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費加洛報」(Le Figaro)26日的報導,今天趁著世界盃進入16強賽引起台灣讀者注意。台灣紡織業利用寶特瓶纖維製作運動布料與球衣,透過國際品牌提供給10支世界盃參賽國家足球隊隊員在球場上奔馳,在衣櫃裡拿下另類世界盃。
台灣企業回收再利用寶特瓶,並研發高附加價值產品的技術獨步全球,法國媒體直誇,台灣的綠色創新產業,值得全球按讚。
報導指出,1990年代,跨國企業開始把訂單轉到價格低廉的中國大陸,台灣紡織業採取創新策略因應,其中一個重要部分就是利用回收資源,例如富勝紡織(Ecomax)、儒鴻企業(Eclat)、興采實業(Singtex)、世堡紡織(Super Textile Corporation)都是這領域的先鋒,利用聚乙烯對苯二甲酸脂(PET)製成的纖維製衣。
台灣致力於利用回收資源,提高產品附加價值,至今在寶特瓶纖維的全球市場上,擁有70%市占率。
世界盃足球賽正在巴西展開,台灣的世界盃不在足球場上,而在衣櫃裡,好幾個國家隊球衣都是台灣製造,而且都使用寶特瓶製成的纖維。
世堡紡織董事長羅忠祐說,寶特瓶是個很大的問題,塑膠要400年才能分解,總不能一直埋進土裡。
根據報導,台灣每年消耗45億個寶特瓶,而製造一套球衣平均需要18個寶特瓶,台灣甚至還需進口用過的寶特瓶,才能滿足需求。
羅忠祐說,寶特瓶有很多用途,台灣遲早會面臨寶特瓶缺貨的狀況,但這對環境來說也是好事。
台灣企業的客戶,包括運動用品龍頭耐吉公司(Nike)。耐吉今年提供10支世足賽球隊的球衣,且早在4年前世足賽就採用寶特瓶纖維球衣,當時約使用了1300萬個寶特瓶。
寶特瓶纖維比棉輕又吸水,且製造過程中省下30%的能源。除了製成球衣,也可以做成毯子,毯子的顏色就是纖維原本的綠色,不需另外染色,製程中也不會增加廢料。
報導說,在纖維之外,台灣也利用寶特瓶做建材,環生方舟就是一例,可以說台灣在綠色創新上打了漂亮一仗。1030630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