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晚,河南航空一架客机在黑龙江省伊春市降落时发生事故,机身断成两截,目前已有42人遇难。在伊春市医院接受治疗的事故生还者薛喜来接受记者采访时回忆称,飞机在地上重重弹了一下后断成两截。(8月25日《新华网》)
灾难如猛兽,击碎万人心。伊春客机空难,终结中国民航2012天的最高安全纪录,更意外剥夺多人生命,他们的家庭随之破碎。听那些幸存者的诉说,听者心如刀割。这,不得不再提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劫匪枪杀人质事件,惨剧发生后,一位幸存香港游客痛哭着对媒体说:“为什么这么长时间,都没人来帮助我们?”另一名幸存女游客在医院接受治疗时,对前来采访的记者说,劫匪门多萨从23日当晚8点以后开始漫无目标地朝着人质开枪,她说,她的丈夫用身体护住她,挡住了门多萨的扫射,但是他本人却被打死了。
在这两起大事件中,能够幸存下来已是万幸。但从心理层面说,灾难刚过,不少幸存者仍处在惊慌失措和惊心动魄中难以回归正常。而一些媒体记者和相关人士为寻找“卖点”,一次次强迫幸存者回忆自己遭遇的恐怖经历。诚然,第一时间追求真相对媒体来说非常关键,但更要警惕对幸存者造成“二次伤害”。在马尼拉劫匪事件中,有幸存香港旅客就被包围媒体反复追问细节,其实他们最关心的是自己的孩子是否还活着;有的孩子被采访时突然知道失去了父母,差点昏厥过去。伊春飞机空难发生后,有幸存者一边被医生处理伤口,一边就被记者要求反复回忆当时场景,甚至要回答“你当时害怕吗”的“弱智”问题。
笔者作为一名记者,非常理解同行们在灾难面前第一时间抢新闻的敬业精神。但在突如起来的灾难面前,记者虽有采访权,民众虽有知情权,也不应因幸存者是被救援者就被过分打扰,因为过度关注会变成惊扰和干预。在幸存者心理救援中,任何过度渲染和过分打扰,都极容易造成“二次伤害”。面对救援者或记者,幸存者很可能因一遍遍陈述不幸,导致尚未愈合伤口再次流血,导致心灵创伤再添一把盐。而这一切,本应建立在充分尊重伤者的基础之上。
心理救援,不能屡受干扰,也不能一蹴而就。有资料称,大灾难中那些患上灾难症候群或危机症候群的严重者,往往需要三到五年才能复原,就连轻者也要几个月到两年,才可能抚平。生活总要继续,心理救援不能是“一阵风”式的帮助,而当关注每一个细节,比如避免“二次伤害”是重要一环。
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等殇,让我们看到了四面八方救援如潮涌来,也见证了灾难中人性光泽熠熠生辉。心理专家认为,最高明的心理救援,是让受助者自己不知道自己在受助,而不是在接受救助后感恩戴德。小心对幸存者造成“二次伤害”,实际上就是要谨防反复提醒并强化他们对灾难进行主动的灾难回忆,对痛苦进行强迫的硬性反刍。
“要翻墙,用赛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