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工具
视图

血槽姐

来自China Digital Space

Xinchen讨论 | 贡献2023年12月12日 (二) 23:43的版本
跳转至: 导航, 搜索
图片来自网络
“血槽姐”苏醒后和丈夫的对话

2023年11月28日晚,一名“血槽姐”突然在网上引发讨论。在她自己拍摄的抖音炫耀视频中显示,她在西藏阿里旅游途中遭遇车祸,随后其小姑姑动用关系联系上海卫健委,动用了阿里自治区全体公务员,派出所民警,消防官兵,部队官兵为她集体献血,并表示“整个阿里自治区的a型血都给你输上了”。更是包机送到四川,随后“各种开道”送至医院。而整个过程甚至成了正能量新闻上了医院的“党建园地”。这一视频一经传播引起正在考公务员的年轻人破防吐槽,有网友感叹:“难道我们辛辛苦苦考上公务员就是做你们有钱人的移动血包吗?我们的命也是命啊!”[1]

在引发舆论猛烈反弹后,“血槽姐”的先生陶先生否认了小姑姑有何特殊背景,解释说,那只是因为当时妻子身受重伤,为鼓励她求生,才有意夸大其词,并不属实,“希望大家能够理性看待”[2]

她父亲余先生也不肯澄清那个神秘的“小姑姑”的身份,只支支吾吾说她“快退休了”。至于自己,“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老百姓”,在单位开车的司机而已,没多少收入,为救治女儿包机那120万都是借来的。

对此网友发出质疑:

即便父爱如山,一个普通司机在短短三天内去哪里借到120万,还包机直飞?要鼓舞病人的求生意志,为什么要编造小姑神通广大?小姑到底有没有能量,就算我们不知道,病床上这位难道心里没点数?如果小姑只是个保洁员,你讲这些,病人能信啊?

还有网友将同时期发生的其它事件与“血槽姐”事件对比[3]

也是在近日,一女孩确诊感染支原体,在北方一家儿童医院门诊寻医,其母亲排到的就诊号为“1600号”,而女孩高烧40℃已两天多。

今日有报道说,记者以普通人身份求助上海卫健委协调异地献血,得到的答复是:需在当地申请。相当于说,协调异地献血非常态化、普惠性渠道。谁让你不是“血槽女”呢。

这进一步引爆舆论场,也助推了公众的愤怒——“难怪我在负重前行,原来有人骑在我背上尽享特殊”。

网络审查打压事后影响

微信公众号“基本常识”发布文章对以“血槽姐”为代表的中国特权阶层进行讽刺与质疑。但原文很快就遭到微信平台删除[4]

在文章中作者这样写道:

上海一位大小姐车祸康复后炫富的视频让广大平民开始反思四个问题:

第一,要是我在外地旅游出了车祸受重伤,上海市卫健委会不会帮我发函过去要求全力救治?

第二,要是我受伤抢救急需用血,医院会不会组织几十名公务员来献血救人?

第三,要是我在西藏生命垂危,我的家人有没有能力包一架湾流私人飞机送我到成都的大医院抢救?

第四,要是我受伤了要从机场送到医院抢救,会不会有警车帮我开道?

相信绝大部分人对这四个问题的回答都是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这完全可以理解,因为上面所说的这些情况都远远超出了大家的日常经验,直觉告诉我们,这些『特权』都是极少数权贵家庭才能享受到的待遇。

不过认真说起来,上面这四点其实也并没有那么遥不可及。只要有了上海卫健委发函的第一推动力,后面几点在西藏阿里那个特殊环境下是会自动发生的。

关键是卫健委发函这个第一推动力,它的确不是平头老百姓能够享受到的。

其实说起来,这些原本都是合理且正常的危重患者基本权利,但因为长期以来医疗资源紧张,普通百姓并不能充分享受到,各级官方部门也没什么动力去帮普通患者争取。所以当一个有些财力有些能量的家庭真的做到这些,并且在网上晒出来的时候,才会引起公众舆论强烈的反弹。

公众的诉求其实很卑微:

特权阶层吃肉普通百姓喝汤也就算了,请你们不要故意吧唧嘴让我听到心烦。


微信公众号“旧闻评论”发布文章对此事件中媒体的失职进行批评,但原文很快就遭到微信平台删除[5]

在文章中作者这样写道:

12月6日,上观新闻和澎湃新闻发表了一篇联合采访报道,6名记者署名,打破了此事上暂时收敛的平静,重新激发了网民情绪的爆发。这篇报道不掩饰其“以正视听”的迫切目的,通过五个方面的自问自答,试图发挥定风波的压舱石作用。

献血风波的舆论重点,或者说这一舆情的核心是什么?是一种特权想象,以及建立其基础上的质疑与不安。在考察此一舆论时,要注意公众即使批评可能存在的特权,可在情绪上仍旧是克制的,它不是排山倒海的声讨,不过是戏谑式自嘲和讽刺。

联系上海媒体的联合采访报道,值得一问的是:到底是谁害怕本次事件中关于特权想象的舆论?以致于,上观澎湃的稿子不是在诚恳地核实报道,不是靠可靠信源交叉验证,而是在说:一锤定音了,我们给你的就是真相,此外再无他选。

从体例来说,上观澎湃的稿子不合调查报道的规范。说它“不诚恳”,是因为它拒绝引用其他媒体的已有采访信息(这些信息点构成特权想象的基石),然后针对性地核实——这种有意为之的操作手法,抹去了争议性信息点,净化文本,有利于塑造它的故事版本。

上观澎湃的稿件成品,紧扣“读者总是遗忘的”这一传播要点,在伪装的核实手法下、在看似澄清的行文中,从头建构整个献血事件的新叙事。如果对事件真相有正当且正派的期待,那它令人失望,因为它既不是标准的调查报道,也非诚实的核查报道。

特权想象的两个基石就是上海市卫健委调动驻藏医生,以及阿里地区动员全体公务员献血。要想扎实地改写事件的经过,重新确立一个故事,对上述两个基石的否定都需要充实的证明。函件照片、阿里献血者当事人本是最直接的证据证言,但上观澎湃没做到。

总体来说,阿里献血风波及其引发的舆论,不能用“辟谣”的思路来应对。初步评估联合报道的效果,在核心信息及权威信源面前,它是传声筒,而非有力的核查者。这也导致它的制成品明显软弱,很难完成任务。肉眼可见的麻烦是,使用一种不规范的媒体手段来包装无力的澄清,这种思路和做法反而阻止了澄清。

参见 特权公权力权力滥用

中国数字时代

中国数字空间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