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一天世界 | 给老师、学者、教授们的公开信

各位老师、学者、教授们: 请离开新浪微博和微信,请停止在微博和微信公众号上写作吧。 很多人需要被告知自由表达是公民应得的权利,需要被告知应该永远对巨头企业与消费主义保持警惕。但各位老师、学者、教授,妳们不需要。这种权利和意识,我们是从您那里学到的。您教会了我们应该争取并行使这种权利,作为回报,我们想不厌其烦地告诉您,您可以行使这种权利。...

阅读更多

【CDTV】张维迎演讲:自由是一种责任

【本文为7月1日上午,张维迎教授在2017年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毕业典礼上的演讲。】 同学们好!首先祝贺大家毕业! “北大人”是一种光环,也是意味着责任,特别是对我们这个苦难深重、饱受蹂躏的民族的责任。 中华文明是世界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并且是唯一延续至今的古老文明。古代中国有过辉煌的发明创造,为人类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在过去500年,中国在发明创造方面乏善可陈。让我用数字说明这一点。 根据英国科学博物馆的学者Jack...

阅读更多

南桥:做人归不归老师管?

人大历史学院研究生郝相郝由于在微信圈的发言,被导师发公开信断绝关系,在网上吵炸锅了。老师做得不合理的地方,是应该意识到师生地位并不平等,学生处在弱势地位。这种权力的不均,使得和学生互相加好友的做法不一定妥当。我周围很多美国老师,不愿意接受学生在Facebook上发出的朋友邀请,以避嫌疑。 另外,老师也应该私下解决这种问题,不要发公开信,把学生逼到无路可走。 但是除此之外,我个人认为学生不妥当的地方居多。这事但愿最终有妥善解决。但在目前,该事件把很多问题暴露到了我们面前。这位学生,以及其他的学生,应该在这些问题上吸取教训: 微信朋友圈是不是“私人领域”? 不完全是。泰坦尼克号的船舱相互封闭,最终还是沉了,何况链接四通八达的朋友圈。再者,人不能老想着“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在某些场合说话负责任,在某些场合说话不负责。对内对外的原则一致,才应该是我们的追求。当面做人背后做鬼的做法,私人场合一套公开场合一套的两面派做法,不值得提倡。 学生有无权利表达对同系老师的反感? 这位同学大骂本系老师垃圾,真不知如何能说出来?师道尊严姑且就不说了,自己如果坚持认为本系老师这么烂,理应设法转学或者退学,不能长期纠结着,且骂且珍惜。这么做非常错乱,至少也是没有品位的表现。 做一个守望者对不对? 这个学生是不是因为说了真话,劝人不要来本系报考,而遭到报复?问题或许没有这么简单。在美国研究生由于担任助教、助研等职位,往往被老师视为同事。作为一个组织的一员,你要么认同其价值观,要么建设性地去改进它,要是始终不能认同,则离开它,不能反过来糟蹋它的声誉,至少这是我的看法。在企业,在很多其他的组织里,游戏都是这么玩的。 为什么支持老师的人这次这么多? 值得网络研究者注意的是,这次人们没有一边倒去支持这位学生。我觉得郝同学误判了网络的形势。记得韩寒大骂白烨的时候,很多韩粉劝白老先生“谁请你上网来的”?貌似网络就是属于这一伙人的。结果白老先生真是愤而退出,小屁孩们大获全胜,梦想成真。时隔多年,情况已经大为变化,总体上说,网民的独立思考能力增强了,不再屈从于几个网络红人的舆论暴力。网络越来越容易使用,或许导师们玩得比学生还精,尤其是微信这种传播迅速且门槛低的东西。孙老师这次利用网络民意的能力不比小年轻差。 做学问不要管做人吗? 和“朋友圈”不是密封的铁桶一样,“学术”和“关系”也不是泾渭分明。一个人要想求学,却不想和老师搞好关系(不是那种不正当的关系,而是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我看来是匪夷所思的事。学生看了一本书觉得好,赞且赞好了。人若赞一个人,就充分去赞,没有人去拦阻,没有必要把另外一个人踩下去才能证明另外一个人的高明。莫要觉得自己看了点书,有了底气,可以骂师辈垃圾,这种自以为是的人,若不反省,在学术上恐怕也非可造之材。诚然,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可是这位老师已经试图纠正,甚至决定约谈,照说响鼓不用重敲,该收敛自己的狂妄自大,但对方充耳不闻,我行我素,也就难怪其老师震怒了。或许做人不归老师管,但若等到老师来耐心修理,恐怕已经晚了。

阅读更多

纽约时报 | 社交媒体如何让人们变成“沉默者”

从“阿拉伯之春”到“冰桶挑战”,互联网在许多事件中可能都是活动人士和组织者的有效工具。但最新数据显示,从总体上看,互联网却削弱而不是提高了人们的政治参与度。 Twitter和Facebook等社交媒体实际上压制了观点的多样性,而且抑制了人们对公共事务的讨论。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和罗格斯大学(Rutgers...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404文库】“再找演员的话,请放过未成年”(外二篇)

【404媒体】“等帘子拉开,模特已经换上了新衣”(外二篇)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