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党

信力建 | 台湾民主不该忘了李登辉

最近,台湾前“总统”李登辉碰到了麻烦,据报道:台特侦组侦办安全密账案日前侦查终结,依贪污、洗钱等罪起诉李登辉、刘泰英。台特侦组认定,李登辉侵占“巩案”垫款 779 万美元,请法院量处适当之刑;而台检方侦办李的法条,是依贪污侵占公有财物罪,若未来法院以此法论罪,李恐坐 10 年牢。另外,起诉书指出,刘泰英和李登辉共同侵占公款,还私吞 44 万美元,犯后没有悔意并狡赖,另涉嫌逃漏税、伪造文书罪,不过他已把侵占款还给台当局最高安全部门,加之李登辉年事也高,因此检方请法官对于此罪量处适当之刑。至于起诉李登辉的贪污侵占公有财物罪,法定刑度是 10 年以上有期徒刑,甚至可到无期徒刑。传统威权国家转型时期领导人涉嫌贪腐案件,几乎就是一个通例,李登辉逃不逃得脱这个规律,我们不妨看看后续报道。 不过,就台湾社会从传统威权社会转型为现代民主宪政社会这一点而言,李登辉功不可没——他完全可以因为这一和平有序的成功转型而载入史册。 1996 年李登辉修改“中华民国”宪法,首次在台湾举行了总统直选,并与副手连战当选为首届民选总统,他也因此赢得了“民主先生”的称号。他的这一历史性功绩,甚至就是他的对手也不得不承认——比如,时任台北市长国民党要员马英九就说,李登辉的最大贡献是成就台湾的民主化;《自由时报》在社论中说,李登辉在位 12 年,以民主化和本土化为核心价值,进行总统直选、冻结省政府、改革国会等,“让台湾成为一个真正的民主国家”,因此,李登辉 12 年来在台湾推动的民主改革,是一项“伟大的历史成就”,称李登辉为“台湾民主之父”,“显然是实至名归,受之无愧”。我们不妨来细绎一下这个过程。 李登辉所以能成为台湾地区领导人,跟蒋经国对他的赏识分不开。蒋经国对李登辉一直极为器重(鉴于逝者已矣,其间的原因已难以考证),按他的设想,李登辉应该攀爬得再更快一点才对。 78 年时蒋经国就想安排李做台湾省主席,但是党内其它大佬认为李的资历太浅,小蒋才不得不把他放到台北市长的位置上锻炼了三年。 蒋经国死后情况就不一样了。李登辉在党政军三界都没有自己的势力,国民党众大佬虎视眈眈,个个盯着他屁股下的总统宝座,甚至连当时的“国母”宋美龄都有打压之意,加上李登辉“本省人”的身份和推行民主政治的倾向,处境更是不利,坊间干脆称李登辉只不过是个“临时总统”。但是李登辉这个人第一运气绝佳,先靠蒋经国之死当上总统,再靠党内群龙无首的混乱和宋楚瑜的“临门一脚”当上了党主席;第二他本身也确实是个无师自通的政治斗争天才,此后竟施展各种手段,轻松玩弄国民党众大佬于股掌之中。李登辉自己都承认这段经历“跟大陆的权力斗争毫无二致”。就这么用传统的下三滥手法,在 93 年郝伯村下岗之后,李登辉已经集党政军三权于一身,可谓权倾一时无人能挡。如果单把这段经历拿出来看,李登辉似乎只不过是另一个老谋深算阴险狡诈的独裁者,然而,他的可贵之处却在于一方面在国民党内凝聚权力、搞得“官不聊生”,一方面却又还政于民,大踏步的推动着台湾的民主化改革。 蒋经国在 88 年开放党禁报禁之后,随着言论的逐渐自由化,台湾人的民主诉求越发强烈,其中很有借鉴意义的是 90 年 3 月和总统选举同期发生的“野百合学运”。在林蒋二人退出选举之前,主流派与非主流派为了确保当选,对国大代表自然是百般讨好,情形令人作呕。而当时的“万年国大”除了部分增补代表以外,仍是 47 年选出的那一批,许多人早已变成风中残烛,不是坐轮椅就是老年痴呆,有的干脆一命呜呼,国大俨然已经变成了养老院,却还不忘隔三差五的给自己延长任期、高薪养廉。到 3 月 16 日 ,几名台湾学生在中正纪念堂广场上打出了“我们怎能再容忍七百个皇帝的压榨”的标语,学生、市民以及民进党等各个政治团体纷纷响应,第二天就建立起了一个“广场共和国”,引发了台湾历史上规模和影响力最大的一次学运,单是学生的人数就一度超过了六千。其活动包括全国串联、罢课、绝食等等,明显缺乏原创性,还在广场上树立了一株巨大的“民主野百合”(象征学运的纯洁、独立等精神),让人觉得非常眼熟。而且这学运的背景绝不单纯,当时学生说缺睡袋,马上就有市民送来睡袋,说缺盒饭,马上就有市民送来盒饭,可见背后应该有神秘的境外反台势力的资助。最可恨的是学生的行为极为激进,不仅公然打出“老贼下台”等激烈标语并高唱国际歌等传统反动歌曲,还编了首歌讽刺李登辉和万年国大:“你等会儿(李登辉),你等会儿……老贼无行,鼠辈横行,你还要我等,你还要我等……”马英九在广场上怀柔学生的时候甚至还被人下黑脚爆了菊,更显示出这帮不知好歹的学生分明就是一群暴徒,这帮人聚集在中正纪念堂广场上成何体统,简直就是国将不国吗。可惜台湾的军事力量确实是太薄弱了,连把拖拉机改造成坦克的钱都拿不出来,前几天还把非主流派弄得欲哭无泪的李登辉在这种关键时刻不忘在民主和法治轨道上解决问题:不仅没有严词发表社论,反而先是承诺学生不会镇压,在当选总统的当日( 3 月 21 号)更是把五十多名学生召进总统府“对话”,对学生的要求几乎有求必应,并肯定学运是爱国运动。 3 月 22 号,造反成功的学生胜利撤退,一场风波在不到一周内便完全平息。 事后他不仅没有对学生秋后算帐,倒是对野百合学生一言九鼎。在他正式宣誓就职之后的第六天( 5 月 26 日 )便释放了台湾一干政治犯;六月份召开国是会议,包括政治犯在内的各界代表首次齐聚一堂商谈民主改革事宜;次年李登辉更是加快脚步,先后废除《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和荒唐的出入境“黑名单”,年底更是彻底终结了“万年国大”。 92 年又修改了刑法第一百条,“因言获罪”在台湾自此变成了历史名词。到 95 年,李登辉代表政府,在二二八事件四十八周年纪念活动中正式向所有受害者道歉:“今天,罹难者家属和子孙能亲眼看到这座彰显历史公义、提升族群融合的二二八纪念碑矗立在宝岛的土地上,亲耳听到登辉以国家元首的身份承担政府所犯的过错,并道深挚的歉意。” 当然,让台湾真正踏入民主社会的最关键的一步,在于 94 年 7 月修宪后确立的总统全民直选。非主流派在总统选举问题上发起了最后的反扑,李焕等人甚至一度连饭都顾不上吃,啃着馒头排着队,轮番抨击李登辉。不过在李主掌大权、背后更有汹涌民意支持的情况下,历史的车轮已经无法阻挡。由于台湾人在民主化的过程中只付出了相对它国而言极小的代价,因此李登辉又将这一时期称为“宁静革命”。 1996 年,李登辉以 54% 的高票击败另外三组候选人,成功当选台湾第一届民选总统,他在就职演讲中说道:“我们已经清楚的证明中国人有能力施行民主制度,运用民主政治……今天的这个庆典,不是为了庆祝任何一个候选人的胜利,不是为了庆祝任何一个政党的胜利,而是为了庆祝我们两千一百三十万同胞追求民主的共同胜利,是为了人类最基本的价值——自由与尊严,在台澎金马获得肯定而欢呼。” 2000 年,李登辉主动退出连任竞选,国民党在台湾维持了 55 年的统治终于告一段落,华人世界也完成了历史上第一次民主制度下的政党和平交替。由于国民党选战失利,李登辉被开除党籍。当然,对于这位眼光早已超越了政党利益的政治家来说,这一切已经无所谓了。曹长青曾问过李登辉,既然明明有机会连任,为何要主动放弃权力?李登辉洒脱的回答:“制度把权力给我用一下,用完就还回去。权力和我没有关系,我随时都准备放弃。” 分析台湾的民主,如何由专制的一党独大,走向民主的两党政治,其原因不外这么几方面:首先是必须有远见的领导人。如果没有李登辉,台湾的民主,恐怕还需要等一段时间,李登辉不但结束国民党的专制形象,也扶持民进党的成立,甚至他还补助民进党,如果没有他的远见,的确很难如此快就见到台湾的民主化。其次,是强有力的反对党。民进党早在老蒋时代,就已经有了雏形,不过重要集结力量,来自于美丽岛事件,让民进党因为这次的反对力量,逐渐有了组织与集合的趋势。民进党虽然治国无方,却是一个很好的在野党,他不断运用街头广播与演讲,叙述国民党的腐败与无能,让民众认同他们观点,促使国民党不断的改革,这都是民进党对于台湾民主的贡献。再次是人民的觉醒。如果人民只是一味认同某一政党,却无法正视对方的贪婪与无能,这都不是正确的民主观念。民主本身就是不停的改正缺点,台湾在那个年代,如果不是人民的支持,给政府很大的压力,政府不可能如此快改变制度,既得利益者,如果没有压力,想让他们放弃,这是天方夜谭,我想人民的支持,这是民主改革重要的力量。再其次是媒体的传播。一个将正确信息传播给人民的媒体,对于民主力量的茁壮,具备非常大的影响因素,早期台湾的民主,主要是由杂志等传播媒体的散布,像自由中国、大学等杂志,早期的媒体鼓吹者,几乎都是政治犯,也因为有这种媒体鼓吹的力量,让人民明白什么是正确 ? 什么又是民主 ? 像雷震案,这些都是因为媒体传播民主,导致被专制政府迫害的政治案件,其中美丽岛杂志,更是让反对力量集结的重要刊物。除了这些媒体的传播,像一些比较公正的报纸,也对于台湾民主贡献良多。最后是国外的压力,特别是美国。台湾的民主进展,最初由于冷战的缘故,其实进展并不大,国民党一直有所谓的黑名单,对于反对异议份子,一直有让他们不回国的作法,虽说如此,美国还是会用很多手段,迫使台湾进行民主改革,特别是外贸与军事方面,台湾依赖美国极深,也因此美国对于台湾有迫害人权的事实,美国都会采取一些方案,要求台湾进行改革。譬如早期有所谓的江南案,有所谓的陈文成血案,林义雄血案,这些迫害人权的措施,让美国对于国民党的政府多所指责,利用一些外贸与军事采购的手法,对国民政府进行施压,这也是国民党不得不进行改革的原因之一。无论如何,李登辉作为这一时期的领导人,其“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功劳是不可忽视也无法忽视的。 今天“黑金政治”缠上了李登辉,到底如何分说,迄今仍欲理还乱,然而,李登辉纵然被起诉,甚至被判有罪,也不能抹杀他在台湾民主进程中的推手作用——虽然,他自身或许要为这进步付出代价。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 Five Filters featured article: Ten Years Of Media Lens – Our Problem With Mainstream Dissidents .

阅读更多

台湾媒体对中共90周年庆反应冷淡

原文发表于 荷兰国际广播电台中文网 ( http://www.rnw.nl/chinese ) 当中国大陆大肆庆祝共产党90周年庆时,海峡另一端的台湾对此反应却相当冷淡。不仅官方不曾对此发表声明或意见,台湾媒体更是对党庆消息冷处理。新闻报导内容多半只着重解读胡锦涛的讲话,其中关于两岸问题与胡锦涛提出的共产党”四大危险”特别受到台媒关注。 两岸不同调 在党庆前,除了反应中共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提出”唱红打黑”,少数台湾媒体报导了中国一片”红歌”声、遍眼红色的景象,中央社报导了 《重庆囚犯唱红歌可减刑》,另则TVBS的消息则广为各大媒体转载报导。然而这些报导的角度与台湾〈两岸版〉惯有的”大陆奇人异事”消息并无两样,夹杂在 商业消息与〈女子入错房上错床〉、〈淫乱谢师宴〉这类的软性煽色腥消息间,显然与中国庆祝党庆的欢欣隆重相当不同调。 七月一日党庆当天,除属新闻通讯社性质的中央社网站上出现党庆新闻,各大报纸与新闻台皆未对党庆进行报导,直到七月二日才在次要版面以小篇幅节录总 书记胡锦涛的讲话内容。台湾四大重要报纸《中国时报》、《联合报》、《苹果日报》与《自由时报》不约而同地以胡锦涛讲话中的共产党”四大危险”—精神懈 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 为报导重点,认为胡锦涛终于公开”坦承”了中国目前存在的严重社会问题。 两岸问题仍是重点 台湾媒体对中国党庆的冷淡,其实反应了台湾民众对中国共产党90党庆缺乏切身感,绝大多数的人对此节庆更是毫不知情。加上党庆前夕台湾 司法部门正式以贪污罪嫌起诉前总统李登辉,重新挑起蓝绿两营、统派与独派的对立,更使得台湾社会与媒体无暇分神海峡彼岸的中国。不难想像,党庆报导着重在 与台湾人民切身相关的两岸关系上,胡锦涛提及的”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主题,全面深化交流合作,扩大两岸各界往来”与”共同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活动” 在蓝绿阵营与媒体引起相当不同的回响。 其中《苹果日报》引用国民党文传会代理主委赖素如的说法,表示”不统、不独、不武”的”维持现状”是马政府一贯立场;民进党发言人陈其迈则坚持”台 湾前途要由2300万人民决定”。而一直被视为是”绿色”媒体(亲民进党)的《自由时报》则从胡的谈话中读出”胡喊稳定,恰恰凸显权斗激化”,指出共产党 内薄熙来为首的”文革派”与”政改派”胡锦涛内斗日趋激烈;社论中更指”中共九十岁而状况多多”,认为中国经济将落入”通货膨胀与经济停滞”,由”党政国 企等所形成的特权集团”,其”权贵资本主义”造成贫富悬殊、冲突不断,因此”台湾人民要对胡锦涛说不”。 两岸交流渐趋开放 综观各大台湾媒体对中共党庆的报导,可见台湾民众无法分享”祖国”中国现在弥漫的欢庆之情;但反之,大陆民众恐怕也很难感受台湾今年十 月十日建国一百周年庆的喜悦。然而,虽然政治立场与种族认同上的差异难在短期间解决,两岸交流在马政府上台后已有大幅度的改善,两岸直航、开放旅行,从六 月底中国旅客已可到台湾自由行。台湾与中国的未来如何走下去,要交给民众来决定;经过深入的相互理解,两岸问题才能以理性的方式获得解决。  

阅读更多

BBC | 台北“钉子户”的拉锯战

反拆迁:台湾”钉子户””行政院长”官邸前抗议 这几天,长期致力于劳工和弱势社群的“苦劳网”和立报等媒体,纷纷报道台北最快在八月份就会出现首例遭政府出面强拆的“钉子户”。舆论压力下,市府都市更新处特别发布新闻稿,强调市府不但是依照中央政府《都市更新条例》行事,而且规定了更为严谨的执行条件,“以达到和谐共识”。 钉子户,强制拆迁,和谐共识,——这些大陆民众早已听得疲劳的用语,出现在台湾都市更新(简称都更)纠纷中,不禁令人好奇。台湾都更纠纷,和今天大陆“没有强拆就没有新中国”的城镇化发展浪潮,有什么异同吗? 都更条例促城市发展 台湾在1998年制定都更条例。当时房地产的势头刚起来不久,公共建设和新开发区项目层出不穷。相较而言,旧城更新似乎在发展日程上还不是那么重要。十年间,执政的民进党和国民党先后推动鼓励台商返台投资的政策。由于两岸劳动力差价等原因,这些政策在制造业方面成效有限。不过,资本回流却让基础建设和房地产大大加温。建商和投资者的目光重新转向老城,都市更新成为热点。 政治力量积极配合了这股热潮。二次政党轮替之前的2007年,立法院就开始修订都更条例,要改变过去近十年只通过不到二百件都更案的状况,创造出“更适宜民间投资办理都市更新的环境”。 修法在2010年4月份三读完成,除了改善政出多门、减少重复流程外,并增加了在都更案中,以原住户或地主的多数同意做决定的原则和门槛。同时,一般纠纷的协调只可延长两次,每次六个月。协调不果时,营建方可以申请政府协助,强制拆迁(第36条),以避免无限期延宕。目前这起纠纷,建商就是援引第36条提出申请,市府必须依法在一个月内做出回应。 谁的过失,谁的责任? 这次纠纷的事主王家,在台北士林有两幢居住了五代的百年老宅,堂表兄弟十数口人,数年中一直反对售地或合建。不料,建商基于多数决,完成都更立案,事后公文通知王家产权改变,并拆除清理周围建筑。有33户原住户已搬往临时租屋,等待原址上计划建设的十五层住宅大楼落成后给他们新房补偿,大楼也已经有上市成交的预售屋。 王家一直设法寻找避免售地售屋的出路,包括控告市府程序违法(败诉)。与之相对的,则不但有市府和建商,亦有努力推动都更的市议员和大媒体。言谈之中,王家被指为狮子大开口,为了个人利益,害工程延误一年多,别的住户都在陪绑。 耐人寻味的是,建商去年就曾要求市府协助强拆,但据称因为面临五都选举,担心“观感不佳”;选举后又适逢房价攀升成为热点议题,市府再次犹豫,不愿被指“为建商当打手”,一直拖延下来。不过,即使今日市府有了决心,警方也表示无法作业,因为都更条例只授权拆屋,没有授权碰触人身,屋主至今居住在老宅,要怎样才能实施拆屋而不“侵权”呢? 法条疏而有漏 其实,这个案例在程序上未必无懈可击。 首先,如果都更案是为了建设公共设施,比如公路铁路或者医院学校,处理上应该和民间投资做住宅建设有所不同,公权力介入的机制相应地也应该有所区别。士林王家的情况属于后者,使得市府和警方的介入要更谨慎。 其次,当都更案件涉及的原建物是包含多家住户或地主的住宅大楼时,如果有钉子户,所有其他住户都将无法独立做决定;设立一个多数决的高门槛(80%以上),因此而可以接受。但是,王家的两幢老宅是处于该地块边缘的独立建物,原则上可以说,王家是否售屋,並不会影响其他住户的决定。多数决的原则和门槛,应用于这种情况,未免可疑。 再次,都更包括地主或屋主自行美化建物。王家已经在三年前花钱为老宅“拉皮”。从都市更新美化角度,似乎没有理由说王宅必须拆除重建,至少没有理由像有些留言者说的那样,王家是在用“都市毒瘤”阻碍台北的发展和美化。 最後,一般情况下,建商和原住户或原地主之间,前者强势,后者弱势,公权力的角色应该是维护和帮助弱势。当原地主拒绝出售或合建时,建商并非全然别无选择。改变设计方案,保留并回避王家这样的钉子户,就是选项之一,为什么建商和市府都不愿正视这个可能?忽略细节的多数决加上强拆,会不会为将来建商膨胀都更案用地打开缺口? 台北市府将如何处理这个案子,市民和开发商都在拭目以待。

阅读更多

华炳啸:新改革时代呼唤宪政社会主义

  这次研讨会可谓是群贤毕至,而我无论从学识还是资历上都很浅。非常感谢给我这样一个重要的大会发言机会。我的观点是,未来三十年是以社会政治领域改革为重点的新改革时代,而宪政社会主义正是这一新改革时代的必然选择。围绕这一观点,我讲四点:   第一,宪政是共产党执政兴国的合法性基础,公民社会是建设现代社会主义的社会基础。脱离宪政,党的事业就有脱轨的危险。拒斥公民社会,只会使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自发成长的公民社会日益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疏离,并根本悖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社会主义价值追求。马克思主义就是关于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一的人的自由解放的学说,其基本逻辑就是从现实的个人到现实的公民,马克思指出:只有当现实的个人把抽象的公民复归于本身,只有当人认识到自身固有的力量是社会力量的时候,人的自由解放才能完成。在马克思看来,国家是社会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产物,国家终将消亡,而充满活力的社会则是永恒的。从政治解放到社会解放,从权利政治到公益政治,从阶级专政到普遍平等、普遍民主、普遍正义、普遍幸福的“自由人的联合体”,实际上就是一个国家权力不断回归社会成为社会权力的过程,就是一个构建社会主义公民社会的过程。现实的人所内蕴的“公人”与“私人”的二重性对立以及社会之中所包含的普遍利益与特殊利益的冲突,使得在“权利政治”与“公益政治”之间寻求平衡成为了恒久的课题。在现实的“私人社会”的基础上培育公民社会,促进公民德性与共同善,发展公共理性、公共精神,有赖于国家的宪政建设。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就必须对“国家的自由”进行限制。马克思指出:“自由就在于把国家由一个高踞社会之上的机关变成完全服从这个社会的机关;而且就在今天,各种国家形式比较自由或比较不自由,,也取决于这些国家形式把‘国家的自由’限制到什么程度。”在这里,所谓的“把‘国家的自由’限制到什么程度”,也就是指实现宪政的程度。在国家还没有被放逐到陈列馆之前,社会主义政权只能是实行人民民主的宪政社会主义政权。我们实行人民民主的根本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而我们实现宪政的必由之路,就是党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包括民主立宪、宪法实施以及宪法监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代表社会的力量驾驭和控制国家系统的最高权力机关,是社会权力的总代表,而党要始终立足社会,回归社会,依靠社会,引领社会,走在社会的最前列,切实加强公民社会建设,自觉反映社会进步的要求,代表社会的最大公意,而不是使自己国家机器官僚化,日益脱离公民大众。党领导政府的合法性,来自于人民的授权,来自于社会的赋权。   在这次会前,江平先生重申“宪政是压倒一切的利益考虑”以及“宪政社会主义是大势之所趋”的基本观点,高放先生强调没有宪政就没有社会主义。许崇德先生闻之会议消息,特地把旧作《宪政是法治国家应有之义》作了重要修改寄给我,提出“我们的宪政是社会主义宪政,我们的社会主义是宪政社会主义”的重要论述。西北大学“经济学家摇篮”之父——何炼成先生,昨日下午还专门给我打电话,他由于无法上下楼而不能参会,但让我转告与会学人,在辛亥革命一百年之际,我们要认真总结孙中山先生三民主义实践的历史经验与教训。蒋介石落实三民主义不力,才丢掉了大陆。国民党最终践行了三民主义的承诺,把台湾引上了宪政自由主义道路,才实现了政党现代化,甚至最终战胜了民进党,掌握了执政权。我们共产党也必须践行建国前关于让人民真正当家作主的宪政民主承诺,勇于排除阻力,果敢抉择宪政社会主义改革新路。江老、高老、许老、何老的恳切言辞,代表着我们宪政社会主义研究者的共同心声。只有走宪政社会主义新改革道路,我党才能从根本合法性上巩固执政地位,确立宪治秩序,实现党的长期执政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二,无论是宪政建设,还是公民社会建设,我们都必须确立正确的规制策略。佩迪特 曾提出两种规制策略。“以出轨者为中心的规制策略”,把所有人都假定为社会稳定的麻烦制造者,处处设防,草木皆兵,甚至一些人为了片面维稳不择手段,丧失了共产党人的伦理底线,致使官民日趋对立,互不信任,社会溃败,彼此都苦不堪言。“以服从者为中心”,就会假定绝大多数公民都是宪政制度的服从者,其规制策略首先建立在这类人的积极倾向上,相信他们具有政治理性,能够理性负责地运用社会权力和个人权利,尊重和依赖现有的宪政秩序实现社会的平稳转型。实际上,只有采取“以服从者为中心”的规制策略,才能有效实现争取绝大多数公民支持和认同的政治目标,从而最大限度地削弱极左或极右极端势力的社会动员基础,增进社会信任和社会团结。   第三,要正确认识治乱之本,早日打通“中国模式”的任督两脉,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一步焕发出勃勃生机。   长治久安是福,而宪政民主与共同富裕是治之本。有了长治久安,社会才能可持续发展,公民才能赢得越来越多的尊严与幸福。而要实现长治久安,只能走宪政民主与共同富裕之路,也即走宪政社会主义改革新路。   社会动荡是祸,而威权垄断与贫富悬殊是乱之本。如果不能找到解决威权垄断与贫富悬殊问题的根本之策,高成本维稳只能把一时一地的怨气转移和蓄积到更脆弱的时空点上,社会动荡的噩梦迟早都会降临。而要避免社会动荡,只能走科学发展与全面改革之路,也即走宪政社会主义改革新路。   第四,做人要有一种精神,治学要有一种信念。“为宪政中国之崛起而研究,为社会主义之中兴而探索,为公民社会之强健而而献策”,是我们宪政社会主义研究者的历史使命。位卑未敢忘忧国。虽然我们无往不在局限性之中,但我们会以谦卑审慎的科学态度,义无反顾,风雨兼行。也希望能得到更多师友的理解和指正,为我们的《宪政社会主义论丛》赐稿。   谢谢大家!   附录:   《宪政社会主义论丛》是国内第一本以学派命名的学术辑刊,每半年一辑。第一辑已于2011年6月经由西北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并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法治国家建设”学术研讨会上免费赠送。   《宪政社会主义论丛》   (江平题写书名)   第一辑  大国复兴的宪治之道   编委会主任:江  平  高  放   副主任:李  磊   编  委(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长江(中共中央党校)   王占阳(中央社会主义学院)   江  平(中国政法大学)   华炳啸(西北大学)   李  磊(北京)   何炼成(西北大学)   周树智(西北大学)   周瑞金(中国社科院)   胡星斗(北京理工大学)   郭道晖(中国法学会)   高  放(中国人民大学)   梁仲明(西北大学)   童之伟(华东政法大学)   储建国(武汉大学)   虞崇胜(武汉大学)   蔡  霞(中共中央党校)   主编:华炳啸   执行编辑:   梁学成(西北大学副教授,经济学博士后)   褚宸舸(西北政法大学副教授,宪法学博士)   李  洋(西北大学讲师,新闻学博士)   赵守飞(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政治学博士生,讲师)   蔡文成(兰州大学讲师,政治学博士)   《宪政社会主义论丛》编辑原则   宪政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与具体体现,也是社会主义改革实践与理论探索的逻辑发展。《宪政社会主义论丛》的宗旨是“为宪政中国之崛起而研究,为社会主义之中兴而探索,为公民社会之强健而献策”,着重编选在坚持人民民主、依宪治国与党的领导前提下推进宪政社会主义理论研究的学术力作,并以学术性、思想性、探索性、前瞻性、建设性、对策性并重,努力为未来三十年社会政治领域的改革奠定学理基础,推动理论创新。   《宪政社会主义论丛》目录   (第一辑)大国复兴的宪治之道   卷首语:以科学的态度推进宪政社会主义研究                      华炳啸   【宪政社会主义专论】   论宪政社会主义                                                 江  平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确立宪政的历程和经验                           高  放   中国极左极右都危险                                             吴敬琏   宪政中国论                                              周叶中 邓联繁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正在与危机赛跑                                 王长江   基于顶层设计方法的一项前瞻性研究                               李  磊   宪政是现代政治文明的题中应有之义                               虞崇胜   只有宪政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胡星斗   社会主义就是普遍幸福主义                                       王占阳   一党立宪:通往宪政民主的中国道路                               储建国   论建设宪政民主 维护宪政秩序                                    周树智   宪政社会主义的思想进路与顶层设计                               华炳啸   宪政社会主义论——对和谐社会的解读                             赵守飞   从人民民主专政到人民民主宪政——宪政社会主义国体论的学说史研究   褚宸舸   基于宪政经济学视域的宪政社会主义发展之逻辑                     梁学成   论公共舆论与宪政社会主义改革                                   李  洋   政党立宪:语境、命题与内容                                     叶海波   社会主义即以公民社会为主义——论社会主义公民社会的理论构建     华炳啸   【宪政人物】   ——追思缅怀蔡定剑教授   旋转不息的陀螺——我眼中的蔡定剑老师                           刘小楠   追思父亲蔡定剑                                                 蔡克蒙   当代知识分子的典范                                             童之伟   为了“睁眼行宪政”的纪念——蔡定剑先生百日祭                    华炳啸   《超越自由主义》纵横谈   对自由主义要全面认识和正确应对                                 高  放   宪政社会主义是大势之所趋                                       江  平   只有宪政能发展社会主义                                         周瑞金   公意理念的发掘与重构                                           储建国   宪政社会主义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必由之路                       周树智   一部执着求索、见解独特的厚重之作                             梁仲明   《超越自由主义》学者点评                                      包心鉴等   华清池论道   “冷酷实证”能取消“规范冲动”吗?                            华炳啸   《宪政社会主义论丛》稿约   一、宗旨   本论丛的宗旨是“为宪政中国之崛起而研究,为社会主义之中兴而探索、为公民社会之强健而献策”,着重编选在坚持党的领导、依宪治国与人民民主前提下有关宪政社会主义理论研究的学术力作,并以学术性、思想性、探索性、前瞻性、建设性、对策性并重,面向未来三十年社会政治领域改革,努力奠定宪政社会主义学理基础,推动理论创新与学术繁荣。欢迎国内外学界同仁及各界有识之士赐稿。   二、投稿说明   本刊拒绝一稿多投,除约稿之外,一般只接收有关宪政社会主义理论研究的原创稿件,内容可涉及政治学、法学、经济学、社会主义学、哲学、社会学、新闻学、传播学和文化学等领域。来稿必须符合学术规范,具体要求可参考附录的稿件体例。字数最好控制在0.5—2.5万字之间(含注释)。作者投稿时需同时提交250-350字的内容摘要、关键词和200字左右的自我介绍,包括姓名、工作单位、职称及学术兼职、教育背景、主要研究成果及联系方式,包括通信地址、联系电话/传真及电子邮件等。本编辑部保留对来稿文字按照编辑体例作一定程度删改的权利,不同意修改者请于投稿时注明。   三、评审规则   本论丛实行匿名评审制。所有来稿先经编辑部初审,通过的稿件方可进入正式评审程序。编辑部实行主编负责制,并设执行编辑若干名。评审工作按双向匿名方式进行,在执行回避原则的前提下,每篇论文至少由本论丛编委会两位学术编委评审。特殊情况下亦可由编辑部聘请编委会以外的学术专家或知名学者评审。来稿必复,评审报告将在两个月内,严格根据论文学术质量回复给作者,审定结果及评审意见分为三类:(1)安排采用;(2)须经修改,方可采用;(3)不宜采用。   稿件最终采用与否,由编辑部根据宗旨、评审报告及学术论题设计情况作最后决定。   四、投稿方式   所有来稿须提交电子版本及纸质版本各一份。电子版本请转存为WORD格式,发送至huabingxiao2021@163.com;纸质版本寄送至以下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学府大道一号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华炳啸收,邮编710127   五、其他声明   1、《宪政社会主义论丛》半年一辑,每年春季、秋季出版。   2、作者文责自负,所有在《宪政社会主义论丛》上发表的文章,不代表编辑部观点。   《宪政社会主义论丛》稿例   一、基本要求   1、按照一般学术规范提供内容摘要(250-350字)和关键词。   2、来稿如果属于基金项目资助范围内的研究成果,可在文章标题上标“星号”,页脚可注明“基金项目:……(项目号)”;若有作者致谢或者简要说明,可以注明。   3、作者名后上标“星号”, 页脚注明作者简介:例如:   韩秀义(1972-),男,辽宁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法学院副院长,法学博士,博士生导师。   二、正文体例   1、文章标题字号:小二宋体加粗,双倍行距;   作者姓名:四号宋体,双倍行距   文章之前的摘要、引语或导语,用缩2格且小四楷体,1.5倍行距。   文章之前的题记右侧对齐,小四楷体,1.5倍行距。   2、全文字号:小四宋体,1.5倍行距   小标题字号:四号宋体加粗,小标题最多四级统一为 一、二(一)(二)1、2、(1)(2)   3、正文中直接引文超过200字,用缩2格且小四楷体。   三、注释体例   1、注释放置于当页下(脚注),五号宋体,单倍行距。注释序号用①,②,③……上标,每页单独排序。正文中的注释序号统一置于包含引文的句子(有时候也可能是词或词组)或段落标点符号之后。后注与前注相同的注释,后注不用省略格式,即不采用“见前注”、“前引”、“前揭”等字样。   2、非直接引用全文,注释前注明“参见”或“详见”: 如参见夏勇.人权概念起源   3、中文部分规范注释示例。标注顺序:作者.专著题名.版本.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文页码.   (1)著作类:夏勇.人权概念起源.第1版.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1:10.(若多作者,两位作者之间用“,”,作者超过两人用“等”字)   (若多作者,两位作者之间用“、”,作者超过两人用“等”字)   (2)主编类:高铭暄,主编.刑法学原理:第1卷.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2-6.   (3)译著类:〔美〕格伦顿,等.比较法律传统.米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12.   (4)脚注中的文字阐述部分中含有引用的,将引用文献加小括号。如:……(夏勇.人权概念起源.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1:10)。   (5) 网上文章:余汝信.1970年宪法修改草案解读.http://chuchenge.fyfz.cn/art/901776.htm.2010年2月18日最后访问.

阅读更多

联合早报 | 台湾的闽南语、台语文和华文风波

台湾的闽南语、台语文和华文风波  (2011-07-02) 早报导读 [中国早点] 台湾,生活美 [时事漫画] 蔡英文声援恩人李登辉 [人物面对面] 军人节黄永宏专访 [南中国海争端] 中国应如何平息南中国海风波 [新中关系] 中新广州知识城多方面有快速进展 ● 胡慈贯 所谓的台语,理当包含台湾地区使用的所有闽、客、华及原住民语,谁给他们这些主张台独的人权力,可以霸凌其他语言和文化,讲个道理来听听? 近月来,台湾发生闽南语、台语文及所谓的华文风波,事情到现在还没有停止。由事态发展的经过及其中所反映出的心态来看,光此一端,大家就可预见,如果明年大选民进党得到胜利,即使在民进党不敢真搞所谓的法理台独,不会废除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的情况下,这些人还是能够把台湾社会搞得纷纷扰扰,让大家都没好日子可过。不信走着瞧好了。 以台语文化霸权心态践踏文学 5月24日,台湾知名作家黄春明在台南演讲,居然被成功大学某蒋姓副教授以“台湾作家不用台语文,却用中国语创作,可耻!”大字报加以羞辱,接着又引申出对使用殖民地语言创作的批评。这里面既反映出当事人的价值错乱,也显示出台语文化霸权的反动心态,更表现出台独分子的嚣张跋扈与顺昌逆亡的作风。这实在到了让理性的人无法接受的地步。 5月26日,该副教授应邀参加台北电视台的“扣应”(call-in)节目,在众人批判之下,不但坚不认错,还反复强调,唯有认同台湾的人和语言,才有资格作为台湾人和称为台语。这和民进党的讲法如出一辙,终于露出他们这些主张台独人士的本来面目,显然一切都是政治的考量和立场。有这样观念和行为的人和政党居然还敢以民主进步自居,真是人不要脸万事可为。难道不是吗? 为此,台湾文学界的重量级人物纷纷出面加以谴责。作家郝誉翔厉声谴责这位副教授的行为是:“此事已经无关言论自由,而是知识分子的道德良知,良心,以及更重要的是,对于下一代的教育责任……一个知识分子(所谓教授),竟可以用如此政客式的简化逻辑,以及充满暴力的语汇,去践踏文学,践踏一个作家的尊严。这才是真正可耻的。” 骂得好,但还可以重些。 作家张大春则在接受媒体受访时表示:“这件事是非、格调、品味、教养很明显,没有争论空间。”他认为语文是生活所创造出来的,但台语文违背语言发生的实况,却要别人服从,他不但不认同,而且还痛斥成大校方要有担当,不能以老师个人行为当藉口回避责任,并在自己部落格上写下“成大还能去吗?” 台湾有这样的学校和老师,大家当然不宜无限上纲,但实在也让人不知要如何以对。 事发之初,成功大学先是不痛不痒地说,这次纷扰没有谁对谁错的问题,而是态度的问题,后来大概看到整个社会排山倒海而来的批评,才又由同系教授十人发表连署声明,改口说是该人的言论与行为纯属个人,“与本系大多数师生的想法有着严重扞格”。此时大家才知道,该蒋姓(奇怪,他居然还有个中国姓氏)副教授在系内原本就是个让人头疼的偏激人物,只要不顺其意,就给人乱戴帽子。 台独人士不能霸凌其他语言文化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八月之声(2024)

【网络民议】【CDTV】“国家只是让你尽量拿不到退休金,其他死不死,活不活它可不管”

【网络民议】“很多人在乎的是立场,是国籍,是历史,是仇恨,根本没人在乎这个生命”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浏览器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