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组织

她本可以更靠谱

在清华百年校庆纪念日之前与之后,蒋方舟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批评者。一篇杂志文章《 给清华大学的一封信 》,一次媒体访谈《 我的清华体验 》,引发很多讨论,赞美讴歌者有之,反驳批评者有之。 蒋方舟与我来自清华的同一个学院,我从来没有见过她,但早闻这位少年作家的大名。当我得知她被清华降分录取,而且还被招进敝学院时,我脑海里首先蹦出来的,是我的一位本科师兄。那一天,这位擅长平面设计、酷爱FPS游戏、素有诗名且放浪形骸的师兄,读到了小学生蒋方舟的日记选集,用带着湖南口音的普通话不无激动地说:“我靠,等她长大了,我要追她做我的女朋友。”他指尖的香烟袅袅,一蓬烟灰抖落下来,飘进键盘的缝隙。又是一弹指,十二年过去,听说这位师兄在家乡做着公务员,想已大腹便便,妻儿傍身,平安喜乐,不知是否还记得当年的那一幕,那一句? 蒋方舟的文章我读的很少,但我欣赏其中的机灵劲儿,还有特立独行的少年心气。当我像她这么大的时候,比她迷茫困惑,没她坚定自信。我读到她的《给清华大学的一封信》,其中最感同身受的一段话是: 有时,我看着他们滔滔不绝地在课堂、在会场说些“主流价值观”的话,心想:“他们真相信这些,真可怕。”过了一会儿,又打了个寒战:“他们其实并不相信这些,那就更可怕了。” 她提到小说《盛世》中的韦国,这也是令我印象深刻的一个典型化的形象(不幸的是,小说中的韦国同学是北大的,或许因此,蒋方舟在接下来很自然地提及“北大清华学子一路都是教育和体制的少年既得利益者”,北大真悲摧,在一封批评清华的信中被陪绑,属于躺着中枪型)。 今天又看到FT中文网对蒋方舟的采访全文,我欣赏她表现出来的直率和敏锐,例如对自我审查心态的剖析,对某课程的反思与质疑。但读过两篇文章之后,也让我觉得有些别扭,不是因为她批评了清华,而是因为其文风和观念可能有些问题。我想,如果她可以不那么写,不那么看,或许会更加“靠谱”。 第一,滥用全称判断,放纵刻板印象。 我的一些清华同学,会对蒋文感到忿忿不平,就是因为她一竿子打翻一船人,笔下的清华人似乎只有两种:不是油滑党棍,就是被洗脑的书呆子。但是17万清华校友,或者数万在校学生,甚至蒋同学所在班级的数十人,难道只有这两类? 例如这样的句子:“清华人是可爱的,愤青少,领导多,内心大概还是有天下兴亡为己任的悲壮,表现出来却是高屋建瓴,虚头八脑的老干部摸样”;“北大清华的学子一路都是教育和体制的少年既得利益者”;“因为他们(指代的是FT记者提问中的‘清华学生’)从小受到的历史教育、政治教育,就是要‘审社会主义之美’。到了清华之后接触到的这些,和他们从小接受的价值观是符合的,所以接受起来很顺畅。要进入清华就要在考试里拿到高分,要拿高分,对这些东西半信半疑是不行的,必须全方位地接受其价值观,才能考入清华吧。” 在社会心理学中有“刻板印象”(stereotype)的术语,指的是将同一个特征归属于团体的每个成员,而不顾成员间的具体差异。比如所谓“犹太人贪财”、“中国人懦弱”、“河南人造假”、“女博士是第三种人”等等。尽管在日常生活中,刻板印象帮助我们简化世界,减轻认知、理解和叙述的负担;但对于严肃负责的研究者、写作者和报道者来说,应当以批判警醒的姿态反省自己的公众言论,是否有滥用全称判断,放纵刻板印象之嫌。既然方舟同学有心就此“亮出身份”、“火力全开”,为这个社会承担鼓与呼的责任,那当然也应该尽量遵循这种原则,而不再是文学写作时的汪洋恣肆,只图笔下快意,不顾以辞害意。 当然,同样的原因,也不应由方舟同学的言论,产生对清华文科生或者清华新闻与传播学院学生的鄙视,认为咱都爱搞大帽子大批判。 第二,满足于主观感受,缺乏深入调查。 比如: FT中文网:你说你写的是一种共识,是指你周围的人都是类似的看法吗? 蒋方舟:我周围的人没有。可能因为我和周围同学交流比较少。我觉得周围的同学、老师,特别是年龄更小的学生,读后可能反应比较大,会感到震惊。 又如: FT中文网:会不会其他学校的情况会有些不同,比如北大? 蒋方舟:我没多少了解,不过也许会好点吧……清华与北大相比,感觉离权力更近一些。北大的学生也许会更多地做围观者或批评者,而在清华,要成为权力系统一分子的意识可能比较强。 再如: FT中文网:对于一些热点的公共话题,比如政治改革、李庄案等,你觉得同学们感兴趣吗? 蒋方舟:没调查过,我觉得他们不是那么感兴趣。他们有地方可逃,学校制造了很多可让他们逃过这些的东西……他们很容易就逃到这些事情中,而且给自己很合理的不去想的理由——因为这些和自己的前途是无关的。 以及,“我的同学们不是不关心,而是自动维护着政府——仿佛维护着自己将要继承的遗产”,“清华人……愤青少、领导多”等观点,都属于个人的主观感受。我在清华求学的时间超过了十年,在水木清华BBS泡了近15年,互动过的清华师生没有一千也有八百,方舟同学描述的那两类人确实存在,但仅仅是一部分。如果她可以对水木清华BBS的一些热门版面作一段时间的观察,应当能看到相对多元的价值理念和政治观点——即便是在严苛的审查与自我审查之下。 至于“必须全方位接受其价值观,才能考入清华”,这就纯属想象了,说句不厚道的,就算方舟同学自己是靠降分特招进清华成为“少年既得利益者”的,那也不该这么埋汰其他寒窗苦读从千军万马中脱颖而出的同学吧?再邪恶一点,按她的逻辑,“北大人”应该更加懂得“审社会主义之美”才对,因为北大文科生更多,考历史、考政治,不“全方位接受其价值观”怎么进得来?(好吧,我这句是归谬法加开玩笑,隔壁的同学们你们懂的) 鉴于方舟同学的才气和理想,不应该以时尚杂志专栏写作的标准来要求她。那么对事实的尊重及深入挖掘就应该成为进一步追求的目标。大学的所谓学术训练,不论文理工,其中非常重要的部分都是求实证伪、探索研究的能力。公平地讲,清华大学在这方面要求还算是国内相对严格的。关于官本位、政治冷漠、功利主义等大学里的思潮现象,她在多大程度上进行了调查研究?不是说一定要科学抽样、发放问卷、深度访谈等所谓“科学方法”才叫调查研究,也不是说不调查研究就不能说话;只是,如果只接触了数十名清华学生,数名北大学生,那么是否不该那么自信满满地向公众发表全称判断下的见解? 第三,对个体同情理解不够,对制度穷追猛打不足。 从这两文中,我有时能读到一种“真理在握”、“孤芳自赏”的姿态,这是一种微妙而切实的感受。从头到尾有意识地强调“我”和“他们”的不同,或者可以算一种叙述策略,以疏离的姿态标明自己观察和书写的客观与超然;但同时也是一种刻意的形象建构,作者要宣示“我”的立场,反对某些价值观,正像文章中写的: FT中文网:那你觉得你亮出的身份是什么呢? 蒋方舟:就是与正统的、主流价值观的、清华要求我成为的所不一样的一种人吧。 对自我身份认同的确认,常常是通过与对立面的参照来完成的。方舟同学通过文字刻画出了“清华人”这个他者群体,“他们”成为某种价值观标签下的无面目群像,这与事实有多大距离?值得追问。这样一种自己树靶子自己打的做法,写起文章来很有气势,就像毛泽东的《反对自由主义》,建构了一个他心目中的“自由主义”,再去逐条批评。这正是坚信真理在握的思路,但却无法与他人对话。 在文章中,方舟同学自承“还没有真正融入校园生活”,“和周围同学交流比较少”;她不住宿舍,社会活动比一般同学多。这都是个人选择的生活方式,他人不应置喙。但一个“在学校还常常迷路”、跟同学交流不多人,很难相信她可以深入地了解和理解清华学生群体的多种维度面向。从另一个角度,能考上清华的学生一般都不太傻,懂得“交浅言深”是忌讳,如果你跟我也不怎么熟,而且还是个公众人物,我至于跟你推心置腹指点江山臧否人物地谈政治么? “爱网络”、“爱自由”、“我和他们不一样”,这是服装品牌的广告文案;但如果端着这种姿态生活,可能很难去理解跟自己观念、行为有差异的人。“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世人看不穿”,这话反过来说也没错,当我们自以为真理在握的时候,可能正有许多人在背后偷笑呢。 至于“对制度穷追猛打不足”,好吧,我承认这是我的苛求,也可以说是因为我在原则上赞同蒋方舟的立场和理想,所以才提出这种苛求——仅就这两篇文章来看,她的批评出自对身边人的一些言行的观察,但在描述后止于对个体心理与动机的想象和假设,未能涉及对造成这些言行的历史与现实因素的探析。因此,读《一封信》,有时觉得没有搔到痒处,有时又觉得帽子乱飞,“既得利益者”、“精英”神马的,都是当今社会中很能撩拨网上意见的概念,不加区别直接扣上来,有点儿可怕。 总之,如果方舟同学能够在这几方面改进改进,应当可以更严谨,更理性,更犀利。至于其他的一些观点,比方说“对于90后的小孩,大多数我还是劝他们出国。这样才能培养一套较为正确的价值观”之类,我以为,谁没有过幼稚的时候呢,多读书多看世事人情就好。 写这么长,其实也是给自己看。我也是个常常说三道四的人,上面三点,堪为己戒。 外一点,方舟同学若始终无法融入清华,无法寻得认同或归属感,不是清华的损失,而是她自己的损失,因为她本可以从这里汲取更多用以顽强生长的养分。所谓“清华精神”或“清华传统”,远不止方舟同学想象中意识形态规训的那一套。黄延复、徐葆耕、胡显章等老师曾有过多本专著概括梳理,而更鲜活的精神风骨则在现实生活中闪现。对我来说,清华是精神家园,是度过三千多个日夜的成长记忆,承载着青春的喜怒哀乐;我在这里塑造自我,寻找方向,结识师友;我切实受益于这里积极的体育锻炼风气,也总是告诫自己要像许多同学那样朴实、直率、严谨、专注、有理想又有执行力;我爱东操西操游泳馆,我爱二月兰和阳光下高大的杨树,我也爱自立自强的清华女生。你赞美或者不赞美,清华就在那里,已经成为我生命中的一部分。 随机阅读 悟空闹运:BBC的“西游记版”2008奥运动画 (5) 又是周一上班好累 (0) 恐龙文明三部曲之异族(Foreigner) (0) EyeToy 浸入式互动 (0) 将色情进行到底 (1) 如是我闻:元宵节不得不折腾 (1) 人生如戏,戏拟人生 (1) 生日·新BLOG开张啦! (13)

Read More

Chrome for a Cause 5天内筹得善款1百万美元

安装谷歌(Google) Chrome for a Cause扩展组件的网民在12月15-19日短短5天内打开了超过6,000万标签页,为谷歌成功筹集1百万美元善款。 扩展组件设置的5种公益类别允许用户将他们打开的标签页在每天结束时向其中一个进行选择性捐献。谷歌承诺将汇总的所有标签页募集基金- 共计一百万美元- 依照用户选择分配给相应的公益类别。虽然标签页的单价没有明确,但谷歌似乎对所筹集到的金额表示十分满意。 为响应此次筹款活动,有60,599,541个标签页被扩展组建用户打开;其中$245,278将投向植树活动中,$232,791将被用作为第三世界国家提供清洁水源,$112,078将为拉丁美洲国家提供保障性住所,$267,336将用作提供流脑疫苗中,另有$142,518将提供给亚洲和非洲本地作家和插画家的作品出版。 谷歌发起的好心情假日标签是公司首个公益行动.今后,此类由扩展组件发起的项目也将持续运作。 来源: 2010-01-09,http://mashable.com/2010/12/22/chrome-for-a-cause-2/ 墙内地址:http://ecauses.blog.163.com/blog/static/13146628920110924651223/ Related posts: 版权所有 © 2009 本作品采用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2.5 中国大陆许可协议进行许可。 The use of this feed on other websites breaches copyright. If this content is not in your news reader, it makes the page you are viewing an infringement of the copyright. (Digital Fingerprint: )

Read More

哥伦比亚:2010年援助工作惠及18万多人

波哥大(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今天在波哥大发布了年度活动报告,报告指出2010年哥伦比亚共有超过18万受武装冲突及其他暴力局势影响的人得到了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直接援助。

Read More

三百志愿者高速截车救狗 两机构十万元将狗买下 …

昨天中午,一辆装有520只狗的卡车行驶到京哈高速(原京沈高速公路)通州漷县段时,被动物保护者拦下。在网络的传播下,数百名动物保护志愿者赶到现场对狗进行解救。截至目前,所有小狗已被成功救出。   昨天中午,记者在事发地点看到,一辆装有四层铁笼的货车停在高速路边,里面挤满了不同品种的狗。   据了解,这辆车从河南焦作出发,车上的狗将被运往吉林长春屠宰。货车司机郝小毛说,当天中午11时许,一辆黑色奔驰车数次在高速上通过强行超车等方式,对他进行阻拦。   郝小毛将车停在路边后,开奔驰车的安先生称偷狗销售属于违法行为。双方争执不下,各自报警。   事发后,民警赶到现场,让运狗的车挪到高速路外,与此同时,安先生也将此事反映给动物保护组织。   令当事人没有想到的是,随后此消息在微博上被百万人转发,其中包括影视名人。   截至昨晚10时许,300余名动物保护者及市民从网上得知此事后赶到现场,并纷纷向笼中投放食物和水。一些女志愿者眼看狗即将死亡,趴在货车上号啕大哭。   警方随即在漷县收费站出口以东100米范围拉起警戒线,但上百辆私家车停靠在高速路外,造成了收费站出口车行混乱。   据了解,经警方核实,运狗车具有运输许可、检疫等相关证件。但志愿者称,里面有好多金毛、哈士奇等宠物狗,来路十分可疑。   今天凌晨,运狗的司机同意由乐宠控股与上善基金会各自出资5万元将狗买下。目前,所有小狗已经被送往位于北安河的中国小动物保护协会进行救治。   今天上午,腾讯微博发表声明称,将负担被救狗的后续费用。   ●律师说法   爱心可敬行为不当   北京天依律师事务所律师王静也是动物保护机构的志愿者,尽管如此,他昨晚还是在网上呼吁网友志愿者们要听从现场民警的指挥,合理合法地对狗采取救助。   王静律师称,志愿者们的爱心能够理解,但安先生在高速上驾车拦截运狗车的行为,已经涉嫌危害交通安全。   他表示,一方面,志愿者们救助动物的心情和行为能够理解,但我国有关小动物的保护法律却不健全,对于猫狗等家养宠物是否能够用于屠宰、如何进行屠宰、屠宰贩卖阶段的审核等没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导致志愿者的行为无法可依。   ●政府回应   警方已对截车者进行告诫   今天上午,通州区政府表示,经过通州区政府和警方的协调,此事已经得到解决。但警方对安先生在高速上拦车等不当行为提出告诫,希望志愿者理智保护动物,以免极端行为影响了交通、社会秩序,也对自己的安全造成威胁。

Read More

上海卢湾红十字会一顿饭吃了9859元 …

@邵嘉翔:卢湾区红十字会一顿饭吃了9859,发票经查是真货。这下搞大了,中石化有伴了。     4月15日,一张上海市卢湾区红十字会的餐饮消费发票出现在微博上,根据发票显示,收款单位为上海慧公馆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付款单位为卢湾区红十字会,消费金额则是9859元。作为社会救助团体的卢湾区红十字会,一顿饭消费接近万元,网友们都高呼“震惊”,这张发票也被转发了几万条。     卢湾区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告诉南都记者,由于领导在开会,联系不上领导,不清楚这张发票的具体情况,详情有待进一步调查,“不过一顿饭一万块,我这辈子也没见过。” 据了解,慧公馆是上海市一家全封闭的私人会所,有4家分店,以离卢湾区红十字会办公地点最近的思南公馆店为例,人均消费分为488元、688元、1000元、1260元四个等级,不含酒水,另外还需10%的服务费。消费门户网站“大众点评网”上有网友这样评价慧公馆:“吃环境的地方,多数是公务接待才来的。” 15日下午,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政策法规处处长丁硕在微博上表示已将此事向秘书长汇报,也已要求相关部门了解情况,“一旦有明确的消息,我们将尽快向大家通报。”

Read More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CDTV】【图说天朝】2023万圣节被诊断为新的错误记忆?

【网络民议】“很多人在乎的是立场,是国籍,是历史,是仇恨,根本没人在乎这个生命”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