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倩

BBC中文网东京特约记者

日本东京模特展示新款电子书(11/1/2011)

日本拥有尖端科技,却在中国缺乏市场占有率。

日本政府文部科学省官房总务课长伊佐进一发表题为“讨论今后的中国科技”的演讲,这是中日两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去年逆转、中国超越日本的经济地位后,日本涌现了各种议论中,目前最受关注的议题之一。

2007年至2010年出任日本驻华使馆一等秘书的伊佐,现在作为文科省官员如何分析中日两国科技发展的前景,吸引了约60名日本企业家和中国问题专家到场旁听和提问。

伊佐周五(2月18日)晚在东京演讲的开场白是“不认真思考中国,日本就没有未来”。

他说,中国科技现在的国家基本战略是创新,为此中国制定了吸引海外科技人才回国的“海归政策”、以丰富的资金推进科技基础建设等。

36岁的伊佐特别感叹中国人材辈出,他以2006年美国诞生的5万名博士,其中三分一为外国留学生中,中国留学生5002人最多为例,来说明了中国人材辈出,也以其次是印度留学生2228人、韩国1529人,而日本人只有330人为例,来说明日本人材不足的展望。

他介绍了中国培育精英的国家计划,说明2007年以后中国加强了公费留学生政策,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2007年至2011年,每年支付旅费和生活费公费派遣5000名研究生,并以优厚的待遇吸引海归,尤其偏重理工科精英。

伊佐说,对比之下,从日本在美国哈佛大学留学人数15年持续下降,到整个海外留学人数减少的趋势,不应仅用低出生率的人口减少来解释。

他介绍了《华盛顿邮报》形容日本人是“关在笼子里的草食类动物”,来说明日本人越来越内向的趋势,实际上也反映了日本海归的理工科精英不但待遇相对低,而且还受欺负的结果。


急功近利的中国

不过伊佐指出,在中国现在万事谋求即见成效的社会短视环境下,人材和购入世界一流的备一起,都不能获得适当软件得到充分发挥,管理落后、研究的投资也很少。

上海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内学生在上课(11/2/2011)

伊佐感概中国人才辈出,却没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才华。

伊佐参观过一个自诩研究开发费占企业收入两成的高科技企业,怎么都看不出投入大量研究开发费的痕迹,细问之下,才了解该企业把日本企业不算在内的调查费、申请专利等全算在研究开发费内。

民间所谓的高科技企业,实际上大部分不在发达国家定义的高科技范畴内。伊佐说,中关村一个把漫画发送手机的软件企业也自称高科技企业,但日本来看实在是手机数据转换的简单软件组合公司。

伊佐说,在中国以高科技为名,企业就能得到国家一些津贴。

他说,中国企业发展的第三个“研究开发”台阶前,无论政府还是企业都认准收购海外技术企业、刷新包装显然比自己花钱去研究、发明合算,结果仍是“拿来主义”,没有创新意识、知识产权意识很低。

汽车发动机这个现在已普及的机械科技上,中国这个急剧增长的汽车社会发动机基本还靠进口。


中日合作有潜力

伊佐说,日本的技术和中国的市场本来有很大的合作空间,现在环保合作方面更有潜力。但无论从汽车还是手机这些日本都持有一流的技术产品来看,占中国市场份额最高的不是美国,便是欧洲,甚至是韩国,这是日本对技术过分自信和傲慢的结果。

河北保定英利绿色能源公司车间内工人在装配太阳能板(30/9/2010)

伊佐进一认为中日可在环保技术方面多加合作。

他呼吁日本企业抛弃过信,重视发展中国家市场,和学术界一起,谋求中国支持,讨论出适应发展中国家包括一些具体的制式规定在内的技术标准,同时保护这种标准技术的秘密。

但他也警告日企不应激烈竞争便去仿效像韩国某集团为了维持低价,所以提供低质的经营哲学。

伊佐说,中日高呼“开始科技合作”的结果一步也没跨出、或者说一步也不能跨出的原因是忧虑技术外泄,其中包括了中国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不力,盗用泛滥、员工转职频繁等现象。

他指出,低效率和贪污、腐败丑闻,以及盗用知识产权都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障碍。


您对中日科技发展有何看法?欢迎利用下表给我们发来您的意见。

联络/荐言

* 须填写项目

你的意见反馈:

你的联络资料:
姓名:

国家、城鎮:

电邮地址: *

电话:

你的信息:
你的信息
*

总字数不超过300字:0

免责声明

我愿意让网络制作人员与我联络


需翻墙软件请发电邮(最好用Gmail)到:caonimaxingdongA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