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发生在北非三国的“群体事件”,或曰”动乱”,“闹事儿”,结果是谁都没有估计到的:独裁者竟然是如此的色厉内荏不堪折腾,突尼斯的本·阿里飞之夭夭了,埃及的穆巴拉克奋力挣扎以求一逞但最终还是寿则多辱地下野了,利比亚的卡扎菲孤注一掷,动用飞机大炮坦克疯狂对人民血腥镇压,结果被西方利用,招致了包括个别阿拉伯国家参加的西方列强对利比亚的封锁、禁飞和轰炸,以一己绝不退位之私,连累百姓遭殃。

  不排除内外敌对势力的插手,但这绝对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中国当然要避免干扰,稳定第一,聚精会神谋发展了——加强新闻管制,进行舆论导向。

  以此为背景,兼以“外来的和尚好念经”,便有了南洋学者针对“一些人希望中国的政治变革和民主化,一些人对现状极度不满”,提出了“中国不是阿拉伯”之说。其实,这不过是“中国不是中东”的再版,意在让国内那些相信“中国会阿拉伯世界化”的人死了这条狼子野心的痴心妄想。

  至于哪里“不是”?言者谆谆,诸如“简单地认为‘专制’必然向‘民主’发展的理论,已经远远不能解释现实世界了”;“一党主导下的开放型政党制度”“具有包容性”和“内部多元主义”;“从统计学角度来看,从社会底层进入政治领域的人数,中国远远超过民主国家”;中国“各个阶层精英更替的速度,是没有其它任何一个制度所能比拟的,包括民主制度”;“中共党内高层之间的制衡,远比民主国家的多”;“越来越多的民主国家,无论是西方发达的民主还是发展中国家的民主,反对党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忠诚’的反对党,而是为了反对而反对”,等等,所云既“不无道理”又全都“似是而非”,人们一看便知,恕不赘言。

  问题在于,言者坦承中国与阿拉伯在“社会不公平问题、收入差异、腐败、大学生失业或就业不足等等”方面“相似”,却对阿拉伯的“不是”不予分析,只是一味地论述起中国之“是”来,效果当然适得其反——非但没说到点儿上,而且越说破绽也越多,因此遭到口诛笔伐,乃至自讨其辱了。

  这也说明,遵命文字和帮忙文章,固然令人不屑,但言者也令人同情——违背事实和违背良知的违心之论,“以其忽悠,使人昭昭”,终归是为难也是难堪的事情。

  那么,中国到底哪里“不是”阿拉伯?

  言者的这句话倒是说得八九不离十:“决定中国命运的正是中国本身的发展,和其所发展出来的制度模式,而非外力”,“要理解中国为什么不是阿拉伯世界,就是要看这些方面,而不是从任何西方的概念和理论。”——“中国本身”四字可取,颇为符合“特色”“国情”之说。

  “中国本身”的幅员,人口,资源,国力,历史,文化,制度,统治效率,国民性格,都与阿拉伯国家大不相同。

   中国的块头太大,非北非诸国可比,也不再积贫积弱。因此,西方敢于对利比亚犯横,那是见着怂人压不住火;但同样的事情发生在中国,他们便很无奈,且得掂量着呢,轻易不敢动武,顶多是谴责几句,“封锁”几年完事儿。

  因为,中国毕竟是个军事大国,根本不吃这套,不怕“外来的暴力”;况且,13亿人口的中国真要是大乱起来,那么世界也不得安宁,到处都将是“黄水奔流”,遑论世界与中国还有利益关系了。此其一。

  再从历史上看,中国除了元、清两朝曾被“外力”征服外,“革命”都是“窝里斗”的改朝换代,瓤子依旧,并且总在重复昨天的故事——纳粮课税服役,苛政猛于虎,民不堪命,天下大乱,逐鹿中原,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血流成河,天下一统,吾皇万岁,论功行赏,封妻荫子,约法三章,让步政策,修生养息,尊孔读经,科举考试,文字之狱,愚民政策,保甲连坐,文治武功,恩威并施,天下大治,然后又是两极分化导致官逼民反,再乱,再治,循环往复,没多大长进,唯独官府的治术却愈加缜密精湛起来。此其二。

  百姓呢?农耕文明根本不敌游牧民族铁骑,汉民族也缺乏阿拉伯民族的好勇斗狠的基因,加上儒家思想的软刀子去势,只能培养出颂圣的犬儒,官府放牧的逆来顺受的群氓,没几个血气方刚。此其三。

  这三条才是“中国不是阿拉伯”的本质——国犹是也,民犹是也,人心思稳也思变,只要严防死守“软外力”,并化矛盾于基层,消弭异动于萌芽,“革命”甭想!

  北非的独裁者,苦心经营权力数十载,捞钱无数富可敌国,还惦记着儿子接班呢,谁料民主潮流势不可挡,无奈“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间”!他们不必怨天尤人,只怪自己功夫不到,治国无方也无术。

  我这样说,不自量力,斗胆补充“中国不是阿拉伯”之说,把话说破,或许对稳定人心小有补益焉。

(转载本文请注明“中国选举与治理网”首发)

相关链接:郑永年:中国不是阿拉伯世界

要翻墙?(发邮件到Gmail):fanqiang70maA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