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流水杂谈
★馬克·吕布最经典的照片
这幅《枪炮与鲜花》的照片是馬克·吕布最经典的作品,记录了华盛顿反战大游行中,17岁女孩简·罗斯用鲜花对抗枪炮的历史性时刻。作品之所以“经典”,应该说,马克·吕布不仅仅用他优雅而坚定的镜头捕捉定格了他前辈师长布列松所说的“决定性的瞬间”,而且,在这“瞬间”的背后,深入地揭示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区域、一种人群的文化内涵,以及人类生命的本质关怀。正如,在《枪炮与鲜花》中,我们为人类社会的民主精神、勇敢人性和生命珍爱而感动!
——显示器
★《限拆通知》里的子弹来自曹操墓吧?
关于暴力拆迁,开发商用过的手段多了。有手持砍刀棍棒硬闯的,有往院子放毒蛇逼迫的,有从窗户里扔没点着的炸药包恐吓的,可谓五花八门。《限拆通知》里附上一颗子弹,其实算不上什么特别的“创意”。但一般暴力逼拆都是“冤有头债有主”,谁做的谁都承认。这一次拆迁户收到子弹,却至今不知道是谁干的,倒是第一回听说。
据当地派出所一位副所长说:“具体是谁干的,警方已介入调查,并会给居民一个交代。”怎么给居民交代呢?派出所的做法是“挨家挨户调查院子里的住户,问谁当过兵等”。
老百姓心知肚明的事有关部门却总是搞不明白,这是我们的特色。也许,在警方做出调查结果之前,某些人的目的已经达到,老百姓的房子早就被拆光了。一颗小小的子弹,警方查了两个月都查不清来源,不知道这算哪门子“给居民一个交代”。也许有朝一日会告诉居民,那些子弹是曹操墓出土的,和任何人都没有关系。
——刘昌海
★“中国海外购房客”为何都是“地下工作者”
外媒关注中国富人海外购房,房主多想隐藏身份。中国大陆的投资客已经取代俄罗斯人和中东人,成为伦敦最积极的购房者。西方媒体称中国经济的发展“救了”老牌的西方国家,使其经济逐步恢复元气。“我做梦都想碰到中国客户,他们腰缠万贯,且全是现金支付。”国外房产中介表示,“来自中国大陆的购房者大多都宁愿付现金,以尽量留下最少的个人信息,也没有任何一家伦敦房产中介愿意透露购房者的身份。”( 9月19日《新京报》)
中国大陆富人竞购海外豪宅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近年来,“中国买家竞购11亿元英国豪宅”、“中国内地富豪4.39亿港元买香港公寓创世界纪录”、“中国富豪现金抢购美国豪宅,传大批贪官入住”一类的新闻频频见诸报端。这些大陆富豪除了出手阔绰之外,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神秘,他们千方百计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
“中国海外购房客”为何都是“地下工作者”?有的富豪之所以不愿以真面目示人,只不过是出于怕“露富”的考虑。但是否也有一些人是因为“心虚”才不敢见光呢?
——乔志峰
★多没劲啊
肖传 国老师雇凶修理方舟子老师,没多久案子就破了,感觉这个案子科技含量太低,花10万块钱,虽然目的达到了,但是自己也栽进去了。这10万元投资成本太高了。
我觉得,现在雇凶杀人已然成为一种时尚和社会风气,国家有关部门应该马上颁布杀人标准,以便像肖传国这样有鸿鹄之志的人有个行事尺度,不然燕雀焉知鸿鹄之志栽了。不然,10万块钱打发两个凶手,抓进去还没灌辣椒水,就全招了,多没劲啊。
——王小峰
★足协已变地狱
地狱究竟是什么样的?意大利中世纪的著名诗人但丁在他的不朽诗篇《神曲》中有过生动的描写。今天,我们在现实中看到了另外一个地狱——中国足协。在这里,充斥着魑魅魍魉,无论好人坏人,在这个深不见底无比黑暗的洞中滚一圈,都会成为恶魔。独善其身者凤毛麟角。
谢亚龙、李东生、蔚少辉步南勇、杨一民等后尘也被公安机关带走了,足球协会被网民们戏称为足“囚”协会。因为谁都不知道,还有多少漏网之鱼要被捕捞进去。但有一点可以确认无疑的,谢亚龙等3人绝不是最后一拨;顺藤摸瓜随着案件的深入,进去的人不断地招供,足协大大小小官员如过江之鲫还有几多人要身陷囹圄的。
——人民网
★爱真理与爱祖国
对祖国的爱,是一种美好的感情,但是,还有一种比这更美好的感情,这就是对真理的爱。对祖国的爱会造就英雄,对真理的爱会造就智者和人类的恩人。
爱祖国应当与爱真理统一起来,人是因着爱真理而爱祖国的,而不是相反。
无论何时,祖国都不能高于真理。那种否定真理的爱国,其实只是奴隶对奴隶主的爱,而不是一个自由的人以一颗伤痛的心真正地去爱那多灾多难的人民与土地。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爱国方式 !
——路易
★我们这里反过来了
崔永元说:“在日本,NHK这样的国家电视台,每天黄金时间段播的都是这种口述历史纪录片,那种搞对象的节目都是午夜才播,我们这里反过来了。”
口述历史纪录片《我的抗战》正在网络上播出,监制崔永元感慨,在日本,NHK、早稻田大学,他们对我们的记录,比我们丰富得多。
——显示器
★本周网上流行段子
老张上街买菜,掏钱的时候慢了点,菜贩子催促:大哥你快点儿,一会儿城管来了我这车菜就全没了。老张道:废话,我不想快点儿?我回去晚了没准房子都没了。
——阿范
★我们用五十年推翻了五千年。
我们改变了山岳的形貌,改变了河流的习性,改变了季节的脾气,改变了几千年常识和老理……我们拼命往地里灌农药化肥,往饲料和食物里投添加剂,还有什么“转基因”“太空种子”“辐照食品”……我们把人之外的东西吃了个遍,把大地翻了个底朝天,盗出最贵重的珠宝,然后埋下垃圾。
渐渐,你会发现,无论山岳江河还是市井俗习,无论风物万象还是生活美学,只要不去干预和涂改,只要保存和延续到今天,就是有价值、受器重的,就成了珍贵的物质或非物质文化遗产。这,说明了什么呢?
只能证实一点:人类对自然犯了错,对生活犯了错。我们用五十年推翻了五千年。
——王开岭
★该有多少女人才算够本
偶看网文,说袁世凯有妻妾10人,段祺瑞妻妾7人,张作霖妻妾6人,而写出“大炮开兮轰他娘”这等野兽派诗歌的张宗昌号称三不知将军,其一就是自己不知道妻妾有几多。如此说来,民国还是令人神往的。据说段祺瑞的人生信条之一是“不嫖”,我估摸他是有心无力,周一到周日全排满了,哪里还有多余的施舍众生。民国达人的身板终究不如现今的圣斗士,前些年落马的江苏建设厅长徐其耀,坐拥情妇146人,神威凛凛,枪挑百姝,当真是赵子龙呵。
大军阀张宗昌虽然霸蛮狂放,但是他的十一姨太丑如无盐,是她老爸强行送货上门的,张宗昌居然也认了,只是从遗传学角度考虑,拒绝与她同房。他的原配袁书娥倒貌美,但为报复他花心,找一瘸子偷欢,还生了个女儿,张宗昌终于无法忍受,掏出枪把瘸子吓跑了。七姨太要离婚私奔,他也忍痛应允。这说明此位被林语堂形容为民国最浑的浑人,其实还是有道德底线的:不无故退货;不滥杀无辜;不做绊脚石,放爱一条生路。
——刘原
★大师
我遇见他总是在会议上,坐在一个角落里,很少说话,不到他发言的时候,两条腿抖个不停,仿佛在抽风,表情激动,蓄势待发,搞得坐在他旁边的人也很紧张。到他发言,总是很吃力的样子,手挥舞着,眼睛斜瞪,眼白放大,仿佛正在一口深井里面提水,而水太深,太重,提不起来的样子。令人很担心,觉得他的话非常重要。但他最后说出来的总是语焉不详,鸡毛蒜皮、小题大做,不得要领,会议讨论南极洲是否会融化的重大问题,他却说小区里面没有花园也是不对的,浪费时间,被主持人中途打断。大多数时候他保持沉默,极力控制着由于渴望发言而即将抽风的种种症状,他有很多话要说,但坚强地自我克制住了。他在会议小休或者去洗手间的时候会突然爆发,哗拉拉地说起话来。他的口音非常奇怪,似乎躲在喉结这块岩石下面,原始的声音,没有一般受过发声训练的人的那种磁性,音箱感,自信。他的声音像是非洲人在说话,尖利刺耳而又嘶哑低沉,混杂着彼此矛盾的音质,一方面滔滔不绝,一方面又不愿意声张似的,因此听上去口齿不清,像是慢速穿过岩石即将到站的地铁。
我一向对那些在会议上不说话的人报有好感,总觉得真理是在这些人的沉默里面,我们心有灵犀地相视而笑。我总是对每一个落日怀着好感,而对迈步中天、滔滔不绝的辉煌日头没有感觉,当太阳们发言的时候,我总是躲得远远的,钻到世界的阴影堆里。只有在冬天,在寒流之后,我才喜欢那头顶的太阳,它已经变得暖暖的,不是那么声色俱厉了。
——于坚
★只是这稍显不足
阿尔谢尼·亚历山大洛维奇·塔可夫斯基,一个冗长又陌生的名字。即使熟悉俄罗斯诗歌的家伙也不见得见识过这个名字。对于这位相对遥远的名字请允许我引用一段关于他的评价:“是个风格独特的诗人、翻译家,他直到晚年才享有诗人的荣誉。这种荣誉只能说是一种名气,而不是家喻户晓,因为他的诗过于高雅。但他的诗丰富的思想和简练精致的语言,能使读者产生无限的遐想,很快成为藏书家的珍品”。这或许是对他的一个中肯的评价。
我是在一本介绍安德烈·塔可夫斯基的电影之路的书里零星读到阿尔谢尼的诗句的,几乎完全没头没尾,却让我相信了这样精彩的诗篇不再需要头尾。任何一句都是开始,同时任何一句都可以结束,决不会嘎然而止地突兀,惟有余音绕梁。
《只是这稍显不足》
阿尔谢尼·亚历山大洛维奇·塔可夫斯基
夏天过去了,好象未曾有过
晒着太阳暖和,只是这稍显不足
那些可实现的,像一片叶子
在我的手掌中,只是这稍显不足
善良和邪恶,都没有平白地消失
一切都晒亮了,只是这稍显不足
树叶没有烧,树枝没有断
日子清澈如镜,只是这稍显不足
——显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