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形态

【喷嚏图卦20130505】NO PX

免责申明: 以下内容,有可能引起内心冲突或愤怒等不适症状。若有此症状自觉被误导者,请绕行。若按捺不住看后症状特别明显,可自行前往CCAV等欢乐频道进行综合调理。其余,概不负责。 欢迎转载,转载请保证原文的完整性(不得擅自修改免责申明,或篡改图卦名称等),请注明来源和链接。 每天一图卦,让我们更清楚地了解这个世界 【1】朱令案引发请愿…是白宫网站 美国白宫网站3日出现关于朱令案的请愿,请愿称孙维有动机、有途径获取铊、导致朱令瘫痪,此后更名并通过“婚姻欺诈”赴美。请愿称“为保护我们的安全,请求政府调查并驱逐她”。白宫回应请愿门槛是30日内获10万签名,目前已有1.6万,一些签名者信息中显示着汉字。   【2】NO PX!不要破鞋! 5月4日,近3000名昆明市民聚集在昆明市中心的南屏广场,抗议即将在昆明安宁新建的PX炼油项目,市民称,该项目距离昆明市区不到百公里,担心这会危害环境、损害健康。有大批警察在维持秩序,现场平和无冲突。 @吴迪天下 :昆明,昆明! 其实,昆明人所反对的不仅仅是一个化工厂,在更多的意义上,我们反对的,是ZF那种冷漠无谓的态度,那种不愿意沟通不愿意对话,不愿意倾听民意的烂态度。他们习惯了让人民沉睡,习惯了暗箱操作幕后决策,却没有能够转过脑子,融入这个信息已是高度发达的时代,这个时代人民早已不是猪那般任由摆布。     【3】姐姐你快回来   @小丸子晓晓 :让我们首先来连线现场:近日成都九眼桥豪放女当街强奸斯文男后,今(4日)上午八点起,九眼桥附近出现三三两两光棍模样的男纸蹲守,截至记者发稿时,已逾数千男屌丝席地而坐:“姐姐你快回来。”据悉九眼桥桥委会已增派居委会大妈满足各位需求。   @宋祖法言 :今日(4日)成都的治安是世界上最好的。晚饭后散步九眼桥,武警特警便衣三步一岗五步一哨,老夫又不是总书记,用不着这么大排场。如今大官、大大官出行都不兴沿途封路了,老夫摆出一副亲民嘴脸,满脸肥肉褶子堆出笑容对警察说:同志们辛苦了,都撤了吧。警察说:首长辛苦了,我们也是来打望九眼桥猛女的。 @冉_云飞 :反对与表达不一定有用,但成都柏条河的开发至少暂停了,宽窄巷子至少不是高楼。如果你一点反对与表达的意思都没有,那么警方也不至于玩这出“实战演练”,替我们宣传彭石化,让更多人知晓,未始不是一场民众教育。何况哈维尔说得对:我们某事不是因为它立马有用,而是因为它是对的。 【4】只留一条歪斜横幅,上书“盒饭呢? @米克_Michael :(5月4日)下午和一众经济学爱好者参加了著名经济学家 @茅于轼 在宽敞雅致的会场举办的经济学讲座,茅老讲话时全场鸦雀无声,互动问答时气氛热烈,体现了知识人群的高素质与思辩性,令人激赏。讲座完毕跟朋友驱车回家路过芙蓉广场,发现之前在那里上演的群丑活报剧早已落幕,只留一条歪斜横幅,上书“盒饭呢?”   借用 @老茂摄绘 的照片,秀一把今天的 @茅于轼 讲座会场,富丽堂皇啊,茶也不错,茅老签名签到手软。   【5】危险的GPS @人民日报 :【汽车导航电磁辐射超标严重】近日,国家质检总局对81批次汽车GPS导航产品进行了抽查,发现12批次不合格,主要是辐射超标。专家介绍,电磁辐射是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突变的主要诱因;过量电磁辐射还将直接影响儿童发育,并导致视力下降;同时也可能造成孕妇流产、不孕等。 http://t.cn/zTlD384 山东人回山东 :我记得上个月 @人民日报 刚发了一条微博,说的就是电磁辐射的危害到底是大是小,我清楚的记得类似家用电器发出的辐射对人的影响极其微小,为何今天又发了如此自相矛盾的言论? 武之威 :哈哈哈哈,gps都会辐射超标,真是笑死我了!又一次被刷底线了。gps像收音机一样的只收不发的呀,尼玛的太扯蛋无下限了。为北斗造势也不能这样吧!当年谷歌事件又要重演了。不过这个新闻倒是提醒我们一个事情:如果只收不发的gps都会辐射超标,那又收又发的北斗是不是可以当微波炉使?也是个卖点啊! itwindgo :这么说,应该改用北斗了?坚决一些,彻底一些,把这污染环境,搅乱天地的西方科技文明都丢掉,回归我自然田园风光,儒家教化的的铁器大中华时代。 【6分钟了解辐射】传说中辐射既能煮熟鸡蛋,又会引发癌症;让孕妇提心吊胆,又教上班族忐忑不安;神通广大无处不在,却又被不起眼的仙人掌降伏。关于辐射的谣言那么多,但辐射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呢? http://t.cn/zT5o41c 【6】农民用剧毒农药种生姜 称自己吃的不用药 央视记者探访山东潍坊地区农村,发现有农民用剧毒农药神农丹种植生姜,播种使用的方法也违反了相关的规定,这种情况同时还严重污染地下水。而当地农民不吃用过这种药的姜,称“这个药挺厉害的,自己吃的不使这种药,另外种一沟。” http://t.cn/zTjf7pk 【7】为什么男左女右 【8】巴菲特股东大会问答 @catherineduan : #巴菲特股东大会# 小电影再现了巴菲特因所罗门兄弟的丑闻在国会作证的画面,这令广告的喜剧后的气氛瞬间凝固起来。巴菲特一字一顿地说:“赔钱的企业,我可以理解;但失去公司一丝一毫的信誉,我将是无情的。” 纽约股东提问,巴菲特开twitter做什么?巴菲特笑道”还没想好“,他还表示,虽然SEC允许上市公司通过社交媒体发布信息,但他仍然更看好旗下负责发布企业通讯稿的专业公司Business Wire。 “我不想比任何人晚10秒获得信息”。而芒格补充说,自己躲twitter就像躲瘟疫一样。 一名芝加哥的股东问到了继承人问题,他问巴菲特在离开公司十年后最担心的是什么?巴菲特表示,关键是要保持伯克希尔公司的文化,以及继承CEO的人要有比他更多的激情、智慧和能量。他重申,董事会已经确定了继承人人选并已经达成意向 巴菲特表示,美联储超低利率对伯克希尔十分有益,而低利率和经济之间的关系就好比重力和苹果。他还表示,联储政策就像一部精彩的电影,因为结局未知。 有股东提问有关比特币的问题,巴菲特和芒格都表示——一无所知,“490亿没有一分钱买过比特币”。这个问题就草草收场。 股东提问:你会如何对股东13岁的女儿解释伯克希尔和它的价值?芒格拿了一块糖果说:“我们在别人发疯的时候保持理智,这是一个竞争优势。”他还指出,伯克希尔试图做好其附属公司和合作伙伴的大管家。 在回答股东的问题时,巴菲特表示自己得益于20世纪初出生在美国。他在自己所生的时代和地方已经做得这样好,他相信子孙后代会做得更好,因为现在有更多的机会可以抓住。 【当超级名模遇见超级大亨】股神巴菲特年度股东大会4日在美国奥马哈CenturyLink中心召开。3万余名“朝圣者”聚集于此,希望能够得到巴菲特的投资建议,其中也包括了前泳装名模凯西•爱尔兰。如今的凯西•爱尔兰已经是身家超过20亿美元的白富美,早在1998年,她正是听取了巴菲特的建议,将自己刚创办的时尚服饰品牌转型为一家经营专攻家居用品设计与销售的公司,并最终取得了巨大成功。 【9】芒格教美女记者如何人生抉择 CNBC女记者Becky Quick向巴菲特左膀右臂查理-芒格请教人生,这位巴菲特也自叹不如的老先生说:“一旦你要结婚时,你必须选择将最珍视你的人,剩下的人生你将倍受珍视。”反过来,就杯具啦。 【芒格:我们不会投资苹果,银行家就像吸毒的】芒格在股东大会前接受专访。他表示苹果不符合伯克希尔投资标准,我们非常讨厌必须不断创造全新的科技。塞浦路斯证明一个道理,你不能相信银行家会控制自己,他们就像吸毒的。房地产泡沫教育人们房价也会下跌,就如同上涨一样。 【10】波士顿力量 “他在如此巨大的困难面前展现出的毅力,代表了这座城市的力量”,伴随着波士顿北岸花园球场的广播,在马拉松爆炸案中失去双腿的27岁年轻人杰夫鲍曼坐着轮椅缓缓进入球场。在场下近千人的掌声中,他骄傲地挥舞着写着“波士顿力量”的旗帜,他说:“我想要感谢每一位为我和其他受害者提供巨大帮助的人们,感谢你们。”   卡洛斯•亚瑞唐多,这个喜欢穿戴牛仔帽的家伙帮助杰夫鲍曼紧紧按住了大腿动脉,并一直和他保持交流,避免他失去意识。   “当我们再一次见面的时候我们拥抱在了一起,我甚至亲吻了他的脸颊,因为他恢复得很好,他真的做的太棒了”卡洛斯•亚瑞唐多说道。 【11】重走中美建交路 2013年5月3日,美国前总统尼克松的孙子克里斯托弗·考克斯携夫人Andrea Catsimatidis参观北京故宫 【12】TIME的创意是抄袭天朝实景吗 @李锋摄影 :最新TIME的封面:“ Homeland Insecurity – Do we need to sacrifice privacy to be safer? 我们需要为更安全而牺牲隐私吗?” TIME的创意是抄袭天朝实景吗…… 【13】雷梅:我的梦境我做主 谷歌眼镜算什么,Bitbanger Labs的两位发明家—邓肯-弗拉泽尔和史蒂夫-麦格根设计了这项名叫雷梅Remee的眼罩装置发明,可以通过在人们睡眠时制造大脑意识,控制人们进入特定的清醒梦境,就像《盗梦空间》那样。 我们的睡眠阶段可以分为两个主要阶段:非快速眼动和快速眼动状态,做梦主要集中于快速眼动状态,最长时间可持续至第二天早上。“雷梅”眼罩从睡眠快速眼动状态入手,通过闪烁LED灯光来提示人们的正在做梦,一旦你意识到自己处于梦境之中,那么接下里你就可以为所欲为了。 【14】匍匐在地平线上黎明的第一道曙光 正在国际空间站的加拿大宇航员克里斯-哈特菲尔德在推特上发布一张极美的照片:美国上空,破晓时分,圆月升起。照片酷似环球电影影片片头。克雷斯到达空间站后发布了很多长镜头捕获的地球照片,这些照片甚至为他在Facebook和推特增添不少的粉丝,不过最近的这张算是他拍的最好的了。 【15】主席回信 1966年6、7月间,清华附中学生贴出三篇署名“红卫兵”的大字报,宣称:“革命就是造反,毛泽东思想的灵魂就是造反”“我们就是要抡大棒、显神通、施法力,把旧世界打个天翻地覆,打个人仰马翻,打个落花流水,打得乱乱的,越乱越好!”“就要这样大反特反,反到底!搞一场无产阶级的大闹天宫,杀出一个无产阶级的新世界!”大字报随后由江青转交给毛泽东。毛于8月1日亲笔回信,对清华附中红卫兵运动表示坚决的支持,说:“对反动派造反有理,我们向你们表示热烈的支持。”回信精神随即迅速向全国传达,“红卫兵”由此登上政治舞台,“红卫兵”运动席卷全国,到1966年底,在“造反有理”的口号声中,全国死于红卫兵暴力者,不下十万。 @张仁瀚 : 从经济特区,跑去支持反对搞商品经济的毛头,这种行为起码表现了精神和行动的分裂症状—-有种就不要呆在资本主义的特区,有种就去搞“人民公社”、“集体饭堂”、有种就别去当“老板”、做“生意”搞“剥削”,更别去替资本家打工被剥削 【16】茅于轼:特权在斗法 《宪法》讲任何个人和组织不可以置身法律之外,都要守法。大家看看,马路上的特权车就公然跟《宪法》挑战,交警不敢管,老百姓习以为常。说明什么问题呢?说明中国是个特权社会,几千年没有根本改变。中国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特权,特权的反面就是法治,有特权就没有法治。 慕容雪村 :茅于轼的“廉租房理论”是这么回事:廉租房是为穷人而建,所以应尽可能地便宜和实用,不一定要有独立厕所,而是代之以公厕。这样或许能防止那些有权有势的人染指。我不完全赞同此观点,但能理解茅先生的拳拳之心:在这国中,每一丁点利益都被盯得死死的,真要让穷人得到点实惠,恐怕也只有想点怪招了。 @五岳散人 :一边是觉醒后争取自己权利的昆明市民,一边是为了这种权利意识觉醒而奔走了二十多年的茅于拭老先生被围攻,在这个大多数人已经开始睁开眼的国家,有一群人正在咬那个帮他们解除锁链的人。 毛左声讨茅于轼的视频: http://t.cn/zTOVcQt 【17】简化、妖魔化、暴力化 @石扉客在北京 :先简化对方观点,再妖魔化对方人格,然后暴力骚扰攻击其肉体。简化、妖魔化、暴力化——这个三部曲大概是当下意识形态光头党最拿手的斗争工具了。 【18】柳传志:做一件事情要懂得“复盘” 联想有一种称为复盘的学习方式:做一件事情,失败或成功,重新演练一遍。大到战略,小到具体问题,原来目标是什么,当时怎么做,边界条件是什么,回过头做完了看,做的正确不正确,边界条件是否有变化,要重新演练一遍。我觉得这是提高自己非常重要的一种方式。 【19】大英图书馆没有马克思的脚印 大英图书馆的管理员说,“马克思的脚印”是中国人的神话故事,马克思绝对没有固定座位,更不要说天天看书,脚把地上磨出一个坑这么可笑的事情。——1818年5月5日,卡尔·亨利希·马克思诞生 【20】to be or not to be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默然忍受命运暴虐的毒箭,或是挺身反抗人世无涯的苦难,这两种行为,哪一种更加高尚?死了;睡着了;什么都完了;要是在这一种睡眠之中,我们心头的创痛,以及其他无数血肉之躯所不能避免的打击,都可以从此消失,那正是我们求之不得的结局。死了;睡着了;睡着了也许还会做梦;嗯,阻碍就在这儿:因为当我们摆脱了这一具朽腐的皮囊以后,在那死的睡眠里,究竟将要做些什么梦,那不能不使我们踌躇顾虑。人们甘心久困于患难之中,也就是为了这个缘故;谁愿意忍受人世的鞭挞和讥嘲、压迫者的凌辱、傲慢者的冷眼、被轻蔑的爱情的惨痛、法律的迁延、官吏的横暴和费尽辛勤所换来的小人的鄙视,要是他只要用一柄小小的刀子,就可以清算他自己的一生?谁愿意负着这样的重担,在烦劳的生命的压迫下呻吟流汗,倘不是因为惧怕不可知的死后,惧怕那从来不曾有一个旅人回来过的神秘之国,是它迷惑了我们的意志,使我们宁愿忍受目前的磨折,不敢向我们所不知道的痛苦飞去?这样,重重的顾虑使我们全变成了懦夫,决心的赤热的光彩,被审慎的思维盖上了一层灰色,伟大的事业在这一种考虑之下,也会逆流而退,失去了行动的意义。 ——《哈姆雷特》 【21】什么才是一个人真正的成功?要看他是主动,还是被迫作出人生的选择;是看他在迎合社会评价,还是在做自己天性最喜爱、最适合的事情。 ——“北大屠夫”陈生 http://t.cn/zTjS58k  ( @喷嚏意图 ) 今天16时18分,中国进入夏天。   【LEE五分牛仔裤】夏款新品包邮,LEE男式分裤/中裤,休闲百搭,舒适有型,赠包装购物袋,送人更体面~  http://www.8yi8.net/team.php?id=298   来源: 喷嚏网 综合编辑 友情提示:请各位河蟹评论。道理你懂的 喷嚏新浪围脖: http://weibo.com/dapentizk 、 @ 喷嚏意图 (新浪)、 喷嚏意图 (腾讯) 【喷嚏官方App】安卓版: dapenti.apk 广告联系:dapenti#dapenti.com (# 换成 @) 喷嚏公众微信号:penti_tugua   或扫描下图二维码 打喷嚏链接: http://www.dapenti.com/blog/more.asp?name=xilei&id=76728 用手机上 喷嚏网 :m.dapenti.com        每天网络精华尽在【 喷嚏图卦 】        喷嚏网官方新浪围脖

阅读更多

共识网 | 侯思铭:中产中国的未来

  中国的中产阶级在呼唤更明确而具体的自我判定标准,诸如年收入1万-6万美元,日均消费10美元以上,都被批判标准过低。有车有房也被认为只是中产阶级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一则被广泛传播的国外新闻将中国的中产阶级生活描述为拥有一台佳能60D相机,或一部i-Pad2,抽红塔山香烟,和用手机APP关注空气质量。这引来铺天盖地的评论,人们纷纷感觉自己只是在被中产而已。   长久以来,晋升成为中产阶级的一员是很多在国家的改革当中下海,受到高等教育、出国留学,乃至考公务员的人们的奋斗目标,觉得自己或者自己的孩子还有可能成为中产阶级,不仅仅是一种希望,更是一种动力,这也是为什么,虽然国家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投入在加大,但人们对子女的教育支出却丝毫没有减少。而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发现自己与规划中的生活渐行渐远,飙升不止的房价让所谓的舒适而优渥的中产阶级生活看起来就像海市蜃楼。保值个人财富的投资渠道的缺失,以及对医疗、养老问题的忧虑,也在大大降低潜在的中国中产阶级的安全感。   但与之相对的,中产阶级的话题却又越来越多地进入人们的视野。1993年,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约翰·桑顿中国中心高级研究员李成,被美国当代国际事务研究所派往中国做访问学者,当时,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中国,“中国的中产阶级”都是一个被否定的命题。但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尤其是上海,中产阶级兴起的现象却引起了李成的关注,结束访问回到美国的两年后,他撰写了一本《重新认识中国:改革的动力和困境》(RediscoveringChi-na:DynamicsandDilemmasofRe-form),主要讲中国社会的变化,尤其是上海以及上海周边地区中产阶级的兴起。但当时好多人抱有疑问:中国到底是否存在中产阶级?   上世纪90年代的西方学界,对中国产生中产阶级的说法是不能接受的,李成在出版《重新认识中国》之前,也曾投过几次稿,但大多都被拒绝了,因为审稿的人认为中国并没有中产阶级。在他们看来,中国只有一小部分非常有钱的人和大多数贫穷人口。中国中产阶级的概念在过去的十多年间被大多数西方学者所否认,以至于书的出版非常困难,李成本打算在标题中使用“中国的中产阶级”这个词汇,但最后也只得妥协。   直到2009年9月,“中国的中产阶级:超越经济转型”国际会议在布鲁金斯学会召开,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就中国的中产阶级这个话题展开广泛的讨论,最后由李成汇集整理为《中产中国》(China’sEmergingMid-dleClass)一书,这本书被视为英文世界第一部讨论中国中产阶级的学术专著。这次会议的研究是跨学科的: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法学等;参与讨论的学者也来自世界各地:大陆、中国台湾、美国、澳大利亚、欧洲,还有韩国;研究的内容亦很广泛:教育、房地产、价值观念、行为模式,还有定义上的探讨等。而这样一部汇集各方观点的著作,在参会直至集结的过程中,并没有仅仅强调达成共识,更重视的是讨论本身,它回答了很多问题,也留下了一些疑问。这本书的第十一章:处于亚太背景中的中国中产阶级,由萧新煌撰写,他在文章结尾提出的观点是,“在中国,中产阶级的崛起和公民社会的成长之间是隔绝的,而不是有联系的。”当记者问到作为主编者的李成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时,他直言并不认同。但李成并没有强求撰稿人采用同一种分析方法,而是允许严肃学者彰显各种观点以飨读者。   中国存在多少中产阶级?判断中国中产阶级的标准是什么?中国的中产阶级在政治上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这种角色会随着中产阶级的继续扩大而有所改变吗?……关于这些问题的答案仍旧是各种各样的,但如今,谈论中国的中产阶级为时却并不早了,一个阶级的形成,其内部应该存在着某种认同,中产阶级概念的广泛使用正是这一认同的最好体现。   定义尚存异议,但消费却无可争议,世界上的众多国家及其品牌都在为中国的中产阶级量身打造一系列新产品、新战略。中国的电视和网络媒体里,针对中产阶级生活产品的广告越来越多地成为主流,中产阶级在很多问题上,也都得出了基于消费的答案。然而正如布鲁金斯学会约翰·桑顿中国中心主任李侃如所说,“世界其他地区中产阶级的许多表征——广泛存在的公民组织、一种特定的社会精神、对于体现自身价值所持的基本的保守主义态度——还没有成为中国中产阶级的主要特征。”但事实上,“崛起的中国中产阶级如何沿着这几条切线打造自己,对整个体制的演变来说将十分重要。”    观点摘要    李成(布鲁金斯学会约翰·桑顿中国中心高级研究员):   一次由房地产市场或股票市场——这两个行业对中国中产阶级的迅速扩大贡献巨大——的崩溃带动的经济下滑只会加剧中产阶级的不满情绪。况且,中产阶级对中国新的经济发展战略至关重要——这一战略试图将中国经济从过度依赖出口转为内需拉动型。中产阶级扮演的日益重要的经济角色或许会反过来提高这一阶层的政治影响力。    霍米·哈拉斯(布鲁金斯学会约翰·桑顿中国中心高级研究员)&杰弗里·格茨(布鲁金斯学会沃尔芬森发展中心研究分析师):   实现经济的高增长以及中产阶级队伍的显著扩大,需要作出重要的结构转型和持续的政策调整。   以中国的发展水平来说,中国的中产阶级小到了极不相称的程度。对中国来说最不确定的就是,现今的增长是否足够强劲,能延续到中产阶级的消费引擎发动起来为止,或者说,是否等不到中产阶级成熟起来,经济增长就会停滞。   亚里士多德在两千多年前说过,中间阶层是一种制衡力量,一种稳定因素。没有这样一个阶层,王朝的危机和社会动乱就极易发生。孟子表达过大致相同的原则:有恒产者有恒心。    李路路(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教授):   三种因素的相互作用——经济环境、政治体制以及社会秩序决定了中产阶级的社会作用或保守、或激进、或依附。而一种全球趋向的、资本主义的消费文化——经常伴有跨国的政治价值观——将会越来越促使中国中产阶级与国际潮流相契合,而不是相抵触。    满燕云(北大-林肯中心教授):   在中国,居住条件正在伤害中等收入群体,它使得中产阶级和城市穷人的生活水平下降,影响到正在崛起的中产阶级的前景,阻碍了一个强大的中产阶级的进一步增长。    卢奇·托姆巴(澳大利亚国立大学高级研究员):   在中国,住房建设似乎都同新的富裕群体的崛起有着内在联系。但是,房地产的建设效应和受益者在各地却各不相同。在北京,中产阶级的出现是当地官僚体制有意识干预的结果,目的在于通过住房造就一个高消费、高素质的中产阶级。在沈阳,中产阶级是被当作文明的标签使用的,这个标签的用处是为城市改换名声。而在广东,传统社区的位置优势,以及集体和宗教的痼习使得当地的村民成了工业化过程的赢家。三个群体和三个案例都表明,上行流动是由地方政府的发展与现代化计划带动的。    访谈   经济观察报:中国的中产阶级这个概念,在西方的接受过程是怎样的?   李成: 中产阶级的概念,逐渐地被美国学术界所接受,这个过程非常有意思。实际上,这个认同首先是从商业界开始的,因为中国的中产阶级存在,彻底改变了世界,尤其是改变了全球经济的版图,改变了经济消费的主要来源,而中国逐渐成为了消费大国,这本身也改变了整个世界对中国中产阶级的认识。就这样,由商界驱动,然后是新闻界认可,最后,学术界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概念,这是一个逆向的过程。虽然在中国研究的很多问题上,学术界是领先的,但在中国中产阶级问题上,学术界是滞后的。   中国经济的发展,政治的改革,社会的稳定,经济模式的转变,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在世界经济上的作用,都是和中产阶级与中产阶级消费有关的,他们更多的是带来积极的作用,中国在不断探索避免西方经济发展中的旧模式问题,尤其是在环境保护、能源过度使用等方面。有意思的是,最近中国领导人提出了中国梦的概念,而中国梦实际上是与美国梦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西方媒体往往夸大它们的不同,夸大其民族主义情绪,或者国家强大。当然中产阶级概念在中西方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中国或许更注重的是中产阶级的社区性而不是个性。中产阶级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很大程度上是相通的,它不仅是一个经济的概念,同时也是一个价值观念的、政治的概念。    经济观察报:由于人们对中产阶级的定义和标准都是不同的,所以尤其在中国,到底存在多少中产阶级,谁是中产阶级,是难以确定的。但目前确实存在这样一个倾向:中国大多数被认为处于中等收入阶层的人,都极力否定自己属于中产阶级。   李成: 虽然缺乏比较可靠的民调来证实,但人们否认自己是中产阶级的原因其实非常清楚:过去的几年,国进民退,损害了中产阶级的利益。他们对腐败不满,对贫富差距的扩大不满,而且帮助贫穷人口的责任最应该落在富人的肩上,但富人的赋税相对来说是非常小的,正是这些抱怨造成了目前这种状况。还有,中国人身上还压着新的三座大山:住房、教育、医保,这些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改善。而一直以来,人们认为中产阶级应当是收入和消费水平都很高的人。而中间阶层的成员则被认为是普通人,既不太富也不穷。   至于定义和标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存在的头40年,很少有人使用中产阶级这个字眼,20世纪50年代中期,1949年以前存在的400万家私人公司和小企业被有计划地拆散,当时的国家意识形态规定国家只能有三个阶层: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到了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学术界才出现了中产阶级这个字眼。过去30年,经济差距日益扩大,以至于有些学者怀疑中产阶级是否还是研究当今中国社会的有用的概念框架。   但实际上,中产阶级本身就是一个灵活的概念,我更倾向于一个综合性的定义,考量他的收入、消费、职业以及自我认同等,这样会更好的评估这一非常多元的群体。中产阶级目前的界定尽管不够准确,但其实在所有国家都不够准确。西方国家的中产阶级成员,就家庭背景、职业身份和教育程度来说,与中国同阶层的人一样,也是五花八门的。    经济观察报:与人们极力否定的态度相反,如今中产阶级这个词汇正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   李成: 因为中产阶级的存在对于国家的稳定至关重要,正如我布鲁金斯的同事李侃如在《中产中国》的序里说的,要继续拓展跻身中产阶级的机会,并且其速度要足以让那些依然贫困的人觉得自己或者孩子还有成为中产阶级的现实可能。   在西方,中产阶级的规模在萎缩,生活方式受到冲击,与之相对的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世界各国的政客都在打中产阶级的牌,美国是这样,很多欧洲国家是这样,亚洲的一些民主国家也是这样,但如果中产阶级真的在大规模的萎缩,(政客)打这个牌在很多方面是有待商榷的。从各种意义上讲,中产阶级都是一个变动中的议题。   与此同时,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的广告大多都是在吸引中产阶级的注意力,而中国目前推动的城镇化进程,也是希望能够启动新一轮中产阶级的增长,虽然最终能否实现还有待于观察。所以反过来讲,如果中国真的不存在中产阶级,那为什么广告老是针对他们?这就可以理解了。我们只是生活在历史中的一个片刻,经过更多的时间,达成一个跨越,可能才可以得到一个比较清晰的观察点来评估中国的中产阶级。如果我们比较三十年前的中国和现在的中国,为什么人们在90年代否定的概念,现在正逐步被西方接受?最根本的事实是消费,而消费是没什么可争议的。大量面向中产阶级的商品,都在前赴后继地涌入中国市场。

阅读更多

共识网 | 周国平:这个世界会好吗

  这个世界会好吗?1988年梁漱溟先生有此一问,他的回答是乐观的,我们大家在那个时候也是乐观的。经历了1989年后的一系列变化,今天选择乐观回答的人恐怕会少许多。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是当今国人的道德状况令人沮丧,官员的腐败,商人的黑心,普通民众中对生命冷漠的事例,等等。原因何在,是人性变了吗?我的看法是,第一,基本人性不会变,不要说二十几年,几千年也没有什么变化;第二,道德的基础在人性中,道德出问题不是因为人性变了,而恰恰是因为背离了人性。   当然,什么是人性,这是一个争不清的问题。我认为有两个说法比较靠谱,都涉及人性中的道德基础问题。   第一个说法是,作为生命,人有利己本能,但也能推己及人设想和理解别人的相同本能,这就是同情心,而同情心是道德的基础。按照亚当·斯密的说法,在同情心的基础上形成了人类社会的两种基本道德,一是正义,就是不能损人,对于损人的行为要制止,二是仁慈,就是还要助人。人性中本来就有同情心,但它是从利己本能派生出来的,相当脆弱。无论利己本能被压抑,得不到合理满足,还是利己本能膨胀,越过了边界,都不会有同情心。所以,要让同情心生长得好,就必须有一个良好的社会秩序,其实质是保护合理的利己、惩罚越界的损人,而在我看来,这样的社会秩序就是法治。   柏拉图曾经借格老孔之口讲一个故事。有一个牧羊人捡到一枚宝石戒指,可以使他隐身,他就靠隐身术勾引了王后,杀掉了国王,霸占了王国。格老孔得出结论说,如果能够为所欲为而不受惩罚,世界上就不会有正义的人了。我们可以想象,如果人人有隐身术,必定天下大乱,人人自危。不过,在这种情况下,大家为了自己的安全,就可能达成契约,都不隐身,霍布斯就是这样来论证契约的起源的。最糟糕的是少数人有隐身术,可以为所欲为而不受惩罚,就会使没有隐身术的多数人没有安全感,却又无能为力。这就是人治,在相当程度上是我们今天的现实。法治就是要使任何人都不能有隐身术,造成一个人人有安全感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同情心最容易生长。   关于道德的基础的第二个说法是,人不只是生命,更是精神性存在,精神性是人的本质。对于这个精神性有不同说法,柏拉图和基督教说是灵魂,亚里士多德说是理性,共同的是都认为它相当于人身上的神性,是人之为人的尊严之所在,而做人的尊严就是道德的基础。这样来看道德,实际上已经是信仰了,因为信仰的实质就是相信人的精神本质,精神生活是人生意义之所在。当然,真实的信仰是个人自觉的灵魂追求,应该是多元的。   这就要谈到道德教育问题了。根据上述对道德基础的理解,我认为最重要的道德品质是两个,一是善良,即有同情心,二是高贵,即有做人的尊严。一个善良、高贵的人,就是一个有道德的人。可是,看一看我们今天的道德教育,从中小学的德育课到社会上的道德宣传,有多少这样的内容?大多是意识形态的灌输,使得人们对道德的根本毫无概念,更坏的作用是导致虚伪,大家都说着自己不相信的话,好人被逼成二重人格,坏人肆无忌惮地耍两面派,这本身就是一种恶劣的道德环境。所以,为了中国未来有一个干净的道德环境,要从孩子开始,回到人性来进行道德教育。   总之,道德不是孤立的现象,它在人性中有基础,但要把这个基础开发出来,必须靠法治和信仰。道德依赖他律和自律,法治强化了他律的力量,信仰提高了自律的觉悟。道德好比一个淑女,她的力量太单薄,需要法治做她的卫士,她的觉悟不够高,需要信仰做她的教师。我的结论是,如果我们能够建立以保护个人自由为最高原则的法治社会,同时鼓励以个人灵魂追求为实质的多元的真实的信仰,那么,中国人的道德状况会好的,这个世界会好的。不过,难就难在法治和信仰,这两个东西本来就是中国传统中所缺乏的,所以,任重而道远。   (本文为2013年3月28日在凤凰视频中国思想雅集的发言)

阅读更多

云之 | [转载]限制政府,归还自由:撒切尔夫人的保守主义治国之道

原文地址: 限制政府,归还自由:撒切尔夫人的保守主义治国之道 作者: 刘军宁 限制政府,归还自由 撒切尔夫人的保守主义治国之道 刘军宁     最近,英国女政治家撒切尔夫人的去世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许多的追思。她在当政时期的政绩也再次受到人们的关注和讨论。撒切尔夫人当政期间给英国带来的变化举世公认。这些变化与撒切尔夫人的个人能力的相关性受到了高度的重视,但是与保守主义的相关性则很少被提及。而后一点则正是本文的主题。在我看来,撒切尔夫人的政治成就是保守主义治国之道的一个个案。     让我们先来鸟瞰近现代的世界史。过去两个世纪的世界,是各国国内内战频发,国际战火绵延的世界。有些国家不断被内乱与外战撕扯,但是有些国家却能享受到持久的政治安定。以英国为例,自光荣革命以降,就没有发生过内战。与英国具有相同精神基因的国家,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除美国因为种族问题爆发过一次南北战争,其他的都从未发生过内战。这些国家的长治久安使得他们成为各国移民的理想目的地。英美文明,不仅成功地避免了内乱,还赢得了所有的国际大战,包括赢得了一次大战、二次大战和冷战。     英美究竟有什么使国家持续安宁强大的秘密法宝,能够如此鲜明地把英美与其他国家区分开来?如果让我来回答这个问题的话,那么答案是,这个秘密法宝就是英美独有的保守主义。在这个世界上,有的国家信奉科学社会主义,有的国家信奉民主社会主义,有的国家信奉国家社会主义,但是只有英美以保守主义为立国之本。当我说立国之本的时候,我不是说这两个国家的每个人都是保守主义者,而是说,保守主义是这个国家的制度与观念内核。以英国为例,即使是社会主义者也打上了保守主义的烙印,比如,英国的社会主义常常自称自己是费边(社会)主义,因为他们深知:激进、暴烈的社会主义不符合英国人国民性。     1688年的光荣革命的传统是保守主义的传统,它确立了基于民意的代议制、有限政府、分权制衡、宪政法治、公民权利与自由。一种政治体制一旦植入了这些基因,安定与繁荣就有了制度的保障。但是,这样的制度仅仅是安定与繁荣的必要条件,而一代代伟大的保守主义政治家的杰出奉献才是稳定与繁荣的充分条件。英国有信奉保守主义的保守党,美国有信奉保守主义的共和党。英国的繁荣,与一个个伟大的保守主义政治家的名字是分不开的、埃德蒙·柏克、威廉·皮特、格雷斯通、迪斯累利、丘吉尔,还有本文的主角,刚刚去世的撒切尔夫人。美国的情形大致相同,在美国的建国者和宪法制定者中,柏克式老辉格党人占绝大多数,听听下面的这些名字:华盛顿、汉密尔顿、麦迪逊、亚当斯、林肯,以及与撒切尔夫人同时代的里根。如果在任何一个国家,能够有英国那样的保守党或美国那样的共和党,能够找到上述那么多伟大的保守主义政治家,那么这些国家的安宁与兴盛的程度,绝不会低于英美。     社会主义的重病,保守主义的药方       1979年撒切尔夫人担任首相时所接手的英国,是一个被民主社会主义这个沉疴缠身、奄奄一息的英国。人们把英国当时所处的这种状态称作“英国病”。由于病魔的折磨,从二战结束后的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末,英国经济增长停滞,通货膨胀居高不下,民众与精英中弥漫着悲观、无助、绝望的情绪、民气萎靡、民心涣散。大英帝国往日风光已经不再,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也持续下降。英国病把昔日的日不落帝国变为“欧洲的病夫”(sick man of Europe)。1979年保守党大选获胜,一个新的时代开启。撒切尔夫人赋予了自己去根治这一疾病的使命。     英国病有三个严重症状:民众不愿意工作,财政负担过重,国企低效,以及由此带来的经济滞胀并发症。民众不愿意工作,因为福利太好;企业家没有动力,是因为税赋太重。财政负担重是因为给国企的亏损补贴多,福利支出重;国企低效是因为国企只服从权力而不是服从市场,因而没有追求利润的动力,另一个原因是工会强大,无休止地提出各种福利要求。     撒切尔夫人为治疗英国病,三管齐下。她首先实行以国退民进为特征的经济自由化,将那些庞大且亏损的国企私有化。这样,原本靠税收支持的亏损企业转变成了盈利企业,并且成为税收收入的重要来源。     为了提供白领工人和企业家的工作积极性,撒切尔夫人大幅降低纳税人与企业的税负,同时压缩那些奖懒罚勤的福利政策、削减政府的公共开支。她不惧对峙,打败专横而贪婪的工会,后者通过无节制的罢工让英国难以维持正常的经济和社会生活。     撒切尔夫人的药方成效显著,英国社会也重新获得了活力。英国重新成为受到企业家和投资者欢迎的地方。资本主义的活力氛围成功地取代了社会主义的颓靡氛围。在十一年的时间里,英国经济在撒切尔夫人的精心扶持下逐渐壮大,困扰英国几十年的“英国病”也基本治愈。现在看来,正是得益于撒切尔夫人的保守主义治国方略,英国才没有被“英国病”推入坟墓。     撒切尔夫人的药方有什么高深玄妙之处吗?丝毫没有。这个药方的配伍非常简单,这就是:限制政府,归还自由。这个药方要求把民众的自由归还给公民,让民众自己养活自己,要求用自由竞争来代替政府干预与管制。     撒切尔夫人这种治国之道很快被世界各国所效仿。撒切尔夫人的功劳,与其说在于重振英国经济,不如说伸张个体的自由与自由企业制度。她的影响力源自她立场鲜明地捍卫自由市场。她成功地逆转战后英国的“大政府”趋势,用自由市场取代政府主导,让市场为经济寻找前进道路,其影响久远,以至于不论是保守党还是工党都难以让英国退回到社会主义与福利国家理念占上风的七十年代。 保守的撒切尔 自由的撒切尔     没有坚定而正确的信念,成就不了伟大的政治家、成就不了伟大的国家。看看政客们的眼神,能否从中看到信仰与信念,就能判断出他们的命运。     在英国保守党领导层的圈子里,撒切尔夫人算是出身寒微。她的父亲是个偏远小镇的杂货商,一个坚定的保守主义者,不仅热心地方政治当过市长,还代职传播教义。在其回忆录《通往权力之路》中,撒切尔夫人写道:“我出生在一个讲求实际、严肃认真、宗教气氛浓厚的家庭。”基督信仰与保守主义价值观在她童年时就进入了她的生命。保守主义、宗教信仰和政治关切,对她来说始终是三位一体的。况且,保守主义本来就是完全植根于宗教之中的,而不是来自任何经济学、社会科学原理。撒切尔夫人从不含糊宗教对她的影响,也从不否认宗教是她的价值观源头,更不回避自己的保守主义立场。她直言称自己是有信仰的政治家。     在战后各种左翼思潮泛起的背景下,这位政治家用冷峻和清醒的理智,为捍卫自由做出了贡献。保守主义,保守的是真正自由的传统。保守主义,是最成熟的自由主义。撒切尔夫人是保守主义政治家的典范,女性政治家的典范,她对个人自由的捍卫与伸张,对各种社会主义的否定,再次表明:保守主义是保守自由的主义! 权力,还是自由?     在英国,总体而言,工党拥护的是民主社会主义,保守党拥护的是自由资本主义。但是,凡是选举上台的政治家与政党都确定,无论拥护的是什么主义,都必须以促进经济发展为己任。     社会主义,不论其版本如何,有个共同信条,这就是:把权力视作一切问题的答案,视作解决一切问题的万灵药。不仅如此,一切社会主义者还共同认为:这个世界上,凡是一切重要的东西,还是一切有价值的东西,都应该属于国家,属于政治权力及其掌握者。这个观念的背后是对权力的崇拜:相信权力万能,不相信个人自由;相信掌权者的计划能力,不相信市场的配置功能。这个观念诉诸的是人性中的贪婪:通过手中掌握的政治权力巧取豪夺民众手中的劳动成果。     没有一个执政者不需要经济发展。社会主义者与保守主义者的分歧不是要不要经济发展这个目标,而是实现这个目标的具体方式。共产主义认为,经济发展固然重要,但是保持政治本色更重要,所谓“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社会主义认为,财富是国家与政府(官僚)制造和分配出来的,因此发展经济的主角应该是国家与政府,要发展经济,个人与民营必须甘当配角,必须服从英明的中央;因此国民经济中所谓的支柱产业必须掌握国家手里,必须国有国营,实则由官僚操控。而保守主义认为,财富是公民个体与企业创造来的,因此经济的发展,不是靠国家与政府,不是靠个人服从国家,而是靠自由人的首创性与能动性。因此,个人与民营才是经济发展的主角,国家与政府不应该喧宾夺主。越是支柱的产业,越是赚钱的买卖,越是应该交给私营。     撒切尔夫人认为,社会主义对人类文明的真正威胁是道德的威胁,而不仅仅是经济的威胁。民主社会主义为什么不好?因为它崇拜权力,侵害个人自由,它用别人的钱建立起来的高福利让越来越多的个体依附于国家,把公民决定自己生活与命运的权利转移给了官僚。      从某种意义上讲,有限政府是建立在每个个体追求正当的私利之上的。撒切尔夫人发现,虽然社会主义者常常把个人主义与自私联系起来,然后加以猛烈抨击,但正是这种自私才使得个人主义者常常是个人利益的执着的捍卫者,所以,那些要侵害个人正当利益的官僚们,必然要限制、侵蚀个人的自由,必然要用权力来干预乃至取代市场。有自私的个体,才有抗拒与限制政治权力的主体。像撒切尔夫人这样的保守自由的政治家常被指责为在替富人说话,但实际是为穷人谋福利;左派表面上为穷人说话,但实际是为自己谋福利。     所以,撒切尔夫人对每个个体的价值高度认同。她主张把每个人都做为人来尊重,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价值,而无关乎他们每个人对社会的用处。个人是社会的本位,国家为每个个人而存在,而不是相反。只有把属于个人的自由真正归还给每一个个体,才会有真正的社会发展。     在保守主义看来,一个执政者是否伟大,要看他是限制政府的权力,扩展个人的自由,还是扩大手中的权力,限制个人自由。用这个标准来衡量,撒切尔夫人像历史上的其他伟大的名字一样,是一位伟大的、以保守自由为使命的保守主义政治家。 保守德性 保守智慧     与各种意识形态与价值系统相比,保守主义最具智慧与美德。不是因为保守主义者比其他主义者高明,而只是他们守住了人类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在付出了无数代价后所留下的一点一点的智慧与美德。而保守主义对手们则常常将人类留下来的智慧与美德的家当破除一空。     为撒切尔夫人赢得支持的不仅是她的政绩,而且是她的保守主义品格。她有钢铁一般的意志。当苏联人用“铁娘子”的外号来贬低她时,她以此为荣。“铁娘子”对撒切尔夫人而言名至实归,她是一位坚定的政治斗士,为伸张与守护个人的自由而战。     对保守自由的政治家来说,仅仅有信念、使命与担当是不够的。他们还必须有毅力,有勇气,有耐心,有策略。真理常常是令人不愉悦的,所以,真理需要决意坚持。听听撒切尔夫人是如何评价法国大革命的。1989年,法国大革命200周年时,世界各国的领导人纷纷表示祝贺,文人们也竞相撰文纪念。但是,作为保守主义政治家,撒切尔夫人的看法与埃德蒙·柏克的看法如出一辙。在被记者问到对法国大革命的看法时,撒切尔夫人这样回答道:法国大革命?过去二百年至今,我们英国一直在消化它留下的苦果。我们不要这样的大革命。法国大革命所带来的一堆高高的被断头的尸体,站在尸堆最高处的是一位独裁者。撒切尔夫人说的对,每个试图复制法国大革命的国家留下的都只是腥风血雨和高高在上的独裁者。     撒切尔夫人最强烈的特征是她身体上和道德上所具有的勇气。而信仰与信念才是勇气的终极源头。否则,勇气就沦为莽撞。宗教的信仰与保守主义的信念赋予了撒切尔勇气与力量。她深知:如果我明知我是对的还不去做,那我还当什么领导。除非基于对使命的坚定信念,否则不会有伟大的政治家。她取得胜利的意志和不惧风险的态度从未动摇过。 保守主义是英国的,也是世界的     如果撒切尔夫人不信奉保守主义,她就不是我们所熟知的撒切尔夫人。如果她不奉行保守主义的治国之道,她就不可能重振英国!     保守主义的道路是让英国人自由、让英国强大的道路,撒切尔夫人走的也是这条保守主义的自由与富强之路,而且引以为荣。撒切尔夫人与里根总统的变革之风也证明,保守主义并非如其批判者所指责的那样一成不变、因循守旧、抗拒变革。为了保守自由,保守主义者才是变革的发起者。     有人认为保守主义是英美的,是西方的,无关中国。我认为保守主义起源于英国,流行于英美及西方。保守主义基于的是人性,而世界上的人性是一样的,人性并没有东西方之分。所以各国治国之道在根本上也是相通的,没有东西方之分。从这种意义上讲,如撒切尔夫人与里根总统所证明的,给英美人民带来自由与繁荣,给英美及西方带来昌盛的保守主义是普遍适用的。     保守主义认为,最终决定一国国力的是精神力量,而不是物质力量、经济力量、军事力量。凡是只追求物力与武力来强国的国家,没有一个能够成为持久的强国,虽然它们可以逞一时之强。国家的精神力量,加上有政治力量的政治家,才造就了国力的可持续高度。而一个国家的精神力量是信仰的力量、观念的力量和特定的价值观的力量的综合体,在政治领域,其核心是:限制政府的权力,扩展个人的自由!  发表《东方早报·上海经济评论》2013-04-16 此处为全文

阅读更多

云之 | 撒切尔∶压垮苏联的铁娘子

撒切尔∶压垮苏联的铁娘子(世界观网综合) 2013.04.10/ Vol.375 题记∶“在与苏联的斗争中,我总认为,最坚强盟友是普通大众”——撒切尔夫人 戈尔巴乔夫说∶“我们之间逐渐地建立了个人联系,这种关系后来变得越来越好。最终我们达成了相互理解,而这也对俄罗斯与西方国家关系气氛的改变和冷战的终结做出了贡献”。 在英国已不是日不落帝国的20世纪,英国这位女首相,她在美苏两国冷战的夹缝中,通过斡旋改变著两个国家和世界的命运。如果说苏联的解体是因它自身出现的问题,那压垮苏联这头庞大骆驼的加速剂毫无疑问,就是这个被苏联人称之为“铁娘子”的撒切尔夫人。 一. 撒切尔夫人为何对苏联强烈厌恶? “西方大多数人对苏联的情况知之甚少” 二战结束后,撒切尔夫人对于发生在苏联集权体制下的残酷现实已经有了自己的判断,“我读过阿瑟-凯斯特勒的《正午夤夜》一书,该书对共产党人主持的一次装模作样的审讯作了生动透彻的描述。几年以后,我任反对党领袖时见到了凯斯特勒。我对他说,我感到他的作品很有震撼力,并询问他是如何想像出拉巴斯夫以及对其施加折磨的那帮人的形像的。他告诉我∶并不需要什麽想像力,那些都是真实的。” 但是她发现,“西方大多数人对苏联的情况知之甚少”,“例如,《每日电讯报》对斯大林30年代的清洗就没有给以突出的报导,甚至在1939年8月的《莫罗托夫-里宾特洛甫条约》之后,该报也只是奇怪地把苏联对波兰东部的入侵说成是它与希特勒关系紧张的表现。” 苏联军事威胁黑云压境 《雅尔塔协定》的签订引起了撒切尔夫人对于“共产主义军事威胁”的深思。共产主义现实上的其他一些特点也在她的脑海里一点一点地联系起来。1946年3月5日,英国首相丘吉尔发表了著名的“铁幕演说”,即∶“从波罗的海沿岸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的特里尔这一横跨欧洲大陆的地区上,已经落下了一道铁幕,在俄国人支配下的这些国家中盛行警察政府的统治。”撒切尔后来回顾到∶“现在看来,丘吉尔的那次演说具有惊人的先见之明。但在当时,它却受到了北大西洋两岸评论家们的严厉批判,认为它大肆叫嚣战争论。不过没过多久,苏联在希腊和东欧地区的意图照然若揭,这些人的笔锋也随之而改变。” 苏联奉行“残酷的政治文化” 1956年,匈牙利布达佩斯事件发生,撒切尔夫人在回忆录中写道∶“斯大林去世后,苏联一直努力改善其形像,而它对匈牙利采取的残酷的、野蛮的侮辱使其以前的努力化为乌有。数年后,我同鲍勃-康奎斯特谈起我当时的反应。我后来任反对党领袖时,鲍勃-康奎斯特给我提出了许多很好的建议。他在60年代后期写的《大恐怖》首次全面揭露了斯大林残杀大量无辜的情况。他说,我们在与苏联人打交道时犯的典型错误是我们认为他们会像西方人处在他们的形势时那样行事。影响他们的是一种完全不同的,残酷得多的政治文化。” 二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九月之声(2024)

【网络民议】【CDTV】“国家只是让你尽量拿不到退休金,其他死不死,活不活它可不管”

【网络民议】“很多人在乎的是立场,是国籍,是历史,是仇恨,根本没人在乎这个生命”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浏览器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