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鸣/文
为什么我们会形成官本位社会?为什么我们的孩子常会被家长逼着“出人头地”?为什么我们死到临头“让领导先走”?
因为我们的社会长期不崇尚人类的“普世价值”观――这在中国,在世界,都是令人遗憾和悲哀的事。
什么是人类的“普世价值”呢?为何对于这个“普世价值”,我们人类绝对不能加以“否认”?如果“否认”了,后果又将如何?
“普世价值”,顾名思义,就是为全人类所共同认同的、作为“人”而存在的、普遍的和永恒(于一切时代)的“价值”或“意义”,关于“普世价值”的全面定义,迄今为止并没有人曾真正地作出来过,我今天即尝试来做这个工作。
本人认为,人类的“普世价值”,可简单概括为三个字:真、善、美,说白了,人类生存的总的“价值”或“意义”,全都在对于“真、善、美”全空间、全时间、全意义的整体的欲求、需求和追求之中。而如果要进一步加以概定,则须全面地回答如下三个层次的问题:
什么是“人”的自然存在的真、善、美的价值?(即什么是人类存在的自然价值欲求的满足?)
什么是“人”的社会存在的真、善、美的价值?(即什么是人类存在的社会价值需求的满足?)
什么是“人”的精神存在的真、善、美的价值?(即什么是人类存在的精神(智慧)价值追求的满足?)
如果能够对于上述“人”的三种存在层次的真、善、美的问题全都做出合理的回答,那么,它们即相当于对什么是人类“普世价值”全面定义的问题做出了回答。下面我即一个一个地来回答。
什么是“人”的自然存在的真、善、美的价值?
我的回答是:“人”的自然存在的真的价值,即是对于“人”的自然存在的“物欲”的自然本性的满足。其中,特别是对于“食欲”的自然满足,因为食物的满足即意味着“人”的自然生命存在的“真”的可能。说白了,人类“物欲”本性能够获得满足的“真”,即是“人”的自然存在的“真”的价值。否则,即是存在的 “假”,也即不可能存在。
“人”的自然存在的善的价值,即是对于“人”的自然存在的“觉欲”的自然本性的满足。其中特别所指的是,人类的眼、耳、鼻、舌、身、意六种感觉器官,都能够感觉到自身自然生命持续存在的安全,而不是相反:死亡。说白了,即“人”的“觉欲”的安全的满足,即是“人”的自然存在的“善”的价值,否则,即是 “恶”,也即不可能安全的“存在”。
“人”的自然存在的美的价值,即是对于“人”的自然存在的“性欲”的自然本性的满足。其中特别所指的是,人类对于异性的“爱”的追求,其实即人类自然存在的“美”的感觉的最重要的源泉,很显然,这种“源泉”密切关联于人类子子孙孙的永恒未来。如果“人”的性爱总是得不到自然满足,那将是自然存在的“不美”,那将是对于人类子子孙孙的存在的严重的威胁,也即“丑”的根源。
什么是“人”的社会存在的真、善、美的价值?
我的回答是:“人”的社会存在的“真”的价值,即是对于“人”的社会存在的政治权力和权利需求的人人平等性的社会理性的满足。凡是能够具备人人平等的社会政治理性需求的社会,即是具备“人”的社会存在的“真”的价值的社会,也即体现了“人”的社会的政治存在的“真”的价值的社会,否则即是不真,也即“假” 的社会,或非社会,例如历史上的中国,即是非社会的家天下。顺便说说,中国迄今也没有真正建立起人类正常的“社会”。
“人”的社会存在的“善”,即是对于“人”的社会存在的经济权利的人人自主性(人人自己养活自己的自主性)的社会理性需求的满足。凡是能够具备人人自主的社会经济理性需求的社会,即是具备“人”的社会存在的“善”的价值的社会,也即体现了“人”的社会的经济存在的“善”的价值的社会。

“人”的社会存在的“美”的价值,即是对于“人”的社会存在的文化权利的人人自由性的社会理性需求的满足。凡是能够具备人人自由的社会文化理性需求的社会,即是具备“人”的社会存在的“美”的价值的社会,也即体现了“人”的社会的文化存在的“美”的价值的社会。
什么是“人”的精神存在的真、善、美的价值?
我的回答是:“人”的精神存在的“真”的价值,即是对于“人”的精神存在的追求真理信仰权利的人人自由性的精神悟性的满足,也即对于“人”的追求真理信仰的自由精神价值的实现。
“人”的精神存在的“善”的价值,即是对于“人”的精神存在的追求真实知识的权利的人人自由性的精神悟性的满足,也即对于“人”的追求真知的自由精神的实现。
“人”的精神存在的“美”的价值,即是对于“人”的精神存在的追求真诚(成)智慧之爱的权利的人人自由的精神悟性的满足,也即对于“人”的追求智慧大爱的自由精神的实现。
下面用尽可能简单的话来总结上面的所述:
“人”的“普世”的自然价值是人类本性欲求的真、善、美的价值,说得简单一点,也即真食、善色(觉)、美性的人类本性欲求的价值。
“人”的“普世”的社会价值是人类理性需求的真、善、美的价值,说得简单一点,也即人人政治权力和权利的平等性的真的理性需求的价值、人人经济权利的自主性的善的理性需求的价值、人人文化权利的自由性的美的理性需求的价值。
“人”的“普世”的精神价值是人类悟性追求的真、善、美的价值,说得简单一点,也即人人自由地追求真理悟性的精神价值、人人自由地追求善知悟性的精神价值、人人自由地追求美诚(智慧的大爱)悟性的精神价值。
说到最后,我们作出总结:人类的“普世价值”即是全空间、全时间、全意义的真、善、美的价值,说得更简单一点,人类的“普世价值”即是人类对“真、善、美”的自然欲求、社会需求和精神追求的全部价值。
认真地比较中西方人类历史上体现的价值观,我们会立即发现,西方人基本上遵循了真、善、美的“普世价值”的大的方向,虽然也有错乱的时候,例如西方“中世纪”的历史,就有着明显的这种错乱的痕迹;而中国人的价值观在长达2000多年专制的意识形态垄断之下,实际上早已被扭曲,甚至已与人类真、善、美的大方向毫无关系。
中国人的价值观,其实就是儒家价值观。就本质而言,这样的价值观不是“真、善、美”,而是“亲、尊、长”。
经过近几年的研究,我愈来愈发现,中国人的历史问题,基本上即表现为错误的价值观的问题,而中国两千多年来却基本遵循了儒家价值观,这是中国历史之所以长期停滞的问题关键。说白了,即是中国人的价值观出了问题。正是儒家“亲、尊、长”的不平等价值观,扭曲了国人的人性,使得国人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与人类 “普世价值”的“真、善、美”无关,而惟与“亲、尊、长”的价值观有关。
为什么说“亲、尊、长”的不平等价值观是动物价值观?
儒家“学说”有7种属性:天命性、礼乐性、血缘性、宗法性、人治性、极权性、专制性。而这七种属性全都与人类普世价值的“真、善、美”无关,而基本上都与(动物的,例如蚂蚁的、蜜蜂的、猿猴的)“亲亲尊尊长长”的价值观有关。
孔子特别重视“礼乐”?将“礼乐”看作是其教育学生的核心。例如他提供的教材“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他提供教学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全都是以“礼”为核心;而且他所提供的几乎所有的重要观念名词,也全都以“礼”作为最终的依据,例如“仁”是“克己复礼”,“知”(智)是知礼,“义”是“礼之宜”,“和”是“礼之用”,等等。这究竟是因为什么?实质上,他是在为国人提供一种他所认为惟一“正确”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是什么呢?即是人人为“礼”而存在,说得更明白一点,即是人人为了 “亲亲尊尊长长”,为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为了“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为了“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等等而存在。这种人人为“礼”而存在的价值观,其实即是我们中国人两千多年来惟一的价值观,甚至直到今天,这种价值观还依然在支配着大多数国人的全部生命意义和价值。
不幸的是,这里的“礼”的价值观,正是“人”不该坚持的价值观。
前面我已说明,“人”所应有的“普世”价值观,是人对“真、善、美”的“自然欲求、社会需求和精神追求”。再看看“礼”的价值观,其全部价值属性——天命性、礼乐性、血缘性、宗法性、人治性、极权性、专制性,无不远离平等、自由、真理、真知、诚实、信用、经济独立、人际独立、人格独立等等的真善美属性,却明显贴切于等级社会明显的“蚂蚁社会”、“蜜蜂社会”、“猿猴社会”总之“动物社会”的属性。关于这一点,我们还可以从孟柯对于扬子、墨子的咒骂之中看出来。孟柯因为扬子主张“利己”,墨子主张“兼爱”而咒骂“杨墨”,认为前者“无君”,后者“无父”,因此,“无父无君,是为禽兽”。那么我们也可以回过头来反问孟柯,是否只有“有父有君”才算是“人”呢?由此可见,孟柯对于“人”的定义是何等地“卑鄙”、“低贱”,几乎等同于完全以唯“有父有君”才有价值、以“父”和“君”为最高价值的蚁王、蜂王和猴王社会――只有这些“社会“才严格遵循“天命”的“礼制”!可悲的是,由于两千多年来“独尊儒术”,国人竟然自己扮演了两千多年“人蚂蚁”、“人蜜蜂”、“人猿猴”的角色,以至到了21世纪,国人还在对这种动物价值观恋恋不舍。
为什么至今官方还经常诋毁人类的“普世价值”呢?因为当今官方某些人需要重新推崇等级社会价值观,因此必然要求对“真、善、美”价值观加以严厉拒绝,荒唐诋毁。
可是,如此地拒绝“普世价值”,那是在自绝于人类,把自己等同于动物。而坚持等级价值观的人们,则是心中“舍不得”其长期以来形成的动物习惯,因此心甘情愿地不把自己当“人”。
中国同胞们,为了子子孙孙的未来,我们必须立即自拔于“非人”价值观,那种价值观实在是太腐朽、太缺乏人性和人道了。过去我们未能认识到这一点,而今天既然已经认识到了,却还要继续坚持,甚至还要坚持到永远,那就是我们自愿甘当“非人”,甘当动物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