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工具
视图

“间谍”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China Digital Space

跳转至: 导航, 搜索
第58行: 第58行:
 
* 第八,经常参与各类学术研讨会、商业会议,常常抛出[[反动]]言论,并且夸大外国好处的人还主动地与人攀谈、结交的人。
 
* 第八,经常参与各类学术研讨会、商业会议,常常抛出[[反动]]言论,并且夸大外国好处的人还主动地与人攀谈、结交的人。
  
==俄罗斯的间谍活动最多是一场风暴,中国才是气候变化==
+
==“俄罗斯的间谍活动最多是一场风暴,中国才是气候变化”==
  
 
在[[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之后,俄罗斯在欧洲的间谍活动随即引发了欧洲民众的关注和讨论,更成为媒体的焦点。然而,明镜周刊发布一篇专题文章称中国的间谍活动才更具有威胁性<ref>[https://www.spiegel.de/international/world/espionage-from-the-east-russia-is-a-storm-china-is-climate-change-a-7436be38-2088-4e10-b188-e5032ad0a367 "Russia Is a Storm, China Is Climate Change"]</ref>,和中国相比,俄罗斯的活动简直“小巫见大巫”。
 
在[[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之后,俄罗斯在欧洲的间谍活动随即引发了欧洲民众的关注和讨论,更成为媒体的焦点。然而,明镜周刊发布一篇专题文章称中国的间谍活动才更具有威胁性<ref>[https://www.spiegel.de/international/world/espionage-from-the-east-russia-is-a-storm-china-is-climate-change-a-7436be38-2088-4e10-b188-e5032ad0a367 "Russia Is a Storm, China Is Climate Change"]</ref>,和中国相比,俄罗斯的活动简直“小巫见大巫”。

2024年1月5日 (五) 21:09的版本

间谍是指秘密从事情报活动,获取敌对国家、组织或个人的机密信息、情报和情况,以服务于自己国家、组织或个人的人员。间谍活动通常涉及收集政治、军事、经济、科技等领域的情报,以帮助自己方在国际关系、军事竞争、商业谈判等方面获得优势。

间谍活动可能包括:

  • 情报搜集: 间谍会秘密收集各种情报,包括政治、军事、经济、科技等方面的信息。
  • 渗透和潜伏: 间谍可能会潜伏在目标组织或国家内部,获取内部信息并影响决策。
  • 通信监听: 间谍可能会窃取敌对国家的通信内容,以获取敏感信息。
  • 科技窃取: 间谍可能会窃取敌对国家的科技研发成果,以获得技术优势。
  • 破坏和颠覆: 有时间谍会被派遣到敌对国家,以进行破坏、颠覆、操纵等活动,影响目标国家的政治、军事和社会稳定。

中国“反间谍法”

人民日报发布的间谍举报奖励,最高奖金50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第38条的规定,间谍行为是指下列行为:

  • 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实施或者指使、资助他人实施,或者境内外机构、组织、个人与其勾结实施的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的活动;
  • 参加间谍组织或者接受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的任务的;
  • 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以外的其他境外机构、组织、个人实施或者指使、资助他人实施,或者境内机构、组织、个人与其相勾结实施的窃取、刺探、收买或者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或者情报,或者策动、引诱、收买国家工作人员叛变的活动;
  • 为敌人指示攻击目标的;
  • 进行其他间谍活动的。

“行走的五十万”

2017年4月10日,北京发布《公民举报间谍行为线索奖励办法》,规定将举报者的奖励分成三档,奖金从1万至50万不等。[1]

民众通过举报间谍最高可以获得50万元的奖金。

之后一些网民便以“行走的五十万”来代指可以进行举报的对象,如境外势力公知反贼女权人士等,很多时候它被套用到了政治异议群体头上。在公共言论空间越发紧张的当下,这个词有着严厉的人身威胁意味。

《可疑间谍行为特征》

微信公众号“法治内参”发布“可疑的八项间谍行为特征”
中国某地公交车上贴满“举报间谍有奖”的广告

2017年4月17日,微信公众号“法治内参”发布了《可疑间谍行为特征》:

  • 第一,工作性质模糊、身兼多种头衔,而且资金充裕的人;
  • 第二,在公众的聚会活动当中喜欢抛出争议性话题,并且引起争论、暗中观察人群的人;
  • 第四,按照名片的资讯有正当工作,不过上班的时间非常不规律,好像无所事事的人;
  • 第五,拥有多国留学经历的留学生,或者有跟年龄极不相配的留学经历的人;
  • 第六,经常关心并向身边的人询问敏感的问题,不单只限于政治、军事、舆论、商业等范围的人;
  • 第七,定期会到某个地方见其他人、交换物品或档案的人士;
  • 第八,经常参与各类学术研讨会、商业会议,常常抛出反动言论,并且夸大外国好处的人还主动地与人攀谈、结交的人。

“俄罗斯的间谍活动最多是一场风暴,中国才是气候变化”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之后,俄罗斯在欧洲的间谍活动随即引发了欧洲民众的关注和讨论,更成为媒体的焦点。然而,明镜周刊发布一篇专题文章称中国的间谍活动才更具有威胁性[2],和中国相比,俄罗斯的活动简直“小巫见大巫”。

这篇专题文章由10名资深记者、编辑和专家撰写,他们称“来自中国的间谍活动,在数量和复杂程度上都在继续增长。来自中国的网络间谍活动已经不再局限于商业公司,现在正试图对德国的政治施加影响,同时还在密切关注持不同政见者和少数族裔。”文章引用了德国最重要的内部安全保卫机构联邦宪法保卫局 (the Federal Office for the Protection of the Constitution) 局长的话,“俄罗斯是一场风暴,中国才是气候变化”。

文章列举了控制侨民、秘密入侵关键网络系统、间谍活动、假新闻、加大跨国镇压力度和骚扰批评者等多个方式来进行对德国和欧盟的影响。

首先,报告表示,由于数字技术的进步,中国可以令本国的监控手段走出国门,控制在海外的侨民。文章引用数据指出,中国对他国数字入侵比第二名俄罗斯多出了50%。并且,“中国的网络攻击不再局限于公司,而是越来越多地针对政界人士。据称,中国大使馆和领事馆的外交官和特工正在建立广泛的联系网络,试图获得现任和前任德国政客的服务。”

报告称,“来自中国的网络间谍悄悄侵入他们所瞄准的系统,并停留数年,缓慢而不引人注目地窃取敏感信息。”比如,“美国电网中已经发现了休眠的中国恶意软件代码”。甚至,“许多在德国蓝筹股指数 DAX 上市的公司都成为中国网络攻击的目标,例如巴斯夫和戴姆勒·奔驰”。

其次,中国还建立了一只庞大的间谍组织。文章引用英国议会情报与安全委员会的说法,表示中国的间谍机构“拥有数十万名全职特工”,“几乎肯定是世界上最大的”。报告还提到中国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 (CSC) 资助的留学生,都被要求以“以书面形式声明效忠中国和共产党,并且定期与大使馆保持联系,以及遵守收到的任何指示。”

报告指出,在过去的二十年里,中国窃取了许多关键的技术和信息,比如“美国有关航天飞机计划的信息、孟山都公司的种子数据、白宫的电子邮件、有关超音速反舰导弹614GB的信息、苹果公司有关自动驾驶汽车的秘密公司数据、数百万美国公务员的敏感数据”等等。

最后,报告还提及中国加大了跨国镇压的力度。报告以中国公民记者、人权活动家苏雨桐的经历为例,“她的手机收到了死亡威胁,并且收到了以其名义预订酒店的确认信,但她从未进行过这样的预订”。明镜周刊采访她表示,就在最近,还有人在社交媒体上对她死亡威胁并杀恐吓要杀死她全家。

甚至,这样的活动还转向了德国政治人物。德国政治家布兰德 (Brand) 曾在2020年9月德国公共电视台ZDF的节目上,对共产党的侵略发出警告。然而,就在几天后,他的手机突然开始出现异常。

因此,该文章希望通过揭露相关的内容,让德国政界和民众对中国的间谍行为更加重视。

中国数字时代

中国数字空间

维基百科:间谍

間諜(英語:spy)是指潛入敵對勢力或競爭對手從事秘密刺探情報或是進行破壞活動工作的人,以此來使其所效力的一方有利。古代亦稱作細作。打入敵方組織內部並取得公開合法身份的稱為臥底。根據業務領域不同,間諜可分為軍事間諜與工業間諜(或稱商業間諜、經濟間諜);根據秘密工作性質不同,可分為情報間諜(刺探情報)、行動間諜(顛覆、破壞、宣傳煽動等)、聯絡間諜(策反勾連)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