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工具
视图

青年就业

来自China Digital Space

跳转至: 导航, 搜索
中国全国调查失业率,华尔街日报制图

一般指中国于2018年开始公布的16至24岁城镇调查失业率数据。此值于2023年4月达到破纪录的20.4%,青年人就业难的问题遂引起广泛讨论。而根据学者张丹丹的估算2023年3月中国青年失业率的最大值达46.5%[1]

中国后疫情经济

微信公众号“阜成门六号院”在2023年6月的一篇文章中分析并总结后疫情就业问题:

1.2020年—2023年每年新增就业人数与应届毕业生数量之差分别为-249万、-220万、-449万、-582万,也就是说这些年累计有1500余万新毕业生当年没有找到工作,当然不排除相当部分经过一段延迟最终解决了就业问题。

2.最近三年A股上市公司平均员工数减少了11.9%,去年企业注销率大致为10%,这意味着大致于10%的在职员工遇到裁员或失业困境,这部分青年人约2500万左右。

3.此外,疫情以来还有1400余万青年农民工因失业返乡,三年累计产生的青年(16-40岁)失业人员约5400万,当然其中相当部分以后又实现了再就业或灵活就业。

4.随着高考和研究生招生规模进一步增加,到2025年我国应届毕业生规模将比2022年进一步增加300万,总数达到近2000万,就业形势将更加严峻。总体讲,今后到2030年将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就业形势最严峻的时期,既要消化过去三年的失业存量,又要面对城镇就业需求达到历史最高峰的事实,就业矛盾比任何时候都突出。

5.当前就业难,主要直接原因是民营经济、数字经济和服务业遇到波折造成的,因此,改善市场环境,促进民营经济、数字经济和服务业发展,仍是解决就业问题的唯一通道,离开发展民营经济、数字经济和服务业谈就业,目前是行不通的。

6.就业乃经济发展的首要目标,也是经济发展成果的最真实晴雨表,不能有效解决就业问题的GDP增长,都不能视为有效的增长。[2]

官媒要求青年“脱长衫”

一名淘宝买家以cosplay造成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暴乱之一的黄巾军讽刺官媒“脱长衫”相关言论。

中国官媒央视网2023年3月发文,谈近期风靡网络的“孔乙己文学”。在这种文学体中,作者常自比鲁迅笔下穷酸潦倒又放不下读书人身段的孔乙己,透过自嘲书写对现状表达不满。在央视网发表的文章中,作者称“学历的价值,只有在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掘自身潜力的情况下才能得以体现。孔乙己之所以陷入生活的困境,不是因为读过书,而是放不下读书人的架子,不愿意靠劳动改变自身的处境。长衫是衣服,更是心头枷锁”,并勉励当代青年称“孔乙己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当代有志青年绝不会被困在长衫中。”[3]

微信公众号“风声OPINION”将“长衫论”解释为教育投入与预期不符而造成的沉没成本:

对于有的大学毕业生在就业决策时为什么难以脱下“长衫”,我们也可以从心理账户与沉没成本之间的相互作用来提出一个解释。

假设某甲和某乙是高中同学,高中毕业后,甲考上了大学,乙则直接就业,从事某种体力劳动。四年后,甲从大学毕业,一时之间难以找到符合当初上大学时的预期的白领职位,但是可以找到与乙当前正在从事的工作类似的蓝领职位。纯粹从理性的角度来看,甲或许应该选择接受这个蓝领职位(也就是脱下“长衫”)。

但问题是,甲在考上大学时,就对“在本科教育上投资然后找到一份合意的工作”开立了一个心理账户,因此他会把不能找到合意的工作视为这个账户中发生的损失。

这里的机制是这样的,甲已经在大学本科教育上投入了14万元,而乙则分文都没有投入,如果甲也接受了与乙相同的职位,那么他就会在这个心理账户的借方记入14万元。心理账户是有“债务厌恶”倾向的,人们更喜欢有盈余的心理账户。

这就是说,甲如果接受了与乙相同的职位,会导致他的心理账户出现14万元的赤字,而这会令他非常不快乐。[4]

微信公众号“旧闻评论”在文章中对“脱长衫”的议程设置表示批评:

近期出现一种很不好的议程设置,将年轻人的就业困境归结为他们没有脱掉“孔乙己的长衫”。打这个比喻的人,自作聪明地将“长衫”比作大学学历,认为当代年轻人之所以遇到就业挫折,是因为他们思想迂腐,只要破处头脑中的“长衫”思想,就能在劳动中获得新天地。

这是用比喻来解释就业困局的糟糕理论,这种糟糕来自于说教者的三种缺陷:一是精明地攀附年轻人用来自嘲的“孔乙己文学”,强作解人,却落入更无知的下场;二是习惯用说教来对待年轻人,忽视年轻人真正的苦闷;三是读书少,不清楚鲁迅对孔乙己的“寄托”。

大学生在就业压力下,用“孔乙己”来自嘲,但说教者却从这种自嘲中看到了教训年轻人的垫脚石,这真是连鲁镇酒店的“短衣主顾”都做不出来的事。这些说教者认为自己是站在柜台后面的掌柜,肆意数落着年轻人对社会的“欠账”,实际上已成为鲁迅批判的冷漠看客。[5]

头条号作者“辇辇”则针锋相对要求“皇帝”脱下“新装”,该文随后被“404”:

当下,说起孔乙己的长衫,我又想起了一件著名的外套,那就是皇帝的新装。因为一句愚蠢的谎言,皇帝裸奔着,却假装穿着一件富丽堂皇的新装,而官员和百姓也撒谎,为这个本就不存在的新装唱着赞歌。但假的就是假的,终有一天会被戳破。当一个小孩子戳破了假象,越来越多的人站出来说出真话,剩下的就是皇帝的难堪与万民的觉醒。

经济下行,就业形势严峻。与其让孔乙己脱下长衫,不如让皇帝先脱下新装![6]

禁止唱衰

6月26日,财经作家吴晓波微博账号主页显示,“因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该用户目前处于禁言状态”。同样地,吴晓波的抖音账户、今日头条账户,也遭到平台禁言。并且稍早之前,微信公众号已经不在展示搜索结果“吴晓波频道”。新浪微博称其“炒作失业率、散布抹黑证券市场发展等负面有害信息”。[7]

年轻人绝望

《财经》杂志在6月的一篇文章中指面对青年就业危机,毕业生纷纷选择考公考研,延迟毕业:

《财经》记者调查了解到,除了考公,毕业后选择考研的人数也在增加。近三年来,硕士研究生全国统一考试报名人数不断刷新纪录,2020年是341万人,2021年是377万人,2022年则突破了457万人,2022年报考人数在2021年报考人数的基础上增加了80万人,增幅达21%以上。[8]

自媒体“正面连接”在5月一篇文章中采访了一名毕业6年换了19份工作的青年劳动者:

张伟今年30岁,刚刚丢掉自己的第19份工作。19份工作横跨店员、地推、客服、审核员、12345接线员;最早凌晨4点起床,最晚深夜10点上班;干的最长的八个月,最短三天;最多拿过七千工资,最少的倒贴一千。19份工作,他打开个税APP才能逐一想起来,但无一例外,他说,它们都是“狗屁工作”。[9]

参考资料

中国数字时代

中国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