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

金融时报 | 印度重新评估棉花出口禁令

全球最大的棉花消费国中国,已就印度几天之前出台的棉花出口禁令提出正式抗议。与此同时,有迹象显示,印度正在对这项禁令做出重新考虑。 印度总理曼莫汉•辛格(Manmohan Singh)紧急要求数位内阁成员重新评估这项禁令。此前,印度农业部长表示,棉花出口禁令有损棉农利益。 印度总理办公室的一份声明称,评估结果将于今日公布。 总理办公室的一位官员说,相关内阁成员很可能会取消这项禁令。 该官员向英国《金融时报》表示:“确实存在取消禁令的实际可能性,而且可能性很大。” 不过,这一政策逆转并非板上钉钉。印度政府正在综合考虑对华关系、印度棉农利益及它对印度强大的纺织业的担心,以求寻找到平衡点。 在棉价经历了两年时间的大起大落之后,这种政策面的突变正在进一步加大棉花市场的波动性。 去年,供应短缺曾推动棉价涨至每磅2美元以上,创下纪录高点。当时的短缺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由印度出台的一项出口禁令造成的。没想到的是,在棉纺厂纷纷对采购合同违约之后,棉价后来回落至每磅不到1美元的水平。 包括嘉吉(Cargill)、来宝集团(Noble Group)和嘉能可(Glencore)在内的棉花贸易商由此遭受到巨大损失。 在印度出台两年之内的第二项出口禁令之后,棉价今年已有所上涨。 3月5日,印度又出台了本文开头提到的那项禁令,且立即生效实施。此举旨在保障印度国内纺织企业得到充足的棉花供应。印度是全球第二大棉花生产国。 过去一年,中国大举购买棉花来建立政府储备,以求支撑国内农场棉花价格、缓冲价格波动。 美国农业部(USDA)估计,截至今年1月底,中国已从国外购买了多达500万包棉花来充实储备;若加上国内采购量,中国在本作物年度要占到全球棉花消费总量的15%。 译者/何黎

阅读更多

朝鲜日报 | 中国虽弃“保八”韩企仍有出口机遇

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部副部长赵晋平6日表示,中国虽然主动降低2012年经济增长目标(7.5%),但继续实行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和扩大内需。这对于韩国企业来说,将是增加出口的契机。 当天,赵晋平出席在首尔新闻中心举行的人民网韩国子公司与《朝鲜日报》东北亚研究所共同主办的“韩中论坛”首届座谈会上做出了以上表述。 赵晋平指出,今年中国经济受欧债危机及能源价格上涨、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影响,增长速度放缓、物价上涨,但通过积极的财政计划及减税政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继续地方政府基础设施投资,以及提振中小城市居民消费等,经济增长势头保持在8%以上,并将物价上涨率控制在5%以内。 (新闻未完待续) 朝鲜日报中文网 chn.chosun.com 本文内容归朝鲜日报和朝鲜日报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摘编

阅读更多

美国之音 | 伊朗威胁扩大对欧石油禁运,将增加对华出口

 2012年 2月 21日 伊朗威胁扩大对欧石油禁运,将增加对华出口 记者: 莉雅 | 华盛顿 图片来源: AP 伊朗一家石化工厂(资料照) 伊朗在宣布停止向法国和英国出口原油后,威胁将对其他欧洲国家实施石油禁运。伊朗的举动导致石油价格上升到9个月来的新高。不过,分析人士认为,伊朗减少石油出口不会影响国际市场上的石油供应。最新数据显示,中国1月份从伊朗进口的石油降低到5个月来的最低水平。不过伊朗方面表示,它很快会增加对中国的石油出口。 *伊朗威胁停止对欧洲的原油出口* 据伊朗半官方的迈赫尔通讯社报道,德黑兰正在考虑把对法国和英国的石油禁运扩大到其他欧洲国家。该通讯社援引伊朗国有石油公司负责人的话说,伊朗将停止向那些对德黑兰采取行动的国家出售原油。他说,如果一些欧洲国家继续对伊朗采取敌对行为,对这些国家的石油出口将被切断。 自从欧盟上个月宣布对伊朗采取石油禁运以来,伊朗官员一直表示,在欧洲国家找到其他的石油供应方之前,德黑兰应该立即采取自己的制裁措施。欧盟对伊朗的石油禁运从7月1号生效。 *石油价格攀升* 德黑兰停止对法国和英国出口原油的消息导致石油价格上升到9个月来的最高水平。在纽约商品交易所,3月交割的石油期货价格上涨到105.44美元一桶,是去年5月5号以来的最高价。4月份交割的原油价格也上涨到接近105美元。布伦特原油4月交割的价格星期一上涨到121.15美元一桶。 *黑格:不影响英国的能源安全* 不过,英国外交大臣黑格星期一在伦敦表示,伊朗对欧盟的原油禁运进行先发制人的打击的企图对英国的能源安全或是供应没有任何影响。根据美国能源署的数据,在2011年上半年,英国只有1%的原油进口来自伊朗,伊朗的原油也只占法国原油进口的4%。 *吴康:不会影响国际石油供应* 美国东西方中心的资深研究员吴康认为,伊朗减少石油出口无疑会影响到油价,但是不会影响到国际市场上的石油供应。 他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表示:“沙特阿拉伯实际上早就做好准备了,就是说一旦伊朗全部中断(石油出口),对石油市场的心理因素将是很大的,油价的冲高是免不了的,但是在实物供应上,沙特阿拉伯等国家可以弥补这个减少。” 这位能源问题专家指出,国际能源署所属国家的石油战略储备可以维持2个月的时间。 美国能源交易顾问公司硕克集团的总裁硕克在一个研究简报中表示,伊朗的主要石油出口市场在亚洲,尤其是中国。他认为,除非这些买主减少进口,否则伊朗对欧洲国家的威胁仍然将是雷声大雨点小。 东西方中心的吴康认为,从实物供应方面来看,中国目前从伊朗进口的原油都可以从国际市场上获得满足。他指出,如果没有伊朗的问题,国际石油市场面临的是需求不足、欧佩克国家需要减产才能保价的局面。 *中国1月份减少对伊朗的进口*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星期二公布的数据,中国1月份从伊朗进口的原油减少到5个月来的最低水平,尽管中国的石油进口总量增加了。彭博新闻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的数据进行的计算显示,1月份,中国从伊朗进口的原油减少到2百零8万立方吨,相当于每天49万3千桶,比去年12月份平均每天57万5千桶的进口量减少了14%,而这个月的总原油进口比上个月的每天550万桶增加了6.8%。 华盛顿布鲁金斯学会的能源问题专家邓丽嘉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表示,尽管与伊朗进行石油交易的两大中国公司之一的珠海振戎与伊朗方面达成了合同,但是由于中国最大的石油交易商联合石化与伊朗国营石油公司存在价格上的纠纷而停止购买伊朗原油,从而导致中国从伊朗的进口减少。 她说:“中石化(下属的联合石化)没有从伊朗购买任何原油的原因是,他们与伊朗人无法就定价的程式以及偿付期达成一致。” *伊朗:将增加对中国的原油出口* 伊朗迈赫尔通讯社2月16号报道,随着两国在定价以及销售方式上达成一致,伊朗很快会增加运往中国的原油量。 根据彭博新闻的计算,中国1月份支付给伊朗的原油平均价格为110.47美元一桶,高于2011年每桶107.28美元的价格,但是低于1月份112.71美元的现货平均价格。 中国海关数据显示,在1月份,伊朗成为中国第四大原油供应国,落后于俄罗斯。俄罗斯1月份对中国的石油出口比上个月增加了22%,达到247万桶。沙特阿拉伯对中国的出口增加了1.4%,为482万桶。中国原油的第二大供应国安哥拉对中国的出口则减少了2.1%,为279万桶。 能源分析人士预计,中国从伊朗的石油进口将会保持稳定。东西方中心的吴康表示,从原则上来说,中国不会因为制裁而减少对伊朗的原油进口,但是中国也在为伊朗无法出口石油而做两手准备。他指出,中国总理温家宝最近对沙特等国进行访问就是这种努力的一部分,而不是为了配合西方国家对伊朗的制裁。 另据报道,在中国1月份减少对伊朗的石油进口之际,印度和南非则增加了对伊朗的进口。印度在1月份成为伊朗原油的最大买主。 根据初步统计,伊朗总体的原油出口基本上处于每天210万桶的水平不变,去年12月的出口为每天214万桶。

阅读更多

荷广 | 中国稀土出口限制未受世贸裁决影响

世贸组织在本周一(1月30日)决定维持之前的裁决,称中国不公平地限制了九种原材料的出口。欧盟要求中国放宽对稀土原料的出口限制。但中国在高科技产品所需的稀土矿供应上,可能将维持其出口限制。 世贸组织的一个委员会在昨天表示,中国限制铝矾土、焦炭、镁、锰和锌等原材料的出口,导致这些原材料价格膨胀,给中国国内制造商提供了不公平的竞争优势,因而违反了全球贸易规则。欧盟联手美国与墨西哥在2009年向世贸组织提出诉讼,称中国限制原材料出口违反了世贸规则。 中国商务部在周一表示,对此裁决感到遗憾。 稀土再成焦点 在裁决公布之后,许多国家指责中国限制稀土矿的全球供应,导致稀土矿价格飞涨。稀土矿是生产电脑屏幕、手机等高科技应用产品所不可或缺的原材料。而中国的稀土矿生产占全球稀土矿生产总量的97%。这一主导地位意味着中国能在此问题上随意无视世贸组织的裁决。 据路透社报道,中国在2011年将稀土矿出口限额定位3.0184万吨,并表示2012年的出口限额将保持不变,以“确保国际需求”。在2011年,出口商仅使用了56%的出口份额。 虽然稀土矿并不在周一裁决范围内,一些美国律师敦促美国趁热打铁,将中国限制稀土矿出口一事继续上告世贸组织。欧盟贸易专员卡罗·德古赫特(Karel de Gucht)表示,此项裁决将迫使中国解除对以上原材料以及稀有矿的出口限制。 但分析人士表示,中国可能将被迫放宽部分出口政策,但对稀土矿的出口限制与控价很可能不会改变。 生态原因不成立 世贸组织允许其成员国因健康与环境等因素限制贸易。但世贸组织在周一的裁决中表示,中国未能证明限制出口有助于保护资源、减少污染或提高公众健康。 中国表示,不受管理的稀土开采已经导致内蒙古等地区的生态破坏。中国还表示,中国不应该担当如此重大的全球需求负担,尤其是中国国内对稀土矿的需求在上涨的时候。 但中国的生态原因难以说服世贸组织。世贸组织的专家小组指出,中国对于“限制是为了保护生态”这样的说法存在着一个根本的法律问题:即中国在限制原材料出口之时,却并未采取措施来限制中国国内对同类原材料的开采与使用。 中国否认国内企业获得不公正的优势,表示全国性的限额也导致稀土在国内的价格上涨、迫使国内制造商减少生产。 影响未明 “目前谈论(该裁决的)影响还为时太早,但我不认为这将对价格有什么大影响。主要仍然是供求问题。”位于北京的亚洲金属的咨询师Vivian Pang说。 在2004年,中国曾同样以生态为由限制焦炭的出口。中国当时不顾世贸组织的裁决,焦炭出口从10年前的一千万吨下降到去年的360万吨。 “问题在于中国是否会停止或至少下调出口税。”美国一家稀土矿加工企业的负责人Michael Silver说:“我预测他们(中国)会,这样他们可以在世贸组织中保持良好的名誉。” 中国世贸组织研究院副院长屠新泉说,中国可能必须调整稀土管理相关政策,不再单一采取出口控制方式,而是更多致力于国内治理,控制生产消费和出口,以遵守国际规则。但他也指出,中国在稀土问题上的大体政策无需改变。

阅读更多

BBC | 世贸维持中国原材料出口限制违规裁决

WTO裁定中国限制原材料出口的措施违反了世贸规则和中国入世时的承诺。 世界贸易组织WTO周一(1月30日)维持了对中国限制原材料出口违规的裁决。 2011年7月,世贸组织裁决说,中国对包括铝土,硅铁,镁,锌等9种原材料实行的出口限制措施违反了WTO的规则以及中国入世时的承诺。 限制措施包括征收出口税,实行出口配额和出口许可证系统。 中国随后对此裁决提出了上诉。 中国在其申诉中说,中国实行有关措施的目的是为了保护稀缺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 但WTO专家组在其后的报告中表示,中国无法说明对出口采取的限制措施与用于国内生产和消费的措施一致。 WTO周一宣布中国上诉失败,维持原裁决。 这是对这一争执的最终裁决。 中国商务部此后发表的声明称对该决定“深表遗憾”,但表示会遵从世贸组织的决定。 争议 2009年,欧盟、美国和墨西哥均向世贸组织投诉说,中国对9种工业原材料实行出口配额和出口关税,歧视外国制造商,让中国国内制造商获得了不公平的优势。 这些投诉涉及中国限制的工业原材料有铝矾土、镁、锰矿、焦炭、萤石、金属硅、碳化矽、黄磷和锌。 多个国家其后也指责中国限制稀土出口,导致全球供应紧张,高技术产品元件价格暴涨。 不过稀土争议并不包括在周一裁决案的范围内。 反应 周一世贸组织的决定公布后,美国贸易代表在发出的声明中说“今天的最终裁决对美国,特别是对美国制造商和工人来说是一个巨大胜利”。声明还说,奥巴马政府将继续努力,使中国和其他国家按照世贸组织的规则行事。 欧盟贸易专员表示,周一的决定将迫使中国对此案中提到的那些原材料以及稀土都不得不取消出口限制。这是欧盟工业界的胜利。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CDT月度视频】三月之声(2025)——“老百姓没有活路”

【404文库】“以后拿起摄像机或者手机进行纪录和创作,都要考虑一下,你是不是‘擅自’了?”(外二篇)

【CDT关注】“谁,还能告诉他们,他们的世界并不只有一个被中共当局编写的版本?”(外二篇)

更多文章总汇……

中国无差别袭击案件受害者纪念墙

我们建立了这个无差别袭击案件受害者纪念墙,持续记录全国各地的无差别袭击案,并纪念和哀悼这些案件的受害者。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