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工具
视图

软肋

来自China Digital Space

跳转至: 导航, 搜索
“他的软肋其实是他的儿子。”

2022年11月25日晚一则视频在网上广泛流传,视频拍摄了社区工作人员讨论如何对付一个居民时笑称:“哪天XX的找个黑地儿拘他3天”,“就要影响你的儿子”,“他儿子就是他的软肋”,“对呀你就是失信人,你儿子以后就没有未来”,“看哪个帽子扣他合适”。视频中字幕标注日期为11月20日,地点是北京市昌平区天通苑南街道第二居委会内。该视频被网民称为“伥鬼开会”,“软肋视频”,视频随后被全网删除。

网民对当局连坐惩罚家人的治理方式感到极为不满,并与2022年5月的“最后一代”做对照。“最后一代”视频中一户居民反对防疫人员上门强行“转运”的要求,防疫人员威胁说:“如果你不执行市政府的命令,就要对你执行处罚,进行了处罚了以后,要影响你的三代。”该居民回应:“不好意思,这是我们最后一代,谢谢。

也有网民借12月上映的《阿凡达2》[1]的热度,以“软肋视频”中“他的软肋其实是他的儿子”的台词截图作为呼应该片剧情的影评。[2]

“知道生孩子的下场了吧?”

视频热传当日,中国数字时代收集网民评论,部分如下:

  • 栗子番薯味:原来要人民生孩子,是为了抓住人民的软肋啊[哆啦A梦害怕]太可笑了啊啊啊啊我好气我好气我好气
  • 谁不爱吃早餐:“找个警察局拘他3天”“2035年建成法治国家”
  • 确诊泪失禁:在这样的国家,我们都没有未来
  • 关爱智障少女成长协会:从北京新疆 已无平民立锥之地
  • 工藤路易吉:知道生孩子什么下场了吧
  • 鼠小樂是个好同学:这就是我们首都的公职人员??!比鬼更可怕
  • 威海地区重金求子:“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此内容暂时无法查看”“此动态已被删除”“因作者隐私设置,动态暂时不支持浏览”“视频因违规无法播放”“此内容因违规无法查看”“视频暂时无法播放”“评论已被删除”“用户不存在”“精选评论”[3]

“生前孩子是软肋,死后家属是软肋”

2023年11月6日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体育馆发生部分坍塌,事故造成三人遇难。11月8日晚,事故遇难者家属拒绝签署协议的(视频)热传[4]。在视频中,遇难男孩的母亲痛诉失去孩子的悲痛,称:

政府部门用家里公职人员亲属的工作来威胁,迫使家里签署某项协议。 生前孩子是软肋,死后家属是软肋。

家长捐款、鲜血、捐器官给孩子积分入学

微博新闻截图

浙江某地新市民孩子积分入学政策,2024年9月当地各个公办小学将采取积分制,积分从高到低择优录取[5]

关于积分获取,家长可以通过无偿献血、向该地慈善机构捐款等方式来获得。比如说家长无偿献血100毫升或者捐款1000元,就可以加2分。献血是每次最高可以献400毫升,可获得8分,半年后可以再次献血,积分累积,最高限30分;捐款最高限20分。

这个制度针对的是当地的新市民,所谓新市民,指的是在当地没有房子,又想子女能在当地上公办学校的外来人口。

献血和捐款本来都是公益行为,如今却要和积分挂钩,和孩子的教育挂钩,硬生生变成了一种交易。

某学校页面截图

匪夷所思的是,浙江另一个城市和广东某地早就开始这样做了,更离谱的是当地不仅限于献血和捐款,甚至连捐献直系亲属遗体(器官)都能积分,直接计50分。

真应了网友的那句话:“会不会过几天家长捐肾,孩子保送大学。家长捐眼角膜,给孩子保送985?”

“不要生孩子”的四不青年

滥生无辜.jpg

当下的中国年轻人在升学、工作、就业、生育等方面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于是“四不青年”的说法日渐流行:不找对象、不结婚、不买房、不要孩子。在这“四不”当中,关于“不要孩子”的类似表述是最多的:“我们是最后一代”、“别给自己增添软肋”,“不要滥生无辜”。“不要滥生无辜”指的是作为父母不应该将无辜的孩子带到这个社会接受现实的摧残。作家张爱玲曾说的这句话或许是对“滥生无辜”最好的诠释:

“如果孩子的出生,是为了继承自己的劳碌,恐慌,贫困,那么不生,也是一种善良。”

在现实仍无解的情况下,有关部门提出了新的定义。一份网传由共青团广州市委发布的文件显示,由于该市“四不青年”现象有所抬头,这引起了官方的重视,正探讨如何将“四不青年”转换为“四要青年”,即“要谈恋爱、要结婚、要买房、要孩子”。

共青团广州市委发布的文件

中国数字时代

中国数字空间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