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学家呼吁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以降低美元大幅波动给中国带来的不利影响。中国学者是基于全球金融危机的教训提出这一设想的。他们认为,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必须改革,人民币国际化就是其中的一个必要步骤。

*戴相龙:改革现行国际货币体系*

一些中国学者认为,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全球经济合作发展的新格局。他们举例说,美元既是美国的本币,又是全球最重要的储备货币,而当这两种功能发生矛盾时,美国政府总是从美国本身的利益出发实行其货币政策,从而带来国际资本的非正常流动,引发国际金融市场的震动。

前中国央行行长戴相龙说,这是1997年产生东南亚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也是美国2008年爆发严重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

他说:“为了应对金融危机,新兴经济体大量地储备外汇储备,现在外汇储备8万多亿(美元),比97年翻了一倍,还在增加。为什么?它要应对这个体系。另外,新兴经济体资本项目开放就非常害怕,所以它非常慢。同时,美国的财政赤字、贸易赤字这么大,所以它有贬值的趋势,2002年以来已经贬值了40%,所以给一些国家造成了资产损失。我认为(国际货币体系)是越来越不适应。”

*戴相龙:促进国际货币多元化*

他认为,国际货币多元化,是改革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现实选择。他说,人们提出过不同的改革方案。有人主张设定非主权货币,有人认为应采取国际货币与黄金挂钩的做法,有人希望推行美洲、欧洲和亚洲地区货币,有人则主张促进国际货币多元化。

戴相龙说,他赞同国际货币多元化的方案:“我认为,这个‘(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理解是,继续承认和发挥美元的作用,更加发挥好欧元的作用,同时推动其它货币作为国际货币,可能这个方案比较现实。因此,我认为,人民币的国际化,又是推进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一个重要步骤。”

*戴相龙:人民币国际化要15-20年*

戴相龙解释了人民币国际化的概念,那就是,人民币全面可兑换、人民币全面履行国际货币的五项功能、人民币在国际储备体系中占有较大比例。

他认为,中国有条件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并使其成为稳定而坚挺的货币。目前,中国经济总量已升至世界第二位,对外贸易占全球10%,外汇储备高达2.85万亿美元,是世界对外最大的金融债权国。

现任中国全国社保基金理事长的戴相龙,在星期天举行的中国经济年会上说,人民币国际化的基本步骤是:完全实现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上可兑换、基本实现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可兑换;先发挥人民币的计价、结算、投资功能,再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储备货币。

他认为,人民币国际化应先在中国周边国家实行,然后扩大到东南亚、东亚地区和新型经济体,最后扩大到全球。他预计,人民币真正国际化要经过15到20年的努力。

*李向阳:人民币要走制度化的国际化道路*

中国社科院亚太所所长李向阳也谈到人民币“走出去”的问题。他认为,人民币的国际化虽然刚刚起步,但未来势不可挡。

李向阳说:“长期内,我们认为,可能人民币必须要走一条制度化的国际化道路。什么制度化?比如说,我们的国内债券市场,乃至整个证券市场,需要国际化,那么也就是说,在中国的 交易就是一个世界的交易。”

这位曾经给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讲过课的中年学者说,中国需要在汇率机制、国内利率机制,乃至经济发展模式上进行全面调整,以便为人民币国际化的制度建设提供良好机遇。

*樊纲:人民币国际化标志中国经济全球化*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樊纲认为,中国经济全球化、国际化的最终标志就是货币的国际化。

他说:“就是我们资本帐户的开放和人民币的自由兑换,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等等。”

*郑新立:美元、欧元、人民币将三足鼎立*

中共中央在“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明确提出,要扩大人民币的跨境投资使用,稳步扩大国际化金融市场。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对人民币国际化充满信心。

他在接受《了望》新闻周刊记者采访时说,中国应该抓住这个难得的机遇,扩大人民币的海外市场。他表示,人民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是历史的必然趋势,未来的国际货币储备体系将是美元、欧元、人民币三足鼎立的货币体系。

Behind the Great Firewall? Click here to create a Psiphon ac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