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科技频道《数字与人》专栏供稿,接续上篇《电子阅读器 vs. 平板电脑》以及再上篇《电子阅读器:阅读器 版权 价格》

———— 正文的分割线 ————

无论是电子阅读器,还是平板电脑,包括更早一些时候的手机阅读,都是阅读数字化的内容产品。而这种阅读,都可以称之为:移动阅读——这是和用笔记本电脑进行数字阅读的重要区别。

根据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所做的图书阅读率调查中,08年,超过18岁的成人一年读一本书的比率不过49.3%。我们周遭每两个成年人就有一个一年连一本书都不读。其中不读的头号原因是:没有时间。不读书的第二个原因在于书价比较贵,对于一本在200页左右的书,人们的心理价位不过11元,世面上惯常的价格显然不止这个水平。

现代人的生活节奏相当快,忙碌的工作学习,使得他们看上去的确很没有时间,但这只是看上去。事实上,现代人的时间呈碎片化状态,比如在大城市,上下班的路途时间,就是一个碎片化的时间段。只不过,很多人在这种时间里不会去抱着一本书罢了。

移动的数字阅读能解决这两个问题。移动就可以充分利用起各种碎片时间段,数字则可以让获取成本变得很低,甚至是免费。而随着前一篇文章所提到的阅读设备的飞速降价,阅读的普及,看上去会变得很光明。

电子阅读的根本在于内容和介质的分离。买一本书,意味着从纸到内容全部买下了,但电子阅读器显然是介质归介质买,内容归内容获得。在人类的媒体历史上,但凡进行一次内容介质分离的变革的,必将引发这个介质所能承载的内容的大范围传播。比如dvd播放器将电影从电影院中剥离了出来,使得当今文明社会没看过电影的人几乎没有。又比如mp3播放器将音乐从碟片上剥离了出来,又使得音乐变成极其普通的东西。电子阅读的介质还是“原子化”的一种数码设备,但它所承载的内容,都是 “比特化”的数字文档了。

然而,正如数字音乐将音乐变得越来越通俗越来越大众,DVD将电影彻底推向商业化道路一样,电子阅读同样带来这个问题,那就是利用碎片时间段所进行的电子阅读,和抱着书静静地坐在里读,有区别么?

在我看来,还是有区别的。相较於读纸质书而言,电子阅读更多的,是一种浅阅读。

深阅读,通常指的是翻前翻后,写写画画,甚至要反复读上个几遍的阅读形式。这种阅读通常出现在正儿八经的学习或者做学问上。以历史书为例,如果你要读《史记》,那就是一种深阅读,但如果你在看《明朝那点事》,一般情况下,都是浅阅读。

浅阅读的大范围普及,对文明社会的推动并无太大的坏处。俗话讲“开卷有益”嘛。而需要深阅读的学理性书籍或教材教辅,其实并不会受到电子阅读多少冲击。学理性书籍本来受众面就不广,相当多这类书的出版并无多大商业目的,更多的,是基金赞助之类。需要看这类书的人,总是要看的,而不需要看的,再便宜也很难再增加多少销量。倒是浅阅读,一旦能够用极低的成本填充现代人的碎片化时间,必然会帮助整个社会的图书阅读率。

这里倒是给有司出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那就是图书的全球化数字式流动成为一种可能。海关是一个原子世界的机构,而在数字世界中,这道关口,该在何处呢?

(完)


Copyleft © 2010 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禁止演绎 注意:转载勿改标题!
ItTalks — 魏武挥的Blog (digitalfingerprint:fc4f8fc31f70097eea4b780b13146415)

欢迎 follow我的微博 分享我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