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信任危机
15.03.2011
这篇题为”网络造反”的评论认为:”茉莉花抗议主要是网络虚拟的。因为组织者建议参与者,为了自己的安全就像偶然路过的人一样出现在集会地点。没有人准确地知道,有多少人参加抗议。”
此外,”在异议人士圈内,目前也在猜测,谁是茉莉花革命的策划者。”
评论说,”并非所有人都赞同这个运动。参加者的危险每个星期日都在增加,因为警察用摄像机拍下每一个在场的人,可以通过面部识别软件确认谁定期出现在游行地点。北京的艺术家和互联网活动家艾未未指责倡议者,称他们给追随者带来不负责任的危险,而他们自己则躲藏起来。……中国民主运动的先驱之一魏京生,也告知流亡美国的同胞,’中国茉莉花革命的正确时机’尚未到来。”
该报认为,”中国人是否愿意大量地加入以北非为榜样的抗议运动,实际上是值得怀疑的。毕竟中国经济繁荣,有着两位数的增长率,虽然富裕的分配不均,多数人在经济上还没有到毫无前景的地步。通过全国人大年会拍板的新的五年计划,党试图让收入低的阶层更多地分享国家的成就。”
民众的信任一再被动摇
评论也强调,”尽管如此,北京的担心不是没有理由的。因为,尽管所有经济上的成就,民众对政府的信任一再被动摇,让人对政权产生怀疑的案例长长一串。比如,人们不会忘记的是2008年的毒牛奶丑闻,当局掩盖了数月之久,以避免中国的公开形象在奥运会召开之前受到损害。在同一年发生的四川地震中,上千儿童在学校的废墟中丧生,北京在震后拒绝对学校的建筑质量进行透明的调查,也引起一大部分民众的愤怒。”
该报引用作家李承鹏的话说:”当人们对政府的信任消失,就开始相信任何可能的谣言和阴谋理论。即使政府官员讲真话,老百姓也不会相信,因为他们已经撒谎太多。” 评论指出:”这个问题完全具有制度性质,中国没有新闻自由,尽管也有媒体致力于批评性报道,在党和国家主席胡锦涛上任以来的8年中,其活动余地受到大大限制。”
该报还写道:”社会科学院文化学者丁东认为,也因为中国没有独立的司法,信任危机损害制度,’法制体系日益腐败’。
“一项民意调查表明,大部分民众觉得,政府的信息’在很大程度上是假的’。丁东说:’政府重新赢得信任的时间非常少了。一旦不信任超过一定的点,局面真的会很危险,一个小小的诱因就足以引发动乱。'”
编译:林泉
以上内容摘自或摘译自其它媒体,不代表德国之声观点
要翻墙?(发邮件到Gmail):ziyouhulianwangA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