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是我在04年出国留学前很喜欢看的一份中国内地报纸。上面刊登的文章和新闻经常对天下大事评头论足,长自己志气,灭他人威风,读着非常之爽,每次读它都像被注了兴奋剂,感觉自己充满了爱国情怀。出国之后随着知识的增长和思想的成熟,我才知因为中共党报《人民日报》的守旧和八股,连中国人都已无人肯花钱去买,政府只好推出这份名为《环球时报》的新报来吸引读者,继续政治宣传(Propaganda)。《环球时报》看似更活泼,更新颖,也更国际化,甚至又推出英文版,但这不过都是表面效果,其实换汤不换药,顽固的意识形态依旧,且狭隘的民族主义思想更甚,《人民日报》旗下的“愤青版”而已。
《环球时报》11月15日刊登文章,提议中国应该设立“孔子和平奖”,专门来对付“诺贝尔和平奖”。文章称,诺委会得了一个刘晓波,却失去了13亿中国人的信任。他们支持了一个“异见分子”,却造就了13亿对诺委会不满的“异见分子”。
《环球时报》的荒谬从这篇文章便可看出。对于政府来说,刘晓波可以算作异见分子,但政府并不代表13亿人民,共产党“枪杆子里出政权”,暴力推翻中华民国,至今也无民主选举,人大代表充当政治花瓶,请问这个政府如何代表人民?至少我身边的许多中国学生都对诺贝尔委员会的决定表示高兴。香港的各个大学学生会几乎都打出了横幅,恭贺这位中国“异见人士”获奖,他们难道不算中国人吗?作者大言不惭地一口气绑架了13亿人,说其是强奸民意亦不为过。中国官方的报刊杂志经常发表这类逻辑混乱,满口歪理的评论文章,本不值一驳,不过我对这篇还是很感兴趣,尤其是设立所谓“孔子和平奖”的想法。
自从汉代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孔子似乎死后重生,从一个从政失败的小学老师,竟摇身一变成了“圣人”。可就是这位“圣人”,也有被打回原形的时候。历朝历代的宫廷帝王都要将孔子搬出来,不是花巨资建孔庙,把孔子像神一样供奉起来,就是将孔子鞭笞的体无完肤,骂作 “孔老二”。孔子何辜,死了两千多年还不得安宁,被当成政治玩偶耍来耍去。今天,孔老二被平反了,“和谐社会”开始建造“孔子学院”了。真不知道哪一天,孔子又会“露出反对革命的狰狞嘴脸”,再次被定性为“反动统治阶级”和“十足的反革命老顽固”。
所以,今天要设立“孔子和平奖”,真的是会冒一些政治风险。中国的政治从来都是神神秘秘,变化莫测,一定要将孔子和政治牵扯到一起,如果我是孔子后代,首先会站出来反对。不过再一想,“孔子和平奖”如果走向世界,真的和“诺贝尔奖”平起平坐,也未必是件坏事。一个是谁勇敢反抗自己国家的政府谁就得奖,一个是谁拥护自己国家的“和谐社会”谁就得奖,两奖同时颁发,但是人们发现“诺奖”的得主被囚在孔奖得主所在的“和谐社会”的黑牢之中,然后“孔奖”得主大言不惭地说:“把异见声音都消音,把对社会不满的人投入监狱就做到了和谐社会,大家都这么做世界也就和平了”。最后阿Q的“孔奖”和“和谐社会”都成了国际笑话,倒是也挺有趣的!
沈达明
二零一零年十一月十六日于中国香港
沈达明
二零一零年十一月十六日于中国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