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要精确
反劫持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综合课题,需要详实的预案和精确的现场指挥执行。纵观整个处置过程,菲律宾警方应该说是有欠缺的”,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安全与战略研究所所长李伟告诉本报记者,仔细分析事件整个过程,可以给我们不少启示。
李伟认为,面对突发性的劫持事件,第一要务是对劫持主体作清晰判断。以该事件为例,劫匪并非恐怖组织成员,而是一名被辞退的警察,所以应该采取相应的处置预案。在这一预案中,置于首位的应该是充分保证人质安全,因此谈判解决是首选,使用武力是最后手段。回顾劫持事件,劫匪提出了谈判条件,即撤销处罚、恢复原职,这并不是当局不可谈判的政治性问题,为了保证车上人质的安全,警方作出必要让步有利于事件解决。但在实际操作中,警方谈判过程不力,被迫采用强攻手段,最终造成人质死伤惨重的悲剧。
按理说,反劫持特战部队是警察中的精英力量,应该训练有素且装备精良。如何接近目标、如何果断突击、如何一枪制敌、如何解救人质都应是训练的基本课程;有效的破窗工具、夜视仪、性能优良的枪支、晕眩弹等特种武器都该一应俱全。但通过现场直播发现,菲警方的指挥协调似乎并不到位,特警行动犹犹豫豫,对如何破开车体心中无数,破窗工具仅有一柄大铁锤,从开始突击到进入车内竟花了数十分钟。有分析指出,菲警方经费一直比较紧张,再加上贪污严重,装备更新速度较慢。此外,警方从上到下都缺乏处置严重劫持事件的经验与必要准备。
妥善处理善后也非常关键,但菲律宾警方似乎做得并不到位,劫匪被击毙后,黑压压的人群第一时间都涌向大巴车,警察、记者、官员、撑伞的、没撑伞的……很快把汽车包得严严实实,救护车在很长时间内都无法接近,贻误了抢救时机。
“要翻墙,用赛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