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同”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China Digital Space
小 (文本替换 - 替换“Category:网络理论”为“分类: 理论馆”) |
|||
(未显示另一用户的1个中间版本) | |||
第20行: | 第20行: | ||
=== 数字空间相关链接 === | === 数字空间相关链接 === | ||
+ | <div style="column-count:2;-moz-column-count:2;-webkit-column-count:2"> | ||
{{ #dpl: linksto = {{FULLPAGENAME}} }} | {{ #dpl: linksto = {{FULLPAGENAME}} }} | ||
− | + | * [https://www.google.com/search?q={{PAGENAME}}+site%3Achinadigitaltimes.net%2Fspace%2F 更多和【{{PAGENAME}}】相关词条] | |
+ | * [https://chinadigitaltimes.net/space/Special:Random 漫游数字空间] | ||
+ | </div> | ||
<!-- | <!-- | ||
第28行: | 第31行: | ||
############################################################################################# | ############################################################################################# | ||
--> | --> | ||
− | [[ | + | [[分类: 理论馆]] |
2023年8月7日 (一) 05:00的最新版本
心理身份与自我形象(一个人对自我的心理模型),自尊和个性有关。 Weinreich给出了以下定义:
“一个人的身份被定义为一个人的自我建构的整体,其中一个人在当下自我诠释的方式, 表达了一个人如何像过去那样自我诠释与一个人如何渴望未来自我的模样之间的连续性。”
这允许对身份的各个方面进行定义,例如:“一个人的种族身份被定义为一个人的建构自我整体的一部分,由一个人祖先的血统和一个人的未来期望中与他种族之间的关系构成。 性别认同构成了身份认同在心理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们如何看待自己作为一个个体以及与他人,思想和自然的关系。 身份的其他方面,例如种族,宗教,种族,职业等也可能或多或少地具有重要意义,或者在某些情况下具有重要意义,而在另一些情况下则不显著(Weinreich&Saunderson 2003 pp 26-34)。 在认知心理学中,“身份”一词是指自我反思和自我觉知的能力(Leary&Tangney 2003,第3页)。[2][3]
社会学对角色行为的概念给予了一些重要解释。 身份协商的概念可能源自于通过个人经验对社会角色的学习。 身份协商是一个人与整个社会就其身份的含义广氾地讨论的过程。 (维基百科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