罐车乱象调查
来自China Digital Space
新京报在2024年7月初发布了一篇由其旗下的调查记者韩福涛进行了长时间的追踪调查而做出的调查报道,揭露了一个令人震惊的“行业秘密”:一些油罐车平时运输的液体并不固定,不仅仅会拉食用油,也会拉煤制油,还会拉工业废水、塑化剂、废机油、减水剂这样的非危化品液体。而且它们在换货装载时,往往不做任何清洗,就直接就往车内灌食用油,造成食用油被残留的化工液体污染。目前,中国在食用油运输方面,没有强制“专车专用”的国家标准。这则“罐车运输乱象”的报道还牵扯出了中储粮、汇福等大型粮油企业,其中,中储粮集团还是一家吃着政策红利的央企。
在新京报捅破涉及食品安全的“混运”黑幕四天后,中储粮姗姗来迟给出了个自罚三杯式的回应,称“公司高度重视、迅速行动,举一反三、引以为戒”,就连向消费者们的诚恳道歉都没有。该回应自然未能平息公众的愤怒和担忧,因此在过去的一周里,“罐车运输乱象”的多个相关话题频频登上热搜,沉疴已久的食品安全问题再次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参见 食品安全
中国目前在食用油运输方面没有强制性国家标准,只有推荐性的《食用植物油散装运输规范》,其对企业的约束力有限。江南大学食品学院的王兴国教授指出,虽然《运输规范》为推荐性国家标准,但企业在制定标准时应参照执行,不得低于该标准。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朱毅则强调,煤制油中的碳氢化合物等成分对人体健康有风险,可能导致中毒。
调查中记者发现,一些食用油厂家在验罐时把关不严,罐车司机仅需擦拭卸油口便可通过检查。这种操作使得混用不清洗罐车成为常态,罐车运输成本因此降低,但对食品安全构成巨大威胁。
调查还显示,罐车运输行业普遍存在层层转包现象,买卖双方难以追踪最终承运的罐车。罐车司机邱健呼吁重视这一行业乱象,并强调只有食用油厂家严格把关,才能有效遏制这一现象。
网络审查和消声
至今,被污染的问题油流向了哪里,被谁食用了,依然是个问号[1]。一位B站UP主@高剑犁 根据新京报的报道,跟踪罐车的蛛丝马迹,查出了一辆车的车牌号(冀E5476W)。他还意外发现,这辆车除了运送煤油、食用油之外,还运过几次动物饲料,车辆行驶轨迹覆盖大半个中国。而他之所以能查到这些信息,是因为部分数字物流平台公开了罐车的定位信息。
但随着事件的发酵,有媒体(21世纪经济报道)发现,罐车轨迹查询功能已被下架,对外显示“功能升级维护中”。不久之后,就连这篇关注罐车定位不让查的报道,以及UP主@高剑犁 播放破百万的视频也遭到了404,似乎有神秘力量正展开对网络质疑、批评声音的全面清洗。中国数字时代还注意到,至少有11篇评论罐车事件的微信文章被删除,#混装食用油罐车已屏蔽轨迹 等6个微博话题被屏蔽。正如网友所言,这似乎是“国家终于大力出手整治”的标准做法,人们总是期待问题本身会得到解决,但它们总是率先解决提问的人。
与“脚坛酸菜、鼠头鸭脖”这类事件不同,罐车混装乱象不但存在多年,问题根源也是系统性的,整条监管链条形同摆设。问题食用油的流向极为广泛,多家知名食品生产企业都牵涉其中。例如,粮油巨头企业金龙鱼就卷入了此事件,而它在食用油市场的占有率高达四成。对于如此恶劣的食品安全案件,南方都市报问道“这与投毒有什么区别?”,就连央视网也怒批“草台班子要消费者的命”。
颇为讽刺的是,以巨大的勇气和责任感揭露了行业丑闻的新京报记者韩福涛,反而遭到了部分网民的攻击,甚至还有人指责新京报是“汉奸媒体”,充当了境外势力的马前卒以实现不可告人的目的。有网友调侃“外国人要是不发明油罐车,我们又怎么会用它来装煤油和食用油呢”。还有网友发现,7月11日微博话题 #台进口日本食用油检出致癌物 登上热搜,疑似上演围日救赵传统套路。也有网友颇为预见性的评论道“当发生A事故,他们说A国也发生过A事故。当发生B丑闻,他们说B国也发生过B丑闻。当发生C悲剧,他们说C国也发生过C悲剧。最终他们集齐了A事故、B丑闻、C悲剧。”
中国数字时代
- 基本常识|2024未完待续:油罐车洗干净了没?
- 【404文库】建设性意见|全国就2辆罐车混运化工食用油,被记者精准发现了?
- 【404文库】哔哩哔哩|UP主挖出油罐车半年行驶轨迹
- 麦杰逊|新京报这次把5位大佬得罪了
- 财话连篇|没有道歉!没有召回!中储粮回应罐车混用,网友呼吁严惩判刑
- 多思考一点|叙利亚的小麦和油罐车混用哪个更值得关注?
- 古老板的老巢|中储油,为什么不道歉?
- 新京报|罐车运输乱象调查:卸完煤制油直接装运食用大豆油
- CDT搜索:更多和【罐车乱象调查】相关文章
- 谷歌搜索:更多 CDT【罐车乱象调查】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