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光诚

美国之音 | 美众院外委会主席就陈光诚来美发表声明

美国国会众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主席罗斯-雷提南(Rep. Ileana Ros-Lehtinen)星期六就陈光诚来美发表声明。 *表示欣慰* 罗斯-雷提南议员说,她对陈光诚一家能来美国感到高兴和安慰:"陈光诚的美国之行标志他在中国政权下长达7年遭受骚扰,监禁和殴打的经历就要结束。他敢于公开批评他的家乡省份的政府官员对妇女和家庭施加的迫害和暴力,为此他付出了代价。" *国会将密切关注中国人权* 不过,罗斯-雷提南议员说她很担心陈光诚在中国的亲戚和其他人权活动人士遭受打击报复。 她说:"国会将密切关注陈光诚的亲友和其他活动人士的情况。美国应该重视他们的处境。所有负责任的国家都不能忘记我们有道义责任帮助那些遭受专制政府迫害的人。"

Read More

美国之音 | 陈光诚在纽约感谢美国中国和朋友

陈光诚在纽约感谢美国政府和他的中国朋友的帮助,也感谢中国政府的“克制与冷静”。他希望中国政府推进政治改革,维护公民正义,增加民众的信任。 中国盲人法律维权工作者陈光诚5月19日晚上在纽约大学外举行记者会。他说,中国政府在处理他的事情上表现了克制与冷静,他表示感谢。 陈光诚还感谢美国方面说:“在最关键的时候,美国驻中国使馆给了我一个紧急避险的机会,让我走过了最风险的时刻。还有美国政府给了我很多帮助,这20天来,使我有了部分的公民权利。” 陈光诚还感谢他的中国友人说:“我几经周折终于从山东东师古村走出来了。这取决于很多朋友的帮助。” 陈光诚一家在美国东部时间星期六傍晚抵达纽约。美国国务院人员和他的朋友孔杰荣(科恩)教授前往迎接。腿上裹着绷带,拄着拐杖的陈光诚在纽约大学的学生公寓楼前发表谈话。 陈光诚表示:“中美的这个协议,还有中国中央政府保障我公民权利和自由安全的承诺,并不因为我离开中国而结束,它是一个长期的、没有时效的承诺,所以我也希望大家不断地监督这个承诺的履行。”陈光诚希望“中国中央政府继续解放思想,深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实事求是地维护社会的公民正义,取得更多民众的信任”。

Read More

BBC | 日本关注与分析陈光诚出国及背景

几乎所有日本传媒都报道了陈光诚在纽约发表感谢美国政府和世界支持者救援的消息。 “中国盲人维权人士陈光诚抵达美国”,是日本各大传媒周日(5月20日)的主要新闻标题,这看来是过去两天来,日本主流传媒报道陈光诚出国过程的高潮。 几乎所有传媒都报道了陈光诚在纽约发表感谢美国政府和世界支持者的救援,也欣慰中国冷静处理他出国问题的感想。 一向忌讳议论中国民主事务的日本官方电视台NHK近来对前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案突出了的中共权力斗争和陈光诚案,一反常态地密切报道,甚至添加评论。 周六NHK在报道陈光诚已顺利登机时说:“中美围绕陈光诚出国问题的纠纷终于告一段落”,并引述陈光诚离开中国时在电话采访对NHK形容,出国“心情复杂”。 周日NHK报道陈光诚抵达美国时说:“对陈光诚来说,他在山东的亲戚处境和他希望回国时能否获得中国政府许可等都是留下的不安材料”。 销量最大的报纸《读卖新闻》周日在头版报道了陈光诚抵达美国的消息,报道引述中共内部消息说,中国政府仅三天就向陈光诚发放护照,是在中国权力交接、务求内政安定的重要时期,国家主席胡锦涛强烈指示下完成。 《读卖新闻》分析说,中国是要争取在六·四天安门事件23周年之前解决陈光诚案,尽量消除六·四纪念日可能出现的不稳定因素。 分析说,中国根据以往出国的民运人士能量,认准了陈光诚出国后影响有限,所以放陈光诚出国,而陈光诚希望回国的愿望从现在的中国国情来看实属渺茫。分析还说,陈光诚出国让美国总统奥巴马对华外交显示取得成果,从而可回避与中国对立的事态。 亲中大报《朝日新闻》报道陈光诚抵美的消息意外地有些低调,《朝日新闻》在国际版的报道中分析指出“陈光诚出国并非显示中国人权状况有改善”,可能说明《朝日新闻》何以没欢呼。 分析说,与陈光诚一样遭到软禁的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刘晓波的妻子刘霞依然处于跟外界完全无法通讯的状况,显示中国人权状况依旧。

Read More

美国之音 | 人权人士:陈光诚赴美胜利之日

人权活动人士为中国盲人维权者陈光诚及其家人赴美感到高兴。美国对华援助协会会长傅希秋说,这是陈光诚等自由战士的胜利之日。 陈光诚和妻子袁伟静及一双儿女,星期六下午乘美联航班机前往纽约。飞机从下午3点45分推迟到5点37分起飞。 陈光诚在北京首都机场候机时跟美国之音记者进行简短对话时说:“我现在就在第二航站楼旁边的一个房间里。看到我的护照了。” *对话加压力* 对华援助协会会长傅希秋为新的事态发展感到高兴。他说:对于陈光诚这样的自由战士来说,这确实是一个胜利的、伟大的日子。它证明,建设性对话,再加上国际社会压力,肯定会产生具体的、积极的成果。 陈光诚从山东老家逃脱软禁后,进入在北京的美国驻华使馆,几天后又在美国大使骆家辉等美国官员的陪同下前往朝阳医院疗伤养病。 星期六下午陈光诚前往机场后,曾经喧嚣一时的朝阳医院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往常停留在医院门口的警车和值勤的警察不在了,为记者划定的采访区内也空无一人。 *安全担心* 傅希秋说,他星期六一天和陈光诚通了五次电话,陈光诚仍然为他留在家乡的亲人感到担心,也担心他的支持者的安全。 美国驻华使馆发言人包日强对陈光诚赴美一事不予置评。

Read More

陳光誠事件與美中關係

陳光誠一個人就打破了一個國家在美國的形象。而無論中美關係如何發展,人權問題這個坎都沒得迴避。這是因爲掌握話語權的國會議員手上最後那張牌,叫做民意。 文/龔小夏 5 月2日,在陳光誠離開美國駐華大使館的那天下午,我在國會辦公室中見到了眾議員克里斯·史密斯。國會那個星期正在休會,所有議員本來都會回到自己的選區中 與選民接觸。史密斯議員卻因為陳光誠事件而趕回了華盛頓。在頭一天晚上,他曾經給仍然在大使館的陳光誠打電話,不知為何卻沒有接通。我見到他時,他正在籌 劃第二天就事件舉行緊急國會聽證。 他 來自新澤西州的第四選區,是國會與行政當局中國委員會(Congressional-Executive Commission on China)的主席,在處理各種與中國有關的問題上有極大的影響力。自四月下旬陳光誠事件引起國際矚目以來,他一直在為幫助陳光誠以及他的家人和支持者而 奔走。 在 被問到正在中國參加美中戰略經濟對話的國務卿希拉里,應該採取什麼態度的時候,史密斯議員斬釘截鐵地說:如果陳光誠及其家人得不到妥善安排,自由和安全得 不到保證的話,參加對話的美國代表團,包括國務卿在內,應該「立即中斷對話,打道回府」。他的這番話對行政部門儘管沒有法律上的約束力,但仍然會受到高度 的重視。 剛 剛從史密斯議員處走回我自己的辦公室,我就接到了另外一位資深眾議員、國會撥款委員會的成員弗蘭克·沃爾夫的電話,詢問陳光誠的近況。正在忙於選區事務的 沃爾夫說,他取消了原定的日程,第二天會趕回華盛頓參加史密斯議員組織的聽證會,並會大力去推動外交部門與中國方面交涉,以保證陳光誠的安全。他還希望如 果有機會的話,讓我代替他向陳光誠問好。 在第二天的聽證會上,證人之一的傅希秋牧師當場撥通了在北京醫院裏陳光誠的電話。陳說,政府在他山東的家裏安裝了七個攝像頭進行監視,並且不讓他的孩子上學,因此非常擔心家人的安全。 這番對話與場景,成為當日的美國新聞熱點;一夜之間陳光誠的名字以及他由於反對強制計劃生育而受迫害的故事在美國家喻戶曉。可想而知,這些年在美國民間剛剛有點改善的中國國家形象因此而一落千丈;而被美中兩國政府寄予厚望的戰略經濟對話也成了難以引人注目的末版消息。 這些年來,中國憑藉著經濟實力,與美國上層關係的交道打得不錯,許多重要的美國政、經、學界人物可以說是和中國一片火熱,特別是研究中國問題的專家們,更是幾乎一面倒地對中國示愛。 但 是在人權問題上,美中兩國間存在看上去難以填平的鴻溝。因爲人權問題的基礎,說到底是道德價值觀念,而不是赤裸裸的政治經濟利益。就美國人民來說,對世界 上嚴重違背人權的事件是視而不見,還是對被迫害者施以援手,這關係到民族與國家的良心。出面為陳光誠和其他受迫害的政治異議人士說話的議員,不過是代表了 將他們選進國會的人民的聲音。 以 沃爾夫議員為例,他代表的是弗吉尼亞州北部的第十選區。那裏有大量高科技電子產業,居民的教育程度相對非常高,因此也很關心國際事務。多年以來,他從選民 那裏聽到了許許多多關於中國強迫墮胎的情況,這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使得他成為對中國持最強烈批判意見的議員之一。沃爾夫是虔誠的基督教徒,每星期日 風雨無阻必上教堂,他相信墮胎是罪惡。不過,在美國哪怕是支持婦女墮胎權的人,除了瘋子和狂人之外,誰也不會去支持政府用強制手段去推動節育和墮胎。 中國政府認為美國在陳光誠一事上的反應,僅僅是一小撮政客居心叵測地利用這類事件來反華,中國媒體大力抨擊美國「少數反華分子」,這種認識不僅 是出於對美國的民主政治缺乏最基本的瞭解,而且反映的是中國政治而不是美國政治的現實狀況。現在的中國人不知道有多少還相信死後有報應。同樣,他們恐怕也 不相信傳統意義上的道德價值體系在國家政策中的主導性作用。政府說一套做一套,已經深入了這個國家政治生命的靈魂深處。因此,美國人只要對中國人權問題發 表評論,中國就習慣性地用「干涉中國內政」之類的說法來抵擋,殊不知這卻正是向外界展示了中國政府在道德上的虛弱。 這 種虛弱也反映在了歷年來許多人不得不「挾洋自重」——如中國政府針對陳光誠所言——的情況上。要爭取對生命和自由的保護,「挾」一下「洋」人——特別是美 國人——是最有效的,因為因為後者對人權制度性的尊重。這點不僅僅異議人士如此相信,往美國領事館跑的「打黑英雄」王立軍也如此相信,將子女、家屬、財產 都送到西方去的「裸官」們更如此相信。 對 於中國的這種虛弱,像史密斯、沃爾夫這樣老資格的政壇人物很清楚。在美國對華關係上,他們掌握著最終的民意牌,也就是美利堅民族作為整體的道德底線。只要 中國政府的所作所為不斷地挑戰這條底線,中國的人權問題就一定會是兩國關係發展中一個難以越過的高坎,而美國的選民也一定會通過他們的代表高調發出批評的 聲音。 有 趣的是,在陳光誠事件之後,美國大使馆和駱家輝大使本人成了中國媒體攻擊的目標。《北京青年報》指摘駱家輝在中國「作秀」,超越了大使的職責和本分,違背 了外交活動的規範和倫理。《北京日报》說,將陳光誠接入使館簡直就是「雞鳴狗盗」。中國前外長李肇星的侄女甚至還通過微博,討論是否可以将「干涉内政」的 外交官驅逐出境。 但 是事實上,駱家輝的所作所為,包括親自背包、坐普通艙、半跪下來與孩子講話,在美國都是司空見慣,就連總統上速食店吃飯也算不了什麼新聞。(當年克林頓總 統的保鏢最頭疼的事情之一,就是總統在外面跑步鍛煉身體時,心血來潮要到麥當勞吃個漢堡包。)這體現的就是美國價值。而遵守這個價值體系的美國大使館是不 會將一個受盡迫害、從非法監控下奇跡般地逃出來的盲人拒之門外的,否則美國國內輿論就會炸了鍋。 外交是國內政治的延續,這是人們愛引用的一句話。而任何一種國內政治體制,最終反映的仍然是那個國家的價值觀念和道德體系。陳光誠事件說明的,正是這一點。

Read More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CDTV】【图说天朝】2023万圣节被诊断为新的错误记忆?

【网络民议】“很多人在乎的是立场,是国籍,是历史,是仇恨,根本没人在乎这个生命”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