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的“郑青原”是谁?中央党校主管主办的《学习时报》的李海青是谁?老秦反复检索,查无此人,连网络都实名制了,他们为何不具真名,跟读者打哑谜玩?

不是老秦神经过敏,一看到这样的署名文章就害怕混身起鸡皮疙瘩,这已成了本博中国特色的职业病。文革开始时《向反党反社会主义的黑线开火》的文章暑名是“高炬”,《擦亮眼睛,辨别真假》的文章暑名是“何明”。批《孔丘其人》、《回击右倾翻案风》、《党内确实有资产阶级──天安门事件剖析》、《评邓小平的买办资产阶级经济思想》的文章暑名是“粱效”,《从资产阶级民主派到走资派》、《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署名文章是“池恒”。当然,还有什么“初澜”“丁学雷”、“唐晓文”、“罗思鼎”,反正上了年纪的人全知道,树欲静而风不止,一有风吹草动准“署名”。

近来《人民日报》连篇累牍地发表了署名“郑青原”的有关政治体制改革的一系列文章,《学习时报》也发表了不同观点的署名“李海青”的文章。对于这些文章的观点公婆各执一词,言论自由呗,咋说的都有,就是不留下真实姓名。

每每见到类似的文章,本博秦全耀总会想起一个人来,那就是几年前去世的姚文元。尽管不能同意姚的极左观点,但他发表的文章不论是《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评“三家村”──<燕山夜话><三家村札记>的反动本质》、《评陶铸的两本书》、《评反革命两面派周杨》却总是明码标价坐不更名立不改姓……

倘若姚文元不死,老秦真可能建议请他代言中国的“网络实名制”。为啥?本博是个策划人,懂得怎样做推广,实名制也不能像刑不上大夫那样,光让网民实名,《人民日报》的“郑青原”《学习时报》的“李海青”就可以不实名。

孔子在《论语·子路》中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因此,名正言顺,希望“郑青原”,“李海青”们何不向姚文元学习,写文章也给网民树个榜样来点念相留下个真实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