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断有记者电话来采访。我总觉得不如写出来系统完整严谨因而一概拒绝。另外发现,不少记者采访前不看有关采访对象的资料,放着互联网这么方便,搜索一下就可以看到的东西,他还要莫名惊诧,我还要给他从头说起。于是把发在微博里的东西合订在一起,另外补充了一些围脖容量限制造成的细节说理举例。若干条微博凑起来的东西,各位看着见笑了。 不过,倒是方便了某些人,将来抓“反对举国体制”的典型,就方便了,“罪证”我都自己整理好了。
顺便我想跟某些装B犯说一句话:你跟我,不是一个物种的。你没种,不是一次两次了。因为你总是害怕,怕失去什么;而我比你牛逼的地方就是,我不怕。说谁谁自己知道。连公开承认一下当初的事情都舍不得,还装什么仗义?
好吧,看我的言论吧:
为什么要反对举国体制的体育体系?看看三大球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就知道了。尤其是曾经有过优势的女足和女排。一个没有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为基础的,国家砸钱少数“体育特种兵”埋头苦练攻关的体育体系,只能在那些非主流项目上摘金夺银,靠的是国家打个人、有钱打没钱、专业打业余。主流化市场化职业化项目,全完蛋。
团队球类项目和田径、游泳这些主流项目基础项目,人才的成长周期、成长规律、成才概率,不是那些非主流奇技淫巧项目能比的,不是国家砸钱圈养一群人苦练傻练不计成本拿钱堆就能堆出天才和一个整齐的团队来的。需要的是参与这些运动的青少年的人群基数。天才的诞生是有概率的。所以,我们的三大球越来越完蛋。这不是我危言耸听,是体育局系统的高官自己亲口说的:三大球面临人才匮乏的危机。
从1996年的奥运银牌、1999年的世界杯亚军到今天,短短11年,女足连亚运会奖牌都拿不到了……还有女排、女篮,过几年再看,男篮,男排……
中国体育的全盘举国体制对群众体育和学校体育的损害,反过来损害一线竞技体育成绩,损害基础人才储备的不争事实,在这些曾经有过优势的团队项目、基础项目上,反应最为强烈。
北京奥运那么大的主场优势,51块金牌、排名第一、压倒美国;但是,三大球和手球曲棍球棒球等等都算上的团队球类项目,全军覆灭,甚至不如1996亚特兰大和2004雅典奥运,已经充分说明了举国体制的死穴所在——
这一体制,只善于搞小型、小个儿、小人群基数、小孩儿就开始专业化训练(在国外很难做到,因为家庭观念不允许,法律不允许把5、6岁的孩子送去接受每天超常时间的专业苦练)、市场价值小的、世界范围内对手竞争力小的项目,集中一些人花着政府拨款搞科技公关式的苦练,类似于一支国家投入的以为国争光为使命的体育特种兵,各方面保障优先,训练时间训练强度训练方法训练条件都是世界第一,不是职业运动员胜似职业运动员,吃国家俸禄不用担心生活不用考虑训练成本,于是,不拿世界第一当然就是失败。当然,拿了也跟老百姓的体育锻炼生活健康没什么关系,因为多数这类项目,对老百姓来讲就是“奥运版的杂技表演”,平常是没有人有兴趣和有条件去玩这些的。说白了,这些不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能玩起来也能玩的起的项目。乒羽除外。(有人会说:乒羽锻炼也得花钱啊!也是成人才消费得起啊!孩子们有业余玩的吗?)
有人问啥是主流项目?主流项目就是:别说拿一个世界冠军,就是一场普通国家队比赛的胜利,都足以胜过无数金牌的项目!谁记得西班牙奥运会几块金牌?可是,谁不知道西班牙足球队的欧洲杯世界杯双料冠军?谁不知道纳达尔?谁不知道西班牙的男篮世锦赛冠军?谁不羡慕日本韩国的世界杯16强?谁不记得谁不记得99年女足世界杯亚军的辉煌?亚军也得到政治局常委全体接见。
为什么刘翔的金牌和世界纪录那么令国人疯狂和追捧?那是因为大家都知道,田径比赛里的短直道项目是黄种人的“禁区”,谁能进决赛就足够牛逼了,别说金牌和纪录了。
为什么姚明没拿过NBA总冠军和世界大赛冠军也能那么“值钱”,因为篮球是大球,是国际化主流化项目,世人统一体育价值观认可的项目。
这就是主流。
反对举国体制,不是反对保留优势项目的小体系,比如乒羽射击举重体操跳水。但是,全盘举国无用无益,且效果不佳,危机早晚爆发。不妨将基础项目主流项目放开,把经费用于学校体育的恢复和健全,让体育回归教育,让子孙更健康,更多青少年接触体育运动,在普及基础之上,去海量的青少年当中发现人才、再行提高。
有人说,不搞举国体制,不搞早期三集中专业化,就搞不过外国人,尤其是三大球和基础项目。这完全是胡说。
三十年代的球王李惠堂时代,中国足球在亚洲称王称霸多年,球员主体都是知识分子读书人,从学校里踢出来的。没人给他们花钱投资圈养集中,照样连霸亚洲足坛。就连国际足联历史与统计协会,都承认李惠堂的成就,把他与贝利马拉多纳等人并列为上个世纪的四大球王。他的时代,还是我们所说的“一穷二白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万恶旧社会呢,以学校和社区为基础的足球都可以取得如此成就,何况和平稳定繁荣发展的今天?谁敢说不行?
近邻日本的足球运动,就是扎根于学校立足于普及,根本没有采取我们的那些金牌优势项目的模式,现在已经领先我们不止一个时代了,未来我们男女足全面输给日本,还要继续输上十年二十年。如果说不搞举国体制就搞不好这些主流项目,难道是我们的孩子品种不如日本孩子?谁不知道中国运动员的身体条件在东亚乃至整个亚洲都是最好的?问题不是品种,是环境和机制。
足球、篮球、网球、赛车等项目之所以能职业化、商业化,是因为这些项目的观赏价值决定了其市场价值。这些项目对运动员的要求是全面综合多样复杂的,团队项目尤其复杂。但是,魅力也在于此。因此,他们就是主流体育项目。也就是说,这些项目是世界上绝大多数体育爱好者的首选,无论是亲身参与还是作为观众看客,都是首选这些项目;这些项目,天生就是的运动项目里的明星。正因为如此,电视里大量直播的是球类尤其是大球以及赛车,而不是举重、射击、水上、蹦床、柔道、跳水等等这样的项目。
这些技巧型或者简单力量型项目的金牌,虽然同样是运动员们复出很多辛苦换来的,但更多是靠国家砸钱不计代价不择手段不惜血本,击败了私人投入、玩乐为主的国外选手;这样的金牌,只是奖牌榜上的一个数字而已,对于民众的生活质量,对于一国的体育水平,乃至对一国的国际形象,帮助都不大。远远不如“小日本”在南非世界杯上那两脚惊世骇俗的任意球破门给其本国人民带来的快乐自豪,以及给世界留下的深刻印象。
我宁愿北京奥运少拿10块金牌,换来世界杯赛上那两脚任意球。有一样愿意的吗?可惜,人家不换。
我们辉煌的金牌战略背后,是并不乐观的群众体育状况。以北京为例,2009年北京城镇居民人均健身活动支出73元,还不够看两场电影。世界卫生组织公布了192个成员国关于居民“健康寿命”(能够自主生活,能够对社会有贡献的寿命)的预测及排名顺序,其中,日本排名第一位,中国排名第八十一位。中国虽然在发展中国家居于前列,但与发达国家差距还是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