國至少抓了幾萬人。這就涉及到幾萬個家庭。這個數目太大了。香港後來公布的黃雀行動的名單,我們能看到的都是那些赫赫有名的人。 陽光時務:像楊佳、李旺陽這樣的小人物,他們必須要以犧牲生命爲代價才會引起人們的關注。您會不會覺得這個代價太沉重? 廖 亦武:我有一個朋友叫李必豐,他因為我的出逃,兩個月之後就被抓了。他已經被關了八個多月。他的審判也被推遲。我當時聽到這個消息,就像雷在耳邊炸了一 樣。他已經是第三次進去。他前兩次進去加在一起判了12年,跟李旺陽差不多。這次又第三次進去。因為當局懷疑他協助我出逃,說他資助我錢之類的,把他給抓 了。我聽到這個消息時也是沒有人關注。當時正好是陳光誠事件,大家的注意力都在陳光誠身上。 我用了很大的力氣去推動,後來西方的很多媒 體,特別是波蘭那邊,也在幫忙推動。6月2日、3日那個時候,波蘭很多家報紙都刊登了李必豐的事情。我在波蘭卡普欽斯基報道文學獎的獲獎時,就說了李必豐 的事情,在德國這邊每次朗讀我的作品時也會提到李必豐。在這邊也有很多人簽名聯署支持李必豐。比如,2009年的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赫塔·米勒 (Herta Müller),她是第一個簽名的。比如哈金(作家,美國國家圖書獎獲得者),馬悅然(瑞典籍漢學家,諾貝爾文學獎評審委員),他們當時在幾天之內都簽了 名。柏林文學節也把他們的總部借給我開了個新聞發布會,把李必豐的事件用六種文字發佈出來。我就看到了一個奇迹。我從中看到中西方價值觀的巨大差异。怎麽 一個小人物的命運在西方就引起這麽大的關注,引起每一個人的同情和關注,為什麽我們在東方還是在關注就是像柴玲這樣的人?西方的每一個平台,都是為小人物 發聲。 陽光時務:這本書,開始網上傳言說叫《六四·群體證言》,為什麽到最終出版的時候,您給他起名叫《子彈鴉片》呢? 廖亦武:我認為這就是共産黨用的兩個方面,你不服就用子彈對付你。但是僅僅用子彈也不行啊,還要用鴉片烟,鴉片烟能够麻醉大家,麻醉大家就是賺錢嘛。包括我們柴玲也是中了這個鴉片烟的毒。 陽光時務:無論《底層訪談錄》,還是《上帝是紅色的》,還是這本《子彈鴉片》 都是寫的是被主流視野排斥最邊緣的群體,您為什麽致力於為這樣一群人寫作? 因 爲我也是從六四、寫詩、然後入獄過來的。我坐過那個監獄,是監獄把我徹底的改變了。我沒有坐過秦城(秦城監獄),也沒有被當做一個高級的政治犯來關押。我 就是關在一個地方的監獄。和那些最普通的犯人,還有重刑犯關在一起,把我從那種先鋒派的詩人變成了一個時代的錄音機。我覺得記錄時代的聲音很重要。在這個 世界上,一個文人,只要能夠寫,只要他的記憶力還可以,就可以了。 陽光時務:這群人的命運都很殘酷,是什麽支撑你,讓你能够持續的去關注,去完成這部作品? 廖亦武:這和我個人經歷有關,有很多底層的人生經驗可以交流。每個人其實都要發言,都需要講出他自己的故事。一個作家,只要有足够好的耳朵就行了。 陽光時務:你曾經說過:「那些坐牢的人最害怕的是他們為之奮鬥的正義的事業被人們所忘記。因為坐牢和付出的代價都能够忍受,最不能够忍受的是,坐牢付出的代價又被人們遺忘和忽視。」你接觸的他們,後悔過嗎? 廖亦武:他們沒有後悔,他們只是憤怒,只是無奈,只是絕望。因為他們有一點和柴玲很像,覺得自己最輝煌的歷史就是那一段。他們也認為在那些年參與的抗暴是他們人生最輝煌的一段,不管現在怎麽樣。好像柴玲也這樣認為,那是她人生最輝煌的一段,但是兩種對輝煌的解讀就不一樣。 陽光時務:您採訪的「六四抗暴者」們怎麽看「平反六四」這個口號? 廖亦武:什麽平反?他們(受訪的「六四抗暴者」)內心的想法,就是六四的這些劊子手遲早要受審判的,因為當局當時就是公開地開槍殺人。這和精英們說寬恕說是相反的。雖然現在已經是這樣了,但他們心裏還是存著某種希望。 本文來自: (陽光時務) 原文連接: http://www.isunaffairs.com///?p=7008

阅读更多

李旺阳“被自杀”和我们的“被冷漠”

我被李旺阳之死激怒,我相信很多人也和一样。有的时候,愤怒是需要表达的,不然,施暴者还以为被民意默许。有的时候,呐喊是具象的,否则将永远埋在心底。美国著名剧作家田纳西•威廉姆斯(Temnessee Williams)说得好:敢想不敢为者,终困牢笼。 李旺阳,一个真正的湖南铁汉。当他被莫须有的罪名剥夺了20多年自由的时候,我们没有说话;当他眼睛被搞瞎、耳朵被打聋、双腿被整残的时候,我们没有说话;当他把牢底坐穿终于还了自由之身,却被邵阳公安八个人24小时困于一家区级小医院的时候,我们仍然没有说话。如今,一个为中国实现民主连砍头都无所谓的汉子、一个连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瞎子,却被挂在窗前上吊“自杀”了。我们还能保持沉默吗? 李旺阳是个奇人,一个瞎子、瘫子、聋子,竟然能够躲过日夜监视着他的耳目,非常熟练地找来白布条,从容地把手搭在窗户,双脚稳稳站在地上,瞎眼深情看着窗外,然后挂窗窒息而亡。这种违反了一般医学常理的事件竟然发生了。从半夜上吊、到抢尸匿藏、再到不经家属同意开膛剖腹,直至强行火化…这一连环的事件如同一把剔刀,在我们心灵深处肆意横行,邵阳的公安哪里是在侮辱善良者的智商,这分明就是在向良知宣战。半个多世纪以来,面对那些一幕接着一幕的人神公愤的事件,我们经常被置于是拍案而起还是保持缄默的难堪境地,即便在海外也是如此。 谁都知道在海外,个体发出独立的声音依旧是那么担惊受怕,很多如今在大陆都习以为常的观点和意见,在海外反而被贴上一个个标签,搞的人心惶惶。我们很多来自大陆的移民生活得很拘束、很严谨、很规范。我们在自由的温柔乡里或许迷失已经很久了,因为对手很强大、很威猛、很无聊,所以我们不会和香港的同胞那样发出心底的吼声。于是,才会有温哥华一个叫“华侨之声”的电台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拒绝播发六四活动的收费广告。才会有那么多善良和正义的声音,依旧无法畅快淋漓地去表达。 李旺阳之死,超越司法、超越常识、超越底线,是一起活生生的“辱华”、“辱国”事件。可是,海外素有爱国优良传统,屡屡拿一些不着边际的事儿动辄以“辱华”为由号召民众上街抗议的“著名”侨团,是次依旧保持着固有的淡定。既不发一语,也不著一字。可怕的沉默,凸现了现实的残酷和尴尬。我们不要去难为他们,这年头选择性的愤怒并不是件稀缺的玩意。 李旺阳的死,再次沉重地撞击了海外灭个中国人的道德底线。从钱云会到薛锦波,从陈光诚再到今日的李旺阳,对于敢于抗争者、对于残疾人,大陆国家机器一如既往地表现出了不应该具有的强悍。 我知道不可能会有真相,六四已经成为历史,但同样的血腥还在继续!我们无法做得很多,但至少可以不被冷漠!                                                                                   黄河边《星岛日报》

阅读更多
  • 1
  • ……
  • 7
  • 8
  • 9
  • ……
  • 22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CDTV】【图说天朝】2023万圣节被诊断为新的错误记忆?

【网络民议】“很多人在乎的是立场,是国籍,是历史,是仇恨,根本没人在乎这个生命”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浏览器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