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知识分子

漫画讽刺中国当局打压公共知识分子

公共知识分子,简称“公知”,是指进言社会并参与公共事务讨论的具有学术背景和专业素质的知识分子,通常被寄予具有批判精神和秉持社会公义。2004年,《南方人物周刊》曾评选“影响中国|公共知识分子50人,其中经济学家吴敬琏,历史学家秦晖和媒体人胡舒立等人上榜。随着中国互联网的普及,公知这一群体也越来越有影响力,并逐渐家喻户晓。

然而,2012年南方周末献词事件之后,中国当局开始全面打压公知,迫害言论自由,并且动用宣传机器将“公知”一词污名化。公知这一群体也逐渐退出大众视野。2021年,凯迪网被当局整肃,“猫眼看人”等栏目被封杀,标志着中国彻底告别“公知”时代。

中国数字空间收藏

时间馆行动馆真理馆人物馆

CDT视频 CDT播客 CDT大事记 404文库 CDT电子报 CDT征稿 版权说明

中国数字时代收录文章

张鸣 | 都是官阶惹得祸

                                                      都是官阶惹得祸 都是官阶惹得祸 张鸣 自秦汉以来,国人对于官阶一直很在意。在门阀的时代,门第多少还能冲淡一点官阶的威势。实行科举制度之后,社会对人的评价尺度,只剩下了官位高低和官阶大小。于是,人的“进步”,就只能看在官梯子上的攀登了。小官为小牛人,大官为大牛人。为官做宦的人,官阶大小,穿的衣服质地颜色,佩戴的鱼袋补服样式花饰都不一样,牛与不牛,一望便知。唐玄宗时,宰相张说借封禅之际,偷偷给自己的女婿升了三级,上朝时,皇帝一眼就看出猫腻。人事腐败,不大好弄。 但是,那时的官本位再猖狂,也就是在官场,官阶不大能扩散不到官场之外去。社会上的人对有官阶的人及其家属固然羡慕,但也从不指望在自己职业上挂个官衔。顶多,花点钱捐个空官衔,死的时候风光一点。开买卖的人,无论生意做得多大,自家的买卖,也别想有级别,什么品级也没有。要想风光,有两条路,要不就让子弟读书,考科举,考不上就捐个实在的官儿,要不就跟乡下土佬一样,捐个空衔,生前在门上挂块“某某第”的匾,死后墓碑上有个官衔。做艺人的,无论戏唱的多么好,哪怕受过西太后的褒奖,也休想自家的戏班子有官家的级别,就是从九品都不行。至于和尚道士,只听说明代有给某些真人,比如张天师赏赐官衔的,到了清代,还给降到4品。和尚喇嘛,被封为国师倒是有,但好像也没有官阶。各地的寺庙,无论香火多旺,地位多高,也没有听说有过级别。 晚清时节,洋人来了。基督教开禁之后,来华的洋人传教士们,尤其是天主教的教士,在跟中国官府打交道的过程中,痛感中                                                               张鸣       自秦汉以来,国人对于官阶一直很在意。在门阀的时代,门第多少还能冲淡一点官阶的威势。实行科举制度之后,社会对人的评价尺度,只剩下了官位高低和官阶大小。于是,人的“进步”,就只能看在官梯子上的攀登了。小官为小牛人,大官为大牛人。为官做宦的人,官阶大小,穿的衣服质地颜色,佩戴的鱼袋补服样式花饰都不一样,牛与不牛,一望便知。唐玄宗时,宰相张说借封禅之际,偷偷给自己的女婿升了三级,上朝时,皇帝一眼就看出猫腻。人事腐败,不大好弄。       但是,那时的官本位再猖狂,也就是在官场,官阶不大能扩散不到官场之外去。社会上的人对有官阶的人及其家属固然羡慕,但也从不指望在自己职业上挂个官衔。顶多,花点钱捐个空官衔,死的时候风光一点。开买卖的人,无论生意做得多大,自家的买卖,也别想有级别,什么品级也没有。要想风光,有两条路,要不就让子弟读书,考科举,考不上就捐个实在的官儿,要不就跟乡下土佬一样,捐个空衔,生前在门上挂块“某某第”的匾,死后墓碑上有个官衔。做艺人的,无论戏唱的多么好,哪怕受过西太后的褒奖,也休想自家的戏班子有官家的级别,就是从九品都不行。至于和尚道士,只听说明代有给某些真人,比如张天师赏赐官衔的,到了清代,还给降到4品。和尚喇嘛,被封为国师倒是有,但好像也没有官阶。各地的寺庙,无论香火多旺,地位多高,也没有听说有过级别。       晚清时节,洋人来了。基督教开禁之后,来华的洋人传教士们,尤其是天主教的教士,在跟中国官府打交道的过程中,痛感中国官员的牛气。于是,就撺掇法国公使,要求按天主教教士的神品级别,跟中国官阶一一对应。中国的总理衙门,受到压力,感觉这也有道理,于是就答应了。洋教士要求的是对等,因为这涉及洋人的尊严。但这要求,实际上也是中了中国人官本位的招儿。中招之后,洋教士们感觉很好,总主教,主教,司铎等等一一跟中国官员对应,连所乘的轿子也学官样,主教们坐上了绿呢和紫呢的八抬大轿,招摇过市,让中国的一些士绅们见了,感觉很是不爽。这是第一次,中国的官阶扩散到了官场以外,尽管只是“相当于”,就像当今教授相对于副处级待遇一样。但从后来的历史看,的确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后来的中国,各行各业,都有官阶了。企业不用说,即使一个街道工厂,也会套上行政级别。其他行业,玩杂耍的,唱戏,说相声的,都有级别。和尚道士当然也不例外。一个庙,到底是科级还是处级,关键要看当地的宗教局,是什么级别,一般都是水涨船高。某个大和尚死了,墓碑上居然刻着“县政协委员,股级”的字样。现在据说要改,但改来改去,似乎有级别的单位还是不多。只有一些民营企业没级别,但人家运作一个县或者市的政协委员,也等于有了级别。有的领域,级别还在扩张。比如大学,现在居然有了副部级大学。做了这种大学的校长书记,官阶就是副部级官员,出门铁定要坐头等舱,走vip通道。       官场以外的单位,没有官阶行不行?这些单位的领导都说不行。尤其大学校长说不行。一没了级别,到政府办事人家不理你,一个科长都可以跟你耍威风。出门没有头等舱坐,飞机上小姐也不待见。到政府开会,人家不知道怎么给你安排座位——要知道,虽然不是梁山泊,但官场座次,都是按级别来的。       显然,校长们说的话不假。在一个官本位走到极致的国度里,场面上的人,说话办事,就看两个东西,一个官衔,一个官阶。两个都没有,人家眼睛就只看天了。开会安排,当然也只看级别,没有级别,真的就没法安排,要不就只能排在最后。连上级要讲某个学术问题,教育部找人,也只找跟这个学术问题相关最大的学官,不是校长就是某个学院的院长,绝不会找这个问题研究最好的人。       但问题是,我们究竟想不想改呢?是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进而移臭做香呢?还是改改老章程,别让人家笑话咱呢?如果要改,那就得把官阶拿下来。从大学开始,理所当然,一个校长,如果仅仅靠身上的官阶才能得到尊重,不是太可怜了吗? 来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c7a2f50102drbc.html ) – 都是官阶惹得祸_张鸣_新浪博客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 Five Filters featured article: Ten Years Of Media Lens – Our Problem With Mainstream Dissidents .

阅读更多

杨恒均 | 香港对话:高铁、网民与中国模式

网友 :杨先生,没有看到你对温州动车事件写博文,心中有些不踏实,现在每逢有大事发生,我和同事总想在第一时间听听你会说些什么,可你却保持了沉默。   恒均 :我没有写博文,但在微博发言了,也转了一些有意思的帖子,没有保持沉默。没有写博文的原因是工作太忙,又来了香港,更主要的原因则是事件发生后,我还没完全反应过来,网友们就一呼而上,不但把我想说的都说出来了,而且把我没有想到的,也清楚地表达出来。   网友 :你刚才说“我还没有反应过来”是指什么?你对网友在这次事件中的表现如何评价?   恒均 :对于这次动车事故,我想用“想得到”与“想不到”从两方面来描述。所谓“想得到”,是指网友们多多少少能“想得到”中国的火车尤其是动车与高铁可能会出事。“想不到”的则是出了事后,有关部门竟然以那样拙劣的方式来处理危机、搪塞责任、糊弄大众。事故发生后,对有关部门的一些做法,我还真一下子反应不过来。当有网友告诉我,救援人员在就地掩埋车厢时,我根本就不敢相信这是真事。   实事求是的说,列车出轨本是世界各地都有可能发生的事,不用说我们的邻居印度,即便火车没有提速,每年死伤于列车事故的人数都高达成千上万,即便英国、德国的高铁,也有死伤上百人的事故发生,可问题在于,你没有看到人家如此幼稚地推脱责任、愚弄大众、拒绝公布遇难者名单、短短几截车皮都不肯仔细搜索而要就地掩埋(差一点活埋了待救的乘客)等等,还有比这更恶劣的?   幸亏有互联网,幸亏有网民,设想一下吧,在目前的体制下,摊上了这样一帮公仆,如果没有网络,没有网民,温州死了 39 个人的严重事故会如何收场?我向你保证,你要就是根本听不到这件事发生过,要就是只能在庆功会上被救人英雄们感动得热泪盈眶,如果你当时好不容易听到一些消息,然后以最快的速度赶到现场,啊哈,保准你看到的是平整得整整齐齐的现场,火车埋掉了,受难家属被控制了,所有人的情绪都很稳定。神奇的中国,奇迹得让你不相信曾经发生过那么多灾难。对于网民,我只能用三个来形容:太棒了!   网友 :杨老师您好,我是您的忠实粉丝,在中联办工作,刚刚参与接待来访的希拉里国务卿,就赶过来参加这个聚会。我认同您的大多数观点,温和理性,但我想就温州动车事件提一个问题,也是一点看法:即便官员们处理有失误,那么一些网民的反应是否都合理?例如有网民要求立即以安全理由停止高铁甚至所有动车,他们大多都不是安全技术人员,对高速火车运行的技术也知道不多,就提出了这种要求。要知道,停运动车与高铁,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可是非同小可,我们国家能够承受得了?到时遭殃的还不我们大家?   恒均 :谢谢你告诉我们你在哪里工作了,其实你不用说,我们都不会问的。我提醒大家,刚才照过相的朋友就不要把有这位老弟的照片上网了。你的问题很好,我希望这种聚会中,大家能多提“唱反调”的问题,否则你好我好大家好,聚会就碰撞不出火花,就没有什么收获。   这次有关部门在温州动车事件救援中出现严重失误,就我个人猜测,原因不外乎两个,一是有关部门出于老一套维稳的思维模式,要尽快处理这类“人祸”;二是不想这种事件影响铁路运输,更不想事件危及高铁的发展。可我们看到,他们的这种维稳模式实际上造成了适得其反的效果,我昨天对一位政府官员吹水说:如果胡温给我三千块钱的差旅费,让我负责处理这次事故,我可以在两天内“搞定”——很简单啊,按照国际惯例到现场下达不惜一切尽快救人的指令,第一时间真诚地面向全体国民当前并保证彻查事故原因,妥善处理善后并补偿受害人,而且要对造成事故的责任人一律依法依规惩处(德国 1998 年高铁事故发生后,主管人与两位工程师都被指控“误杀罪”),同时, 24 小时监测网络舆情尤其是微博上网友的呼声,及时回应并从善如流。至于引起争议的新闻发布会,除了国家必需接纳的自己的媒体外,凡对要求采访的媒体,在不影响救援的情况下,以抽签的形式决定能够全程跟踪采访报道的媒体……就这么简单,你信不信,两天之内,网民们绝对会对你的工作支持多于反对。而这样做,不正是胡锦涛主席要求的“一切以救人为主”以及温家宝总理说的“彻查事故原因”?可事故发生后中共一些官员们的所作所为,让人惊叹他们怎么就有那种“本事”,把一件铁路事故迅速演变成全民对官僚机构与政府无能与无耻的愤怒与声讨?你怎么会让网友不怀疑你有猫腻?你在掩盖邪恶与罪恶?   你还年轻,我真希望有一天你离开中联办去承担更大的责任,如果遇到这样的事,记住一点,以人为本,去倾听民众的呼声,我们现在的一些官员不但离民众远,离现实更远,我这写虚构小说的脑袋也想像不出他们有时怎么会那么愚蠢和无知,干出连好莱坞导演都想不出的离奇的事儿。我原本还以为体制内有很多高人,但看到这几年发生的一些事,我不能不说,这个体制总有一天会脱轨的。   现在说一下第二个原因,对尽快通车以及对高铁的维护,超过了对救人与安全的重视。你认为网民要求停止高铁运行是不理性的,而停止列车运行,来一次安全检查可能会严重影响经济,我要说,你的担心不是没有根据的。   改革开放 30 年,中国经济发展迅速, GDP 高速增长,成绩是有目共睹的。难怪这些年一些人忙着总结“中国模式”。什么是中国模式?最早是以廉假的劳动力,牺牲了好几代农民工为特点,更不用说下岗工人和城市贫民,中国模式就是“世界工厂”,就是“中国制造”,可是,你不能一直利用与剥削“廉价劳动力”啊,因此富士康跳楼事件,民工荒、以及我那本《致命武器》里描述的真实世界宣告了这种“中国模式”的破产,接下来还出现了很多“中国模式”,例如 GDP 增长模式、深圳模式、温州模式、上海浦东模式、重庆模式等等。好在还有些自知自明,例如重庆领导及时否定有“重庆模式”。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到了今天,在各种“中国模式”都偃旗息鼓的时候,突然崛起并蔓延的中国高铁却为“中国模式”在国际上再掀波澜:中国要申报“高铁”专利,让日本人嫉妒;美国总统在讲话中发出了“向中国高铁学习”的号召;而世界多个国家,包括欧洲亚洲与南美洲,都在开会讨论引进中国的高铁,而高铁即将成为除了“孔子学院”和廉价的中国制造产品之外唯一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技术产品输出……   中国高铁,是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典范,国家投入大量人力与物力,据说是靠自己的技术与品牌创出了世界第一,已经不再是一条承载高速列车、肩负运输旅客任务的铁路,而是代表了“中国模式”的新图腾,也是被寄托希望带领中国经济冲过发展瓶颈的“火车头“。停下高铁?当然会减缓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而中国经济的发展也正如一列技术还没有过关就被放上了铁轨的高速列车,哪里能轻易停下来?停下来,可能会发生追尾、脱轨,车毁人亡。   如果我上面说得太虚,那我就来点实的。中国政府制定了发展高铁和动车的战略,本身是有眼光的,无可非议。大家可以去看一下,在上个世纪某个时段,当西方例如美国的经济发展正好处于中国当今发展阶段的时候,美国是以发展洲际高速公路来再次把经济推上一个高峰,冲过了发展的瓶颈。中国避免选择高速公路网,不是所有的人都有小轿车,有限的土地与众多的人口也无法承受汽车交通,所以,选择大力发展铁路包括高铁,实为明智之举。   所以,你们也注意到,我从头到尾都没有反对发展铁路,建设高铁,但是这里存在一个问题,你发展的高铁安全吗?他们当然说安全,但让我们如何相信?那么多官员贪污腐败,偷工减料的大桥纷纷倒塌,弄出那么多豆腐渣工程,还把揭露豆腐渣工程的人抓起来;你们整天习惯性的掩盖真相,把你们的稳定看得比小老百姓的性命都重要……让人如何信得过你们?   你看,说到这里,就和铁路、高铁,甚至某一件具体的事故没有多大关系,而是回到了一个核心的问题:政府与国民的关系,这才是问题的实质。从一个学人的角度冷静观察网民对温州动车事件的反应,不难发现虽然死伤几百人给大家造成冲击,但那冲击绝对不只是来自于这起动车追尾造成的灾难,它彰显了了政府与民众之间的紧张关系,折射了刚性“维稳”政策下一年十几万起群体事件,暴露了一个又一个小民在一些孤立的维权事件中被当局压制的后遗症,也是民众对政府与前途感到迷茫的一种宣泄……   刚才有一位网民总结对温州事件的反应时说“老百姓伤不起”,我现在想站在政府的立场,善意的提醒一下:下次伤不起的可能是政府。若再不从制度层面改变政权与民众的关系,实行政治体制改革,那么,某一次人祸性质的灾难,就可能是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灾难的翻版。   我不是耸人听闻,从对高铁的一些争议,尤其灾难事件后的泛政治化上,我能感到目前以高速冲刺的一列又一列高铁,一旦因为体制弊端、官僚作风、贪污腐败等造成巨大灾难,这种象征中国速度与中国模式的高铁,在政治上造成的破坏性可能不亚于一枚核子武器,足可以撼动最强大政权的根基。   网友 :老杨,谢谢你刚才的分析,你从正反两方面的分析,今天我也是第一次听到。可不听到还罢,听到了更觉得悲观,甚至有些心惊胆寒,虽然是大陆人,但我们全家十五年前就移民到香港了,大陆一乱,必然殃及香港,真希望你的温和理性与和平的想法能够成为主流,可我怎么感觉到渐行渐远,我感到很悲观啊。   恒均 :这可是我近期“走遍中国”过程中,第一次听到一个网友在讨论结束时还说感到悲观的,有个网友送我一个“开心果”的称号,说我总是给人带来乐观。今天为啥没有让大家得到乐观呢?那是因为我们今天的议题完全被造成上百人死伤的温州动车事故控制了,我们被悲伤与愤怒笼罩着,看不到——不对,是没有看到希望与光明的一面。   什么是希望和光明的一面?一方是一些违背民意的官员,另外一方,你们难道不应该欢呼民众的反应与作为,尤其是网民们。灾难发生后,列车上的幸存者、附近赶来的志愿者以及全国各地的热心网友,好家伙,在红十字会事件后,一眨眼,那么多人义务地献出了自己的热血,让血库马上就过剩了,……还有在遥远的地方,一些网友为遇难的同胞洒下了热泪……   这不是希望,什么是希望?我们常常挂在嘴边的是,当今中国的道德底线一再失守——可大家也要看到,当我们不停地追问道德底线滑落到哪里,以及谁应该为此负责的时候,当我们感觉到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关头的时候,也是我们开始反思与反弹,是我们普通的百姓开始自发、自觉起来的时候,这些年,你们有没有注意到,越来越多手无寸铁、无权无势的小民开始用肉身对抗强权与利益集团,开始筑起道德底线的钢铁长城,并不再忌惮发出自己的声音,且越来越多的付诸行动?   说实话,在我“走遍中国”来到一些偏远地区,来到一些贫穷落后的地方时,我有时也难掩悲观与失望,甚至不知道该怎么办,想放弃。想立即买票离开,远走高飞。可是另外一些积极的东西,尤其是这些年通过互联网而成长起来的一批素质越来越高的公民们,都让人看到了光明的未来。网民们逐渐走向成熟,你看到他们既关心中国南海水域,也关心温州事故现场被掩埋列车;他们不再为一艘 20 年前外国技术的航空母舰狂热,而是更关注身边随时会变成残骸的飞驰列车……   我们这些网民所要做的,就是让更多生活在虚假现实中的人能够接触更多虚拟世界中的真实信息与思想,让虚拟走向现实,让未来尽快到来。   谢谢各位。   杨恒均 2011 - 7 - 28 香港   (“走遍中国”系列之七)   在聚会上,我说这些年写了不少博文,基本上你说一个中国的“新发生的”事件,我都能找到以前一篇博文里有过的描写、解释与解答,最近抽出一点时间出版与推销纸质书,也是想借此沟通虚拟与现实,过去与未来。   聚会聚餐结束后,和网友散步到尖沙咀(这里离我工作了四年的地方只有五分钟路程),在网友的要求下,我跑步一圈,供他们拍照,所以,这个不是真跑步啊,香港能够跑步的地方不多,只能在健身房和游泳池里折腾……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 Five Filters featured article: Ten Years Of Media Lens – Our Problem With Mainstream Dissidents .

阅读更多

信力建 | (转载)韩寒:脱节的国度_

[unable to retrieve full-text content] 你一直问,他们何以如此的丧心病狂,他们却觉得自己已经非常的克制忍让。你一直问,他们何以如此的颠倒黑白,他们却觉得自己已经非常的公正坦率。你一直问,他们何以如此的包庇凶手,他们却觉得自己已经非常的愧对炮友。你一直问,他们何以如此的掩盖真相,他们却觉得自己已经非常的透明开放。你一直问,他们何以如此的生活腐化,他们却觉得自己已经非常的艰苦朴素。你一直问,他们何以如此的骄横傲慢,他们却觉得自己已经非常的姿态低下。你觉得自己很委屈,他们也觉得自己很委屈,他们认为,在清政府的统治下,老百姓连电视机都看不上,现在电视机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这是多大的进步。他们觉得,我们建了这个,我们建了那个,你别管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也别管这是给谁献礼,至少你用到了吧。你以前从上海到北京火车要一天一夜,现在只要不被雷劈,五个小时就到了,你为何不感激,为何充满了质疑?偶然发生一个安全事故,中央最高领导都已经表示了关心,我还派人来回答你们记者的问题,原来赔17万,现在赔50万,甚至撤职了一个兄弟,事情都做到这份上了,你们为什么还抓着一些细节不放呢,你们的思想怎么反而就这样不开放呢?你们的大局观都去哪里了呢?为什么要我谢罪呢,我又没犯罪,这是发展的代价。迅速处理尸体是我们的惯例,早签字多发奖金,晚签字少拿赔偿,这是我们的兄弟部门在强拆工作中被证明了行之有效的手段。掩埋车厢的确是当时一个糊涂做出的一个决定,况且是上头叫我们这么做的。因为上头觉得任何可能引发的麻烦都是可以就地掩埋的。错就错在大白天就开始施工,洞挖太大,而且没有和宣传部门沟通好,现场的摄影记者也没有全控制住,准备工作比较仓促。这次事故最大的教训就是以后在就地掩埋的时候还是要考虑到物体的体积和工作的保密。还是低估了。他们认为,总体来说,这次的救援是成功的,及时的。调度合理,统筹规范,善后满意。唯一的遗憾是在舆论上有点失控,他们觉得这就不是我们的责任了,舆论不归我们管。他们认为,从大的来说,我们举办了奥运会,我们取消了农业税,这些你们不赞美,老是抓住一些细枝末节的东西,这是什么居心。我们本可以在政治上比朝鲜更紧,在经济上比苏丹更穷,在治国上比红色高棉更狠,因为我们拥有比他们更多的军队,但是我们没有那么做,你们不感恩,却要我们谢罪,我们觉得很委屈。这个社会里,有产者,无产者,有权者,无权者,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很委屈。一个所有人都觉得委屈的国家,各个阶层都已经互相脱节了,这个庞大的国家各种组成的部分依靠惯性各顾各的滑行着,如果再无改革,脱节事小,脱轨难救。国家为什么不进步,是因为他们中的很多人一直在用毛泽东斯大林时代的他们来衡量自己,所以他们永远觉得自己太委屈了,太开明了,太公正了,太仁慈了,太低姿态了,太不容易了。他们将科技裹着时代向前走的步伐当成了自己主动开放的幻象,于是你越批评他,他越渴望极权,你越搞毛他,他越怀念毛。有一个国家机器朋友对我说,你们就是不知足,你这样的文人,要是搁在四十年前,你就被枪毙了,你说这个时代,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我说,你们就是不知足,你这样的观点,要是搁在九十年前,早就被人笑死了,你说这个时代,他到底是进步了还是。

阅读更多

杨恒均 | 郭子云:回归常识,认识一个真实的民主

——我读杨恒均   当改革开放走到第 33 个年头,人们渐渐发现,现在的中国正处于一个十字路口,她将何去何从无人知晓,连上帝也不知道。这是最好的时代,中国 GDP 排名世界第二,在海外大量购买资源,被外媒惊叹“中国买下世界”。这又是最坏的时代,在众多真相面前,政府公信力急剧下降: 在农村,以征地拆迁为导火索,每年超过 10 万起的群体性事件,真实地反映出这个国家的动荡不安,恰似一锅浓油,只待威权统治的权威减弱,报复的怒火会烧遍整个国家。在城市,城管与小贩每天上演猫与老鼠的对峙,武装到牙齿的城管以“影响市容”为名,每天对小贩围追堵截,夏俊峰杀死申凯的悲剧,仿佛是昨天上演……   在 30 年前,亦当中国处在巨大的社会转型期时,诗人舒婷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希望,并且为之斗争,请把这一切放在你的肩上”。 30 年是一个轮回,现在,中国再次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之上。未来的中国,是公民失去自由、“老大哥”无处不在的“ 1984 ”,还是涌现无数个以炸药来维权的钱明奇,陷入类似今天利比亚的内战局面?答案无人知晓。但这两个都不是我们想要的。   杨恒均正是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从事博客的写作。他倡导民主,坚持推广民主的常识,成为很多年轻人的精神导师,正如 80 年前的胡适。帝国尚未转型成为民主国家,人民的绝望情绪在蔓延,在执政党“完善信息网络服务管理”的指示下,互联网上充斥着诋毁民主的“柒香”和五毛,他们恰似东德和苏联解体前的那些“肉喇叭”,诱导着缺乏逻辑和常识的人,在当局的指引下操纵舆论。老杨头则在通过写博客,做“民主小贩”,帮助被洗脑的人了解世界,了解民主。正如那个一条一条把鱼扔回大海的孩子。   当杨恒均 45 岁时,他出了一本书,《家国天下》,取自《礼记 · 大学》里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儒家思想传统中知识分子尊崇的信条。以自我完善为基础,通过治理家庭,直到平定天下,是两千多年来无数知识分子的最高理想。但他却并不希望培养儒家所倡导的君子,而是希望读者成为现代意义的公民。他出书,游历整个中国,历尽磨难,甚至被“有关部门”绑架。其中波折,至今无人知晓。   我愿意把《家国天下》当做中国版的《论美国的民主》, 1831 年,年仅 25 岁的法国贵族托克维尔随友人远涉重洋到达美国,呆了九个月。九个月的时间里,托克维尔通过细致的考察,睿智的分析,他看到了这个新生民族的活力,他看到了民主自由理念在一片富饶土地上由一群基督徒徒践行产生的伟大成果。回国后他写出《论美国的民主》。   民主是什么? 民主就是民主,就是希腊语中由两部分组成的 demos (公民)和 cracy (治理方式);两者联在一起,民主意味着由人民治理的制度,由所有公民参与决策的制度。没有什么东方民主或西方民主的分别。要刻意分别,仅仅是出于各自的既得利益考虑罢了。   在杨恒均看来,民主是一种理念,是一种价值观,同时是一种制约权力、利益分配机制,更是一种目前在地球上大多地方变得稀松平常的生活方式。   民主是国家共识重新凝结的制度基础   历次大革命爆发前夜都曾提出过这样的问题,一次又一次吸引人们绝望地寻找答案:什么是有尊严的生活?构成一个公正的社会和经济的支柱是什么?一个合法与正派的国家是怎样的?这样一个国家,应与其公民社会保持什么关系?在这个国家,在现代化的过程中如何找回传统道德和信仰?   不妨重温一下历史,黄炎培与毛泽东的“窑洞对”。 1945 年,在延安的窑洞里,黄炎培向毛泽东谈及 “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 的皇朝更替周期规律。毛泽东答道, “ 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   在一个现代国家,政治的基础原不在经济的繁荣,而在于每一个人的权利和自由的保护。假如一味地只是依赖经济发展,则任何经济的不景气甚至经济危机都足以导致政府权威的动摇。况且在一个不合理的政治体制下,经济的发展往往是畸形的,财富的分配经常是极度不公平的,尤其是官员化公为私的贪欲是无法遏制的。解决之道,也只有民主、宪政、法治之路。   当缺乏制衡的权力成了利维坦怪兽,公民的自由和权利该何去何从?没有了对公民权利的保护,“国不知有民,民亦不知有国”这样的事已经在中国历史上无数次发生,专制统治不得民心,正是因为政权不是授权自所有公民。但专制统治会崩溃,却是因为帝国内部力量的失衡。   回答黄炎培的问题,我认为,中国封建社会没有能跳出历史怪圈的原因不在于对权力的监督不够,而在于各个利益集团的政治力量的失衡。只有各个利益集团都参与到政治博弈中来,并达成一个大致的平衡,才不会一次又一次地进入历史怪圈。这并不容易,即使在现代,仍然会有很多国家因政治失衡无序而陷入混乱。   所以我认为,实现民主,最主要是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让各个利益集团都能有表达自己意见、维护自身权利的机会,让各个利益集团都能够参与政治博弈!在政治博弈中,各个利益集团为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自然能够相互监督,并学会妥协,进而达成一种平衡。在野党监督执政党,从而迫使执政党采取更加讨好民众的政策,在他国的历史上,已屡见不鲜。   此外,“民主是让国民决定自己的事务”,这种说法其实并不准确,也容易产生误解和矛盾。民主其实并不是让民众决定公共事务,事实上,大部分民众由于知识、专业能力、信息等问题,无法胜任对公共事务的决策,而且全民表决在效率上确实低下,无法应付越来越多的紧急情况。民众将自己的权力让渡给一部分人——比如议员,让他们代替自己行使政治权力,是民主国家的常态。民主更多、更准确的表现在: 1 、民众选择和授权给政府决定和处理公共事务; 2 、议会、宪政、制度、法治……,对政府进行有效的监督和制约; 3 、民众拥有不可剥夺的自由和权利,比如言论、私有财产等等。   回到老杨头,他虽毕业于复旦新闻系,但并不刻意显示自己的学术功底。当一些人妖魔化民主的时候,他做的不是去神圣化民主,而是尽可能告诉大家一个真实的民主,一个有缺点更有优点的平易近人的民主。他认为,当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民主是一个什么东西,对他们自己生活与家庭意味着什么的时候,民主离我们就不那么远了。   民主等于混乱?   CCTV 有一个保留节目,就是展示各国议会和民间的逸闻趣事,比如台湾的议会打架,在以色列,议员拿出喷雾剂要“清洁这个肮脏的地方”,此外还有泰国的红衫军包围总统府,埃及百万民众聚集在广场示威,潜台词不言而喻,“民主等于混乱”。而在中国,混乱必然是打砸抢烧事件,于是喉舌们告诫民众,不要去听人说什么民主,民主就是打砸抢烧。   老杨头选择用常识来解专制喉舌的毒:那些民主国家的所谓混乱,只不过是在自由言论下被放大,只不过是民主政治的一种正常运作,只不过是一种有了充分自由的民众的一些过激表达方式而已,台湾“国会”互殴的镜头,全中国 13 亿人谁不知道?但发生在你身边的自焚,老百姓向官老爷下跪讨公正,你知道吗?泰国街头流血了,中国有多少专家学者跳出来论述亚洲文化不适合民主?你什么时候看到他们以北朝鲜为例论证亚洲国家不适合专制?希腊民主出问题了,又有多少从来没有搞懂民主是什么东西的御用学者欣喜若狂,惊呼发端于希腊的希腊民主即将走到尽头,中国特色的民主将会像便宜的运动鞋一样传遍全世界?   现代社会的政治伦理已经确立:政府之正当权力,来之于选票箱,是经被治理者的同意产生的。于是,“公民同意”便成为解释国家权力来源政治正当性的基石。这就是人权的普世价值。因而,任何企图以民族性、文化性、特色性,拒绝“一人一票”、“每票等值”原则,要独家垄断权力的政府,都是注定难以持久的。而那样的政府被推翻,才是真正的混乱。而民主制度自从在地球上建立以来,经历了风风雨雨,鲜有不稳定的情况发生,更少有被民众推翻的例子,他们也没有必要整天紧张兮兮地维稳。   民主的标志   解放前的《新华日报》曾言:“言论出版的自由,是民主政治的基本要件,没有言论出版的自由便不可能有真正的民主,不民主便不能团结统一。新闻自由,是民主的标帜;没有新闻自由,便没有真正的民主。反之,民主是新闻自由的基础,没有政治的民主而要得到真正的新闻自由,决不可能。”   这正如路易斯 . 布兰代斯所说,阳光是最好的消毒剂,灯光是最有效的警察。言论自由和出版自由带来了民意的顺畅表达,为了生存,媒体必须去了解民意,并捍卫民意,而各大媒体之间的竞争使得民意可以最快抵达政府高层,并能按照程序正义解决相关问题,从而维护了整个民族的长远利益。   老杨头提到,科学和技术比中国领先了二十年以上的美国,桥梁事故调查的进度却比中国慢了好多倍,这是为什么?原来,美国政府对任何灾难和事故的调查,都有一个严格的程序摆在那里,当事人调查,目击者调查,沙盘推演,经由科学实验提取各种关键数据,每一步都省不掉,而且每一步都必须公之于众。这就需要足够的时间和耐心,想快都快不了。在美国人看来,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政府的调查彻底而全面。如果不是这样,而是速战速决,那么不但是草率的,不负责任的,而且肯定是为了掩饰什么。民意和舆论的严密监督,最终成就了政府调查的客观和公正,从而确保了政府的公信力。   这让人想到一个鲜明的对比,当英美石油公司污染了墨西哥湾的时候,美国掀起舆论风暴,对这起漏油事件全方位报道,不放过一点细节,连在大洋彼岸的 CCTV 都在“围观”,而当中石油保税油库输油管线在油轮卸油作业时发生闪爆,引发管线内原油起火,致上万吨原油入海,这样的一起重大环境污染事件,却不见 CCTV 有任何报道。据估计,受污染海域约 430 平方公里,其中重度污染海域约为 12 平方公里,一般污染海域约为 52 平方公里。石油泄漏对于大连湾的海水质量、生态系统和海洋生物产生了很大的威胁。但是,很大是多大?在这起事件里,为什么只见中石油的庆功会,不见受损失的渔民的身影?这就是差距,制度的差距。   老杨头说,哪个民族能够独善其身?哪个国家没有天灾人祸?所不同的,只是对待灾难的态度。有些灾难可以避免,有些灾难却没有选择,然而政府如何处理灾难则是可以有选择的。我们看到,在信息公开、表达渠道畅通的美国,公众和媒体对灾难挖掘真相,榨取精华,锲而不舍,像变魔术一样,把一次次灾难变成一本本教科书,变成源源不断的精神财富。这种对灾难的反思方式不但有助于避免类似灾难再次发生,而且也比较成功地处理了政府和民众之间的关系。   民意的重要   在民主社会里,政府和民众对于公共事务、自身利益、公共利益的判断和认识,其实也是在互动中曲折前进的,少数人的反对可能不被采纳,但当其成为多数人的利益和选择的时候,政府必然要随之改变,去符合这种大多数人的利益。所以,民主社会最终是以独立、自由、更多数的民意作为判断正确、错误的标准,民主必然永远符合更大多数人的利益。   哪怕国民选择错了,也应该、也要给国民选择和做主的权利。因为从根本上说:独立、自由、多数的民意就是最大的衡量对错的标准。专制社会的问题就在于:没有普选,不给人民选择政府的权利和机会;没有宪政法治,缺少对政府的有效监督和制约;民众缺少权利和自由。这一切导致了每一个人和民众的民意和权益,可以被参杂了不尽私利的政府和官员所忽视,被漠视,被压抑和被损害。专制社会缺少了民意的表达、传导渠道和最终的主宰作用,无法最终体现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因此,专制符合的永远都是少数人的利益。   老杨头说,西方为什么没有这般强大的“网络民意”?他们有没有其他不借助网络的“民意”?当然有,但确实没有中国如此这般的强烈,换句话说,西方的民意被驯服了。   如何驯服的?答案很简单:迄今为止,世界诸国能够成功驯服、控制民意的方法只有一种,而且已经被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采用了,那就是借助强大的“民意”,轻轻迈出一步,把“民意”变成“民主”。   民主制度就是人类历史上最成功的科学发明。这个制度把绝对权力关进了笼子里,让以任何形式出现的公权力都受到制衡与监督。民众通过选票选出管理家园、依法治国的领导人,民意的集中体现就是“选票”,选票挑选出来的领导人,没有必要去听你的意见,也没有必要听杨恒均意见,更不会在诸如“网络民意”面前战战兢兢,但他得倾听大多数人的心声,否则,他就得下台。就这么简单,这就是民主。   民主的路径   就我个人的阅读而言,并不是一部分先知先觉的欧洲思想家发现民主宪政是多么多么好,或劝说当权者、或唤醒大众,进而通过自觉的改良或革命,最终“建构”起一套民主法治的政治制度的。更加符合历史实际的是:中世纪以后欧洲各自治城市中不断涌现和壮大的各类新兴利益团体通过不懈的博弈,经过点滴积累,最终“演进”出一套民主制度来的。而其中至为根本、也令人惊诧地总是让非西方知识精英视而不见的一点还在于,这些利益阶层在复杂多变的博弈格局中所追求的,其实仅仅是一些斤斤计较的现实利益而已。   在真实的人类历史中,行之有效的民主与法治,都是无意间“谈判”出来的,而绝不是有意识“设计”出来的。事实上从没有存在过什么一劳永逸的“一揽子”或“框架”协议,每一个具体谈判的指向,很可能都与民主理想本身毫无关系。   诚然,近代西方也横空出世了无数像孟德斯鸠、康德、洛克、穆勒这样光照千秋的启蒙思想家。但在我看来,他们对西方现代化的贡献,并不是描绘了多么完美的理想,更不是规划了多么完美的蓝图,进而呼唤民众去动手落实;他们只是敏锐地洞察了社会演进中出现的新趋势及其可能性,并加以梳理总结,以指导人们在现实中尽量少走弯路而已。   当然,民主宪政最终一定会体现为一整套完备的制度文本,但那是“积跬步以致千里、积小流以成江河”的水到渠成之作,而不是“在白纸上勾画出来的最美图卷”。   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我个人几乎从不对自上而下的所谓政治体制改革寄托过多的热情与期待。 100 多年来,中国怀有相似的满腔理想、甚至不惜为此献身的先驱难道不是太多了吗?他们的努力又换来了多少切实成果呢?这一贯穿一个多世纪的伟大悲剧的核心就在于,他们以及他们的狂热信奉者和追随者始终没有真正明白,要在一个公共空间逼仄、民间势力稀薄的集权社会里落实民主和法治,真正需要的远不仅是变革上层政治的意愿及知识,而恰恰是对政治施以有效制衡的博弈力量。   比如,台湾能实现民主,不只是蒋经国个人的伟大和觉悟,更在于他的“敌人们”的伟大。千万不要期待专制者的自我觉悟,这是最不靠谱的。在今日之中国,与其呼唤和期待蒋经国的诞生,不如大家先成为大大小小的殷海光雷震李敖和   “美丽岛”律师们。几千年的历史反复证明:如果没有公民意识的觉醒,以及以民主自由的权利为最高诉求目标,你顶多是让统治者发发善心,或者换一个皇帝……   我们不必一再地重复先辈们呼喊了无数遍的那些抽象的民主理念。我们更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不遗余力地为社会上的各种人群——尤其是弱势的利益群体——争取权利的那种具体入微的身体力行,比方说在我自己看来最具价值的——为推动各级政府预算公开所作的种种艰辛但卓有成效的努力。   如果有一天,当每一个个人、每一个集团都有机会在一个透明的平台上基于一种可预见的共同规则为自身的各种利益(哪怕是许许多多卑微的蝇头小利)进行公开协商谈判的时候,我们会恍然发现,真实意义上的民主法治已经到来。毫无疑问,这一天绝不会自动降临,依然需要前赴后继地奋斗,我本人对此也一点都不乐观。但可以肯定地说,经过 100 多年来的奋斗与挫折,今天的中国早就应该跨过了为争取“民主是个好东西”这句口号获得承认而战斗的阶段。不然,我们实在是太没长进了!   据说,蔡定剑老师临终之时留下了一句近来在媒体上广为流传的遗言——“宪政民主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这确乎是感人至深且具有无穷激励的,但我还是要再一次指出,在实现使命的路途中,崇高的使命感并不能替代平庸乃至繁琐的务实操作,那就是:重建和培育有助于制约政治的各种社会博弈力量(它们中的绝大多数是因赤裸裸的利益而非理想结成的),逐渐发展出公开透明的博弈平台及明晰可预期的游戏规则,取代目前普遍的暗箱操作和规则变幻莫测的状态。   [说明:此搏客由于删文章太犀利,所有各大博客都没有删除的,在这里却无法存活,老杨头决定“老杨读书会”同时管理词博客,今后大家会看到读书会里看法的各种网络上的文章,谢谢捧场!]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 Five Filters featured article: Ten Years Of Media Lens – Our Problem With Mainstream Dissidents .

阅读更多

阮一峰 | jQuery设计思想

jQuery 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javascript函数库。 据 统计 ,全世界排名前100万的网站,有46%使用jQuery,远远超过其他库。微软公司甚至把jQuery作为他们的官方库。 对于网页开发者来说,学会jQuery是必要的。因为它让你了解业界最通用的技术,为将来学习更高级的库打下基础,并且确实可以很轻松地做出许多复杂的效果。 虽然jQuery上手简单,比其他库容易学会,但是要全面掌握,却不轻松。因为它涉及到网页开发的方方面面,提供的各种方法和内部变化有上千种之多。初学者常常感到,入门很方便,提高很困难。 目前,互联网上最好的jQuery入门教材,是 Rebecca Murphey 写的 《jQuery基础》 (jQuery Fundamentals)。在Google里搜索”jQuery 培训”,此书排在第一位。jQuery官方团队已经 同意 ,把此书作为官方教程的基础。 这本书虽然是入门教材,但也足足有100多页。我对它做了一个详细的笔记,试图理清jQuery的设计思想,找出学习的脉络。我的目标是全面掌握jQuery,遇到问题的时候,心里有底,基本知道使用它的哪一个功能,然后可以迅速从 手册 中找到具体的写法。 下面就是我的笔记,它应该是目前网上不多的jQuery中文教程之一。你只需要一点javascript语言的基本知识,就能看懂它,在最短的时间里,掌握jQuery的所有主要方面(除了 ajax 和 插件开发 )。 =========================================== jQuery设计思想 原文网址: http://jqfundamentals.com/book/ 阮一峰 翻译整理 【目录】 一、选择网页元素 二、改变结果集 三、链式操作 四、元素的操作:取值和赋值 五、元素的操作:移动 六、元素的操作:复制、删除和创建 七、工具方法 八、事件操作 九、特殊效果 【正文】 一、选择网页元素 jQuery的基本设计和主要用法,就是 “选择某个网页元素,然后对其进行某种操作” 。这是它区别于其他函数库的根本特点。 使用jQuery的第一步,往往就是将一个选择表达式,放进构造函数jQuery()(简写为$),然后得到被选中的元素。 选择表达式可以是 CSS选择器 : $(document) //选择整个文档对象 $(‘#myId’) //选择ID为myId的网页元素 $(‘div.myClass’) // 选择class为myClass的div元素 $(‘input[name=first]’) // 选择name属性等于first的input元素 也可以是jQuery 特有的表达式 : $(‘a:first’) //选择网页中第一个a元素 $(‘tr:odd’) //选择表格的奇数行 $(‘#myForm :input’) // 选择表单中的input元素 $(‘div:visible’) //选择可见的div元素 $(‘div:gt(2)’) // 选择所有的div元素,除了前三个 $(‘div:animated’) // 选择当前处于动画状态的div元素 二、改变结果集 如果选中多个元素,jQuery提供 过滤器 ,可以缩小结果集: $(‘div’).has(‘p’); // 选择包含p元素的div元素 $(‘div’).not(‘.myClass’); //选择class不等于myClass的div元素 $(‘div’).filter(‘.myClass’); //选择class等于myClass的div元素 $(‘div’).first(); //选择第1个div元素 $(‘div’).eq(5); //选择第6个div元素 有时候,我们需要从结果集出发,移动到附近的相关元素,jQuery也提供了在DOM树上的 移动方法 : $(‘div’).next(‘p’); //选择div元素后面的第一个p元素 $(‘div’).parent(); //选择div元素的父元素 $(‘div’).closest(‘form’); //选择离div最近的那个form父元素 $(‘div’).children(); //选择div的所有子元素 $(‘div’).siblings(); //选择div的同级元素 三、链式操作 选中网页元素以后,就可以对它进行某种操作。 jQuery允许将所有操作连接在一起,以链条的形式写出来,比如: $(‘div’).find(‘h3’).eq(2).html(‘Hello’); 分解开来,就是下面这样: $(‘div’) //找到div元素 .find(‘h3’) //选择其中的h3元素 .eq(2) //选择第3个h3元素 .html(‘Hello’); //将它的内容改为Hello 这是jQuery最令人称道、最方便的特点。它的原理在于每一步的jQuery操作,返回的都是一个jQuery对象,所以不同操作可以连在一起。 jQuery还提供了 .end() 方法,使得结果集可以后退一步: $(‘div’) .find(‘h3’) .eq(2) .html(‘Hello’) .end() //退回到选中所有的h3元素的那一步 .eq(0) //选中第一个h3元素 .html(‘World’); //将它的内容改为World 四、元素的操作:取值和赋值 操作网页元素,最常见的需求是取得它们的值,或者对它们进行赋值。 jQuery使用同一个函数,来完成取值(getter)和赋值(setter)。到底是取值还是赋值,由函数的参数决定。 $(‘h1’).html(); //html()没有参数,表示取出h1的值 $(‘h1’).html(‘Hello’); //html()有参数Hello,表示对h1进行赋值 常见的取值和赋值函数如下: .html() 取出或设置html内容 .text() 取出或设置text内容 .attr() 取出或设置某个属性的值 .width() 取出或设置某个元素的宽度 .height() 取出或设置某个元素的高度 .val() 取出某个表单元素的值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结果集包含多个元素,那么赋值的时候,将对其中所有的元素赋值;取值的时候,则是只取出第一个元素的值( .text() 例外,它取出所有元素的text内容)。 五、元素的操作:移动 如果要移动选中的元素,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直接移动该元素,另一种是移动其他元素,使得目标元素达到我们想要的位置。 假定我们选中了一个div元素,需要把它移动到p元素后面。 第一种方法是使用 .insertAfter() ,把div元素移动p元素后面: $(‘div’).insertAfter(‘p’); 第二种方法是使用 .after() ,把p元素加到div元素前面: $(‘p’).after(‘div’); 表面上看,这两种方法的效果是一样的,唯一的不同似乎只是操作视角的不同。但是实际上,它们有一个重大差别,那就是返回的元素不一样。第一种方法返回div元素,第二种方法返回p元素。你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到底使用哪一种方法。 使用这种模式的操作方法,一共有四对: .insertAfter() 和 .after() :在现存元素的外部,从后面插入元素 .insertBefore() 和 .before() :在现存元素的外部,从前面插入元素 .appendTo() 和 .append() :在现存元素的内部,从后面插入元素 .prependTo() 和 .prepend() :在现存元素的内部,从前面插入元素 六、元素的操作:复制、删除和创建 复制元素使用 .clone() 。 删除元素使用 .remove() 和 .detach() 。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不保留被删除元素的事件,后者保留,有利于重新插入文档时使用。 清空元素内容(但是不删除该元素)使用 .empty() 。 创建新元素的方法非常简单,只要把新元素直接传入jQuery的构造函数就行了: $(' Hello '); $(' new list item '); $('ul').append(' list item '); 七、工具方法 除了对选中的元素进行操作以外,jQuery还提供一些 工具方法 (utility),不必选中元素,就可以直接使用。 如果你懂得Javascript语言的 继承原理 ,那么就能理解工具方法的实质。它是定义在jQuery构造函数上的方法,即jQuery.method(),所以可以直接使用。而那些操作元素的方法,是定义在构造函数的prototype对象上的方法,即jQuery.prototype.method(),所以必须生成实例(即选中元素)后使用。如果不理解这种区别,问题也不大,只要把工具方法理解成,是像javascript原生函数那样,可以直接使用的方法就行了。 常用的工具方法有以下几种: $.trim() 去除字符串两端的空格。 $.each() 遍历一个数组或对象。 $.inArray() 返回一个值在数组中的索引位置。如果该值不在数组中,则返回-1。 $.grep() 返回数组中符合某种标准的元素。 $.extend() 将多个对象,合并到第一个对象。 $.makeArray() 将对象转化为数组。 $.type() 判断对象的类别(函数对象、日期对象、数组对象、正则对象等等)。 $.isArray() 判断某个参数是否为数组。 $.isEmptyObject() 判断某个对象是否为空(不含有任何属性)。 $.isFunction() 判断某个参数是否为函数。 $.isPlainObject() 判断某个参数是否为用”{}”或”new Object”建立的对象。 $.support() 判断浏览器是否支持某个特性。 八、事件操作 jQuery可以对网页元素绑定 事件 。根据不同的事件,运行相应的函数。 $(‘p’).click(function(){ alert(‘Hello’); }); 目前,jQuery主要支持以下事件: .blur() 表单元素失去焦点。 .change() 表单元素的值发生变化 .click() 鼠标单击 .dblclick() 鼠标双击 .focus() 表单元素获得焦点 .focusin() 子元素获得焦点 .focusout() 子元素失去焦点 .hover() 同时为mouseenter和mouseleave事件指定处理函数 .keydown() 按下键盘(长时间按键,只返回一个事件) .keypress() 按下键盘(长时间按键,将返回多个事件) .keyup() 松开键盘 .load() 元素加载完毕 .mousedown() 按下鼠标 .mouseenter() 鼠标进入(进入子元素不触发) .mouseleave() 鼠标离开(离开子元素不触发) .mousemove() 鼠标在元素内部移动 .mouseout() 鼠标离开(离开子元素也触发) .mouseover() 鼠标进入(进入子元素也触发) .mouseup() 松开鼠标 .ready() DOM加载完成 .resize() 浏览器窗口的大小发生改变 .scroll() 滚动条的位置发生变化 .select() 用户选中文本框中的内容 .submit() 用户递交表单 .toggle() 根据鼠标点击的次数,依次运行多个函数 .unload() 用户离开页面 以上这些事件在jQuery内部,都是 .bind() 的便捷方式。使用 .bind() 可以更灵活地控制事件,比如为多个事件绑定同一个函数: $(‘input’).bind( ‘click change’, //同时绑定click和change事件 function() { alert(‘Hello’); } ); 有时,你只想让事件运行一次,这时可以使用 .one() 方法。 $(“p”).one(“click”, function() { alert(“Hello”); //只运行一次,以后的点击不会运行 }); .unbind() 用来解除事件绑定。 $(‘p’).unbind(‘click’); 所有的事件处理函数,都可以接受一个 事件对象 (event object)作为参数,比如下面例子中的e: $(“p”).click(function(e) { alert(e.type); // “click” }); 这个事件对象有一些很有用的属性和方法: event.pageX 事件发生时,鼠标距离网页左上角的水平距离 event.pageY 事件发生时,鼠标距离网页左上角的垂直距离 event.type 事件的类型(比如click) event.which 按下了哪一个键 event.data 在事件对象上绑定数据,然后传入事件处理函数 event.target 事件针对的网页元素 event.preventDefault() 阻止事件的默认行为(比如点击链接,会自动打开新页面) event.stopPropagation() 停止事件向上层元素冒泡 在事件处理函数中,可以用this关键字,返回事件针对的DOM元素: $(‘a’).click(function() { if ($(this).attr(‘href’).match(‘evil’)) { //如果确认为有害链接 e.preventDefault(); //阻止打开 $(this).addClass(‘evil’); //加上表示有害的class } }); 有两种方法,可以自动触发一个事件。一种是直接使用事件函数,另一种是使用 .trigger() 或 .triggerHandler() 。 $(‘a’).click(); $(‘a’).trigger(‘click’); 九、特殊效果 jQuery允许对象呈现某些 特殊效果 。 $(‘h1’).show(); //展现一个h1标题 常用的特殊效果如下: .fadeIn() 淡入 .fadeOut() 淡出 .fadeTo() 调整透明度 .hide() 隐藏元素 .show() 显示元素 .slideDown() 向下展开 .slideUp() 向上卷起 .slideToggle() 依次展开或卷起某个元素 .toggle() 依次展示或隐藏某个元素 除了 .show() 和 .hide() ,所有其他特效的默认执行时间都是400ms(毫秒),但是你可以改变这个设置。 $(‘h1’).fadeIn(300); // 300毫秒内淡入 $(‘h1’).fadeOut(‘slow’); // 缓慢地淡出 在特效结束后,可以指定执行某个函数。 $(‘p’).fadeOut(300, function() { $(this).remove(); }); 更复杂的特效,可以用 .animate() 自定义。 $(‘div’).animate( { left : “+=50”, //不断右移 opacity : 0.25 //指定透明度 }, 300, // 持续时间 function() { alert(‘done!’); } //回调函数 ); .stop() 和 .delay() 用来停止或延缓特效的执行。 $.fx.off 如果设置为true,则关闭所有网页特效。 (完) 文档信息 版权声明:自由转载-非商用-非衍生-保持署名 | Creative Commons BY-NC-ND 3.0 原文网址: http://www.ruanyifeng.com/blog/2011/07/jquery_fundamentals.html 最后修改时间:2011年7月26日 14:05 付费支持( 说明 ): |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九月之声(2024)

【网络民议】【CDTV】“国家只是让你尽量拿不到退休金,其他死不死,活不活它可不管”

【网络民议】“很多人在乎的是立场,是国籍,是历史,是仇恨,根本没人在乎这个生命”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浏览器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