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基础货币发行体制改革在即

别梦想资产价格飙升

 

2010-8-31 每日经济新闻

 

   
央行发出改革基础货币发行体制改革的信号,这是中国主动调整基础货币发行体制的重要举措。

 

   
8月27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关于在部分地区开展出口收入存放境外政策试点的通知》(下称《通知》),决定自2010年10月1日起,在北京、广东(含深圳)、山东(含青岛)、江苏四个省(市)开展出口收入存放境外政策试点,试点期限为一年。《通知》同时指出,试点企业存放境外出口收入的年度总额不得超过其上年度出口收入总额的一定比例,该比例根据企业实际情况确定和调整。

 

   
我国的基础货币发行体制是落后的,在金融战争中丧失了主动权。我国以外汇占款为主的基础货币发行体制,从根本上来说是为外向型经济服务,即将人民币汇率抑制在一定的低位上,以刺激出口规模。目前汇率已经开始逐渐走向浮动,僵化的货币发行体制既无法适应中国国内经济的发展,同时在外部消费需求下降、外汇储备过高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扬的冲击下,货币政策可能与经济形势完全背道而驰。

 

   
我国在1994年外汇体制改革之前,央行再贷款一直是基础货币发行的主渠道,但在1994年之后,外汇占款开始逐渐成为基础货币投放的主流。

 

   
1994年汇率并轨当年,我国通过外汇占款渠道投放的货币就占了当年基础货币投放量的55.5%(此前外汇占款占基础货币投放的比例一直都是维持在10%以下的水平),并且此后连续数年,通过外汇占款渠道投放的基础货币都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上(自1994至1997年,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中的“外汇占款”分别增加3740.51亿元、2292.65亿元、2804.23亿元和3070.62亿元)。自2003年起,WTO协议签订之后中国出口大增,外汇占款成为我国基础货币发行的主渠道。期间只有东亚金融危机后直到科网泡沫破裂,中国外汇占款放缓,自1997之后至2001年的大约5年时间内,外汇占款多数年份维持在10%以下。

 

   
面对天量的外汇占款,国内通胀压力居高不下,央行只有靠央票净回笼与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回收过剩的流动性。笔者形容央行试图拿两块擦桌布吸干海水,直接导致国内货币购买力节节下降,外汇储备填了美债的无底洞。

 

   
来看一组数据就知道中国货币发放之可怕。2009年底,我国33.54万亿元的GDP规模,是1978年3645.2亿元GDP规模的92倍;同期广义货币供应量M2从1978年的859.45亿元增长到2009年底的60.62万亿元,为705倍;狭义货币供应量M1从1978年的212.03亿元,增长到2009年底的22万亿元,达到1037倍。大幅高出同期GDP和物价CPI增长之和。加上货币乘数很高,2009年金融风暴剧烈冲击,1月达到3.83,此后一路反弹,货币购买力不下降才见鬼。

 

   
国家外管局发出的《通知》,是减少基础货币投放的重要努力。

 

   
以往企业出口获得外汇必须强制结汇,把外汇当宝贝上交给央行,由央行到境外投资。秉承安全第一的原则,投资到各优质主权债,近两年增加了资源矿产等实物资产,但相对于节节上升的外汇仍然是杯水车薪。截至今年6月末,中国外汇储备余额高达24543亿美元,同比增长15.1%,规模居世界第一。人民币汇率简直成了现成的箭靶,无论是美国人的朝不保夕的负债消费,还是全球的债券泡沫,全都可以从强制结汇、人民币过量投放找到源头。央行是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对外必须应对顺差过大、汇率过低的指责,对内必须应对基础货币发放过量、靠通货膨胀掠夺民财的指责。

 

   
现在央行可以松一口气。从10月1号开始,京、粤、鲁、苏四地不必强制结汇,可以将出口收入存放到境外。这就意味着,这部分外汇不再强迫转为央行的基础货币,央行可以直接从源头上减少货币发放量。

 

   
这部分资金量不少。2009年上述四省(市)的出口额约占全国总出口额的约57%。当然,这绝不是说10月1号以后将减少50%的基础货币发放,目前只是某些企业的试点,并且试点企业存放境外出口收入的年度总额不得超过其上年度出口收入总额的一定比例,主动权控制在央行手中。什么时候想增加发放量,收紧一些就行。从这两年的情况看,M2保持在17%是个各方满意的指标。

 

   
人民币基础发放紧缩,是全球货币政策正常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不会导致国际美元减少,但会减少中国央行对各国国债的购买力,总体而言,全球以信用货币以及货币乘数都将有所下降。

 

   
一项重要的改革已经开始,将深度影响中国的资本货币市场,别梦想汇率大幅上升、房价、股价飙升了。

 

注:央视财经频道环球财经连线第二档改到晚上十点半,以后会有更多的时间在晚上与大家见面了。

 

   
周日参加潘石屹同学的金融地产峰会,对商业地产的兴旺有了印证。

   
晚上11点多到住家附近买水果,见老板娘愁眉不展。

   
老板娘三十多岁,天天忙到晚上十一点多,一家三口加上婆婆在上海,就靠一个水果店度日。因为肯做,老客人多,生意不错。

   
有一次钱包落在老板娘那儿,她放到水果架最上头,等我去取,免了一系列证件挂失的麻烦。很感念她,在她那儿买得多了,成了熟人。

   
她一直很肯干,从早到晚在店里,人也豁达,很少皱眉。问她为什么不高兴,老板娘眼泪差点下来。

   
原房东赌输钱将房子转给新房东,新房东一来就加价,从每月2700升到5500,还不签长期合同,只签几个月。门店很小,不能住人,一家四口每月还得花租房住宿的钱,加上儿子借读幼儿园,每月没有1万多没有办法过。

   
问她能支撑吗?她说难,在上海三四年,刚过上几天安稳日子,现在就得搬家。

   
我环顾四周,没有进新水果,架子上空落落的,是准备搬的样子。白灯管下显得格外冷清。除了安慰她,多买水果,没有其他话可说。

   
其实心里知道,这个城市不是为她预备的,到处都在拆,低价商铺越来越少。知道她是那么努力支撑一个家,吃再多的苦也愿意,什么也说不出口。只是让她在整个上海市区试试,也许城乡结合的某些地方,也许还没有拆的市中心,有一些机会吧。

   
肯做的人没有机会,有户口有老房子可拆的人游手好闲,就是逆激励的样板。

“要翻墙,用赛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