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新闻:这次提问奥巴马在网络上引起这么大的反响,您意料到了吗?

芮成钢:不是我意料之中的,有时候网络时代,信息通过不同的平台传播的时代,很多事情确实不是大家能够预想到的。我当时觉得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对话。

网易新闻:在网友评论中,有没有您觉得中肯的意见?
芮成钢:我看了不少大家的意见,我跟他(奥巴马总统)的对话也被不同的方式解读,但我觉得没什么。大家看问题有不同的角度。
我跟奥巴马总统的这次对话是英文进行的,这个对话还有前后的上下文,本身用英文进行,对一部分中国受众来说是有难度的,两种语言之间并不完全是等价获得(信息)。所以我相信,如果英文更好一些的受众,可能对英语的语言更熟悉,更容易把完整的场景读明白。有一些朋友对事情有不同的判断,我觉得这也很正常。

网易新闻:这几天您都在回应中国网友。
芮成钢:对。

网易新闻:而韩国网友也认为“中国为什么能代表亚洲”?您怎么回应他们?
芮成钢: 可能国内一些媒体朋友为了把这个事件往深处挖掘,或者炒作硬找出来的一些东西。因为我没有听到任何韩国同行、日本同行或者其他亚洲国家的媒体觉得有什么问题,都没有。在那么大的人口基数下,如果有极个别的人表达他们个人一些不同的观点或者什么东西,我觉得也很正常。

网易新闻:您不想对他们做任何解释?
芮成钢: 我也看了一下美国人用的英文的谷歌,英语的语境下大概谷歌出来两、三条,在网络那么浩瀚的信息世界里,只有两、三个美国人对这个事情做了一个评价,我觉得这就微不足道的。我相信在韩国也是一样的,没有成为一个新闻事件,所以我觉得没有必要再讨论这个话题了。
为什么全世界的人都觉得没有问题,偏偏有一小部分的中国人,很少的,低于5%的中国一些网络上的朋友们,他们出于什么样的原因,对这个事情为什么这么敏感?到底是文化原因,还是语言上的误差还是什么?

网易新闻:您向奥巴马总统提问前,会场的气氛是什么样的,当时如何判断可以举手?
芮成钢:会场的气氛是挺轻松的,但是确实有些意外,因为当时他已经很明确的说了,说“我就要走了”,把最后一个问题跟美国记者说完了之后,他临时决定再给韩国人增加一个提问(机会)。现场当时的气氛我觉得很正常,就是所有发布会正常的气氛。

网易新闻:后来他说“我还是想确认一下有没有韩国记者要问。”
芮成钢:这个我也很理解。

网易新闻:当时站在那里等着的时候您有一丝担心吗?
芮成钢:我没有担心。

网易新闻:如果(出现)韩国记者站起来提问(的状况呢)?
芮成钢:那个时候是,当然要尊重他的意思,是他的新闻发布会,如果最后真的说有韩国媒体站出来,他说还是把这个机会留给韩国媒体,我当然是会接受的,本身当时我之所以会举手,也是因为没有韩国媒体举手,一下子冷场。我觉得自己作为一个记者,也应该去圆个场吧。

在奥巴马眼中,亚洲媒体人代表亚洲是很正常的

网易新闻:您此前谈到,因为大家对中英文的理解有不同,所以“代表”这个词引起了国内网友的反感。在中英文不同的语境下,这个词究竟有什么不同的代表的意义?
芮成钢:这个事情我很感谢大家,我看了一个样本采集最大的门户网站的调查,60多万人投票, 95%以上的朋友会选择来鼓励我,支持我。从样本采集当中我也可以感觉到,这个事件绝大多数人的判断是什么。(对于)你说的“代表”这个词,我想说这么几点:
第一,有极少部分的一些中国朋友,他对“代表”这个词极度的敏感。不管是任何人,如果用了“代表”这个词,有一小部分人会极度的敏感,反应特别强烈,不管这是说的什么事,在什么场合,什么场景,只要有人说这个词,有一些人就会极度的反弹,这个事情和我无关,这个事情是一个极具中国特色的文化现象,你需要采访一位文化学者来解释。
第二,跟奥巴马总统谈话,本身我觉得不是什么大事,只是因为我们中国的媒体对话国外的政要,特别是奥巴马总统这样级别,在目前来说不是一个频次很高的事件,所以大家特别关注。我也可以理解。
回到“代表”这个词是这样,我觉得英语当中这是一个常用词,去年在伦敦的时候用的是”on behalf of” ,这次用的是”represent”。它在不同的语境下的翻译其实跟中国说的“代表”还真不完全一样。
中文的“代表”,大家可能想的更多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这个可能不是这个意思。大家可能把一些中文文化当中特殊的含义给它硬扣在了英语当中的几个词汇里面。我在伦敦和奥巴马总统对话的时候,如果你看了当时录像的话,我个人觉得它表达的意思一个是“站在中国的角度来提问”,第二个是“站在一个全球的角度提一个问题”。
我(这次)在现场说” represent the entire Asia”,因为现场我是一个中国人,作为一个亚洲媒体,从亚洲的角度来提一个问题。这个词(” represent”)字典里面确实有代表的意思,但是它还有很多很多不同的意思。
(但)当时最有意思的事情是什么?我觉得大家都没有看到,今天我才注意到,因为回看这段录像,当时我说到I think I get to represent the entire Asia. ,奥巴马总统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而响叮当之势,开玩笑的说了一句“Absolutely”就是绝对可以,当然。就是在他眼中,一个亚洲媒体人,当然是亚洲的一分子。当然可以代表亚洲,这是很正常的。在那个语境下。所以奥巴马在他的眼中,一个中国记者代表亚洲,对他来讲是非常正常的,所以他用了“当然,绝对”这样的词来认同这一点。

网易新闻:从您刚才的描述里,我们可以理解您使用这个词既是一个习惯,也是一个采访策略对吗?
芮成钢:我不认为这个词是一个采访策略。我只不过在那个语境下,强化一下我是亚洲人,可以告诉奥巴马总统,会让他显得更好。实际上我是想说服他做这个对话。
因为在现场他始终在跟欧美人对话,我个人觉得对他的形象并不是特别好。你既然选择面对全世界的媒体,为什么不接受一个来自美国之外的提问呢?

网易新闻:您已经连续两年因这个(“代表”)词被部分中国网友争议。
芮成钢:对。

网易新闻:您以后会不会避免使用这个词?
芮成钢:我觉得我不会刻意的避免,该使用这个词当然可以使用。而且我特别想说的是,在某些场景下,我们是中国人,我们就代表中国;在很多场景下,我们就代表亚洲。这个非常正常。
当我们离开这个国家到了其他一些国际场合,我觉得这是一个默认的事情,这不是你我决定是否的,我们天生就是这个属性,这是我们属性的一部分。

网易新闻:总结整个提问奥巴马总统的过程和网友的争议,您觉得有没有任何一个地方需要调整或者改进的?
芮成钢:整个的访问过程我觉得没有,只是一个被一小部分人用不同的方式解读的问题,我觉得没有什么。

被误解是一个常态

网易新闻:您觉得被(网友)误解了吗?
芮成钢:被误解是一个常态。

网易新闻:如果误解是一个常态的话,别人误解您最大的是什么?
芮成钢:我的工作决定了我是暴露在公众面前的人,注定是要被别人讨论,注定是要去被解读的–被别人(以)不同的方式解读,我认为被一小部分人误读没有什么,这很正常。
我自己被误读的时候,我常说的一句话是什么?就是“我完全反对你的观点,但是我坚决捍卫你说话的权利”,因为对我而言,每一个人都有权利表达自己的心声,这个权利远远重要于对某一个事件具体的判断。大家有不同的意见,这很正常。

网易新闻:您被误读的形象,和您希望带给大家的形象,中间的差距有多大?
芮成钢: 我印象里想到可能跟我牵扯到误读的,就是星巴克的事情和这次的事情。但是星巴克的事件上,当时网上的大多数人也是认同这个说法或者做法的。所以所谓的误读也仅仅是局限在一小部分朋友当中。

网易新闻:您曾对记者谈起星巴克的事情说,从那次以后,您经常被人误读为民族主义者,也被误读为一个不懂全球化的人,实际上您是吗?
芮成钢:对,为什么说当时我会被误读成一个民族主义者,很多人会觉得,芮成钢怎么这么反对星巴克呀,自己也喝星巴克,我们都喝咖啡,干嘛这么不喜欢星巴克在故宫里?就会很容易往民族主义上去联想。
其实我的那篇博客里面说的是文化保护的问题,当时星巴克的事情当时闹的沸沸扬扬,真正看了我博客的人并不多。为什么这么说?星巴克的事件当时全国媒体都在炒,但是我博客的点击量始终维持在大概50万上下,从来没有涨过。当那个事情成为新闻事件的时候,所有人都是以讹传讹,道听途说,根据报纸上的一些说法,后来再也没有人去看我的博客了。
实际上这个事情最开始来自于我的博客,真正把我的博客完整看完的人只有50万,但知道这个事情的人,我相信全球可能过亿了。但是真正看了我博客的人只有50万。这就是典型的信息不对称,当1亿人里面只有50万看了我的博客,知道我想说的话意思究竟是什么的时候,毕竟会有很多的误会。

网易新闻:在网上搜“芮成钢”三个字,有一些关键词是“英文好”,“财经主持人”,“很高端”,您愿意您(给人的)印象被限定于这几个关键词吗?
芮成钢:是,我经常被问到,成钢给人的印象为什么老是做一些高端节目?我每次都会跟他们说,我主持最多的节目叫《经济新闻联播》,每天晚上八点半钟财经频道播出,我在里面说得最多的往往是大蒜的价格、苹果的价格、大白菜的价格,往往说的是农民的问题、农业的问题,说的是老百姓最关心的房价、股市等,这期节目也是全中国收视率最高的财经节目,看得人最多,我说这些的时候很少有人在意我今天说了大白菜多少钱一斤,是不是苹果又涨价了,是不是柿子又烂在树上了,大家觉得很正常,没有人去议论,反倒是我做的一些国际专访更容易得到大家的注意。
虽然我更多时间在做这些工作,但那些工作(比如和美国总统的对话),大家就特别在意,之前我说了一年中国蔬菜的价格、农副产品的价格,期货市场的变动,大家并没有那么在意,这是受众的选择,受众注意的问题,这不是由我来选择的,而是大家做判断。

西方媒体有莫名的新闻自由优越感

网易新闻: 我记得您在耶鲁一次学术会议上有人对您说“嘿,我们不认为你是新闻工作者,因为你来自CCTV,而CCTV的老板就是政府。”您在国外是不是经常面对这种疑问?面对这类问题时您都是怎么应对的?
芮成钢:我确实经常遇到这类问题,国外媒体质疑我是不是记者、是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新闻工作者。每次遇到这种问题时我觉得最好的回答就是让他们去看我是怎么做记者的,
而绝大多数对这个问题持怀疑态度的人在看了我和同事共同制作的节目后,观点会有所改变,有时候他们会出于某种心态故意不承认。

网易新闻:哪种心态?
芮成钢:有时候他们会有一种莫名其妙的优越感,西方的一些人,媒体人,他们标榜他们的媒体是绝对自由的媒体,实际上,我觉得他们的这种判断是不正确的,我会用我的行动告诉他们,其实我们也是很好、很优秀的记者。一般凡是看了我们的节目、和我们接触过的人,最后都会得出正确的结论。

网易新闻:如果总有外国的记者对您这样说,会感到困扰吗?
芮成钢:没有,第一,这种情况并不总是出现,偶尔出现,这可能也是因为信息不充分,他们不知道中国的媒体是怎么做的,不知道中国媒体是什么样的,不知道中国媒体记者会提什么问题,在信息不充分的情况下,人不知不为过,在信息不充分的情况下他们作出一些错误的判断你也不能怪他,最好的办法就是把这些信息补充过来,让他们看到你是怎么做记者的,他们对对你多一分同行的尊重。

我的价值观选择是要做一个有意思的人

网易新闻:您一直在强调有95%的人支持您,理解您。您觉得您展示给他们的形象是什么?
芮成钢:我觉得我给他们的形象是……我的能力很有限,是一个很普通的中国媒体工作者。但随着国家的成长,国家经济实力、综合实力的成长,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更重要的大国角色,有更多话语权,中国媒体必然将在国际舞台上也扮演重要角色。
我的能力很有限,但我自己不会放弃任何一次机会,任何一次可能去把我的工作做好,把中国媒体人该做的事情给做了,我觉得大多数人对我的认可可能是对于我工作上的这种态度吧。

网易新闻:您最引以为豪的来自自己的东西是什么?比如说知识、阅历,任何一部分?
芮成钢:谈不上引以为豪,在我的工作当中,我对我自己的要求是认真和执着,作为一个好的新闻工作者,认真和执着特别重要,要有钻进去的精神,不要轻言放弃,要深入进去,对事情有真正深入的了解,在这点上,我始终在努力。

网易新闻:您把自己的经历写成书–《三十而励》,但我们想知道您对失败的看法是什么?因为(在这本书里)没有看到任何失败的经历。
芮成钢:你说得很对,我有过失败的经历,失败每个人都会有,但是不是每个人都愿意和别人分享,这就是另外一个话题了。

网易新闻: 如果从物质和名利榜来衡量的话,您觉得自己算是成功吗?
芮成钢:我拒绝用这种方式来衡量我自己或衡量任何一个人,我觉得那是不对的,我恰恰觉得这是中国媒体应该集体改变的一个现象,包括我们财经记者,我非常反感当一个公司创业板上市,马上全中国的媒体就在炒这家上市公司的老总、董事长身家多少钱,这一词最早可能是从港台那边来,“身家”多少,用他的股票乘以当天的价格换算成一个多少亿的数字,这完全是耸人听闻,任何有财经知识的人都知道,那些钱并不是现金,上市公司是公共公司,作为创始人,他是不可能立刻把钱套现的,股价仅仅是那一天的股价,而股价是会上下波动。今天的媒体会用这种耸人听闻的方式去渲染财富、渲染名利,我觉得对于公众来说,这种价值取向是一种误导。

网易新闻: (您)觉得在社会上怎样才算成功    芮成钢: 今天的中国,“成功”一词被误读了,或者说被滥用了。今天的中国大家对一个人的评价和定义就是某某是不是成功人士,什么叫成功?今天中国“成功”的背后往往是用名气来衡量、用个人财富来衡量、用能力或权力来衡量,我个人是不太认同这种做法的,尤其是我个人很反感中国的一些媒体炒作什么富豪榜,

网易新闻:(在公众价值取向上,您觉得)应该渲染什么?
芮成钢:我觉得应该渲染多元的价值观,在这个社会里,有一些人说我就想赚钱,想拥有很多财富,没有问题,是他的道路;有一部分媒体就喜欢成天炒作有的人多有钱、多有身家;有的人就想出名,不管怎么样就想出名,想当明星,这是他的选择,要尊重,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利。

网易新闻: 这么多价值观里,您选择的是哪一种?
芮成钢:对于我来说,我的价值观选择是要做一个有意思的人,因为做了媒体,我的思维、意识和状态要和这个世界最新鲜的资讯联系在一起,我希望我跟朋友在一起时能跟他们分享我所掌握的这个世界上最新鲜、最鲜活的资讯,我希望在他们眼中我是一个有意思的人、有自己观点、有信息的人,一个开心的人,一个快乐的人,这是我追求的。

网易新闻:谢谢您。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