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防止中国经济泡沫化趋势是未来中国经济的重中之重。今后中国经济无论怎样转型都要以“实业立国”为根本,实业立国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立国之本,荷兰、英国、日本、美国的财富发展史都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荷、英、日经济地位的下降乃至于衰落,无不缘于金融、地产经济的勃兴和实业经济地位的下降,当今全球经济的种种危机也皆缘于此。

作者:张茉楠

中央政治局会议定调明年货币政策主基调由“适度宽松”转向“稳健”,这反映了国家将抑制通胀和资产泡沫作为中国经济的头等大事。然而,中国资产泡沫是短期的还是长期的,是货币性的还是结构性的?泡沫是矛盾问题的原因还是矛盾问题的结果,它折射出中国宏观经济怎样的深层次问题?确实需要我们更深入的思考。

30多年来中国长期持续的高增长主要得益于 “要素红利、市场化改革红利和全球化红利”的巨大贡献。然而随着这三大红利的逐步衰减,中国主要依靠低成本优势的超高速增长逐渐回归常态,“大进大出”式的循环发展模式也似乎走到了尽头。2011年是中国新的“五年计划”的开端,也是中国经济转型的岔路口。

从目前看来,三大红利的衰减并未马上反映在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的回落上,却反映在近年来中国产业资本逐步流向资产领域和虚拟经济的现实上,这也是今年中国政府出台两轮比较严厉的房地产调控也依然效果不佳,房地产市场泡沫化趋势并未根本得到遏制的根本原因。

传统增长红利的衰减已经导致了中国陷入经济增长的陷阱,即在成本大幅提高和销售价格不断下跌的双向挤压下,实体企业利润(中间层)迅速变薄,也被称之为“三明治陷阱”。落入“三明治陷阱”的国家,其经济一般都会极速泡沫化,因为企业为了维系生存、维系收益,被迫将大量资本投向房地产、投向股市,以至整个国家经济迅速泡沫化。

而当前中国房地产泡沫化、大量资本追逐投资品(或是可以充当投资品的农产品、商品)其所反映的正是这类陷阱。由于红利的减少、劳动力、土地以及初级产品价格的上涨使得制造业行业利润率越来越薄,不仅靠实业起家的众多民营企业纷纷“逃离”实体经济,一些大型国企也“不甘寂寞”,当这些资产领域产生预期利润率大大超过,或者成倍超过制造业的利润率时,它就会导致制造业的空心化,就会导致制造业的大量资金有游离出。这些年来许多国有制造业企业纷纷进军房地产市场,以至于国资委今年上半年不得不强推78家央企退出房地产业的计划,从一定意义上讲,房地产的确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

根据相关的统计,中国目前商品房存量约为GDP的200%左右,做一个简单测算,如果中国的房地产的投资每年的增速约为15%,同时不考虑贬值等因素,中国房地产业将直接为GDP贡献 3个百分点的增速。同时相关研究也表明,房地产投资对关联产业的带动系数约为1.93,房地产业还带动了水泥、钢铁等20多个产业的发展,这样的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行业,其任何的风吹草动足以牵动整个宏观经济,但是经济泡沫化的结果给中国经济带来的最大的风险就是经济空心化。

因此,防止中国经济泡沫化趋势是未来中国经济的重中之重。今后中国经济无论怎样转型都要以“实业立国”为根本,实业立国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立国之本,荷兰、英国、日本、美国的财富发展史都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荷、英、日经济地位的下降乃至于衰落,无不缘于金融、地产经济的勃兴和实业经济地位的下降,当今全球经济的种种危机也皆缘于此。

在美国等西方国家开始重振实业经济的大背景下,未来中国更需明确提出和长期坚持“实业立国”的基本思路,因为只有实体经济才是财富创造的真正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