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于《新世纪》周刊2011年第12期

梁文道

  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事故以来,不只政府当局和东京电力公司的发言前后不一,就连名牌学府的专家也都互有矛盾。一般百姓就更加不知如何是好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就是这样建立在一些我们大部分人都并不懂得的技术之上,所以谣言的流行也是正常的反应了。

  我想说明的其实只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在核电问题面前,任何言论都该慎之又慎,特别是主事者,特别是在这么巨大的危机发生之后。就在福岛核电厂发生泄漏之后的第二天,就在德国几万人举行了反核集会的同一日,中国有位环境管理的官员公开表示:中国发展核电的决心和发展核电的安排不会改变。这番话后来也被官方的新闻网站删除了,大概发言人和政府自己也觉得不太妥当。我无意追究这番话的言责,但我非常好奇:他为什么会说得出这样的话?以时间来看,他和环保部的一众专家官员,应该来不及在一天之内就得到福岛核电事故的完整资料,也不可能在一天之内就完全成了中国核电计划的相应检讨。换句话说,这番言论发表得一点也不科学,极可能是在资料不足、分析不周的情况下的“第一反应”,是理性研判之前的纯粹表态。

  这个问题之所以值得拿出来谈,是因为我时常在各种领导(包括商界领导)口中听到类似的话,比方说“我们坚决……”“我们有决心……”“我们的意志不动摇”。这些话的共通点在于一种坚决意志的表达、果敢决心的展现。好玩的是这些话往往说了没多久,那些要用决不动摇的意志所达致的目标却已经悄悄生变,我又听到他们又以同样的意志和决心,追求另一种和之前几乎全然相反的目标了。早知收集情报和思虑研究的工序不够精详,当初又何必硬是要表达出一副勇往直前绝不退缩的样子呢?

  我发现当下似乎有种迷信,迷信意志的胜利,迷信愚公真的可以移山;因为许多人(尤其领导)都很喜欢把意志和勇敢挂在嘴上,而且说的时候气势雄壮,惟恐别人觉得他软弱怯懦。假如这种现象只是局限在官场和商界,也就罢了,毕竟那是一片弱肉强食的原始丛林,光是叫人觉得自己身上带伤,就已足够致命。有趣的是,就连某些平民百姓也会在一些事例上显现出类似的情绪倾向,而且还是一些几乎完全干涉不到己身利益的事。

  去年8月,朝鲜忽然炮轰韩国延坪岛,朝鲜半岛局势处在一触即发的危急关头。我在新浪微博和各大网站的时事论坛上走了一圈,发现除了忧心中国会被拉下水,或批评朝鲜当局不够理智的主流意见,原来还有一些网民相当赞赏朝鲜主动挑战的态度,而理由居然是“朝鲜好样的,说打就打”,甚至感慨“还是朝鲜人厉害,敢打,不像某些国家光说不练”。

  这种言论有趣的地方在于它并不关心整场炮战的是非,不追问到底是谁先挑起战端,也没兴趣追究它会带来多坏的影响;它惟一的重点就在于那个“敢”字。这些网民似乎觉得开战的意志要比任何牵涉到战争的伦理问题还重要:你不必过问战争的理由,也不必在乎战争的正当性,你只需要关注战争中的意志和勇气。

  意志坚定是不是好事?当然是。勇敢是不是种高尚的品德?当然也是。然而坚定的意志与勇敢却不是一种可以孤立判断的价值,它就像形容词一样,其对错是非,端看你要用它来形容什么行为。无论如何,我们也不会认为一帮光天化日之下打劫银行的匪徒是“勇敢”的吧?在明明知道有强大警力布防的情况底下,依然毫不动摇地打劫目标,这又能叫做“意志坚定”吗?就算我们把“勇敢”和“意志坚定”当成中性的形容词,坚持使用它们去形容一群悍匪,我们也不大可能同意抢劫是种美善的行动吧?

  在我看来,仍未摸清核电安全问题便宣称发展核电的意志绝不可动摇,与不打算理清事件原委便称赏朝鲜开火的勇敢,都是一种对意志和勇敢的过度抬举。今日我们面临的恰好就在这种美化意志的倾向,勇敢和意志被过度放大到了一种比它们所要应用的对象还重要的地步。仿佛一场没头没尾的战争电影,观众不晓得双方都是些什么人,也不晓得他们血战的原因,却被那些嘶哑的怒吼和坚毅的目光深深打动,觉得这些战士真够勇敢。这是种风格,是种超乎善恶的意志美学。

  梁文道:评论家、凤凰卫视主持人

原文:点击


© Chiquitita for 新闻理想档案馆, 2011/03/27. |
Permalink |光荣之路

Post tags:

OMM通讯社@新浪微博 |
OhMyMedia@Twitter | OMM通讯社@腾讯微博

加入我们,OMM通讯社志愿者招募!

要翻墙?(发邮件到Gmail):ziyouhulianwangATgmail.com