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之音

李庄:薄熙来之后大批冤案将浮出水面

互联网上近日有人发出呼吁,恳请外界关注中国一名因批评重庆打黑而被判刑三年的前新闻工作者。因卷入重庆涉黑案件坐牢一年半的前北京律师李庄对美国之音说,他每天都会收到打黑运动造成的冤假错案的申诉材料。他认为,随着时间推移,会有越来越多有关打黑中存在的刑讯逼供的真相被披露出来。 *批评打黑 因言获罪* 这篇呼吁关注重庆因言获罪的前新闻工作者高应朴的文章说,高应朴1963年生人,1983年武汉大学新闻系毕业,曾先后在《亚太经济时报》和《华商时报》任职。 2009年底,他因为在自己的QQ空间写了几篇日记,对重庆打黑问题提出批评,被以“涉嫌危害国家安全罪”判刑三年,如今已经服刑一年半。 文章的作者自称是高应朴原来的同事。他说,自己没有经过当事人家属的同意就把案子公布出来,希望得到社会舆论的关注,为这起“不折不扣的天大冤案”平反昭雪。 发帖人还说,高被重庆秘密判决有期徒刑三年,不许上诉、不许喊冤。高本人表示服从判决,还要向重庆当局书面保证“永不翻案”。案发时高的妻子,重庆某重点中学的英语老师想为他找知名律师辩护,可是不出一个星期就对朋友改口说:“ 千万千万不要再找律师了。”她还说,这件事“千万不能让媒体知道,更不能透露给境外媒体。否则,一旦老高有个三长两短,我也不活了……” 按照文章作者提供的电话,美国之音记者星期五(3月23日)多次试图联络高应朴的妻子,但电话始终无人接听。 *李庄:经过打黑的人心灵都受到极大摧残* 这篇紧急关注“高应朴案”的文章目前在互联网上被很多人转发,其中就包括因卷入重庆涉黑案件而坐牢的原北京律师李庄。 2009年,李庄到重庆为当地的一名黑社会老大辩护。地方检察院指控他教唆嫌疑人和证人伪造证据,谎称警方刑讯逼供,对他提起公诉。李庄二审被判一年零六个月。2011年4月,距离李庄刑满出狱只有两个月时,重庆司法当局准备再度审理李庄“遗漏罪行”,但迫于压力,检方最终撤诉。当年6月,李庄刑满出狱。 尽管在王立军事件后,重庆前市委书记薄熙来下了台,经过高层震荡的“山城”已经变了天下,李庄认为,高应朴的妻子可能仍然对说出真相有所顾忌。李庄对美国之音说,家属的这种心情他完全可以理解。他说: “凡是在重庆打黑过程中被打击过的人、被伤害过的人,他的心灵都受到了极大的摧残和伤害。可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难以恢复的。这是可以理解的。” 李庄说,当年他的助理马晓军被从北京弄到重庆,下了飞机,被带上黑头套,开了几十公里的路,不知道要去哪里,不知道接下来是死是活。他说,经过了口渴、饥饿、不让睡觉等变相刑讯逼供,马晓军至今回忆起当时那一幕还是心有余悸。李庄还对美国之音说,他自己也经历了三天三夜不让睡觉的折磨,因此对于重庆很多被冤枉、被构陷的当事人家属战战兢兢的心理有切身的体会。 *从“李庄案”管中窥豹看打黑* 现在,李庄每天都会收到很多邮件、短信、电话,都是在重庆打黑过程中被冤枉的人、以及他们的家属写来的申诉材料,还有不少前公检法的人员向他讲述自己是如何因为背上“黑社会保护伞”的罪名而坐牢的。李庄说,这些涉嫌刑讯逼供,屈打成招的申诉材料中有的让他感到非常震惊,令人发指。 李庄对美国之音说,当年重庆对待像他这样一位刑事辩护律师都可以作大量的伪证,可以想象对于普通的老百姓,又会造出怎样的口供和证据。他说:“中国有句话嘛,叫窥一斑而知全豹。窥李庄这个案件这一斑,就可以知道整个重庆打黑系列,这么多千千万万案件中的全豹,到底蕴含着多少冤假错案,有多少伪造的、故意构陷的冤假错案。” *李庄:沉渣会渐渐泛起* 李庄认为,现在的形势和几年前已经大不相同,所以受害人和家属无需害怕,可以大胆地站出来讲出真相。在他看来,薄熙来下台后,很多事实终将浮出水面。 李庄说, “我感觉沉渣会渐渐泛起的,很多冤假错案的被害人、以及这些被害人的家属会逐渐地、大量地涌现出来的,而且会逐渐地揭露被刑讯逼供的事实。 根据中国法律,有刑事犯罪记录的人不能再当律师。李庄的律师执照目前被吊销。现在他写书,在大学里办讲座。李庄说,有不少受到冤假错案构陷的重庆老百姓找他出主意、想办法。他说他很愿意尽自己所能,为他们提供一些免费的法律咨询。

阅读更多

美国之音 | 美专家:华为难撇共党原罪

 2012年 3月 22日 美专家:华为难撇共党原罪 记者: 黄耀毅 | 华盛顿 图片来源: AP 北京商店里销售华为的网络产品(资料照) 美国分析人士认为,中国的华为公司屡次在进军美国市场受阻,部分原因是因为华为出身于一党专政、缺乏法治,并且对于电信业严格掌控的中国。而为了能顺利进入美国,华为公司正在试图撇清与中国的关系。 虽然奥巴马政府希望吸引更多外国公司到美国投资,但包括奥巴马总统以及共和党参议员沃尔夫(Frank Wolf)等,都否决或反对中国的华为公司在美国直接投资。 美国企业研究所(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发表了一份有关于中国的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报告《电信与华为难题:中国在美国的直接投资》。撰写这份报告的克劳德.巴菲尔德(Claude  Barfield)虽然认为,只要华为能够消除对于美国国家安全与网络安全的疑虑,就应当考虑让华为在美国投资,但于3月22号在美国企业研究所的研讨会当中,巴菲尔德也指出,华为与中国政府以及人民解放军,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他举智库兰德公司2005年的研究说明:“兰德公司的研究提出中国的‘数码三角’,一方是人民解放军,一方是研究机构,第三方则是国营或私有企业,这三方有着紧密关联,有着某种协同关系。而这从我的角度来看,这对于华为在1999年之后这十年的发展,就能做出合理的解释。很明显的,中国政府在1990年代操纵了电信产业。” 美国之音 黄耀毅 美国企业研究所研究员巴菲尔德 巴菲尔德认为,对于中国政府而言,电信产业不只是经济上的最高优先,也是国防与安全的最高优先。巴菲尔德也提到,华为若要成功对美国投资,也必须解决其大幅接受中国政府帮助造成不公平竞争的事实,例如中国银行对华为提供的出口信贷,他说:“就我所知,华为得到了10亿美元,但这笔钱并不是流向华为,而是给予他们的客户,而我认为这就是华为以及其他(中国)公司之所有能够确保跟客户签约的原因之一。” 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在2004年同意向华为的客户提供100亿美元信贷额度,到了2009年更提升到300亿美元。巴西最大的固话运营商TeleNorte首席财务官亚利克斯.佐尔尼格(Alex Zornig)也在2011年4月表示,该公司采购网络设备时,华为的出价具有明显优势,因为华为的合同能够让Tele Norte接触到中国国家开发银行300亿美元的信用额度。 美国之音 黄耀毅 华为美国分公司对外事务副总裁普朗默 *华为想撇清与中国关系* 华为公司华盛顿分公司的对外事务副总裁威廉.普拉默(William Plummer)则表示,华为的资金不是只有来自中国的银行,华为员工有购买公司股票的选择权,华为也与30家国际主要商业银行有往来,如花旗银行等。他并且认为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或是中国银行给予华为的出口信贷,对于华为的生意是微不足道的,他说:“从2005直到今年初,我们在全球做了超过140亿美元的生意,当中只有5、6亿美元是与中国开发银行或中国银行,或中国进出口银行对华为客户进行信贷有相关,这是个微不足道的比率。” 不过普拉默提供的数据,与华为公司副董事长、华为公司美国董事长胡厚昆所说的数据不同。根据中国金融网站《中金在线》2011年4月25号的报导,胡厚昆在当年2月表示,直到2011年2月,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向华为客户累积贷款100亿美元。 而且中国国家开发银行行长陈元在2011年11月的《中国金融杂志》当中更强调开行是华为进军国际的后盾,他说:“在开行的支持下,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和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已经从20年前名不见经传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为全球顶尖电信制造商,市场份额分别为世界第2位和第5位。” 美国之音 黄耀毅 传统基金会研究员史剑道 *中国政府的手伸进企业造原罪* 美国传统基金会的研究员史剑道认为,表面上公司结构如何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中国政府能够主宰中国企业的走向。他说:“我不在乎公司所有权架构,在这房间里的某些人,包括我在内,是某些公司的董事,而该公司可能偏爱法国,而这与公司所有权完全无关。虽然有人会反对,但我要用国营企业来称呼。没错,公司所有权是被争论的,你可以说被控制、被导向,也可以说是在一党专政且没有法治的国家当中存在的公司。” 史剑道举中国联通为例子。原本的中国联通在创业之时的1990年代末可算是私有公司,但2008年在北京当局介入下,被拆开出售与合并。他说这正是因为中国政府将电信业当成战略的一部分,所以对于电信业者强加控管,而华为也不例外。 史剑道认为,产业界人士在讨论中国企业投资案的时候,经常忽略到不同政府的立场,他说:“许多国会议员谈论的中国企业行为,公平的来说,也可以运用在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上面。不同的地方是,在中国没有法治能够保护企业免受政府滋扰。所以当政府告诉你要做什么,你要不是照着办,要不就是跟中国联通一样下场。” *华为不是中国企业?* 华为美国分公司对外事务副总裁普拉默则更进一步的疏远华为与中国的关系,他说:“并无法国公司、中国电信商之分。思科、阿尔卡特朗讯、诺基亚、西门子、艾立信、华为、中兴通讯,我们都是全球企业,我们都是跨国电信商。” 不过史剑道认为,中国官员不会同意这种说法:“没错,我认为华为背负了原罪。国际化的公司与国际公司是不相同的。说华为不是中国公司,根本就是胡言乱语,说中兴通讯不是中国公司,也根本是完全胡扯。如果你有任何疑虑,我建议你去问问中国官员,他们会纠正你。” 史剑道强调,不开放华为,不代表反对中国资金,华为只是某一个产业当中的某一家公司罢了。他赞成中国其他的产业到美国进行投资,例如开采美国丰富的矿藏等等,但在现阶段,受到中国政府扶植的中国电信业,背负着原罪以及中国政府的战略考量,并不适宜开放。

阅读更多

世界媒体看中国:政变谣传考

美国之音记者: 齐之丰 | 华盛顿 图片来源: Youtube 截屏 北京大学教授孔庆东上星期五表示,罢免薄熙来这样的一个好共产党高级领导人相当于“反革命政变”   中国高级领导人、前中共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被免职之后,本星期早些时候北京一度传出发生政变的谣传,中国政府债券的信贷违约互换(credit-default swaps,相当于担保投资者遭遇中国政府债务违约风险的保险)价格星期一随即出现四个月来增幅最大的上涨,显示了国际市场上的投资人对中国政府稳定性的担忧。 如今,北京发生政变的谣传已经被确证为子虚乌有,但有关的谣传促使国际媒体对中国、对报导中国的媒体进行了反思。 *不是政变,实同政变* 美国《 华尔街日报 》星期三发表一篇没有署名的评论,题目是“中国的政变惊慌:中国人明白他们的政府不像其声称的那么稳定”。 在回顾了过去一个多月中国政局过山车般的跌宕起伏、总结了中国执政党共产党最高领导层的派系斗争以及相互斗争的派系之间脆弱微妙的权力平衡、中共与中国社会要求变革的力量之间的对立之后,《华尔街日报》日报的评论把中国和西方民主国家进行对比,对当今中国大形势、大趋势进行了这样的鸟瞰纵览: “西方评论家们喜欢称赞中国领导人,说他们要比通过民主选举产生的领导人更聪明,更有决断力。有时候情况或许是这样。但是,上一次华盛顿或伦敦出现政变谣传是在什么时候呢?中共干部没完没了地强调‘维持稳定’有如念经,这就提醒人们,中国政权时时刻刻都在担心中共自己的人会篡党夺权。 “说到底,假如中国领导班子权力交接不是按时发生的宫廷政变,又是什么呢?中国的制度不是一种稳定的制度。这种制度早晚要招致坦克上街。” *北京发生政变谣传的背景* 中共中央上个星期四宣布薄熙来不再兼任中共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被免职的消息公布之后,力挺薄熙来的中国“左派”和“毛派”名人、北京大学教授 孔庆东星期五表示,罢免薄熙来这样的一个好共产党高级领导人相当于“反革命政变。 ”而孔庆东所赞美的中共前领导人 毛泽东在1965年明确表示 ,假如中国发生他所说的反革命政变,他相信并期望中国人民和军队揭竿而起,跟政变当局进行武装斗争。 然后,“薄熙来”大约从上个星期六开始成为中国微博用户最多的新浪微博的禁忌词。用户在新浪微博搜索“薄熙来”会被告知,“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薄熙来’搜索结果未予显示。” 到了本星期一,中国出现北京发生政变的传闻。随后,“政变”及其拼音“zhengbian”跟“薄熙来”一样都成为新浪微博拒绝显示搜索结果的禁忌词。 *滋生谣言的环境* 北京为什么会发生军事政变的谣言? 法新社 星期四从北京发出的报道,为这个问题提供的答案是:谣言的发生是因为官方消息的匮乏。这答案近乎老生常谈,尽管是言之在理的老生常谈: “分析家们表示,横扫北京的政变谣传显示了政治明星薄熙来被罢免之后(中国当局和社会)的神经质和紧张。薄熙来被罢免暴露了中国执政的共产党党内的不和。他本来有可能在今年晚些时候进入实际掌管国家的最高领导层。上个星期,官方通讯社一则简讯宣布他倒台。这是中共多年来对外展示出来的最大的戏剧。” “但是,薄熙来被免职的消息在中国控制严密的官方媒体那里只是有简短的报道。这种局面为互联网上一辆法拉利发生撞车、北京出现枪声、坦克开进市中心地区之类的耸人听闻的传闻开辟了道路。” 法新社的报导接着说,官方媒体有关薄熙来被免职的消息报道得简短而含糊。官方媒体发出有关消息之后, “填补官方信息真空的各种各样的谣传应运而生。所有的谣传都无法证实,大部分谣传高度离谱。最富有想像的谣传是主管司法公安的周永康策动了反对最高层某些领导人的军事政变。” 滋生谣言的土壤是信息的匮乏。但中国当局为对付谣言而采取的措施不是增加信息,而是封锁信息,从而给当局所不愿意看到的局面火上浇油,或雪上加霜。 法新社注意到,在北京出现政变谣传之后,“枪声”、“坦克”、“薄熙来”、“王立军”(直接导致薄下台的薄的前心腹、重庆市原公安局局长)、薄熙来的儿子“薄瓜瓜”、薄熙来的妻子“谷开来”在中国用户众多的新浪微博都成为禁忌词。 *报导中国的困难* 北京发生政变的谣传,促使加拿大主要英文报纸 多伦多《环球邮报》 驻北京记者马凯(Mark Mackinnon)星期四发表一篇报道,题目是“政变的谣传为什么在北京徘徊不去。”马凯指出,从事中国新闻报导的外国记者有特殊的难处,这就是中国政府高层领导层对外保密做得特别高超;然而,这种高超也对中国高层领导层构成损害: “从事中国报道的一个真相是,没有多少记者,很可能没有一个记者可以诚实地声言自己知道高层正在发生什么事情。在其他国家,人们可以看到记者漫不经心地提及在总理办公室内或白宫内,或在他们所报导的任何机构内他们有没有说出名字的消息来源。即使是我在以神秘莫测而出名的俄罗斯进行报道,我也有几个‘克里姆林宫的消息来源’让我可以偶尔打听情况。” “但中国不是这样。我在中国认识很多外国记者,也认识不少中国记者。他们当中没有一个人敢跟我或跟他们的读者说,他们有内部的、或接近负责决策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的消息来源。这种局面常常要归功于掌管这个国家的那些人。” “但是,中共领导层在自己周围构筑的保密之墙也阻碍了政府、媒体和公众之间互信的生成发展。在荒唐离谱的谣言四下纷飞的时候,就像眼下在继续流传(截至目前也是查无实据)的星期一晚上北京发生政变的谣传出现的时候,媒体找不到人获取真实的信息。这就导致公众无所适从,不知道在这样的情况下应当相信什么。”

阅读更多

谣言侵蚀北京的政治合法性

何清涟 发表 于 三月 23, 2012 政治不透明与权力运作的黑箱化,是谣言产生的最佳温床。中国本来就盛产谣言,每逢乱世与末世,谣言更是特别多。目前,身处网络2.0时代的中国人又仿佛回到了百年前的大清王朝末期,身置各种谣诼之中。 若追究起谣言始端,则缘于重庆市副市长、原公安局局长王立军今年2月出奔成都美领馆。2012年3月14日下午,当今中国最有权势的人物之一薄熙来被免去职务。从那天开始,几年来都是中外媒体关注焦点的薄督消失在公众视野中,莫说薄督将受朝廷何种惩罚这种事体,就连薄督驻跸何处,也成了公众不得与闻的“国家机密”。从此各种谣言纷传。 谣言可谓纷然杂陈,从看起来颇为真实的消息(如薄熙来被软禁),到耸人听闻难以置信之事(如政变),在海外的中文网站均能找到。国内由于薄熙来以及相关消息成了禁词,于是微博成了各种“隐语”的天下,这些“隐语”一天一变,仅用于指称薄熙来的隐语就有好几种,如“不厚”(以其姓喻)、“西红”(西南唱红歌)、“西红柿”、“三少爷”(薄在其兄弟中排行第三)。一些国际大媒体开始还沉得住气,对网上消息要多方查证,比如《纽约时报》与《国际先驱论坛报》谈到中共中央办公厅3月15日的《关于王立军事件初步处理情况通报》,还分别向几位看到过那份报告的中国官员查证核实。但到后来,一些大媒体也加入竞猜游戏,比如《金融时报》英文网刊在3月20日下午刊登温家宝呼吁平反“六四”曾遭薄熙来多次反对的报道;21日中国大陆网民突然发现国内网站解禁,可以搜索到有关“六四”的部分内容。于是这些消息又引发种种过度猜测。 细究起来,这些谣言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有关薄熙来及其妻子谷开来的腐败问题。第二类则是由薄熙来牵扯出来的高层矛盾问题。第三类就是有多少军中势力卷入了这场权力斗争。 由于中国官方沉默以对,中国人又只好拿出从新闻字里行间读真意的看家本领。据说一向为青年、中年人不屑一顾的CCTV晚间新闻,最近收视率大增,人们耐着性子将枯燥的国内新闻从头至尾看遍,为的是看有谁没出现。其中关于传说中的薄熙来后台、政治局常委、政法委书记周永康更是成了关注焦点。 谣言其实是专制社会民众的一种反权力武器。反观中国历史,流言四起并对人们判断形势起特大作用的时期,往往就是王朝步入末世乱世之时。从“谣言”这个社会切口管窥蠡测,我们可以洞见一个社会的世态人心,政治的基本状况及其发展趋势。近现代以来,中国至少经历了三次大的政治谣言纷传的年代,一是晚清,二是国民党政府败退至台湾前夕,三是1976年。 以清末为例,当时谣言纷传,其中以两大类为主,一类是预言清朝灭亡的谣言,1911年在陕西就流传着“不用掐,不 用算,宣统不过二年半”的民谣。另一类是渲染上层矛盾的谣言,譬如汪精卫1910年在北京以炸弹刺杀摄政王事,被谣传为炸弹是载洵、载涛两位皇室成员从伦敦带回交给汪,命其刺杀摄 政王。1910年10月间促成湖北新军哗变(即打响武昌起义的第一枪)的也是一则与士兵性命攸关的谣言,有人说官员们正在编制所有汉族士兵的花名册,将以革命党罪名逮捕并惩罚所有湖北新军的汉族士兵。这则谣言将新军士兵逼入了秦朝末年陈胜吴广等面临的“大泽乡困境”:服从必然死亡,反抗或有一线生机,于是乃有10月10日晚上的楚望台起义。 中国不是信息透明的国度,每次权力斗争都会引起流言四布,连中低层官员都乐传这类流言并相信。现阶段处在网络2.0时代,一个政府不管其如何善于控制信息,却绝无可能完全控制该社会的所有传播渠道,控制得越紧,谣言的产生与传播也就越离奇。因此,今年2月王立军事件以来各种谣言纷传的状态,为政治学与传播学的交叉学科政治传播学提供了一个非常有价值的研究样本。 一个社会的政治体系与传播体系之间是种共生关系。谣言之所以传播迅速,其实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一个时代的社会矛盾和统治乱象,是社会面临大变革、大分裂、大崩溃的预兆。可以说,这些谣言正从根本上侵蚀着中国政府统治的合法性。在各种谣言的发酵刺激下,中国人对政府的不满与轻视日益增长。 Categories: 未分类  |  标签: 何清涟 , 政治合法性 , 美国之音中文网博客 , 美国之音博客  |  Leave a reply

阅读更多

美国之音 | 歌后休斯敦因毒品而意外溺毙

 2012年 3月 22日 歌后休斯敦因毒品而意外溺毙 记者: 美国之音 | 华盛顿 图片来源: AP 惠特妮.休斯敦2006年10月在比佛利山庄 医务当局已经断定美国歌坛巨星惠特妮.休斯敦上个月去世的原因是可卡因和心脏病造成的意外溺毙。 洛杉矶郡验尸官办公室星期四作出了有关宣告。他们说,并不怀疑有违法行为导致她的死亡。休斯敦的经理和嫂子帕特丽夏.休斯敦说,全家人听到这一消息都感到悲伤,但是也为事情得以了结而觉得欣慰。 这一检验结果结束了几星期来对这位麻烦缠身的歌星死因的猜疑。她多年来曾力图摆脱吸毒、酗酒习惯。这份最终的验尸报告将在两星期后发表。 四十八岁的休斯敦2月11号被发现死于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酒店客房的浴缸内,当时正是美国音乐界巨星荟萃的格莱美奖颁奖仪式的前一天。 休斯敦在历时近三十年的歌唱生涯中,曾六度赢得格莱美奖。2月19号在群星聚集、电视转播的丧礼之后一天,她在一个私人葬礼中被安葬在故乡新泽西州。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八月之声(2024)

【网络民议】【CDTV】“国家只是让你尽量拿不到退休金,其他死不死,活不活它可不管”

【网络民议】“很多人在乎的是立场,是国籍,是历史,是仇恨,根本没人在乎这个生命”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浏览器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