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日本有关钓鱼岛主权的争议持续发酵。一些中国驻外使节近日在外媒刊登广告或署名文章,强调钓鱼岛主权属于的官方立场,这样做会达到中国宣示主权的目的吗?本台记者石山为此邀请美国纽约城市大学政治学教授夏明和美国中文杂志《北京之春》主编胡平,讨论钓鱼岛问题的由来,以及中日两国有关钓鱼岛问题的举措等。

中国外交部驻外官员,最近在海外发起了猛烈的宣传攻势,除了在纽约时报刊登两版广告,强调中国拥有钓鱼岛主权之外,驻巴基斯坦大使也在当地报刊刊登广告。中国驻英国大使刘晓明,在每日电讯报刊登署名文章,强调中国对钓鱼岛主权“有史为凭,有法为据”。有史为凭,就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有法为据,说的是日本占据钓鱼岛,对二战以来的国际秩序有损害等等。

胡平先生,您怎么看这种有史为凭、有法为据的说法?

胡平:有史为凭比较空泛,难以说明问题。而有法为据,这里面就有很多问题。既然钓鱼岛是中国领土,为什么在日本人手里呢?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振振有词,说战败国占据战胜国的领土,岂有此理。说的好像有道理,但恰恰这个问题要问的是中国政府。一个战败国怎么有能力有力量把战胜国的领土据为己有呢?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中国官方的报道隐去了若干非常重要的历史事实。它只是强调1970年代美国私相授受把钓鱼岛给了日本,这样一来这个问题的罪魁祸首不是日本而是美国,显示它骨子里是反美。实际上早在1943年罗斯福就和蒋介石谈到要把琉球群岛归还中国,蒋介石没有答应,而是要中美两国共同托管。1945年之后美国对琉球和钓鱼岛都进行了托管。问题是,美国托管之后,美军第一号命令的地图上,就把钓鱼岛划在琉球群岛之内,这在地图上清清楚楚。中国政府没有反对,等于是认可了这样的划界。这是中国政府自己的疏忽。中国的白皮书对这些全都略去不谈了。

石山:对于一个中国人来说,胡平先生说的这些,都是和国民党政府有关,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不这么看。那夏明教授,这个问题您怎么看?

夏明:这里涉及一个谁来代表主权的问题。在七十年代被逐出联合国之前,台湾中华民国政府代表了中国的主权。这里面涉及复杂的历史问题。而现在中国大陆声称对钓鱼岛的主权,显然也是刻意漠视这些历史,没有顾及到众多的历史原因及其复杂性。

石山:胡平先生,中国政府可以说,我们不承认原来国民党政府做的事情。

胡平:因为中共是用暴力夺取了中华民国的政权,所以它本来可以否认所有前政府的政策和承诺。但中共政权并没有这么做。五十年代中共《人民日报》和周恩来总理都说过,从来没有国际协议,把尖阁列岛和琉球和日本分开。中共当时要反美,所以他们要求美国把琉球,包括钓鱼岛归还给日本,反对美军的占领。换句话说,如果说国民党是默认钓鱼岛是日本领土,共产党则是公开承认了,比国民党政府的问题更大。

石山:反正不管怎么样,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认为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这种说法有什么作用?

夏明:中国政府说现代国家划界是二战之后的一种安排。钓鱼岛确实是二战之后战胜国,包括当时作为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的国民党政府在内的一种国际安排。中国政府在七十年代和日本建交时,以及后来邓小平也说过,可以搁置争议,也就是说它承认主权有争议。而现在中国明确说钓鱼岛是中国主权之内的领土,那和日本就成了针尖对麦芒。

另一方面,中国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大的动静,搞出了宣传战、外交战,在国内也有很大动作,显然也是为了国内政治的需要。

石山:胡平先生,您认为中国的保卫钓鱼岛运动,对外的因素多还是对内的因素多?

胡平:我认为是内政的因素多。中国和周边国家有很多领土争端,就其面积和位置来说,比钓鱼岛重要的比比皆是,法理依据比钓鱼岛更强的也比比皆是,钓鱼岛前十名都排不上。为什么中国就只有保钓运动而没有保其他的运动。这本身就很好笑很荒唐。

中国民间的保钓,也是在看官方的眼色行事,他们只保官方让保的东西。当然官方是为了转移国内的矛盾,在中国造成一种民族主义的气氛。

石山:夏明教授?

夏明:我想补充两点。我认为它内政的需要还有一个就是,因为现在十八大面临交接班,有消息说军方希望以这个事件,作为它改变权力格局的借口。另外也有消息说,胡锦涛也想利用局势的紧张,延续他军委主席的任期,继续自己的权威。
另一方面,中国国内面临普遍的经济危机,它可能也希望找到一个替罪羊,转移不满。

石山:那么中日就钓鱼岛争端,会不会真的发生军事冲突,夏教授?

夏明:我认为有可能,可能发生海上的局部的小规模冲突。

石山:胡平先生?

胡平:我认为可能性不大。大家都看出来了,这个保钓主要为其国内政治服务,所以中共最多大喊大叫,不会有什么真的动作。

石山:我们节目时间到了,多谢各位收听,也非常感谢夏明教授和胡平先生。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石山邀请在美国的政治学教授夏明和北京之春杂志主编胡平讨论钓鱼岛问题的由来,以及中日两国有关钓鱼岛问题的举措等。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