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异见人士刘晓波获颁诺贝尔和平奖典礼将于12月10日举行。《环球时报》12月3日在《国际论坛》发表由江苏常熟合众环保能源技术研究所所长沙永康撰写的文章《应有中国版诺贝尔奖》。文章从每年诺贝尔奖一公布,中国人总有点失望。因为中国科技、经济、医学方面的研究者“总是与此无缘”谈起,认为中国人总在讨论这个话题,说明很在乎这个奖项。

文章说,从感情层面而言,中国是人口大国又是人才大国,近几年国家对科技创新特别重视,投入也很大,为什么中国人得不到诺奖? 主要原因恐怕还是我们的科研水平与世界最高水平相比差距较大,诺奖所设的学科奖项也不是我们的强项。

文章接着说,中国国内富豪甚多,各类慈善捐款也很多,何不设立一个自己的诺奖,奖励其他学科的杰出人物,填补诺贝尔奖一百多年来的空缺?如数学、农学与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与发明、产业与民生、文明与文化、生命与宇宙等。该奖项以企业家或民间基金会的名义成立,资金由设立者支出并管理,其评审管理模式可以有针对性地部分参考诺奖的经验。

文章认为,中国企业家、民间基金会设立类似奖项,对中国科技界肯定有所帮助和支持,比如中国的“人工合成胰岛素”就不会阴差阳错未能获奖。又如袁隆平等人的杂交水稻,以及用于治疗疟疾、在非洲取得无可替代作用的青蒿素。目前诺贝尔奖还没有农业科学方面的奖项和民族医药方面的奖项。

当然,奖项得主和得奖项目必须是世界公认的世界级先进水平,这样才能获得全世界认可,才能与诺奖比肩。此外,中国企业家和民间基金会通过奖励那些货真价实的科技人员,可以与获奖者拉近距离,有助于日后将他的成果进行产业化,这也为中国带来了创立新兴产业的机会。

前几年媒体曾报道:已故香港巨富龚如心女士曾有遗嘱,将委托她的亲属用这笔遗产设立一个类似诺贝尔奖的基金会,用一定资金奖励每年经评审的获奖者。文章认为,这个信息让国人兴奋,它或将使中国在21世纪创立一个与诺贝尔奖齐名的世界级奖项。这一奖项的面世将使中国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经济转型取得实质性提升。

因“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被判11年徒刑的刘晓波10月8日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以《环球时报》次日发表社评《诺贝尔和平奖又砸自己的牌子》为标志,中国官方媒体开始集中批诺批刘。新华网等媒体日前报道美国《外交政策》公布2010年“全球百大思想家”时甚至不认刘晓波是中国人,以致出现虽有刘晓波等6人上榜,却仅说5人的怪象,而《环球时报》更是直接以“美媒百大思想家,5中国人上榜”为题刊登假报道。

(方鸣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